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杜甫詩《贈花卿》有感

2021-03-09 00:01:27 字數 4851 閱讀 5170

1樓:一雙笑靨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這首絕句,字面上明白如話,但對它的主旨,歷來注家頗多異議。有人認為它只是讚美樂曲,並無弦外之音;而楊慎《升庵詩話》卻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

」沈德潛《說詩晬語》也說:「詩貴牽意,有言在此而意在彼者,杜少陵刺花敬定之僭竊,則想新曲於天上。」他們的說法是較為可取的。

在中國封建社會裡,禮儀制度極為嚴格,即使**,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制都是當朝的成規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花卿,名敬定,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曾因平叛立過功。但他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杜甫贈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耐人尋味的是,作者並沒有對花卿明言指摘,而是採取了一語雙關的巧妙手法。字面上看,這儼然是一首十分出色的樂曲讚美詩。「錦城絲管日紛紛」,錦城,即成都;絲管,指絃樂器和管樂器;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通常是用來形容那些看得見、摸得著的具體事物的,這裡卻用來比狀看不見、摸不著的抽象的樂曲,這就從人的聽覺和視覺的通感上,化無形為有形,極其準確、形象地描繪出弦管那種輕悠、柔靡,雜錯而又和諧的**效果。

「半入江風半入雲」也是採用同樣的寫法:那悠揚動聽的樂曲,從花卿家的宴席上飛出,隨風盪漾在錦江上,冉冉飄入藍天白雲間。這兩句詩,使讀者真切地感受到了樂曲的那種「行雲流水」般的美妙。

兩個「半」字空靈活脫,給全詩增添了不少的情趣。

樂曲如此之美,作者禁不住慨嘆說:「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天上的仙樂,人間當然難得一聞,難得聞而竟聞,愈見其妙得出奇了。

全詩四句,前兩句對樂曲作具體形象的描繪,是實寫;後兩句以天上的仙樂相誇,是遐想。因實而虛,虛實相生,將樂曲的美妙讚譽到了極度。

然而這僅僅是字面上的意思,其弦外之音是意味深長的。這可以從「天上」和「人間」兩詞看出端倪。「天上」,實際上指天子所居皇宮;「人間」,指皇宮之外。

這是封建社會極常用的雙關語。說樂曲屬於「天上」,且加「只應」一詞限定,既然是「只應天上有」,那麼,「人間」當然就不應「得聞」。不應「得聞」而竟然「得聞」,不僅「幾回聞」,而且「日紛紛」,於是,作者的諷刺之旨就從這種矛盾的對立中,既含蓄婉轉又確切有力地顯現出來了。

2樓:粉筆灰是種習慣

原詩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析賞此詩是杜甫飄泊西南時期的名作. 花卿,名叫花敬定,有的書寫作花驚定.他是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

唐肅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梓州刺史兼東川節度副使段子璋謀反,花敬定前去平叛,斬殺段子璋後將其首級親自擲獻給崔光遠.隨後,花敬定率部奏凱而旋.當時,杜甫有關寫花敬定的詩歌還有一首七言古詩《戲作花卿歌》,較詳細地描寫了這次平叛.

在那首詩中,杜甫稱花敬定為猛將,並說「學語小兒知姓名」,可見花敬定當時在成都的影響.卿,是古代對男子的敬稱,也作夫妻之間或朋友之間的愛稱.在這裡,無論是敬稱或愛稱,都是杜甫出於對花敬定的尊重.

從詩的題目看,花敬定應該算作杜甫的朋友. 錦城,又稱錦官城,古為主管織錦之官府所在,故城在今成都西南.錦城的另一層含義是景物華美的城邑.

在此代指成都.絲管,是指代兩種樂器.絲,指可彈奏的絃樂器;管,指可吹奏的管樂器,如蕭、笛之類.

紛紛,本意是既多而亂的樣子,此指各種樂曲相互糅和,和諧動聽.

「半入江風半入雲」,字面的解釋是,一半樂聲隨江風飄蕩,一半樂聲升入雲霄.這裡是寫詩,是詩人的想象,當然不是科學的計量.**無形,眼睛是看不見的.

但是詩人在此藉助於風和雲,將抽象的**描繪得有形有色,似乎能讓人看得見.前兩句寫**之美,是實寫.但這裡須指出的是,實寫與虛寫,只是相對而言.

