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應該與菌棒的含水量不足有關。或者料面乾燥。
平菇剛出的小菇發黃枯死是什麼原因?
2樓:不隨意
平菇剛出的小菇發黃枯死
【症狀表現】發病症狀黃菇病多從幼菇菇蓋或小菇菇柄與菇蓋連
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5636539 結處發生,發病後幼菇菇蓋或小菇菇蓋凹處出現淡黃色斑塊, 幼菇菇體發粘,停止生長而死亡,小菇菇體生長緩慢,失去彈性。稍觸碰即會折碎,繼而菇體發粘萎縮,散發出腐臭氣味,病 情迅速蔓延,會導致栽培料面發粘而停止出菇。
【發病原因】
1、 平菇黃菇病的病原菌為假單孢桿菌 ( 啪徹s agar/c/),屬好氣性革蘭氏陰性菌。該菌適生於環境潮溼、有機質豐富的基質上,在高溫高溼。通風不良的 環境下,有利於該菌的發生和生長。
2、老栽培場地環境惡 化。消毒不徹底。
3、棚內廢棄培養料,殘次菇及菇柄隨處都是。髒亂差使病菌有了棲息和繁衍之地。
4、現在平菇的栽培主要是以生料或發酵料為主,栽培料本身帶菌而造成黃菇病的發生。
5、使用的水中或覆土材料中帶菌。
6、菌株抗病能力 差或菌種質量差,以及栽培戶管理不善導致栽培袋菌絲纖細, 抗性減退,最終導致感染病菌而發病。
【綜合防治】
預防措施
1、選用適應當地環境、抗病能力強的菌株, 如黑平2002、黑平7號、灰平抗病2號、白平新831、豫平6號、p89等菌株,一般不易發病或發病較輕。同一場地不要連年種 植同一菌株,以2~3年更換一次品種為宜。
2、要選用無雜菌汙染,菌絲濃白、粗壯的適齡菌種。
3、選用無黴腐、無蟲、無汙 染的優質原輔材料,栽培料使用前要進行暴晒,並加入乾料重 0.1%的病菌立滅或多菌靈、增產克黴靈等殺菌藥物。
4、老場地不宜連年使用,如果使用老菇棚,必須在栽培袋進棚前1個 月進行殺菌殺蟲處理,殺黴菌可用多菌靈500倍液、苯菌清 500倍液等,殺細菌可用漂白粉200倍液、農用鏈黴素500倍 液、萬消靈2 000倍液等,殺蟲可用敵敵畏500倍液、高效氯氰菊酯1 000倍液,噴灑棚內地面、牆壁及棚外環境,每週2次, 栽培袋進棚前2~3 d,再用硫磺5g/m~點燃,密閉燻蒸24h。
5、加強栽培袋發菌期管理,提高栽培袋菌絲的抗病抗雜能力。 出菇期要控制好棚內的溫、溼度,溫度過高對一般廣溫型或低 溫型平菇菌株生長不利,反而為各種雜菌、細菌提供了適宜的 溫度環境;棚內溼度大對平菇的生長有利,同時也適宜於各種 雜菌的生長,所以必須科學用水,用清潔的水。
6、菇棚要建在通風良好,排水便利的地方,棚內通風要順暢,通風口的設定 要以每處料面都能有流動風經過為宜,不可有通風死角,根據 氣溫、天氣、風速等因素及時調整通風時間。
7、採用覆土栽培時,對覆土材料要進行滅菌殺蟲處理。
8、抓好棚內處環境衛 生,每潮菇採收後,要及時清除料面的殘菇及菇柄,棚內地面 要保持乾淨。棚外四周要及時除去各種雜物、雜草,並定期撒 石灰粉或噴殺菌藥物進行環境消毒。
發病後處理:
①棚內一經發現有黃菇病,應立即摘去病 菇,清理料面,停止噴水,加大通風。
②用1%漂白粉對棚內走 道、牆壁、棚外四周噴灑1次,並用多菌婁加農用鏈黴素按1: 500倍稀釋液噴灑料面,每天1~2次,連噴4 d可控制病情蔓 延。其它如黃菇清、萬消靈、黃斑消、細菌殺、病菌立滅等藥物 可根據標準用量交替使用進行防治。
3樓:捷嘉澤夕琦
這類病害有很多原因,高溫,高溼,通風換氣不好可以發生。菇蕾生長期間,直接噴水到菇蕾。也可以導致菇蕾死亡。另外培養料含水量不足,或者有蟲害等等都可以導致此類病害的發生。
平菇菌絲體長滿後卻遲遲不出菇的原因有幾種?該用什麼方法去處理這些問題?
