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華律網
犯罪是侵犯法益的行為。作為違法構成要件要素的行為也被我國刑法理論成為危害行為。刑法上的行為,是指基於人的意識實施的客觀上侵害法益的身體活動。
具有有體性、有意性和有害性三個特徵。有體性,是人的身體活動,包括積極活動與消極活動。所以,思想被排除在行為之外,隨之被排除在犯罪之外。
行為是客觀的,外在的表現,能夠改變客觀世界,侵害法益。有意性,是人的意識,基於人的意識而做出的。這是行為的主觀要素。
所以,無意識的舉動被排除在行為之外,隨之被排除在犯罪之外。譬如身體的痙攣、抽搐、夢中的動作等,並非行為。有害性,是行為必須客觀上侵害了法益,這是行為的實質要素,違法構成要件所規定的行為,都是侵害法益的行為。
所以,沒有法益侵害性的行為被排除在行為之外,隨之也被排除在犯罪之外。
2樓:匿名使用者
犯罪行為是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國家、顛覆人民民主**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三條 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國家、顛覆人民民主**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第十四條 明知自己的行為會發生危害社會的結果,並且希望或者放任這種結果發生,因而構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
3樓:匿名使用者
犯罪行為
所謂「犯罪行為」是指某人做出違法的行為,是犯上違反法律條文的罪,犯罪之人被稱為犯人、犯罪分子、犯罪行為人、犯罪人。研究犯罪的學科稱為「犯罪學」。
基本概念
犯罪的基本概念是足以危害他人、社會或國家的行為,在犯罪概念中的核心則是「法益」的保護,凡是侵害刑法欲保**益的行為,都是犯罪行為。
「法益」是指社會上大多數人認為應該受保護的利益,不以權利或財產為限,諸如隱私和信用亦為法益之一。
犯罪行為的範圍
「自然犯罪」是指殺害、傷害他人或偷竊等行為,這些行為在大多數國家都是犯罪的行為,這種行為在根本上即會受到負面評價。
「入罪化」是將一個原本不是犯罪的行為規定為犯罪行為。如劇中的「外圍賭博」,必需有法律明文規定賭博違法為前題,才能將「外圍賭博」定為犯罪行為。
「除罪化」則是將一個原本是犯罪的行為規定為非犯罪。歐洲不少國家本來禁娼,但近年卻紛紛將娼妓合法化,就是其中一個例子。
犯罪的分類
法律上一般將犯罪先以所侵害之法益略分為「侵害國家法益」、「侵害社會法益」和「侵害個人法益」之罪。
在侵害個人法益之罪的部份再細分為「侵害生命法益」、「侵害自由法益」、「侵害財產法益」等。
而在犯罪學的研究上,通常以犯罪的型態和特殊性區分犯罪,例如:暴力犯罪、藍領犯罪、高智慧犯罪、青少年犯罪等等。
定罪量刑
除了法院以外,其他任何機關及個人都不擁有將他人宣告為有罪的權利。判斷一行為是否為犯罪行為的主流標準是定罪量刑,即是儘量借用客觀條件將犯人的行為審視,如被告被認為有罪,則將刑罰加以量化。刑罰一般以罰款及監禁為主,亦有判社會服務令或其他特殊懲罰者。
二、瓦特斯八類犯罪人思考型態
許者瓦特斯(waters)將認知與思考相連結,父構出八種犯罪人思考型
態,說明如下:
4樓:毋盛祥
犯罪行為還包括這幾點:
1.栽贓陷害獨身主義者、丁克族,妄圖搶佔別人的家產,這一條足以構成判處死刑的罪行;
2.**暗算獨身主義者、丁克族,妄圖霸佔別人的家產,這一條足以構成判處死刑的罪行;
3.公安執法人員和黑惡勢力、肇事者勾結一起對受害人栽贓嫁禍並加以施暴,是知法犯法的罪行,這種違紀違法行為的公安人員不僅要立即開除公安職務,而且該判處無期徒刑並剝奪政治權利終身,家產全數充公作為賑災濟貧之用。肇事者、黑惡勢力是該判處死刑,以正法律的威嚴。
5樓:法律快車
