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三國演義劉備的軍師龐統死是在第幾節

2021-05-05 15:47:30 字數 5830 閱讀 5091

1樓:山東省飛飛

新版三國演義劉備的軍師龐統死是在第66集。

劇情介紹:

劉備自言有取西川建功立業之心又顧忌仁義道德,內心極為矛盾。龐統獻兩全之計,命人送密信以離間劉璋、張鬆。劉璋中計,斬殺張鬆,並集所有川軍攻打劉備。

劉備無奈之下,只得採納龐統建議,率軍東取雒城。雒城城外的落鳳坡,龐統中埋伏身亡。龐統以死換取了劉備出師有名,劉備悲憤異常,欲率軍奪取西川。

諸葛亮決定率軍進西川支援劉備。臨行前,諸葛亮將荊州大印交與關羽,並叮囑:北抗曹操,東和孫權。

劉璋聞訊大驚,黃權獻計割地送與張魯,以抗拒劉備軍。張魯大喜,命馬超率精兵三萬攻取葭萌關。張飛請纓與馬超廝殺,二人從白天激戰至夜晚。

2樓:從翔飛

第六十六集,龐統命喪落鳳坡(切記,歷史三國的龐統是驕傲大意,將前兵後的頂級危險的探路方式被殺死的,不是為了劉備去自殺。。。。)

3樓:楓葉曹操

好像是29集吧

劉備之後就成為了帝皇

應該是這樣

4樓:營運之團隊

29 落鳳坡龐統遇難

三國演義龐統怎麼死的

5樓:牙牙的弟弟

死於亂箭。

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人帶兵攻克白帝、江州、江陽。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

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諡號為靖侯。

龐統死後,葬於落鳳坡,墓地只有簡單的維護,據說這是劉備為其親選的墓地,可府北看南,是一塊風水寶地,現有墓碑一塊。

6樓:匿名使用者

鳳雛先生龐統死於徵西川路上,據說那個地方的名字叫做落鳳坡。也就是說,他的死是上天早就規劃好的。案發的時候,龐先生騎著劉備的坐騎。

這馬可是大大的有名,喚作「的盧」。有人對劉備說,你沒有聽說過「的盧的盧,騎必妨主」嗎?劉備不信,估計也是捨不得名駒。

英雄一般都有這毛病。

龐統之死,是羅貫中精妙的一筆!

與許多的歷史材料一樣,《演義》中對龐統的才能,是極為肯定的,然而,羅貫中在寫龐統被殺的時候,卻故意穿插了一段:龐統在出徵前因為馬失前蹄,被翻下馬來,劉備見他落馬,認為他的馬不好,所以把自己的馬借給了他,但正是因為這匹馬,龐統被人誤認為是劉備,於是在落鳳坡被箭射死~~~~這實在非常可惜,於是有人就對劉備作出議論,認為是他的不是,甚至有人認為這是劉備故意陷害龐統的~~ 這樣的觀點不但不尊重作者的思想,而且還不切實際。但是,畢竟,羅貫中為什麼要故意穿插這一段呢?

這樣豈不更加引起別人議論?對於興劉反曹的羅貫中來說,這不是背道而弛嗎?

然而並非如此,我想大家一定知道,劉備躍馬過澶溪的事,那真的是有神人相助,然而,在那之前,蔡瑁曾說過,劉備所騎馬名叫」的盧「騎則妨主,後來的徐庶也曾和劉備說過此話,但因徐庶的試探,後來就不了了之了,但那馬畢竟」終妨一主「它不妨劉備,就一定會妨他人,這時,作者正好來個龐統換馬,把龐統妨了~~~~

從中,足見羅貫中的妙處,不但與照應前面,使其連貫,還與歷史緊密結合,特別穿插那一段,也正是為了此事,其精妙如此,不得不為人歎服

7樓:辜以彤能婕

被箭射死。

龐統(179-214年8月29日),字士元,荊州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年劉備帳下謀士,官拜軍師中郎將。才智與諸葛亮齊名,道號「鳳雛」。

