1樓:不曾明瞭
泰山地貌
分界明顯,地貌型別繁多,而且侵蝕地貌十分發育。泰山地貌可分為侵蝕構造中山、侵蝕構造低山、侵蝕丘陵和山前衝洪積臺地等四種型別,在空間形象上不僅造成層巒疊嶂、凌空高拔的勢態,而且總體上的雄偉形象與群體組合上多種地形相結合,成為豐富多彩的景觀形象。
2樓:哈穎卿倫黛
泰山又稱岱山、岱宗、岱嶽、東嶽、泰嶽等。名稱之多,實為全國名山之冠。泰山之稱最早見於《詩經》,「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
《五經通義》雲:「宗,長也,言為群嶽之長」。泰山突兀的立於華北大平原邊上的齊魯古國,同衡山、恆山、華山、嵩山合稱五嶽,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嶽。
泰山地處山東中部,泰山南麓,北依省會濟南,南臨「聖城」曲阜,東連「齊都」淄博,西濱黃河(北緯36°15'3",東經117°6'0")。泰山形成於太古代,因受來自西南和東北兩方面的擠壓力,褶皺隆起;經深度變質而形成中國最古老的地層——泰山群;後因地殼變動,被多組斷裂分割,形成塊狀山體。現每年以0.
5毫米的速度繼續增高。它東臨波瀾壯闊的大海,西靠源遠流長的黃河,凌駕於齊魯大地,幾千年來一直是東方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泰山有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其古建築主要為明清的風格,將建築、繪畫、雕刻、山石、林木融為一體,是東方文明偉大而莊重的象徵。
幾千年來,泰山成為歷代帝王封禪祭天的神山,隨著帝王封禪,泰山被神化,因而又享有「五嶽之長」的稱號。佛道兩家,文人名人紛至沓來,給泰山與泰安留下了眾多名勝古蹟。道教稱第二小洞天,名其嶽神為天齊王。
泰山自然景觀雄偉高大,有數千年精神文化的滲透和渲染以及人文景觀的烘托而被稱為「五嶽之首」,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縮影,而今又成為世界珍貴遺產。泰山風景名勝以泰山主峰為中心,呈放射狀分佈,由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融合而成。從祭地經帝王駐地的泰城岱廟,到封天的玉皇頂,構成長達十公里的地府——人間——天堂的一條軸線。
華民族幾千年的文化歷史長河,使泰山已成為中華民族的象徵。氣勢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與萬里長城媲美。從司馬遷的名言:
「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到「泰山壓頂不彎腰」,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都在不斷加深著我們對泰山的嚮往。
登臨泰山,猶如攀登長城一樣,成為許多中國人的夢想。泰山雄峙于山東中部,泰安城北的人稱「五嶽之首」東嶽泰山古稱「岱山」、「岱宗」,春秋時改稱「泰山」。泰山前鄰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濟南,面積達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頂海拔1545米,氣勢雄偉,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譽。
2023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名錄。
3樓:西門飛蓮穆勇
1:泰山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脈,地層為華北地臺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巖,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層。