如果第二句與第一句相比,第一句是實寫,第二句屬虛寫.如果將前兩句合起來,再與後兩句相比較,三四兩句為虛寫,一二句全成了實寫.從這一點來看,對詩的表現方式的看法就如同中醫辨證論治一樣,須具體問題具休分析.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首詩用反問作結,極贊**之美.美到什麼程度?

美到只有在天上才會有,而人間極難聽到,詩人通過誇張,使詩意得以昇華到一個暫新的高度,給人以無限暇想. 對於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生於杜甫之後數百年的明代楊慎說:

「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僭的意思是超越本分.古代等級制度森嚴,地位在下者不得冒用地位在上者的名義、禮儀或器物,如果冒用了就是僭越,必須治罪.

大約楊慎臆定花卿僭用了皇帝禮樂,杜甫寫詩來諷刺他.另一種觀點則以為杜甫只是讚美樂曲之妙,並無嘲諷之意.不少學者即持此說.

筆者也認為此詩之意即屬後者.這首詩是一篇贈言,就是杜甫與花敬定分別時寫給對方的話.我們可以就此詩作一下延伸,花敬定平叛之後,肯定興奮異常,一些社會名流前去為其祝捷,花敬定歡喜不盡,盛情款待.

在宴會上除了唱酒吃肉外,再奏一些**,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從「贈」和「卿」兩個字都不能認定此為譏諷之作.哪有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以後,再費盡心機寫一首名傳千古的諷刺佳作!

這於理於情都說不通!是否楊慎將「天上」誤認作「天子」了也很難說. 詩人這樣寫,只是為了誇張.

正如大思想家王充在《論衡·藝增》中所云:「譽人不增其美,聞者不快其意;毀人不益其惡,聽者不愜於心.」誇張是詩人的慣用手法,杜甫曾在詩中多次運用,如讚譽章彝為「指揮能事迴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

讚譽蘇渙詩時更是極盡誇張之能事,如讀蘇詩的感覺是「乾坤幾反覆」,「勝食齋芝」,「餘喜發卻變,白間生黑絲」等等.在讚譽李白時不僅用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而且誇他「斗酒詩百篇」.別的不說,但說「李白斗酒詩百篇」就夠誇張了.

李白說自己「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又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好了,如果杜甫是寫實的話,李白一天該寫多少詩?一生又該是多少呢?

因此,楊慎所說杜甫用詩諷刺花卿之事,純屬臆斷.我們只把這首《贈花卿》當作讚美**的妙詩來讀就行了.

贈花卿古詩的意思

3樓:金果

意思是:美妙悠揚的樂曲,整日地飄散在錦城上空,輕輕的盪漾在錦江波上,悠悠地升騰進白雲之間。如此美妙**,只應神仙享用,世間的平民百姓,一生能聽幾回?

出自:《贈花卿》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原文:

贈花卿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

擴充套件資料:

創作背景:

此詩約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年)。花敬定曾因平叛立過功,居功自傲,驕恣不法,放縱士卒大掠東蜀;又目無朝廷,僭用天子**。杜甫贈此詩予以委婉的諷刺。

在中國封建社會裡,禮儀制度極為嚴格,即使**,亦有異常分明的等級界限。據《舊唐書》載,唐朝建立後,高祖李淵即命太常少卿祖孝孫考訂大唐雅樂。

「皇帝臨軒,奏太和;王公出入,奏舒和;皇太子軒懸出入,奏承和;……」這些條分縷析的樂制都是當朝的成規定法,稍有違背,即是紊亂綱常,大逆不道。

賞析:「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這首詩用反問作結,極贊**之美。美到什麼程度?美到只有在天上才會有,而人間極難聽到,詩人通過誇張,使詩意得以昇華到一個暫新的高度,

給人以無限暇想。對於這首詩,千百年來,一直存在著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生於杜甫之後數百年的明代楊慎說:「花卿在蜀,頗僭用天子禮樂,子美作此譏之,而意在言外,最得詩人之旨。」

僭的意思是超越本分。古代等級制度森嚴,地位在下者不得冒用地位在上者的名義、禮儀或器物,如果冒用了就是僭越,必須治罪。大約楊慎臆定花卿僭用了皇帝禮樂,杜甫寫詩來諷刺他。

另一種觀點則以為杜甫只是讚美樂曲之妙,並無嘲諷之意。不少學者即持此說。筆者也認為此詩之意即屬後者。這首詩是一篇贈言,就是杜甫與花敬定分別時寫給對方的話。

我們可以就此詩作一下延伸,花敬定平叛之後,肯定興奮異常,一些社會名流前去為其祝捷,花敬定歡喜不盡,盛情款待。在宴會上除了唱酒吃肉外,再奏一些**,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從「贈」和「卿」兩個字都不能認定此為譏諷之作。哪有吃了人家的、喝了人家的以後,再費盡心機寫一首名傳千古的諷刺佳作!這於理於情都說不通!

