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在梵語中,「世界」一詞原來含有時間與空間的雙重意義。《楞嚴經》說:「世為遷流,為方位。
汝今當知:東、西、南、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為界;過去、未來、在為世。」這同現代物理學中相對論所提出的「四維空間」很相似。
相對論認為:物理空間加上時間,即構成「四維空間」。不過,「世界」一詞在具體運用時,偏重「界」,即空間的意義。
我們形容豐富多彩的世態人情時,以「大千世界」稱之。「大千世界」一詞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簡稱。佛教認為,以須彌山為中心,以鐵圍山為外廓,在同一日月照耀下的這一個空間,便是一個小世界。
這中間,有四大部洲,洲與洲之間山海迴環。積一千個小世界,稱為「小千世界」;積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個「中千世界」;積一千個「中千世界」,稱為「大千世界」。
關於「娑婆世界」的稱謂
「大千世界」又稱「三千世界」。根據佛教的說法,我們所在的「大千世界」稱為「娑婆世界」,教主即釋迦牟尼佛。「娑婆世界」是「三千大千世界」在當今佛典中廣泛採用的經典譯名。
最早見於達摩祖師翻譯的《金剛經》中。「娑婆」是梵語的音譯,也譯作「索訶」、「娑河」等,意為「堪忍」。有兩層意思:
一層意思是說「娑婆世界」的眾生罪業深重,必須忍受種種煩惱苦難,故「娑婆世界」又可意譯為「忍土」,被稱為「五濁世間」,是「極樂世界」和「淨土」的對立面;另一層意思,是說釋迦牟尼等佛菩薩堪能忍受勞累,難說能說,難化能化,在汙濁的「娑婆世界」中不懈地教化眾生,表現出大智、大悲和大勇的精神。
「娑婆」二字的組合關係意,無法直接解讀,其關係意是隱性的。而與之具有對稱關係的準物件--「婆娑」,則可以直譯為「旋舞迷離的」。 「娑婆」與「婆娑」,呈對稱關係,兩者所表達的「關係意」應該呈顛倒對映關係。
對映關係列表如下:
字序對稱 「婆娑」- -對稱 - -「娑婆」
認識主體互為影射 婆娑世界--- --對稱-- 娑婆世界
認識主體的方位 由外向內看-- -對稱--- 由內向外探。
從以上關係表中可以領悟出「娑婆世界」的原本含義。
因此,以分別心說法:「婆娑世界」是眼在界外,所看世界之形在;「娑婆世界」則是心在界內,悟世界之本象。一個外**形在。
遠觀轉動陀螺狀,近察旋舞又迷離;著相才有形和影,若不著相皆空明。一個內探辯永珍。上探無垠星際雲,下探微塵量子流;不識娑婆真面目,只緣身在娑婆中。
結合現代科學的一些發現,人們已經認識到,原子世界由外部電子繞原子核旋轉,太陽系世界由外部的行星繞太陽旋轉;銀河系世界由外部星雲繞中心旋轉,這些「世界」之形態是「婆娑世界」最好的實證比喻。
「索訶世界」與「娑婆世界」譯名的差異
分析「索訶世界」與「娑婆世界」譯名的差異,我們可以看到,三藏法師之所以在達摩祖師之後又將「三千大千世界」翻譯為「索訶世界」,其本意體現了唐時期那種以人為本的人本主義思想特徵。
以現代的世界構造邏輯而論,「娑婆世界」較「索訶世界」更貼近「三千大千世界」的關係意。「娑婆世界」所蘊涵的認識主體處於互為認識的時空對稱關係中。因此說,「娑婆」---「婆娑」此時最原始的本原,這個關係式代表「佛」本意,也就是緣生萬物的那個原初關係式。
「三千大千世界」的中文譯名之所以一直沿用「娑婆世界」,達摩祖師的《金剛經》譯文之所以被喻為蘊涵了文字般若的經典,這不能說是沒有原因的。
隨著人們在社會生活活動中的不斷學習與思索,人們的認識不斷深入精細。世界原本所謂的有形本元,在人們的認識的過程中變的越來越模糊。從有形的原子說,到二元心物說,進而到形而上的心元說等等。
而當今的正教佛學由此也就被稱之為了廣義的智慧說。
人類對「娑婆世界」的解釋本身,表達了人類認識所達到的層面。人們對佛典的理解境界不同,認識也就不同。當今佛學大師對「娑婆世界」的再翻譯基本脫離了舊時對「世界」本元的他性解釋。
進而轉向了內觀心識性的己證,比如將「娑婆世界」翻譯為「堪忍世界」。「堪忍世界」應屬於對「三千大千世界」心識性境界的認識。
「三」的意義
佛祖之啟示「一塵含數剎」,從剖析學的角度揭示了宇宙之本象。反觀「三千大千世界」,其中之「三」不是簡單的數字之三,而是動生之「三」,與道家所謂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之「三」有同理之妙。
2樓:匿名使用者
三千大千世界:以須彌山為中心,七山八海互動繞之,更以鐵圍山為外郭,是曰一小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為小千世界,合此小世界一千為中千世界,合此中千世界一千為大千世界。大千世界之數量為一○ 也。