2:泰山地貌分為衝洪積臺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型別,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峰、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
3:泰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北部為山區,西南部為低山丘陵,東南部為平原。
泰山在山東省中部。古稱東嶽,為五嶽之一。也稱岱宗、岱山、岱嶽、泰岱。
主峰玉皇頂在泰安市北。古代帝王常在泰山舉行封禪大典。《詩·魯頌·閟宮》:
「泰山巖巖,魯邦所詹。」北魏酈道元《水經注·禹貢山水澤地所在》:「泰山為東嶽,在泰山博縣西北。
岱宗也,王者封禪於其山,示增高也,有金策玉檢之事焉。
山東泰山是什麼地貌
4樓:凌風回顏
泰山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脈,地層為華北地臺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巖,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層,其絕對年齡25億年左右,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層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蓋層儲存著典型的華北地臺上發育的古生代地層。泰山地貌分為衝洪積臺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型別,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峰、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
泰山的地質構造十分複雜,以斷裂為主,其構造特點為斷塊 掀斜抬升。既有前寒武紀形成的構造,又有中新生代發育的構造。
泰山的前寒武紀地質構造發育以多期的褶皺、斷裂以及韌性剪下帶為其主要特徵。它們彼此疊加相互改造,構成了極其複雜的構造面貌,對它們的成因機制研究是前寒武紀地質研究的重要內容之一。另外,中元古代輝綠玢岩發育的國內外罕見的「桶狀構造」,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
從區域構造看,太平洋板塊以近東西方向對歐亞板塊的強烈俯衝,使泰山地區在近南北向伸展作用下,北東東向泰前斷裂發生強烈掀斜活動,泰山大幅度抬升,致使泰山的新構造運動表現得十分普遍和強烈,它們對泰山的形成及地貌格局起著主導性的控制作用。泰山周圍的下古生界和前寒武紀結晶基底不整合面上形成的重力滑動構造也與新構造運動有密切的關係。
泰山的地理地貌
5樓:匿名使用者
泰山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脈,地層為華北地臺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泰山雜巖,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層,其絕對年齡25億年左右,是中國最古老的地層之一。北部上升幅度小,蓋層儲存著典型的華北地臺上發育的古生代地層。泰山地貌分為衝洪積臺地、剝蝕堆積丘陵、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型別,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峰、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多種地形群體組合的地貌景觀。
[7]新構造運動與泰山的形成