在進圍雒縣時,統率眾攻城,不幸被流矢擊中去世,時年三十六歲。追賜統為關內侯,諡曰靖侯。龐統死後,葬於落鳳龐統墓坡。

8樓:緒白山錯韻

建安十七年左右,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

9樓:慄雅靜鍾福

取西川中了張任的計

亂箭射死的

正史上是

攻城的時候點子有點背也是讓箭射死的

10樓:顓孫浦稱榮

因為劉備要佔領義州而師出無名,龐統為劉備獻出最後一個計策,在回程途中叫劉備從另一條路走,而他騎著劉備的馬帶領大軍繼續走,劉璋到落鳳坡設下埋伏,身中數箭而死(死的很悲狀,因為龐統的代號為鳳雛,他說這是他最好的葬生之地)

11樓:匿名使用者

龐統(179—214年),字士元,襄陽(今湖北襄樊)人,東漢末年劉備部下著名的謀士、將領。

早年便以「鳳雛」(就是鳳的雛,小鳳凰,假以時日,一定會高翔於九天,清鳴於雲中,

這是別人給他這麼一個綽號。)之名與諸葛亮齊名於荊州。當時人評價他的經典言語是:

「臥龍鳳雛,得一而可安天下也!」曾與東吳陸績、顧劭等臧否人物,自謂曰「論帝王之祕策,攬倚伏之要最,吾似有一日之長。」(《龐統傳》)。

劉備領荊州牧,龐統來投,但未得重用,不過以從事守耒陽令,在縣不治,免官。其後經諸葛亮、魯肅極力推薦,劉備方才再度召見龐統,與之談論軍國大事,大為器重,於是拜龐統為治中從事,不久又與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諸葛亮和魯肅舉賢薦能的寬廣胸襟固然令人欽佩,但龐統本身具有的非凡才華,恐怕才是其最終脫穎而出的根本原因。

更重要的是,龐統正是實現隆中戰略不可或缺的重要人才,他的加盟,為劉備集團提供了進一步飛躍的契機。按照「隆中對」的規劃,取得荊州、站穩腳跟是第一步,其次是西取巴蜀,跨有荊益,然後兵分兩路,消滅曹操,最終統一天下。劉備聯合東吳,在赤壁之戰中打敗南下的曹操,又趁機取得荊南四郡,進駐南郡,可以說已經實現了「隆中對」的初步目標。

龐統的職位變化,也透露出一個重要資訊:因為軍師中郎將不是一般的軍師,後者止絕軍謀,而前者既參謀決策,又統御兵權。劉備設兩個軍師中郎將,意味著要將兵力分成兩部分,去執行兩個大任務了。

不久之後,經過精心策劃,再加上益州內部張鬆、法正、孟達等人的策應,入川的時機已經成熟,於是諸葛亮、龐統各司其職,前者負責留守荊州、鞏固後方,後者負責輔佐劉備,進佔益州。兩人之所以作出如此分工,也是有著重大意義的。在當時的情況下,進佔益州和鞏固荊州是同等重要的大事,不進佔益州,則不能實現一統天下、興復漢室的大業;不鞏固荊州,則進佔益州的行動缺乏可靠的後方保證。

要同時完成這兩件大事,必須要有諸葛亮一流的人才協助劉備才行。綜觀劉備早期的謀臣團,「糜竺、孫乾、簡雍、伊籍,皆雍容風議,見禮於世」(《三國志·蜀書》卷8陳壽評曰),但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實非其所長。毫無疑問,無論是進佔益州,還是鞏固荊州,諸葛亮都是最適合的人選,但他分身乏術,只能顧一頭;而龐統不但學識淵博,善於鑑別人物,而且有「論帝王之祕策,攬倚伏之要最」的本事,正適合協助劉備進佔益州。

在入川過程中,龐統不但協助劉備作出了幾次意義重大的正確決策,而且以其獨有的聰明才智,使劉備擺脫了信義寬仁等觀念的束縛,為日後平定西川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但不幸的是,龐統在圍攻雒城時中箭身亡,年僅三十六歲。

吳國將領周瑜幫助劉備攻取荊州,兼任南郡太守,龐統仍為功曹。周瑜去世,龐統送葬到吳地。吳人多聞其名,因此,當他要西返荊州時,眾多知名人士齊會昌門,為他送行,陸績、顧劭、全琮都參加了聚會。

