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人敬禮起源於哪現在軍人的敬禮來源於何時?有何歷史?

2021-03-10 13:40:41 字數 2800 閱讀 9486

1樓:匿名使用者

軍禮及肩裝,綠軍裝來是自世界絕大多數國家現役軍人的共同禮節和重要的外在標誌,它的產生都有其較為悠久的歷史淵源.

軍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羅馬時代,當代在古羅馬帝國龐大的騎兵軍團裡就已經有了軍禮的雛形.每當帝國的騎士們策馬相遇時,都會相互舉起頭上戴的面甲,據說這一方面是為向對方表示敬意,體現騎士精神,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顯示出自己的臉部,以免被對方所誤傷.到了11世紀,歐洲各國的騎士們大都去掉了面甲,舉面甲的傳統也慢慢演變成脫下頭盔或帽子以示敬意.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其代表人物克倫威爾領導的新式軍隊,正式把脫帽致禮.這時候的英**人相互敬禮時,手心向外翻,用以向對方表示自己手中沒有**,同時兩腿併攏呈示其軍人的氣魄.這種軍禮形式,最先從英國陸軍開始.

然後傳到了海軍和以後的空軍.法**隊也先後實行了這一新式軍禮.不久,這種軍禮又傳到了美國,進而逐漸傳到了全世界.

目前世界各**隊的軍禮雖然各不相同,但舉手接觸帽簷致敬的這一表示形式卻都是通行的.

2樓:匿名使用者

軍禮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32633033,是軍隊中使用的嚴肅禮節.當今世界各國的軍禮,其由來有兩種傳說. 一種傳說,英**隊奮力擊敗了西班牙的無敵艦隊後,女王為凱旋歸來的將士舉行了一次壯觀的祝捷大會.

在會上,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一世親自為有功的將士頒發獎品.當時,為了維護女王的尊嚴,特別規定將士領獎時,要用手遮蔽眼部,不得對女王平視.這一動作逐漸演變成了今天的軍禮.

另一種傳說,嚴肅的軍禮來自中古情場.歐洲中古時代,一個公主若下嫁給一位勇敢的武士,而武士要得到公主,就免不了要在公主面前刀光劍影一番.比武之前,武士們必需列隊在公主的寶座前走過.

為了示意自己被公主的美麗所暈眩,都將手舉起蓋在眼前.漸漸地,這個動作演變成了當今的軍禮. 軍禮的演變 古羅馬的帝國騎士在相遇時,有舉起盔甲上的面甲的傳統。

據說這是為了表示敬意和騎士精神;同時,還可向同伴顯示臉部,以免被誤殺。到中世紀 ,西歐的武士都丟掉了面甲,舉面甲的傳統也就演變為脫下頭盔或帽子。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以後,其軍隊為簡便起見,正式把脫帽致禮的傳統改為用手接觸帽簷或一束頭髮(在不戴帽時)。

英**人敬禮時手心外翻 ,表示手中沒有**;而且雙腳併攏,成立正姿勢,表示軍人氣魄。 由於行禮主要是為了表示敬意,因而在實行軍銜後,便由同時相互舉手改為下級向上級首先敬禮 , 爾後上級還禮。 目前世界各**隊的軍禮動作雖各有不同,但舉手接觸帽簷這一點卻大多是一致的

3樓:匿名使用者

歐洲。為了表明尊敬,把對方視為太陽,然後看對方的時候用手擋一下眼睛,慢慢的形成現在的軍禮。

現在軍人的敬禮**於何時?有何歷史?

4樓:殘魂

軍事禮節 舉手禮 舉手禮的起源已經不可考證,通常有兩種說法,一是古羅馬軍團士兵(或歐洲中世紀參加比武的騎士和武士)舉手作遮擋陽光狀,以表示對上級(或**比武的貴婦)的尊敬;一是與握手的用意相同,向對方顯示自己手中沒有**。不過,比較正確且有根據的說法是:中古時期的歐洲,當騎士在路上交會時,會以右手掀起頭盔,讓對方看清楚自己,以表示尊敬,而這個動作進而演變為後來的舉手禮。

國際上常見的舉手禮方式是右手五指併攏、手掌伸平,舉至右眉或右太陽穴附近位置,然後放下。美國、中國和俄羅斯等**隊中,行舉手禮時手掌的方向通常為向下,英國則是手心向前。大多數國家規定,軍人在戴軍帽時才可行舉手禮,但是美國陸軍、中國人民解放軍等軍隊規定在穿軍服、不戴軍帽的場合也可以行舉手禮。