泰山的形成經歷了一個漫長而又複雜的演化過程,大體上可分為古泰山形成階段、海陸演化階段和今日泰山形成階段。
一,在太古代時期,泰山曾經是魯西巨大沉降帶或海槽的一部分,堆積了很厚的泥砂質和基性火山物質。後來經過泰山運動,褶皺隆起成為巨大的山系,同時發生一系列斷裂、岩漿活動和變質作用。形成了由各種變質雜巖和岩漿岩組成的泰山雜巖。
聳立在海平面上的古泰山,經過長期風化剝蝕,地勢浙趨平緩。古生代初期,華北廣大地區大幅度下降,古泰山亦隨之沉沒到海平面以下,在古老變質雜巖的基底剝蝕面上,沉積了一套近兩千米厚的寒武—奧陶紀的石灰岩。中奧陶世末,在加里東運動的影響下,華北地區整體上升為陸,經歷了一個相當長期的沉積間斷。
至中石炭世初,發生短暫的升降交替,泰山地區處於時陸時海的環境,在中奧陶統的剝蝕面上,沉積了中、晚石炭紀的海陸互動相合煤巖系。而後,泰山地區持續上升,進入大陸發展階段。
在中生代期間,于山的南麓產生一條nee向的泰前斷裂,處於斷裂北盤的原來古泰山,不斷抬升隆起遭受風化剝蝕。到新生代,泰山繼續大幅度掀斜抬升,在山體的高處,把原來覆蓋在古老變質雜巖上的沉積蓋層全部剝蝕掉,20多億年前形成的變質雜巖,才又得以重新出露於地表。直至新生代中期,即距今三千萬年左右,今日泰山的總體輪郭才基本形成。
後來在各種外力地質作用的不斷侵蝕切割和風化剝蝕下,逐漸塑造成今天雄偉壯觀的泰山地貌景觀。中生代形成的位於泰山南麓的nee向泰前斷裂,傾向南東,傾角800~850度,北盤為太古代的泰山雜巖,南盤為寒武紀的灰巖和頁岩,表現為正斷層的形式,斷層頻寬幾十米至上百米,由多條斷層和多個斷片所組成,走向延伸百餘公里,具有落差大、延伸遠、力學性質複雜和多期活動的特點,自晚侏羅紀形成以來,其活動一直延續到現代,使北盤的泰山不斷抬升遭受風化剝蝕,南盤的泰萊盆地不斷下降接受沉積。它直接控制泰山和泰萊盆地的形成與演化,是兩者的天然分界線,對泰山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控制作用。
泰山作為一個年青的斷塊山系,是泰前斷裂北盤不斷掀斜抬升和新構造運動的結果。[8]
侵蝕地貌景觀
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泰山的侵蝕切割作用十分強烈,廣泛發育不同型別的侵蝕地貌。由於泰山南坡的上升量遠比北坡大,南坡的侵蝕強度相對比較強,侵蝕地貌也相對比較發育。
按形態和成因可將其發育的侵蝕地貌分為以下五種型別:
(1)侵蝕構造中山:集中分佈在泰山主峰玉皇頂周圍以及老平臺、黃石崖和黃崖山一帶,海拔高度在1000~1500米左右,組成山體的巖性主要是變質岩和花崗岩,是區域內地勢最高、抬升幅度最大、侵蝕切割最強的山地。這裡峰高谷深,地形陡峻,切割的最大深度達500~800米,谷坡陡,跌水多,重力崩塌作用顯著,崩塌後形成的絕壁陡崖和倒石堆隨處可見。
(2)侵蝕構造低山:分佈在傲徠峰、中夭門及尖頂山一帶,海拔高度在 700 ~100米之間,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上,組成山體的巖性主要是變質岩和花崗岩及閃長巖。侵蝕切割強度較主峰一帶稍弱。
但地形仍然十分陡峻,深溝峽谷、尖頂山頭、鋸齒狀山脊、絕壁陡峰,舉目可見。
(3)溶蝕侵蝕構造低山:多分佈在主峰東北的雞冠山至青山一帶,海拔高度一般為500~700米,相對高度在200米以上,山體主要由變質岩和古生代寒武紀的石灰岩組成。侵蝕切割強度中等,山脈綿延,如頂部覆蓋有厚層石灰岩,常形成四壁陡峭頂部平緩的「方山」或「桌狀山」,當地稱為「尚」,諸如張夏和尚山一帶的山頭,有時由於石灰岩的溶蝕作用,可形成洞穴和「透明山」一類的溶蝕地貌。
(4)溶蝕侵蝕丘陵:多分佈在泰山北部邊緣的寒武紀石灰岩地區,海拔高度在300~500米之間。相對高差小於200米。
侵蝕切割程度比較微弱,地形低矮平緩,溝谷不發育,形成一種圓頂脊緩的「豬背山」,溶溝和溶洞等現象比較常見。
(5)錫蝕丘陵:主要分佈在山南低山的邊緣,大河至虎山及黃前一線,海拔高度在200米左右,基岩多為變質岩及花崗岩,侵蝕強度十分微弱,以剝蝕風化作用為主,多形成孤丘緩嶺。[8]
微型地貌景觀
