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康熙十二年(2023年)春,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疏請歸老遼東,康熙皇帝遂乘勢作出了令其移藩的決定。
而後,又對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精忠的撤藩要求也依例照準。在形勢的逼迫下,吳三桂也假惺惺地上書朝廷,請求撤藩,實則希冀朝廷慰留他。
對於吳三桂的真實意圖,康熙皇帝非常清楚。他認為,吳三桂和朝廷對立已久,「撤亦反,不撤亦反。
不若及今先發,猶可制也」。於是力排眾議,毅然決定允其撤藩,還派專使至滇,雷厲風行地經理撤藩事宜。
十一月,吳三桂誅殺雲南巡撫朱國治,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提出「興明討虜」,起兵造反。
由於吳三桂**滇中十四年,在反叛之初,叛軍乘銳連下貴州全省、湖南的衡州。
福建靖南王、廣東平南王二藩和吳三桂在各地的黨羽如四川之鄭蛟麟、譚弘、吳之茂,廣西之羅森、孫延齡,陝西之王輔臣,河北之蔡祿等也先後揭起叛旗,紛紛響應。一時之間,形勢對吳三桂非常有利。
歷史評價
謝四新:李陵心事久風塵,三十年來詎臥薪?復楚未能先覆楚,帝秦何必又亡秦!丹心早為紅顏改,青史難寬白髮人。永夜角聲應不寐,那堪思子不思親。
孫旭:三桂為明季罪人,又為本朝反賊,其生平亦何足道!
邵為章:百萬雄師睥睨間,先朝一胍絕南蠻。擒人即是人擒路,誰道天公不好還。行營歷歷草悽悽,銅柱摩崖手自題。虎豹無晴威尚在,老軍猶說舊平西。
佘一元:吳帥旋關日,文武盡辭行。士女爭駭竄,農商互震驚。
著名清史專家李治亭:在明清之際的大舞臺上,吳三桂是一位著名人物。他以迎清兵入關而名噪一時,30年後又舉兵叛清,一度割據西南。
王妍:眾所周知,吳三桂反清,被清朝視為罪大惡極的「逆臣」。
擴充套件資料:
吳三桂祖籍南直隸高郵,萬曆四十年(2023年)生於廣寧前屯衛中後所(今遼寧綏中)。他出身於遼西將門世家,自幼習武,善於騎射。
吳襄耳聞目睹了明朝在天啟二年(2023年)如何在廣寧之戰中失利,遼東經略熊廷弼如何被傳首九邊,遼東巡撫王化貞如何下獄而死。
吳三桂的生母不詳,吳襄奉旨調進北京,娶了祖大壽的妹妹為續絃。祖大壽是世居遼西的望族,吳襄成為祖大壽的妹夫,吳三桂成了祖大壽的外甥。
祖、吳兩家的聯姻,使吳襄、吳三桂父子找到了堅強的靠山,也使祖氏家族的勢力更加壯大。
吳三桂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等的教誨和影響下,既學文,又學武,不到二十歲就考中武舉,從此跟隨父親吳襄和舅舅祖大壽,開始他的軍旅生涯。
崇禎二年(2023年),清太宗皇太極親率
五、六萬大軍,避開明朝構築的寧錦防線,繞道蒙古直趨北京,史稱「己巳之變」。
面對來勢凶猛的清軍,朝野非議頗多,又恰逢皇太極設計反間,生性多疑的崇禎將袁崇煥逮捕入獄。
關寧軍入衛以來受到不公正待遇已久:連獲廣渠門、左安門二捷,卻仍被當作奸細謾罵,在城壕露宿半月,京營從城上扔磚砸死三人,選鋒出城砍死六人,巡夜兵丁被殺或勒索。
等到袁崇煥蒙冤,眾將士已是心灰意冷,皆言「以督師之忠,尚不能自免,我輩在此何為?」竟不聽祖大壽號令,徑自向東奔去。
崇禎四年(2023年)的大淩河之戰中,團練總兵吳襄率馬步四萬餘往援大淩河城(今遼寧凌海)祖大壽,結果吳襄臨陣逃脫,被削職。
2樓:匿名使用者
吳三桂的手下因為撤藩的步步緊逼憤怒的殺了朱國治(外號朱白地.源於民不聊生的作為).清朝廷殺了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等人.這時候吳三桂才開始反清.
