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人有皮帶頭嗎中國古代人系不繫皮帶?中國古時候的皮帶都長成什麼樣子?

2021-03-09 09:24:40 字數 4751 閱讀 2080

1樓:匿名使用者

有腰帶(belt〕

用來束腰的帶子,褲帶。若是皮革的,俗語也稱皮帶。

一、腰帶歷史

中國早期的服裝多不用鈕釦,只在衣襟處縫上幾根小帶,用以繫結,這種小帶的名稱叫「衿」。《說文·系部》:「衿,衣系也。

」段玉裁注:「聯合衣襟之帶也。今人用銅鈕,非古也。

」說的就是這種情況。為了不使衣服散開,人們又在腰部繫上一根大帶,這種大帶就叫腰帶,它與今天人們所用來系束褲裙的帶子名稱雖同,但作用並不一樣。

由於腰帶具有這種特殊的作用,所以古人對它十分重視,不論穿著官服、便服,腰間都要束上一帶。天長日久,腰帶便成了服裝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飾物,尤其在禮見時,更是缺它不可。《南史·劉璡傳》:

「(璡)方軌正直,……兄瓛夜隔壁呼?璡不答,方下床著衣立,然後應。瓛怪其久,璡曰:

「向束帶未竟,其立操如此。」連兄弟之間夜裡見面說幾句話,都必須整衣束帶,否則就覺得有失禮貌。古人對禮節的重視,由此可見一斑。

君臣之間更是如此。據歐陽修《歸田錄》記載,宋太宗夜召陶谷。谷至,見帝而立,卻不肯進去。

太宗立即意識到這是因為自己沒有束帶的緣故,於是令左右取來袍帶,匆匆束之。陶谷見皇帝束上了腰帶,這才進去。在當時看來,皇帝召見侍臣而不束腰帶,同樣是失禮的行為,所以不能與他行君臣之禮。

古代腰帶名目繁多,形制也十分複雜。但總的來看,可分成兩類,一類以皮革為之,古稱「鞶革」,或稱「鞶帶」。一類以絲帛製成,古稱「大帶」,或稱「絲絛」。

也有將這兩種腰帶統稱為大帶的。在秦漢以前,革帶主要用於男子,婦女一般多繫絲帶。《說文·革部》:

「男子帶鞶,婦人帶絲。」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不過,男子除了用皮帶外,也可系扎各種絲帶。

如《詩經·曹風·鳲鳩》:「淑人君子,其帶伊絲。」鄭玄注云:

「其帶伊絲,謂大帶也。大帶用素絲,有雜色飾焉。」

據先秦文獻記載,當時的絲帶形制比較複雜,顏色、裝飾各不相同,上自天子,下至士庶,等級差別十分顯著。如《禮記·玉藻》所記:「大夫素帶,闢垂;士練帶,率下闢;居士錦帶;**縞帶。

」又:「大夫大帶四寸。……天子素帶,朱裡,終闢。

」鄭玄注:「大夫以上以素,皆廣四寸;士以練,廣二寸。」甚至對帶子繫結後下垂部分的長短尺寸,都有嚴格的制度:

「紳長制,士三尺,有司二尺有五寸。」

所謂「紳」,就是指帶子末端的下垂部分。《論語˙衛靈公》記:「子張書諸紳。

」宋邢昺注:「以帶束腰,垂其餘以為飾,謂之紳。」因為紳是帶子末端的下垂部分,所以可提起來記事。

當然,這是應急的做法。在一般情況下,官吏記事,是用一種手版,名「笏」,不用時就將它插在腰間,後來乾脆就把垂紳插笏的仕宦稱之為搢紳。搢就是插的意思。

《晉書·輿服志》:「其有事則搢之於腰帶,所謂搢紳之士者,搢笏而垂紳帶也。」說的就是這種情況。

以後還引申出鄉紳、紳士等名詞,專指那些具有一定身份和地位的人士,意思說他們具備了搢紳的資格。

至於婦女,雖然用不著搢笏,但腰帶繫結以後,也有一部分垂下,這種下垂部分的名稱,在叫法上與男帶有些不同。明楊慎《丹鉛續錄》記:「古者婦人長帶,結者名曰綢繆。

垂者名曰襳縭。結而可解曰紐;結而不可解曰締。」什麼叫「可解」,什麼叫「不可解」呢?