大千世界之上有三千者,示此大千世界,成自小千中千大千三種之千也。內容即一大千世界。以此一大千世界為一佛之化境。
且此三千大千世界之廣,恰等於第四禪天,成壞必同時焉。見智度論七,佛地論六。
三千大千世界者,有三重義:
第一、小千世界 以世界之數千倍之,謂之小千世界,二禪統一小千。
第二、中千世界 以小千千倍之,謂之中千,三禪統一中千。
第三、大千世界 閤中千千倍之,謂之大千,四禪統一大千。
以三次言千,故云三千大千世界。
即釋迦牟尼佛所化境也。世界何義
○首楞嚴經雲。世為遷流。界為方位。
又云。東西南北四維上下名界。過去未來現在名世。
又文殊問經雲。有二世。一眾生世。
即一切眾生也。二行世。即眾生住處
○長阿含並起世因本經等雲。四洲地心。即須彌山(梵音正雲蘇迷盧。
此名妙高)。此山有八山繞外。有大鐵圍山。
週迴圍繞。並一日月晝夜迴轉照四天下。名一國土。
積一千國土。名小千世界。積千個小界。
名中千世界。積一千中千界。名大千界。
以三積千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如一佛土中說。
二解 集論四卷二頁雲:乃至一日一月周遍流光所照方處,名一世界。如是千世界中,有千日,千月,千蘇迷盧山王,千四大洲,千四大王眾天,千三十三天,千夜摩天,千睹史多天,千樂變化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世天,如是總名小千世界。
千小千界,總名第二中千世界。千中千界,總名第三大千世界。如此三千大千世界,總有大輪圍山周匝圍繞。
又此三千大千世界,同壞同成。譬如天雨,滴如車軸,無間無斷,從空下注;如是東方無間無斷無量世界,或有將壞,或有將成,或有正壞,或壞已住,或有正成,或成已住,如於東方,乃至一切十方亦爾。
哪部佛經講的「三千大千世界」?
3樓:愛八卦的文科男
「三千大世界」一說出自於《大智度論》。
《大智度論》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經釋論》、《摩訶般若釋論》、《大智度經論》、《大慧度經集要》,古印度佛教大德龍樹菩薩(約三世紀)撰,是大乘佛教中觀派重要論著。
三千大千世界,略稱「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有小、中、大三種「千世界」,故稱三千大千世界。
擴充套件資料
三千大世界由來
大千世界常被用以指廣闊無邊的世界。
「大千世界」一詞源於佛教用語,是三千大千世界的簡稱。三千大千世界原是古印度傳說的一個廣大範圍的世界的名稱。
據《長阿含經》等書記載:我們所生活的這世界,**是須彌山,有七山八海環繞著,海中有四大洲,海外更有鐵圍山。
同一個日月照耀著這塊大地,同一個佛教化著這個世界,稱為一個小世界。
合一千個小世界為中千世界,合一千個中千世界為大千世界,又由於大千世界中有大、中、小三個千世界,又稱之為三千大千世界。佛教傳入中國後,大千世界這個詞就沿用至今。
4樓:熙攘路
佛子必看之起世經講到了「三千大千世界」。
這個經講的是佛法世界的世界的構造組成,應該是學佛的人必看之書,這個經書也很通俗,文句也不是很古奧,容易看懂。
依《世記經》的記載: "如一日月周行四天下,光明所照。如是千世界,千世界中有千日月、千須彌山王、四千天下……千四天王、千忉利天、千焰摩天、千兜率天、千化自在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是為小千世界。
如一小千世界,爾所小千千世界,是為中千世界。如一中千世界,爾所中千千世界,是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世界周匝成敗,眾生所居,名一佛剎。
"此處指出一個小千世界含一千個太陽系;中千世界含一百萬個太陽系;一個大千世界含十億個太陽系,如是為一佛剎。
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
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
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
周遍起已。名為成立。周遍住已。
名為安住。是為無畏一佛剎土眾生所居。
5樓:苦苦的掙扎
「三千大千世界」出自《大智度論》。原文是:「百億須彌山,百億日月,名為三千大千世界。如是十方恆河沙三千大千世界,是名為一佛世界,是中更無餘佛,實一釋迦牟尼佛。」
三千大千世界是佛教的宇宙觀。三千大千世界:即大千世界,因為三個千連乘,所以叫三千大千世界。