吳應熊被殺之前吳三桂的兵力和軍費已經經過多次的消減.而且吳三桂已經60多歲了.所以我個人認為吳三桂反清的說法只是清朝廷打壓吳三桂的一步棋.
可笑的是吳三桂60多歲的老頭子打了清朝半壁江山.若不是年事已高大兒子慘死抑鬱成疾歷史可能被改寫.
從吳三桂人格看他是個正常人.1.吳襄被俘吳三桂帶領20名家丁衝進後金八旗萬餘人的部隊取敵將首級與父親的百餘人兵合一處成功突圍.這一點證明吳三桂的孝道不輸別人.
2.吳三桂結清趕走入京的李自成並與清定下協議事成之後前朝後裔做皇帝.當時的格局很複雜.
吳三桂的軍隊原本是抵抗清軍而設立的.也就是當時上有清軍入關的威脅下有李自成入京天下已定的局勢.自己卻是最弱的一支孤軍沒有援軍沒有供給.
清軍和李自成都有後方源源不斷的供給.這時候吳三桂基本沒有選擇了只有投降李自成.恰恰李自成的手下打了吳襄.
一怒為紅顏是假.與清定的協議證明了他對前朝的忠.此時此刻已經無能為力了.
報著死馬當活馬醫的一種心態吧.
3.清朝廷各種打壓兵力減到2萬.還是自己供養.
身邊的人一一被調離.一個帶兵的人沒有了軍隊沒有了供給沒有了謀士都沒有反清.只到兒子吳應熊被殺才開始反清.
這時候吳三桂已經60多歲了.面對一個要入土的人而且大兒子吳應熊還在京城做人質.減少兵力他吳三桂照做了.
軍餉朝廷不給錢他自己供養.身邊的人被調走他也沒異議.吳三桂是個什麼人他帶兵一輩子.
他不就是想帶著爵位光彩的死去嗎.明顯等吳三桂死後撤藩是個順順利利的事.
清朝廷一步一步的緊逼用意何其的深.逼著吳三桂反.
(藩王裡只有兩個漢人.吳三桂是其中一個.吳三桂被派遣的地方那時候是個窮地方.
而且離京城遠還有一江之隔.但吳三桂的軍隊是最能打的軍隊.在前朝的時候吳三桂的軍隊也是最能打的.
前朝的時候他們只有一個任務就是抵擋清兵入關.吳三桂反清的時候佔據了清朝半部江山5年之久直到吳三桂死後三年清朝才一一擊破.清朝軍隊不足20萬.
吳三桂軍隊達到40多萬.這場8年的戰爭本不該發生的.)
有個不起眼的事值得深思.吳三桂的軍隊在吳三桂死後只有1人投降清朝.其餘人均抵抗到生命的最後一刻.就連百餘名丫鬟都集體自盡.
從古至今大多有能力的人沒有善終.歷史是勝利者改寫的.文學者是為掌權者服務的.電影拍出來不是為了教育的是為了賺錢的爭議越大的內容投資拍攝的人越多賺的越多.
