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尋找俞老闆
佛教用語.指廣闊無邊的世界.
大千世界裡有一千個中千世界,一個中千世界裡有一千個小千世界,一個小千世界裡有一千個世界.
大體是這樣的,詳細的忘了.
2樓:匿名使用者
這是個佛教問題,比較複雜。
可以說是指整個宇宙。
3樓:匿名使用者
達摩祖師在《金剛經》中將「三千大千世界」譯為「娑婆世界」。「娑婆世界」古稱「裟婆世界」 又云「裟訶世界」。三藏法師在《大唐西域記》中又將其命名為「索訶世界」。
本文試圖通過綜合分析上述諸名稱,以探察「三千大千世界」所蘊之奧義。
一、 索訶世界的含義
「索訶世界」中的「索」字有欲求、探尋、孤單、或形容顫抖等意。而其中的「訶」字,依字面同「呵」之謂語氣。還可理解為「訶子」 (訶子又名青藏果其外形橄欖狀)或「訶梨」(印度的一種水果)的引伸意---橄欖形。
依字面「索訶世界」是「人們一直尋求探索,形若橄欖狀,而又索索顫抖之世界」。
然,上述對「訶」字的表面化處理,確實顯得有些武斷。因為組合漢字之字意最容易隨使用歷史的演進而發生異化。因此,要了解組合字「訶」的最原始本意,需要從其組合「原字」以及「組合關係」中尋找。
根據構造邏輯理論,在語言邏輯裡對難以直接表達的「本意」,只能以表達與「本意」有相似對稱關係的準物件的方法來對映「本意」。這種構造邏輯又叫準分析對稱構造邏輯。
「索訶世界」中的「訶」字是組合字。「訶」可拆為「言」、「可」二字。根據構字字元順序,可以發現「言--可」與「可---言」存在順序對稱性。
「可----言」的關係意是顯性的「可用語言表述」,屬於肯定句。因此,可推斷「言--可」所表達的關係意應該是否定句「不可用語言表述」。
即: 「可----言」, ---------對稱---------- 「言---可」
「可用語言表述」 ------對稱----------「不可用語言表述」。
「訶」之內涵之所以用以隱性的方式表達,其原因是「訶」之本意有難言之隱。「不可用語言表述」之命題的真值與命題本身屬於語言邏輯中的悖論。
為消除悖論的發生,我們引入前置條件,將「訶」的本意限定在「訶喻謂的語義不含自身」的域內。這時「訶」可直接翻譯為「不可用語言表述」。當然這種邏輯表達方式,超出了傳統語言邏輯的範疇。
綜合以上論點,對「索訶世界」較為全面的解釋是:「人們一直尋求探索而又不可用語言表述,形若橄欖而又索索顫抖的世界」。
當然,這種解釋也是有限定條件的。那就是僅限於在「自己喻謂的語義不含自身」域內才有意義。
二、「裟婆世界」與「裟訶世界」
「裟婆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 最早的譯名。其中之「裟」是袈裟之裟,「裟」字可拆解為「沙--衣」組合。「沙--衣」的關係意為顯性的,比喻「沙狀之衣」;其中之「婆」的原始含義也是顯性的,比喻象祖母般的瑣碎、多紋、形態呈陀螺狀。
因此「裟婆世界」的通體意思是「裹著沙衣的瑣碎多紋陀螺狀世界」。
通過「裟婆世界」所表達的含義可以看出,「裟婆世界」是 「三千大千世界」形在的住相描述。從其所表達的形狀看,從人象一個老和尚,從物象太陽系,或現代物理學中所描述的原子。
「裟婆世界」譯名,體現了當時的譯者對「三千大千世界」的認識境界。隨著人們對「三千大千世界」認識的不斷深入,後來的譯者又將「三千大千世界」翻譯為「裟訶世界」。「裟訶世界」豐富了「三千大千世界」的內涵。
尤其是「訶」字之妙用,彌補了「裟婆世界」僅有外在性表觀陳述,缺少內涵表達之缺憾。
「裟訶世界」的直接意思是「裹著沙衣的不可言世界」。由於「訶」字的本意是「不可言」,從而使得「三千大千世界」所蘊涵的內涵可以任意想象,無限豐富。
然而「裟訶世界」作為「三千大千世界「的譯名也有缺憾。那就是它不如原來「裟婆世界」所表達的形在那樣生動,因此,隨著人們對「三千大千世界」的進一步認識,「裟訶世界」也被後來的佛學大德所放棄。
三、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在當今佛典中廣泛採用的經典譯名。最早見於達摩祖師翻譯的《金剛經》中。
「娑婆」二字的組合關係意,無法直接解讀,其關係意是隱性的。而與之具有對稱關係的準物件--「婆娑」,則可以直譯為「旋舞迷離的」。
「娑婆」與「婆娑,呈對稱關係,兩者所表達的「關係意」應該呈顛倒對映關係。
對映關係列表如下:
字序對稱 「婆娑」---------對稱-----------「娑婆」
認識主體互為影射 婆娑世界---------對稱-----------娑婆世界
住相的對稱關係意 旋舞迷離的-------- 對稱 ------ 「娑婆」的關係意
認識主體的方位 由外向內看--------對稱--------- 由內向外探。
從以上關係表中可以領悟出「娑婆世界」的原本含義。
因此,以分別心說法:「婆娑世界」是眼在界外,所看世界之形在;「娑婆世界」則是心在界內,悟世界之本象。一個外**形在。
遠觀轉動陀螺狀,近察旋舞又迷離;著相才有形和影,若不著相皆空明。一個內探辯永珍。上探無垠星際雲,下探微塵量子流;不識娑婆真面目,只緣身在娑婆中。
結合現代科學的一些發現,人們已經認識到,原子世界由外部電子繞原子核旋轉,太陽系世界由外部的行星繞太陽旋轉;銀河系世界由外部星雲繞中心旋轉,這些「世界」之形態是「婆娑世界」最好的實證比喻。
四、娑婆世界、索訶世界、堪忍世界之差異。
分析「索訶世界」與「娑婆世界」譯名的差異,我們可以看到,三藏法師之所以在達摩祖師之後又將「三千大千世界」翻譯為「索訶世界」,其本意體現了唐時期那種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思想特徵。
以現代的世界構造邏輯而論,「娑婆世界」較「索訶世界」更貼近「三千大千世界」的關係意。「娑婆世界」所蘊涵的認識主體處於互為認識的時空對稱關係中。因此說,「娑婆」---「婆娑」此時最原始的本原,這個關係式代表「佛」本意,也就是緣生萬物的那個原初關係式。
「三千大千世界」的中文譯名之所以一直沿用「娑婆世界」,達摩祖師的《金剛經》譯文之所以被喻為蘊涵了文字般若的經典,這不能說是沒有原因的。
隨著人們在社會生活活動中的不斷學習與思索,人們的認識不斷深入精細。世界原本所謂的有形本元,在人們的認識的過程中變的越來越模糊。從有形的原子說,到二元心物說,進而到形而上的心元說等等。
而當今的正教佛學由此也就被稱之為了廣義的智慧說。
人類對「娑婆世界」的解釋本身,表達了人類認識所達到的層面。人們對佛典的理解境界不同,認識也就不同。當今佛學大師對「娑婆世界」的再翻譯基本脫離了舊時對「世界」本元的他性解釋。
進而轉向了內觀心識性的己證,比如將「娑婆世界」翻譯為「堪忍世界」。「堪忍世界」應屬於對「三千大千世界」心識性境界的認識。
佛祖之啟示「一塵含數剎」,從剖析學的角度揭示了宇宙之本象。反觀「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之「三」不是簡單的數字之三,而是動生之「三」,與道家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三」有同理之妙。
五、慧眼看世界
現代物理告訴我們,有形世界所謂的物質是由分子組成,分子由原子組成,原子又有質子、中子和電子組成,若繼續微分,可到無形的波泡量子甚至更小。
而人的肉眼功能是這樣的不完善,其一它僅僅感受可見光,而對或高或低的不可見頻率波熟視無睹,其二它感光處理速度太遲緩,大概需要1/16秒的暫留時間;其三它分辨力太低,它只能分辨大於0.1度視角的影象。其四視窗太小,無法收集到足夠反映巨集大天體資訊的稀疏的射線粒子;其五肉眼所能夠藉助的可見光媒介波段太窄。
這種光波用於微觀時,顯得波線過粗,而無法穿越小級別實相原子間空間,而探視深層原子的形在,更無法穿越原子外部那飛速旋轉的電子劃影叢林而探察原子核的性狀。這種光波若用於觀察廣堙的太空時,其波又顯得過於細緻,因而無法呈現運動天體的動影外輪廓。
人們以肉眼觀測世界,由於肉眼功能之缺陷與視覺媒介之不足,導致了人肉眼無法攝取或對映「物」的本象。肉眼所能接收到的連續資訊,只不過是「物」所含微粒運動所形成的劃影輪廓。而人最終所能看到的,則是這種動態的幻形輪廓資訊,經過1/16秒內暴光疊合後才顯現出來的複合影象。
因此,肉眼對於物內高速粒子的運動狀態無法反映呈相。
所以說,人用肉眼所看到的決不是的「被觀察物」的本來面目。而是虛假幻形。這種虛假的幻形是由於肉眼本身缺陷以及媒介光粗大造成的。
因此,佛學將這種依據缺陷性構造途徑所獲得的認識叫著相性認識。
假若人能有一隻無缺的眼睛,其感光速度無限,其視神經元可感受無限精微的資訊,其視窗光圈可無限調整,假設這隻眼睛所藉助的媒介光波長也無限可調,亮度無限可調。
那麼,想象一下人將會看到什麼樣的景象?