用今天的話來解釋,分別指活結和死結。凡是打成環狀的活結,古時稱「紐」,而扣緊的死結則稱為「締」。《說文·系部》:

「締,結可解也。」又「紐,系也。一曰結而可解。

」說的正是這個意思。

關於腰帶的系束部位,古時也有明確規定。如《禮記·深衣》記:「帶,下毋厭髀,上毋厭脅,當無骨者。

」孔穎達註釋說:「當無骨者,帶若當骨則緩急難中,故當無骨之處。此深衣帶於朝祭服之帶也。

朝祭之帶,則近上」。故《玉藻》雲:「三分帶下,紳居二焉。

是自帶以下四尺五寸也。」可見腰帶的系束部位,完全是根據各種服裝的不同形制而決定的。我們從戰國以至西漢時期的俑像上可以看出,凡穿繞襟深衣的婦女,腰帶多系在衣襟的尖端,以防衣服散開。

這種衣帶的高度,就是視衣襟的高度而定的。革帶的系法與此不同,在革帶頂端的交接之處,一般都綴有一個固定的裝置,用時只要相搭即可,不必像絲帶那樣互相繫結。綴在帶首的固定裝置,大體上也有兩種形制,一種作成鉤狀,稱為「鉤」,也稱「帶鉤」;另一種作成環狀,稱「鐍」,或稱「帶鐍」。

帶鉤一物在中國的出現,最早可上溯到春秋時期。在北京、河北、河南、山東以及山西等地的春秋墓中,都有帶鉤實物出土。文獻資料中也常常提到帶鉤的名稱。

如《管子·小匡》:「管夷吾親射寡人中鉤。」《史記·齊太公世家》:

「射中小白帶鉤」等等。

製作帶鉤的原料,大多采用金屬,如金、銀、銅、鐵等,也有用玉、石、骨、木做成的,但為數不多。帶鉤的造型,由於時代的不同和地區的差異,也有許多明顯變化。有的做成棒形,有的做成耜形,有的做成獸形,有的做成鳥形,有的做**形,有的做成龍形,另外還有琴形、匙形及琵琶形等,不可盡述。

帶鉤的製作工藝也很有特色,有的用刻,有的用嵌,有的用鏤,有的用錯,不一而足。正如《淮南子·說林訓》所記:「滿堂之坐,視鉤各異。

」帶鐍的出現比帶鉤要晚。目前所見的帶鐍實物,都是戰國以後的產物。所謂帶鐍,指的是一種環形帶扣,其形或方或圓,考究者附有釦針,用時將皮帶伸入扣內,然後插入釦針即可。

由於它結紮起來比帶鉤牢固,所以受到普遍歡迎。三國以後,革帶用鐍者逐漸增多,而用鉤者卻日見減少,最後完全取代了帶鉤。後世流行的鉤洛帶、蹀躞帶以至金帶、玉帶等,都用帶鐍,而不用帶鉤,帶鉤的使命遂告結束。

帶鐍雖然是革帶上的一種裝置,但有時也可用於絲帶。這種絲帶與絲絛不同,它是以絲織物織成的一種寬闊的腰帶。史籍中常見有緄帶、織成帶等名稱,就是指這種腰帶。

如《述異記》稱:「祖欣見形詣僧榮沈床上有一織成寶飾絡帶。」《東觀漢記》:

「鄭(鄧)遵破匈奴,於是上賜金剛鮮卑緄帶一具。」在這種緄帶及織成帶的首部,就綴有一個金屬帶鐍。《後漢書·輿服志》記命婦服飾:

「自公主封君以上皆帶綬,以採組為緄帶,各如其綬色。**辟邪,首為帶鐍,飾以白珠。」由此可見,這種飾有帶鐍的腰帶,不僅可以用於男子,同時也可用於婦女。

2樓:匿名使用者

帶頭也叫帶鉤。有玉的、銅的很多種,從古到清代都有的。上圖看看哦。

中國古代人系不繫皮帶?中國古時候的皮帶都長成什麼樣子?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代人當然也系皮帶,只不過和現在的皮不一樣。

古代的服裝,不用鈕釦,沒有衣帶,只是在本 服的衣襟之間用一根小帶子繫結起來,起著現在 鈕釦的作用。這種繫結的小帶子叫「鈴」。《禮記 ·內則》:

「拎纓聶履二」鄭玄注:「拎,猶結也。」而 在衣服外面的腰部,則總束一根大帶,把衣服裹 好,隨身攜帶的東西就掛在這根腰帶上。

在等級森嚴的封建社會裡,腰帶也有貴賤等 級、之分。平民百姓的腰帶是熟牛皮製成的「韋 帶」。《後漢書·周磐傳》:

「居貧養母,儉薄不充, 嘗誦《詩》至《汝墳》之卒章,慨然而嘆,乃解韋帶, ,就孝廉之舉。」李賢注:「以韋皮為帶,未仕之服 也,求仕則服革帶,故解之。

」因平民百姓腰韋帶, 穿布衣,故「韋帶布衣」(簡稱作「韋布」)就成了平 民的代稱。陸游《厭事》詩:「韋布何曾賤?