龐統又開始品評人物,他說:「陸子可謂駑馬有逸足之力,顧子可謂駑牛能負重致遠也。」接著,他又對全琮說:

「卿好施慕名,有似汝南樊子昭。雖智力不多,亦一時之佳也。」陸績、顧劭對龐統說:

「使天下太平,當與卿共料四海之士」(《三國志·蜀書·龐統傳》)。於是,龐統跟他們深相結交而歸。

事後,有人曾問龐統:「照您看,陸績比顧劭好嗎?」龐統說:

「駑馬雖然精良,但乘坐的只是一人罷了。駑牛一天走三十里,所負載的**只是一個人的重量呢?」據說,顧劭去見龐統,住在龐統那裡,兩人談論起來。

顧劭問:「您有善於知人之名,你說說,我和您相比,誰好一些?」龐統說:

「講到陶冶世俗,甄綜人物,我比不上您,但是,如果論帝王之祕策,攬倚伏之要最,我可就比您強一點了。」顧劭認為龐統的話有道理,和他親近起來。

劉備佔據荊州,任荊州牧,龐統以從事的身份試署耒陽縣令。在任不理縣務,治績不佳,被免官。吳將魯肅寫信給劉備,推薦龐統,信中說:

「龐士元非百里才也,使處治中、別駕之任,始當展其驥足耳」(《三國志·蜀書·龐統傳》)。諸葛亮也對劉備說起過龐統。於是,劉備召見龐統。

兩人縱論上下古今,劉備對他大為器重,任命他為治中從事。此後,劉備倚重龐統的程度僅次於諸葛亮。龐統和諸葛亮同為軍師中郎將。

一次,劉備與龐統閒談,問他:「你曾經擔任周瑜的功曹。聽說那次我到吳國,周瑜曾上祕信給孫權,讓孫權扣留我,不知是否真有此事?

在誰的手下,當然就該忠於誰,你不必隱瞞。」龐統回答:「確有此事。

」劉備慨然嘆息:「當時我正在危急之中,有求於孫權,所以不能不去見他。去了,竟差一點落到周瑜手中!

」劉備還說:「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那時也勸我不要去,而且一再堅持,想來也是怕孫權扣留我。

我當時卻認為孫權所要提防的是北面的曹操,應該希望有我做他的援手,所以才堅持去見他,一點也沒有疑慮。現在想來,這確實是一步險棋,並非萬全之計。」

建安十六年(211),法正奉益州牧劉璋之命到荊州,迎接劉備入益州共拒張魯。法正私下向劉備獻祕計,請劉備藉機謀取益州。劉備猶豫再三,不能決斷。

龐統進言,他說:「荊州荒蕪殘敗,人物流失殆盡。且東有孫權,北有曹操,難以有大的發展。

益州戶口百萬,土地肥沃,物產豐饒,如果真能奪取此地,以為根基,當可成就大業。」劉備仍然擔心:「如今與我水火不同的是曹操,曹操峻急,我便寬厚,曹操暴虐,我便仁慈,曹操狡詐,我便忠誠。

凡事與他相反,就有可能得民心、有成就。如今為得益州,失信於天下,能行嗎?」龐統說:

「如今正當亂離之際,凡事不能墨守成規,要隨枷權變才好。況且吞併弱小,攻擊闇昧,逆取順守,報之以義,正是古人所重視的。只要事定之後,封還他一塊土地,還有誰能說您有負信義呢?

不趁現在攻取益州,到時就會被別人佔了先機。」劉備認為龐統說得有理,決定留諸葛亮、關羽等鎮守荊州,而自己則帶領龐統,率領數萬兵士進入益州。

益州牧劉璋和劉備在涪城相會,龐統獻策:「今因此會,便可執之,則將軍無用兵之勞而坐定一州也。」劉備說:

「初入他國,恩信未著,此不可也」(《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璋隆重地招待劉備及其部下,增撥給劉備不少人馬糧草和軍用物資,連戰略要隘白水關也交給他督理,命他率兵去進擊張魯。劉璋交代完畢,就回了成都,劉備則率部到了葭萌關。