佛教說一日月照四天下,覆六慾天、初禪天,為一「小世界」;一千個小世界覆一二禪天,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覆一三禪天,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覆一四禪天,為一「大千世界」。一大千世界有小、中、大三種「千世界」,故稱三千大千世界。
6樓:月之十字架
佛子必看之起世經(此經講的是佛教世界觀世界的構造,起源種種趣事)
這個經講的是佛法世界的世界的構造組成,應該是我們學佛的人必看之書,這個經書也很通俗,文句也不是很古奧,容易看懂
起世經卷第一
隋天竺三藏闍那崛多等譯
閻浮洲品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婆伽婆在舍婆提城迦利羅石室。時諸比丘。
食後皆集常說法堂。一時坐已。各各生念。
便共議言。是諸長老。未曾有也。
今此世間。眾生所居國土天地。云何成立。
云何散壞。云何壞已而覆成立。云何立已而得安住
爾時世尊獨在靜室。天耳徹聽。清淨過人。
聞諸比丘食後皆集常說法堂共作如是希有言論。世尊聞已。晡時出禪。
從石室起。往法堂上。在諸比丘大眾之前。
依常敷座。儼然端坐。於是世尊知而故問。
汝等比丘。於此集坐。向來議論有何所說。
時諸比丘同白佛言。大德世尊。我等比丘。
於此法堂。食後共集。大眾詳議作如是言。
是諸長老。未曾有也。云何世間如是成立。
云何世間如是散壞。云何世間壞已復立。云何世間立已安住。
大德世尊。我等向來集坐言論。正議斯事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善哉善哉。汝諸比丘。
乃能如是。如法信行。諸善男子。
汝以信故。舍家出家。汝等若能共集一處。
作如是等如法語者。不可思議。汝等比丘。
若集坐時。應當修此二種法行。各為己業。
不生怠慢。所謂論說法義。及聖默然。
若能爾者。汝等當聽如來所說如是之義。世間成立。
世間散壞。世間壞已而覆成立。世間立已而得安住
時諸比丘同白佛言。大德世尊。今正是時。修伽多。今正是時。若佛世尊。為諸比丘說此義者。我諸比丘。聞世尊說。當如是持
爾時佛告諸比丘言。汝等比丘。諦聽諦聽。善思念之。我當為汝次第演說。時諸比丘同白佛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言。比丘。如一日月所行之處。
照四天下。如是等類。四天世界。
有千日月所照之處。此則名為一千世界。諸比丘。
千世界中。千月千日千須彌山王。四千小洲。
四千大洲。四千小海。四千大海。
四千龍種姓。四千大龍種姓。四千金翅鳥種姓。
四千大金翅鳥種姓。四千惡道處種姓。四千大惡道處種姓。
四千小王。四千大王。七千種種大樹。
八千種種大山。十千種種大泥犁。千閻摩王。
千閻浮洲。千瞿陀尼。千弗婆提。
千鬱單越。千四天王天。千三十三天。
千夜摩天。千兜率陀天。千化樂天。
千他化自在天。千摩羅天。千梵世天。
諸比丘。於梵世中。有一梵王。
威力最強。無能降伏。統攝千梵自在王領。
雲我能作能化能幻。雲我如父。於諸事中。
自作如是憍大語已。即生我慢。如來不爾。
所以者何。一切世間。各隨業力。
現起成立。諸比丘。此千世界。
猶如周羅(周羅者隋言髻)。名小千世界。諸比丘。
爾所周羅一千世界。是名第二中千世界。諸比丘。
如此第二中千世界。以為一數。復滿千界。
■是名三千大千世界。■
諸比丘。此三千大千世界。同時成立。
同時成已而復散壞。同時壞已而復還立。同時立已而得安住。
如是世界。周遍燒已。名為散壞。
周遍起已。名為成立。周遍住已。
名為安住。是為無畏一佛剎土眾生所居
三千大千世界是什麼意思
佛教用語.指廣闊無邊的世界.大千世界裡有一千個中千世界,一個中千世界裡有一千個小千世界,一個小千世界裡有一千個世界.大體是這樣的,詳細的忘了.這是個佛教問題,比較複雜。可以說是指整個宇宙。達摩祖師在 金剛經 中將 三千大千世界 譯為 娑婆世界 娑婆世界 古稱 裟婆世界 又云 裟訶世界 三藏法師在 大...
佛經中說的 「單元世界,小千世界,大千世界」,怎麼解釋?懂得老師幫忙解決一下下。謝謝
我給你用現代科學解釋一下這些世界吧!目前科學界表明宇宙存在9維 空間 這裡已經不能用空間來形容了,因為空間指三維,4維就是時空了 佛教中理解到了4維 點 0維 線 面 空間 時間 佛教支援的三千大世界,也就是說每一個大千世界就是一個宇宙,而三千 是指很多的意思 個大世界也就是三千宇宙在時間維上進行了...
海洋是生物的大千世界,水中物種繁多其中游得最快的是旗魚,速
旗魚的速度 v1 108 1000m 3600s 30m s 獵豹的速度v2 s t 40m 1s 40m s 褐海燕的速度v3 s t 5000m 60s 83.3m s 比較可知,褐海燕速度最大其次獵豹 最後是旗魚 故選d 海洋裡遊得最快的是旗魚,它的速度可達108km h 陸地上跑得最快的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