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在史料中並沒有確切的訊息,估計是老死的。
龐煖,「煖」字又作「援」、「煥」,即現在常用字中的「暖」,也有將龐煖誤作龐涓的。戰國合縱家。
前245 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偃即位,是為趙悼襄王。此時趙國兵權掌握在老將廉頗手中,悼襄王試圖廢去他的兵權,而任命長期擔任廉頗副手的樂乘為將。廉頗還是沒能改去那種驕傲的秉性,拒絕交出兵權,趕走了樂乘,後來自己也畏罪潛逃了。
這樣一來,趙國一下子少了兩位大將,再加上前264年左右趙奢病故,邯鄲之戰中藺相如去世,趙國到了人才凋敝的程度。
到了悼襄王二年(前243年),北邊守將李牧率軍攻克了燕國的武遂(今河北武強西北)和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但是代、雁門、雲中各郡尚需要將領駐兵防守,李牧無法回到邯鄲長期擔任趙軍統帥。
戰國最後一次合縱行動終於達成,龐煖名正言順的成為了聯軍統帥。這次合縱除了一向「謹事秦」的齊國和剛剛被打廢的燕國沒有參加外,三晉、楚國以及小國衛都參加了。五國聯軍於前241年收復了秦國從趙國奪去的壽陵(在當時恆山一帶)。
龐煖認為,攻秦之師屢向西進攻,均在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北)被阻,不如繞道蒲阪(今山西永濟西南),南渡河水,迂迴至函谷關後,可以出其不意。五國聯軍分路出蒲阪,進展順利,至蕞(今陝西臨潼北)時與呂不韋所率迎擊秦軍相遇,這已經是咸陽的大門口了。呂不韋分析聯軍情況,楚軍遠來,軍士疲憊,戰鬥力不強,但楚為大國,影響較大,如楚軍戰敗,則聯軍必不戰自潰。
他遂決定先以精銳部隊,乘聯軍夜間疏於防範之機,突襲楚營。楚軍偵知,自行東撤,此後便遷都於壽春。四**隊聞楚軍先退,軍心動搖。
諸將皆請退軍,龐煖只好應允。於是,韓、魏、衛之軍也都回國。龐煖怒齊附秦,同時消除無功而返的結果,率軍攻取齊國饒安(今河北鹽山西南),趙國由此有了自己的出海口,然後迴歸趙國。
儘管龐煖富智謀,善縱橫,但聯軍同床異夢,協同不力,終於無功而返。
從此,山東各國再沒有實際的合縱抗秦軍事行動了。這次龐煖率領的聯軍伐秦失敗雖然不全是他的責任,但是也體現出老龐煖開始力不從心了。他的兵法權謀也就止於這種程度了。
以後就沒訊息了,估計老死。
2樓:匿名使用者
龐煖,「煖」字又作「援」、「煥」,即現在常用字中的「暖」,也有將龐煖誤作龐涓的。戰國合縱家。
龐煖的家族出身不甚明確,但是在戰國時代龐氏知名的僅有三人,即龐涓、龐蔥、龐煖。龐涓知名度最高,在魏惠王時效力,龐氏曾經在魏國成為顯族。但是龐涓敗桂陵,死馬陵,此後魏國也一蹶不振,龐氏在魏國就失了勢。
後來,魏王派龐蔥陪伴太子到趙國當人質,龐蔥擔心此去之後魏王不再親近自己,便說了個「三人成虎」的寓言,然而後來他還是失去了魏王的信任。也有可能龐蔥因此就跑到趙國謀求發展,龐煖大約是龐蔥的後人,和龐涓能夠拉上點關係(說不定是龐涓的曾孫)。雖然說龐煖是戰國時代最後的合縱家,但是他的年紀卻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小。
早在趙武靈王時,龐煖就曾經與武靈王論兵,為武靈王闡釋了「百戰而勝,非善之善者也,不戰而勝,善之善者也」的深刻含義。也就是說,在前3世紀初,龐煖已經成年並受到武靈王的重視。武靈王是一個招攬人才很開明的人,以個人魅力吸引了大批名將名臣彙集趙國。
但是沙丘一亂,人心四散,樓緩、樂毅、富丁、劇辛紛紛離棄,這也是趙國人才任用沒有形成一種良性制度的體現。依據龐煖論兵的史料,基本可以確定他的出生時間約在前320 年左右,他可能比後來出現的趙奢、廉頗、藺相如、樂乘等人都要年長。
趙國公子成、李兌當道,不久公子成老終,趙國為李兌把持。像龐煖那樣一大批曾經受到器重的人都被排擠,此後五十多年間不再見到這位年輕人了。當他再次出現在人們的視線中時,已經是一位垂垂老人。
這五十多年間,龐煖的行跡無法把握,只知道他可能是跟隨了鶡冠子繼續鑽研學問去了。鶡冠子是楚國人,曾經也是武靈王帳下紅人,故趙武靈王表武士以鶡尾,豎左右為鶡冠。沙丘之亂後,鶡冠子、龐煖師徒倆就回到楚國,隱居深山,潛心修學。