當這隻慧眼以中子射線為媒介光時,我們將透視樓宇。若以比中子射線波長更小的射線為媒介光時,我們將透視宇宙。那時,我們的眼中只有空明的一片空明的光亮。
假若,我們從這種狀態開始調整這隻慧眼的引數,將感光的速度由快調慢。將媒介光的波長逐漸調長。那時,我們所看到的空明的光亮將漸漸變暗,當我們繼續調整時,這種隱暗的背景上會變化出模糊的微塵。
隨著不斷調整,這種模糊微塵還會變的漸漸清晰。隨之又會出現更大的模糊陰影。當繼續調整,這種更大的模糊陰影又漸漸清晰起來。
隨著慧眼引數的調整,眼睛所見的景象會不斷出現模糊--清晰—模糊--清晰的交替變換,而所觀察到的形在體也隨之逐級粗大起來。
直到我們調整媒介光到可見光頻率段時,這隻慧眼才可看到象肉眼所見的形在物,並且這種形在會隨著慧眼引數以及媒介光波長的調整,會由紫色逐漸變化到紅色。當我們繼續調低媒介波頻率,繼續調大慧眼的視窗和光圈時,比如,設想光圈調的象地球這麼大,暴光時間以萬年計。那時,我們將會看到太空中用肉眼所根本看不到的奇異天體,類似太陽系的一些天體呈現橄欖球形,類似銀河系的天體呈現旋舞飛碟的樣子。
認識世界之奇妙,確實不能僅僅依靠人的感官。學習探索,需要用心智。依不斷學習所增長的慧眼認識力,依高度聚集的智慧之光,才可逐步破解大千世界的所蘊涵的無限奧祕。
大千世界何為寂寞,何為大千世界???
不應該逃避,應該習慣,孤獨是會讓人成長的 何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又叫 三千大千世界 佛法將同一日月所照的世界稱為一個 小世界 比如太陽系就是一個小世界。將一千個小世界稱為一個 小千世界 相當於一千個太陽系。將一千個小千世界為稱一個 中千世界 將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一個 大千世界 由於大千世界包含了小千...
三千大千世界再佛經中的詳細解釋,哪部佛經講的「三千大千世界」?
在梵語中,世界 一詞原來含有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意義。楞嚴經 說 世為遷流,為方位。汝今當知 東 西 南 北 東南 西南 東北 西北 上 下為界 過去 未來 在為世。這同現代物理學中相對論所提出的 四維空間 很相似。相對論認為 物理空間加上時間,即構成 四維空間 不過,世界 一詞在具體運用時,偏重 界 ...
佛經中說的 「單元世界,小千世界,大千世界」,怎麼解釋?懂得老師幫忙解決一下下。謝謝
我給你用現代科學解釋一下這些世界吧!目前科學界表明宇宙存在9維 空間 這裡已經不能用空間來形容了,因為空間指三維,4維就是時空了 佛教中理解到了4維 點 0維 線 面 空間 時間 佛教支援的三千大世界,也就是說每一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個宇宙,而三千 是指很多的意思 個大世界也就是三千宇宙在時間維上進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