茅茨本 自寬。」貴族、官吏的腰帶有兩種.一種是用絹織 成的「紳」,大夫以上用生絹,寬四寸,士以上用熟 絹,寬二寸。

《論語·衛靈公》:「子張書諸紳。」邢 昌疏:

「以帶束腰,垂其餘以為飾,謂之紳。」

因 「紳」為古代士大夫束在衣服外的大帶,故引申以 指束紳的人士,如「鄉紳」、「紳士」—地方上有 勢力的地主或退職的官僚。古時,大臣上朝面君

言事,事先得將所言內容記在「妨」上,飛『妨」亦叫 「朝笛」,俗稱叫「手板」,是一種用玉、象牙或竹片 製成的狹長板子。《禮記·玉藻》有句雲,「凡有指 畫於君前用妨。」未呈奏前,妨是給(亦作「措」,意 氣

為插)在紳帶裡的,故「緒紳」便用作官宦的代稱。 如《五人墓碑記》的「絡紳而能不易其志者」及

《指南錄》後序樸「絡紳、大夫、士萃於左叢相府」 中的「緒紳」即官宦。貴族、官吏的腰帶還有一種 是用皮革製成的,叫「革帶」,也叫「攀-0

最早的革帶,不加裝飾,從魏晉以後,用金、 銀、銅裝飾腰帶,以區別身份高低。唐、宋以後,這 種區別更加嚴格,據程大昌《演繁露·卷十二》 載:「唐制五品以上,皆金帶,至三品則兼金玉 帶:

」又「本朝(宋朝)親王皆服玉帶。」只據《宋史 ·輿服志》五載:「太平興國七年正月,斡林學士 承旨李防等奏曰:

『奉詔詳定車服制摩,請從二 品以上服玉帶,四品以下服金帶。明代惟親王

及一品文官用玉帶,見《明史·輿服

二、三》。清代 惟特賜及一品用銜玉版帶,見吳榮光《吾學錄· 制度》。至於庶民和郡縣小吏,則只能用銅、鐵、 角、石、墨玉之類飾帶。

為了顯示富有、豪華,古代貴族階級的腰帶 上,還常繫著珠纓寶石等裝飾物。《禮記·內則芳 雲:「左佩紛、帆、刀、礪、小脂、金隧。

」紛—抹布 「帆」—巾絹,「礪」一一磨刀石,稍—解結的 用具,猶如今之開刀。「隧』,一,下打火石.這些都 是隨身攜帶的生活用品。

此外,還少不了長穗、佩 玉等。《林黛玉進賈府》有句雲:「五彩絲攢花結長 穗宮絛。

』一其中的「長穗宮絛』,指系聲腰間的絛帶, 「長穗」則是絛帶端部下垂的如黍藕或稻穗狀的 絲結。《送東陽馬生序》有句雲:「同舍生皆被綺 繡,戴朱纓寶飾之帽,腰白玉之環,左佩刀,右備 容臭,燁然若神人。

」其中「腰白玉之環·,』』二」即腰 帶上配的是白玉環,左邊佩著寶刀,右邊掛著香 袋。至於腰帶上的佩玉,其作用除了裝飾夕卜還取 其在行動時發出清脆悅耳的聲音。古人認為這是 一種肅穆莊嚴的表示。

4樓:

不叫皮帶,叫腰帶!

一般是布料的. 電視劇中常見的掛香囊或者腰牌的帶子 那就是所謂的皮帶了!

達官貴人則用布料加絲線甚至鑲嵌玉石作身份的象徵!

朝代不一樣 穿戴也不一樣.

唐則在外面

漢則在裡面,外面有薄長衫,像現在的風衣一樣還有宋朝的官服外面掛個像腰帶一樣的東西,不是腰帶而是裝飾,等級象徵! 戲劇裡面則誇大了,像個呼啦圈.

古代人夏天穿什麼衣服,中國古代人夏天穿什麼衣服

古時候布帛像真金 和銅板一樣,是能當錢來使的,因為在那時,有衣服穿可是大事。所謂布帛,帛,專門指平紋製造的絲綢 布,也不是今天的棉布,而是用 的莖杆纖維捻線織成的。帛很金貴,要有點錢才穿的上,沒錢的呢,就只能穿 做的布,布在北方尤 穿的還是一樣,只不過會薄一點。炎炎夏日,古代人如何熬過酷暑?有一件衣...

古代人最有名的故事,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精忠報國 釋義為國家竭盡忠誠,犧牲一切。出處 北史 顏之儀傳 公等備受朝恩,當盡忠報國。宋史 岳飛傳 初命何鑄鞫之,飛裂裳以背示鑄,有 盡忠報國 四大字,深入膚理。示例我今日祝告天地祖宗,要在你背上刺下 四字。清 錢彩 說岳全傳 第二十二回 多了 孟母三遷 中國古代名人故事 馬皇后是明太祖朱元璋的結...

古代人是不是真的會武功,中國古代的人真的會武功嗎?

只是比現代人強一點。中國古代的人真的會武功嗎?少林寺的易筋經也真的是武功祕籍 只不過武俠 描寫得太誇張了,讓人感覺不真實。實際上的武功沒有那麼厲害的。有阿,司馬遷的祖先就是劍客,以使劍出名。尉遲恭就以善白手奪槊聞名的,沒技術怎麼奪,很危險的。古人打架和現代人一樣有自己的攻防技術。會 只不過一些都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