在新構造運動的影響下,泰山不僅發育各種侵蝕地貌類
泰山扇子崖
型,而且也形成了很多小型或微型的地貌景觀。如大直溝、大溝巷、窯子溝、三岔溝的峽谷地貌,百丈崖、扇子崖的峭壁地貌。龍角山、歪頭山、傲徠峰的奇峽地貌。
以及壺夭閣的谷中谷等險峻而奇特的地貌景觀,此外泰山還發育有眾多的**型的微型地貌,他們是新構造運動間歇性抬升的有力證據。[9]
(1)**夷平面
第一級夷平面:分佈在泰山南麓的虎門、紅門、金山及黃山公路四周。海拔高度為50~200米,形成波狀起伏的丘陵,相當於華北臨城期的夷平面。
第二級夷平面:分佈在扇子崖及摩天嶺一帶的平緩山脊上,海拔高度為600~800米,相當於華北唐縣期夷平面。
第**夷平面:分佈在岱頂及其周圍寬廣的山頂,海拔高度為1000~1500米,構成一個向北微傾斜的封頂面,相當於華北魯中期夷平面。[9]
(2)三折谷坡
在岱頂南北兩側常可看到峽谷的谷坡發生三次轉折,如山北的一條峽谷在其上段約200米的深處,谷坡驟然變陡,又往下200餘米,谷坡幾乎直立,高達20米左右。根據峽谷的谷坡三折變化情況。可以把峽谷發育過程大致劃分為峽谷上段、峽谷下段和嶂谷形成的三個時期。
此外,在有些溝谷的縱剖面上也可看到其溪流線發生轉折的現象,如從西路的黑龍潭往上,谷底坡度逐漸增大,在黑龍潭至黃西河之間谷底坡度為80,黃西河至雲步橋間為10~12度,自雲步橋至南天門谷底坡度迅速變為60度。這種情況亦可說明泰山新構造運動及其地貌發育的階段性。[8] [9]
(3)**溶洞
泰山北部的小婁峪,出露有寒武系張夏組的厚層石灰岩,在灰巖中溶蝕作用比較顯著,發育有眾多的大小溶洞,它們分別分佈在海拔510米到560米之間的不同高度上。分級現象十分明顯。一級溶洞位於海拔510~515米之間,二級溶洞位於海拔540~545米之間,**溶洞位於海拔560米的高處。
**溶洞的自然排列構成了該處的奇特景觀,也是泰山新構造運動的間接性和階段性的理想例證。[10]
(4)**階地
泰山周圍河流的**階地發育,其中第
一、二級階地儲存較好,第**階地多被後期剝蝕破壞常殘留于山前地帶。如青楊村附近的小沙河,其一級階地高出河床6米左右,二級階地高出河床20米,**階地高出河床30米,各級階地的相對高差不同,反映了地殼上升幅度的差異。[10]
(5)三迭瀑布
泰山溝谷中的瀑布很多,造就了泰山飛瀑流鳴的秀麗景色,如黑龍潭和雲步橋的飛瀑。由於新構造運動的間歇性,形成了瀑布的多級性。在黑龍潭百丈崖下方,分別在30米和50米處有兩個小潭,共同組成了三迭式的瀑布。
在鬥母宮東側溝澗內,由三個小跌水組成的三潭迭瀑,每級落差約3米,潭瀑相連頗具特色,有「小三潭印月」之稱。
泰山新構造運動的表現及其塑造的微地貌景觀很多,諸如大眾橋和櫻桃園處洪積扇的扇中扇。壺夭閣的谷中谷等等,
泰山的地理地貌是什麼
1 泰山是山東丘陵中最高大的山脈,地層為華北地臺典型基底和蓋層結構區,南部上升幅度大,蓋層被風化掉了,露出大片基底 泰山雜巖,即太古界泰山群地層。2 泰山地貌分為衝洪積臺地 剝蝕堆積丘陵 構造剝蝕低山和侵蝕構造中低山四大型別,在空間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層巒疊峰 凌空高聳的巍峨之勢,形成多種地形群體...
泰山旅遊的最佳路線是什麼,泰山旅遊最佳線路?
我沒去過泰山,所以不知道對不起,我感到真心的抱歉 泰山旅遊最佳線路?您好!請參閱 1 泰山門票 127元 人 含2元保險 2 泰山景區交通 20元 上行 18元 下行 38元 人 步行紅門路上山則不需要 3 泰山索道 單程80元 人,雙程140元 人 4 住宿 120元 間左右 非週末 200元 間...
泰山石敢當是什麼意思,泰山石敢當什麼意思
在咱們農村啊,很多房子上會刻著 泰山石敢當 五個字。他們所在的位置呢不是固定的,有的是在院子的牆上,有的是在房屋門口的左右角上。樣式呢也是有多種多樣的,那麼這到底有什麼作用呢?上古之時有很多禁忌和崇拜,石崇拜就是其中很特別的一種崇拜,而將小石碑 或小石人 立於橋道要衝或砌於房屋牆壁,上刻 或書 石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