此時的劉備實力大增,已有部眾三萬多人,車馬整頓,兵甲鮮明,糧秣充足,士氣振作。但他並末立即去進攻張魯,而是停在葭萌,厚樹恩德,以收民心。

建安十七年(212年)十二月,劉備在葭萌關屯駐已經一年。龐統就戰略問題,向劉備獻上三條密計:「陰選精兵,晝夜兼道,徑襲成都,璋既不武,又素無預備,大軍卒至,一舉便定,此上計也。

楊懷、高沛,璋之名將,各仗強兵,據守關頭,聞數有箋諫璋,使發遣將軍還荊州。將軍未至,遣與相聞,說荊州有急,欲還救之,並使裝束,外作歸形;此二子既服將軍英名,又喜將軍之去,計必乘輕騎來見,將軍因此執之,進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計也。退還白帝,連引荊州,徐還圖之,此下計也。

若沉吟不去,將致大困,不可久矣」(《三國志·蜀書·龐統傳》)。

劉備認為中計有道理,依計而行。斬楊懷高沛,揮兵直指成都,一路勢如破竹,所經過的地方都順利攻克,很快便打到了涪城。在涪城,劉備大會將士,置酒作樂,志得意滿。

他乘著酒興對龐統說:「今日之會,可謂樂矣。」龐統卻說:

「伐人之國而以為歡,非仁者之兵也。」時劉備已醉,怒道:「武王伐紂,前歌後舞,非仁者邪?

卿言不當,宜速起出?」於是龐統起身而退。劉備馬上後悔了,請他回來。

龐統回到原來的位置上坐下,不看劉備,也不道歉,飲食自若。劉備說:「曏者之論,阿誰為失?

」龐統說:「君臣俱失」(《三國志·蜀書·龐統傳》)。劉備大笑,酒宴上又恢復了歡樂的氣氛。

裴松之評價劉備和龐統的這次爭論說:「謀襲劉璋,計雖出於統,然違義成功,本由詭道,心既內疚,則歡情自戢,故聞備稱樂之言,不覺率爾而對也。備酣宴失時,事同樂禍,自比武王,曾無愧色,此備有非而統無失。

其言『君臣皆失』,蓋分謗之言耳。」

不久,劉備包圍雒城(現今的德陽廣漢一帶)。龐統率眾攻城,被飛箭射中,死去。時年三十六歲。

劉備極為痛惜,一說到龐統就流淚。為表彰他的功勳,任命他的父親為議郎,後升任諫議大夫。劉備追賜龐統為關內侯,定其諡號為靖侯。

三國時,龐統投奔劉備,為何劉備讓龐統去耒陽做縣宰呢

因為雖然這個官職不是非常高,但是是劉備對龐統的一個考驗,如果他能夠把一個縣治理好就很可能把天下治理好 因為不重視,劉備並不知道龐統有多大的能耐,後來還是諸葛亮親筆書信推薦龐統,劉備才開始重用他的。三國時,龐統投奔劉備,為何劉備讓龐統去耒陽做縣宰?首先就是劉備想給龐統一個下馬威。龐統曾經先拜見曹操,後...

三國演義關羽咋死的,三國演義裡面關羽怎麼死的?

關羽沒有遵照諸葛亮的話,侮辱來使,孫權大怒。南郡太守糜芳屯兵,勾結孫權,襲取關羽後路,在麥城關羽被馬忠斬於臨沮,為了報仇,張飛毒打將士,被殺。大意失荊洲!太自負了,遇陸遜勁敵,被孫權活捉割頭啦。敗走麥城,他的赤兔馬很厲害 一般的絆馬索赤兔都能跳過去,正值冬天,於是吳軍做了一條白色的絆馬索和雪地的顏色...

與劉備有關的回目三國演義,三國演義的回目

青梅煮酒論英雄,三英戰呂布,三國演義中有關劉備的重要章節的名字 第一回 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 故事開始 應該比較重要 第二十一回 曹操煮酒論英雄 關公賺城斬車胃 青梅煮酒論英雄 故事很經典 雖然劉備是配角 第三十七回 司馬微再薦名士 劉玄德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就不用說了 第五十四回 吳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