3樓:匿名使用者
吳三桂(1612~1678) 明末遼東總兵、清初藩王。原籍徽州,由高郵流寓關東,為遼東(今遼寧遼陽)籍人。字長白,一字月所。
父吳驤任參將軍職,後任京營中軍都督。舅祖大壽為遼東總兵,後降清。認總監高起潛為義父。
崇禎末,受命出鎮,任寧遠總兵。在京城得名妓陳圓圓(一作沅沅)納為愛妾。崇禎十七年(1644)李自成兵進京師,崇禎帝封其為平西伯,令率軍「勤王」。
兵抵豐潤,北京已攻陷,知不可阻擋,留家書於驤,率軍回程,攻佔山海關。受李自成招降,第二次南下,「朝見新主」,至永平沙河得悉京城「拷掠」明官,陳圓圓為劉宗敏所擄(實被扣押),重返山海關。與李自成東征軍先戰於永平,再戰於石河,敗守山海關。
四月二十二日偽裝議和,與自成訂立和約,返身即開門迎降,與多爾袞所率清軍襲殺義軍。隨清軍南下,五月初一兵抵京師,清廷不準其入都,令率軍繼續追擊西撤的李自成義軍,得愛妾陳圓圓。清封為平西王。
率軍隨英親王阿濟格由大同北繞邊牆腹背攻擊自成陝北守軍李過等。李自成撤出西安後,又隨阿濟格緊緊追蹤義軍,配合多鐸主力兵進江南。南明桂王(永曆帝)政權建立後,於順治八年(1651)率兵入川,先後攻取成都、重慶、敘州等地,又於次年擊敗劉文秀於保寧(今四川閬中)。
清為籠絡,於順治十年(1653)嫁太宗第十四女與其子吳應熊。受洪承疇節制,率兵入雲貴。擊敗李定國,十六年(1659)桂王走緬甸。
受清命鎮雲南。十八年,脅逼緬甸交出桂王,次年(即康熙元年)殺桂王父子於昆明。兼轄雲貴兩省,坐鎮10餘年,日練士馬,安置私黨,儼然有割據之勢。
時朝廷有撤藩之議。康熙十二年(1673)十一月舉兵反,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貴州提督、四川巡撫提督紛起響應。一度攻佔湘黔贛諸郡城,耿精忠、尚之信相繼叛清。
十七年(1678)在衡州(今湖南衡陽)稱帝,年號昭武,同年八月病死。其孫吳世璠繼立為帝,兵敗自殺。
4樓:匿名使用者
他造反是早晚的事,如果他不造反,他的後代也會造反,因為他有野心和實力。我想是康熙的撤藩令加速了這一過程。畢竟,如果把他撤了,他的威信和實力都會受到影響。
這只是我的愚見o(∩_∩)o..
5樓:匿名使用者
吳三桂造反是遲早的事情。歷代開國賞封,爵不過三代,居高位久則羽翼豐、關係廣、錢糧足,更何況不受**節制的邊遠大吏?總歸找理由廢黜對吳三桂來說,越是早反,越是有利。
正面評價:能夠認清社會發展趨勢,選擇了大清朝,對於大清朝初期穩定具有一定貢獻;負面評價:康熙年間舉兵造反,屬於違背歷史發展軌跡,給社會造成一定影響,名聲一敗塗地.
吳三桂反清,吳三桂反清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1 康熙是以全國的力量對抗吳三桂數個省 2 當時天下初定,百姓都希望和平,不希望戰亂!故吳三桂雖然打著 反清復明 但還是不得人心!第三 戰爭中期,吳三桂的羽翼,尚可喜,耿精忠先後戰敗,吳三桂更是孤立無援。吳三桂 1612年6月8日 1678年10月2日 字長伯,一字月所,明朝遼東人,祖籍江南高郵 今...
康熙都說算了,吳三桂卻仍要殘忍地殺死永曆帝,為什麼
因為他認為這樣才能向滿清表達自己的忠心,自己才能得到重用,所以要這樣做。因為留著永曆皇帝會影響政權的穩定,再加上當時康熙並沒有實權,所以吳三桂殺害了他。因為他那個時候已經當了叛徒,投靠清朝。這一舉動,讓人對他不信任。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表明自己的態度和忠心,殺死永曆帝。因為他想借殺死永曆帝之事表明自...
康熙為什麼不聽孝莊的話等吳三桂老死,而是急於削藩
清朝的順利建立,投降於他的漢人是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就例如吳三桂 尚可喜 孫可望 耿仲明等人,都甘願成為滿清的鷹犬,殘酷的鎮壓漢人同胞。而他們的結局,也都不是很好。孫可望投降清朝後,由於居功自傲,再加上自身價值已經被榨乾,先是找到軟禁,後來又據說是被滿清射殺而死。耿仲明是因為私藏犯人,於是畏罪自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