我國《刑法》第十三條規定,一切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國家、顛覆人民民主**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財產,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依照法律應當受刑罰處罰的,都是犯罪,但是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6樓:匿名使用者
總的來說,犯罪是指違反國家法律、給社會造成一定危害、並根據法律應當受到刑事處罰的行為。刑法除了在分則中對每一種具體的犯罪行為作了規定,在總則中對犯罪的性質和特徵還作了概括性的規定,即對犯罪的基本概念作了規定。根據刑法關於犯罪概念的規定,犯罪具有以下幾個特徵:
1.具有社會危害性。即行為人通過作為或者不作為的行為對社會造成一定危害,這是構成犯罪最本質或最基本的特徵。
一種行為對社會沒有造成危害,或者說沒有破壞正常的社會秩序和安定,也就沒有必要通過法律予以制止或懲罰。根據刑法的規定,具有社會危害性的行為主要包括:危害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安全的行為;**國家、顛覆人民民主**的政權和推翻社會主義制度的行為;破壞社會秩序和經濟秩序的行為;侵犯國有財產或者勞動群眾集體所有財產的行為;侵犯公民私人所有財產的行為;侵犯公民的人身權利、民主權利和其他權利,以及其他危害社會的行為。
這一規定要求,構成犯罪必須是具有危害社會的行為,沒有危害社會的行為,不能認為是犯罪。
2.具有刑事違法性。犯罪行為應當是刑法中禁止的行為。
犯罪具有危害性,但危害社會的行為多種多樣,不僅包括各種違法行為,而且包括違***道德、破壞紀律的行為。由於各種危害行為違反的社會規範不同,社會危害程度不同,因而不是所有危害社會的行為都是犯罪,只有其社會危害達到一定程度,需要採用刑罰手段予以制裁時,刑法才規定為犯罪。對於其他違法、違反道德或破壞紀律的行為,雖然也具有一定的社會危害性,但可以通過其他法律或社會行為規範予以調整、處理,這些行為就不屬於刑法的調整範圍。
3.具有應受刑罰懲罰性。犯罪是依照刑法規定應當受到刑罰處罰的行為。
這一特徵是由犯罪的社會危害性和刑事違法性延伸出來的法律後果,如果法律確定某種行為是犯罪,但不規定刑罰,這就失去了實際意義,不會產生社會效果。如前所述,違法的行為,不一定都構成犯罪,有的是通過其他法律予以調整的,只有依照刑法規定應當受刑事處罰的行為才是犯罪。刑法在規定某一種犯罪的同時,必然要規定相應的刑罰。
所以,應受到刑罰的懲罰,是犯罪必不可少的特徵。
以上是刑法對什麼是犯罪所作的概括性規定。考慮到實踐中各種情況的複雜性,法律不能規定得太絕對,因此刑法同時規定:情節顯著輕微危害不大的,不認為是犯罪。
即行為人的行為雖然觸犯了法律,但情節顯著輕微,其社會危害尚未達到應當受刑罰處罰的程度,法律規定其不是犯罪。這一規定使刑法關於犯罪概念更加全面、合理。刑法關於犯罪概念的規定,是區分罪與非罪的基本標準。
一切吸毒行為是否是犯罪行為?為什麼
屬於違法行為,不屬於犯罪行為。吸毒屬於犯罪是因為有很高的利益,而且會讓人停不下來,家破人亡,沒有錢買毒,他就會搶劫殺人,犯罪,來購買毒品,導致犯罪事件發生,這是最主要的原因。不是犯罪行為,因為沒有危害他人的利益和生命。但必須加以約束。吸毒本沒太大的危害但引發別的不良行為實施的誘因。不用說都明白這一點...
掩飾,隱瞞犯罪所得是什麼樣的罪行
首先 根據我國刑法第三百一十二條規定 明知是犯罪所得的贓物而予以窩藏 轉移 收購或者代為銷售的,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拘役或者管制,並處或者單處罰金。你朋友的情況屬於本條規定的 窩藏 轉移 收購 銷售贓物罪 其次 19寸液晶電視的價值不會很貴 你朋友的情況達不到法律規定的 情節嚴重 或 數額巨大 一般...
嚴重不良行為已屬違法行為,那麼是犯罪還是一般違法行為
犯罪指的是刑法上規定的罪名,而一般違法行為主要是受行政處罰。比如盜竊沒有達到一定的數額是不受刑罰處罰的,但是要接受行政處罰 犯罪是嚴重的違法行為,而不是一般的違法行為,犯罪是刑法上的,而違反民法 行政法等行為時違法行為而不是犯罪。犯罪是觸犯刑法的具有社會危害性的應受刑罰處罰的行為。嚴重不良行為屬不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