波蘭軍隊的敬禮方式為右手食指和中指併攏、其他三指握拳。 在法西斯時代的義大利和西班牙,以及納粹德國,法西斯黨徒和黨衛軍的舉手禮方式為右臂平舉,略微上抬,手掌平伸,手心向下。這種敬禮方式被認為是源於古羅馬的舉手禮。

舉槍禮 行舉槍敬禮時取持槍立正姿勢,以右手將槍舉至深體**前方,槍面向後,左手緊握槍之**,前臂水平,緊靠身體,然後右手移握槍頸,兩眼向前平視,並向受禮者注目。矣受禮者答禮後「禮畢」。依舉槍相反程式,將槍放下,恢復持槍姿勢。

注目禮 俄羅斯、中國、美國等國的軍事條令中,規定注目禮為軍事禮節的一種。注目禮主要用於檢閱或儀仗中不便行舉手禮或舉槍禮的士兵。行注目禮時,敬禮者呈立正姿勢,注視受禮者,並目迎目送(通常轉動頭部的角度不超過左右各45度)。

俄羅斯軍隊中,敬禮者還要將頭部抬起約30度左右。 禮炮 鳴放禮炮表示敬禮的習慣來自17世紀的英國皇家海軍。由於當時火炮裝填速度很慢,因此一艘**在鳴放火炮之後很長時間才能重新恢復戰鬥力,所以用鳴放禮炮的方式向對方表示己方沒有敵意。

當時鳴放禮炮所用的燃藥——硝酸鈉在陸地上更容易儲存,因此**每鳴放一響,陸上炮臺要鳴放三響作為回禮,而一艘**最多鳴放7次禮炮,因此陸上最多回敬21響禮炮。後來使用硝酸鉀代替硝酸鈉後,**也以鳴炮21響為最高禮節。 這一敬禮方式後來演變為陸上禮節。

目前禮炮多用在外交場合中,迎送國家元首時鳴放21響禮炮,**首腦鳴放19響,副首腦鳴放17響。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君主獲得子嗣時也要鳴禮炮表示慶祝,通常是王子鳴101響禮炮,公主鳴21響。俄羅斯帝國例外,皇子鳴放300響禮炮,公主(女大公)鳴放101響。

此外,許多國家在君主加冕、**宣誓就職、元首誕辰和去世、或舉行盛大國事慶祝活動時,也有鳴放禮炮的習慣,比如美國**就職和去世時各鳴禮炮21響,英國君主誕辰時在倫敦的倫敦塔內鳴禮炮62響(21響向君主致意、21響向倫敦市致意、另外20響是因為該塔屬於王宮和軍事堡壘),其他地方鳴炮41響。 海軍禮炮 在海軍交往場合中,國家元首和**首腦享受21響禮炮,海軍元帥享受19響禮炮禮遇,海軍上將或同級**享受17響禮炮,海軍中將15響,海軍少將13響,海軍准將11響。 20世紀以前,英**艦在與他**艦相遇、或進入他國港口時,通常要求對方先鳴放禮炮。

現在通用的海上禮儀為視雙方艦隊(或**)指揮官級別高低而決定鳴炮次序,此外**在進入外國港口時要首先鳴炮致敬。

滿意請採納

保安敬禮標準姿勢,軍人如何敬禮才是標準的敬禮姿勢

保安敬禮標準姿勢 保安敬禮時要按照行軍禮的要求進行,其標準是 雙手五指併攏伸直,拇指尖兒與食指第二節指橫線相齊,開肩,雙手下垂,褲縫線處於下垂中指正中間。抬右手敬禮時,胳膊同時自然同時抬起後拉,手型於立正時相同,手心外側略向上向外翻轉三十度,右手中指正好輕頂在帽簷與帽圈交接處 沒戴帽子敬禮,右手中指...

二胡的來歷,二胡起源於哪

二胡始於唐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它最早發源於我國古代北部地區的一個少數民族,那時叫 奚琴 到了宋代,又將胡琴取名為 嵇琴 二胡 拼音 erhu 是一種中國傳統拉絃樂器。二胡,即二絃胡琴,又名 南胡 嗡子 二胡是中華民族樂器家族中主要的弓弦樂器 擦絃樂器 之一。二胡名曲有 二泉映月 良宵 聽鬆 ...

閩南語的起源地,請問閩南話起源於哪裡?屬於哪種文化?

閩南語發源於黃河 洛水流域,由於為了躲避戰亂,中原的漢人分別在西晉時期 唐朝和北宋末年分三次大規模南遷至福建閩南,這樣也就把河洛語帶到福建,閩南以外的閩南語則是後來閩南人向外遷徙形成的結果。當今的閩南方言是在夷狄人 古代閩越土著人群 與歷代多次北方漢人南遷入閩,特別是唐 宋兩朝時期北方人入閩的基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