鶡冠子主張道家言,《漢書·藝文志》中有道家《鶡冠子》一篇,同時鶡冠子也比較關心政治、軍事、人生等問題,在繼承道家的同時也吸收了其他學派的觀點有所發展,這與戰國後期出現了很多兼收幷蓄大家的趨勢也是符合的。龐煖跟隨鶡冠子修行,當然經常論對,所以後來鶡冠子、龐煖的門人完成《鶡冠子》一書時也就經常通過他們兩人問答的形式來闡述。在此期間,龐煖可能也開始著書,《漢書·藝文志》中兵權謀家有《龐煖》三篇,縱橫家中也有《龐煖》二篇。
可見,龐煖應當是一個既通兵法、縱橫之術,又通黃老之說的人,他比老師鶡冠子更接近於雜家。
前245 年,趙孝成王去世,其子偃即位,是為趙悼襄王。此時趙國兵權掌握在老將廉頗手中,悼襄王試圖廢去他的兵權,而任命長期擔任廉頗副手的樂乘為將。廉頗還是沒能改去那種驕傲的秉性,拒絕交出兵權,趕走了樂乘,後來自己也畏罪潛逃了。
這樣一來,趙國一下子少了兩位大將,再加上前264年左右趙奢病故,邯鄲之戰中藺相如去世,趙國到了人才凋敝的程度。到了悼襄王二年(前243年),北邊守將李牧率軍攻克了燕國的武遂(今河北武強西北)和方城(今河北固安西南),但是代、雁門、雲中各郡尚需要將領駐兵防守,李牧無法回到邯鄲長期擔任趙軍統帥。
正在這個時候,不知道是誰想起了已經年近八十的「老不死」 龐煖,於是向悼襄王舉薦這位可以算是四代元老的人物。悼襄王立刻接見了老龐煖,並向他討教了治國之道,龐煖年雖老邁,但思維敏捷,順暢的回答了悼襄王的問題,闡述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兩人一拍即合,悼襄王隨即任命龐煖為統帥。
龐煖對燕國作戰的勝利不但穩固他在趙國的地位,也使趙國重新贏得了在列強中的威望。戰國最後一次合縱行動終於達成,龐煖名正言順的成為了聯軍統帥。這次合縱除了一向「謹事秦」的齊國和剛剛被打廢的燕國沒有參加外,三晉、楚國以及小國衛都參加了。
五國聯軍於前241年收復了秦國從趙國奪去的壽陵(在當時恆山一帶)。龐煖認為,攻秦之師屢向西進攻,均在函谷關(今河南靈寶北)被阻,不如繞道蒲阪(今山西永濟西南),南渡河水,迂迴至函谷關後,可以出其不意。五國聯軍分路出蒲阪,進展順利,至蕞(今陝西臨潼北)時與呂不韋所率迎擊秦軍相遇,這已經是咸陽的大門口了。
呂不韋分析聯軍情況,楚軍遠來,軍士疲憊,戰鬥力不強,但楚為大國,影響較大,如楚軍戰敗,則聯軍必不戰自潰。他遂決定先以精銳部隊,乘聯軍夜間疏於防範之機,突襲楚營。楚軍偵知,自行東撤,此後便遷都於壽春。
四**隊聞楚軍先退,軍心動搖。諸將皆請退軍,龐煖只好應允。於是,韓、魏、衛之軍也都回國。
龐煖怒齊附秦,同時消除無功而返的結果,率軍攻取齊國饒安(今河北鹽山西南),趙國由此有了自己的出海口,然後迴歸趙國。儘管龐煖富智謀,善縱橫,但聯軍同床異夢,協同不力,終於無功而返。從此,山東各國再沒有實際的合縱抗秦軍事行動了。
這次龐煖率領的聯軍伐秦失敗雖然不全是他的責任,但是也體現出老龐煖開始力不從心了。他的兵法權謀也就止於這種程度了。
以後就沒訊息了.估計老死
龐的讀音是什麼,龐怎麼讀音是什麼
龐 p ng 一 基bai本解釋 大 大。du zhi然大物。雜亂 雜。臉 dao面 臉盤 專 眉 屬皓首 眉發花白,年老的樣子 姓。二 常用片語 龐大 p ng d 表示形體 組織 數量或程度大大超過慣常的範圍或標準。龐然大物 p ng r n d w 指高大笨重的東西。現也用來形容表面上很強大但...
郭嘉 周瑜 龐統,他們三個誰的死對自己國家的影響最大?
周瑜的影響要更大一些,周瑜的個人能力比較強,但許多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對於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大的。我覺得是郭嘉,因為郭嘉作為曹操身邊的才人,他讓曹操的國家直接擺脫了袁紹的統治。郭嘉,他死了之後,曹操就有機會能夠統一天下,而且也沒有造成南北對立的情況。魏失郭嘉,蜀失龐統,吳失周瑜,哪一個人的死對國家...
新版三國演義劉備的軍師龐統死是在第幾節
新版三國演義劉備的軍師龐統死是在第66集。劇情介紹 劉備自言有取西川建功立業之心又顧忌仁義道德,內心極為矛盾。龐統獻兩全之計,命人送密信以離間劉璋 張鬆。劉璋中計,斬殺張鬆,並集所有川軍攻打劉備。劉備無奈之下,只得採納龐統建議,率軍東取雒城。雒城城外的落鳳坡,龐統中埋伏身亡。龐統以死換取了劉備出師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