是否楊慎將「天上」誤認作「天子」了也很難說。詩人這樣寫,只是為了誇張。正如大思想家王充在《論衡·藝增》中所云:「譽人不增其美,聞者不快其意;毀人不益其惡,聽者不愜於心。」

誇張是詩人的慣用手法,杜甫曾在詩中多次運用,如讚譽章彝為「指揮能事迴天地,訓練強兵動鬼神」。讚譽蘇渙詩時更是極盡誇張之能事,如讀蘇詩的感覺是「乾坤幾反覆」。

「勝食齋房芝」,「餘喜發卻變,白間生黑絲」等等。在讚譽李白時不僅用了「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而且誇他「斗酒詩百篇」。別的不說,但說「李白斗酒詩百篇」就夠誇張了。

李白說自己「三百六十日,日日醉如泥」,又說「百年三萬六千日,一日須傾三百杯」。好了,如果杜甫是寫實的話,李白一天該寫多少詩?一生又該是多少呢?

因此,楊慎所說杜甫用詩諷刺花卿之事,純屬臆斷。我們只把這首《贈花卿》當作讚美**的妙詩來讀就行了。

4樓:黑獄戰騎

《贈花卿》是唐代偉大詩人杜甫的作品。此詩約作於公元761年(唐上元二年)。杜甫常常到各地遊覽,有一天,杜甫來到花敬定的府上,在花卿的府上聽到悠揚動聽的樂曲。

樂曲如此之美,杜甫十分感嘆,故即興揮毫寫下了這首詩,稱讚樂曲是人間難得一聞的天上仙樂。

贈花卿[唐]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1)

半入江風半入雲。(2)

此曲只應天上有,(3)

人間能得幾回聞。(4)

作品註釋  (1)花卿:成都尹崔光遠的部將花敬定。[1](2)錦城:即錦官城,此指成都

(3)絲管:絃樂器和管樂器,這裡泛指**。

(4)紛紛:形容樂曲的輕柔悠揚。

(5)天上:雙關語,虛指天宮,實指皇宮。

(6)幾回聞:本意是聽到幾回。文中的意思是說人間很少聽到。[2]作品譯文  錦官城裡的**聲輕柔悠揚,

一半隨著江風飄去,一半飄入了雲端。

這樣的樂曲只應該天上有,

人間裡哪能聽見幾回?[3]

贈花卿的詩句,贈花卿這首古詩每句詩是什麼意思

贈花卿杜甫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有幾回聞?註釋 1.花卿 即花敬定,唐朝武將,曾平定段子璋之亂。杜甫 戲作花卿歌 成都猛將有花卿,學語小兒知姓名 即此花卿。卿 尊稱。2.錦城 四川省成都市。絲管 絃樂器,管樂器,此代 紛紛 繁多而紛亂。此處應是 繁盛 意。3.半入江...

贈花卿大意

這首詩前二句寫成都 繁盛,日日奏個不停,樂聲到處飄傳。後二句一轉,說此種 只有天上才有,人間難以聽到,從而讚美了成都 的高超優美。對於 名曲,後人常引用此二句加以稱讚。這首詩表面上是讚賞樂曲,實際是對武將花敬定的勸戒和譏諷。因平叛有功,花卿居功自傲,經常大宴賓客,笙歌管絃,生活奢侈無度。錦城 今四川...

讀《木蘭詩》有感讀《木蘭詩》有感100字

在初中學習生活的第一年,我們學習了 木蘭詩 木蘭的忠孝,值得我們這些青少年學習。雖然木蘭的替父從軍是無奈的的選擇,但木蘭在奔赴戰場時的關山度若飛,也體現出木蘭強烈的愛國精神,木蘭可歌可泣的還不僅在此,當木蘭身經百戰功成名就時,她沒有因此忘記自己的初衷,她斷然拒絕了官職,回到了家鄉。木蘭在家鄉沒有代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