4樓:匿名使用者
1、菌種不孕,平菇的子實體是由雙核菌絲體形成的;生產中使用的菌種若是未曾配對的單核孢子或其生長的菌絲,就會造成不出菇或產量較低;所以在生產前要做好菌種出菇試驗,避免不正常出菇,造成經濟損失。
2、菌種混雜不出,菇菌種不純,摻雜其它菇種或不同溫型菌種混為一體,互相抑制與栽培環境不適應難以出菇;在生產中一定要使用優良菌種,保證菌種純度,防止菌種混雜不出菇影響栽培效益。
5樓:顧小蝦水瓶
不同原因及處理方法:
一、菌種不孕
平菇的子實體是由雙核菌絲體形成的。生產中使用的菌種若是未曾配對的單核孢子或其生長的菌絲,就會造成不出菇或產量較低。所以在生產前要做好菌種出菇試驗,避免不正常出菇,造成經濟損失。
二、菌種混雜
不出菇菌種不純,摻雜其它菇種或不同溫型菌種混為一體,互相抑制與栽培環境不適應難以出菇。在生產中一定要使用優良菌種,保證菌種純度,防止菌種混雜不出菇影響栽培效益。
三、栽培季節與品種溫型不適應
平菇品種有高、中、低溫型和廣溫型之分。中、低溫型的品種,在春季氣溫回升到25℃以上時,不能再分化子實體。在低溫季節種植高溫品種也會推遲出菇。
平菇生產中要慎重選擇品種溫型,在栽培前進行品種出菇溫度試驗。
四、栽培料的配方不當
平菇是通過菌絲分解栽培料來獲得營養物質。在栽培料中要用適宜的碳氮比。菌絲生長階段c/n以20∶1為宜,子實體發育階段c/n以40∶1為宜。
當氮源濃度過高,c/n值偏小時,就會影響正常出菇。當栽培料中的含水量低於40%時,也會造成不出菇或轉潮後不正常出菇的現象。生產中要合理配製栽培料,為平菇生長創造適宜的營養條件。
五、光照、通氣不良,發菌不好,難出菇或不正常出菇
平菇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照,而在原基分化時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
6樓:匿名使用者
栽培平菇經常出現栽培後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等現象,致使生產失敗,降低了生產效益。為此,我們經過多年的生產、研究總結出了造成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的原因及解決的辦法。
一、菌種不孕 平菇的子實體是由雙核菌絲體形成的。生產中使用的菌種若是未曾配對的單核孢子或其生長的菌絲,就會造成不出菇或產量較低。所以在生產前要做好菌種出菇試驗,避免不正常出菇,造成經濟損失。
二、菌種混雜不出菇 菌種不純,摻雜其它菇種或不同溫型菌種混為一體,互相抑制與栽培環境不適應難以出菇。在生產中一定要使用優良菌種,保證菌種純度,防止菌種混雜不出菇影響栽培效益。
三、栽培季節與品種溫型不適應 平菇品種有高、中、低溫型和廣溫型之分。中、低溫型的品種,在春季氣溫回升到25℃以上時,不能再分化子實體。在低溫季節種植高溫品種也會推遲出菇。
平菇生產中要慎重選擇品種溫型,在栽培前進行品種出菇溫度試驗。
四、栽培料的配方不當 平菇是通過菌絲分解栽培料來獲得營養物質。在栽培料中要用適宜的碳氮比。菌絲生長階段c/n以20∶1為宜,子實體發育階段c/n以40∶1為宜。
當氮源濃度過高,c/n值偏小時,就會影響正常出菇。當栽培料中的含水量低於40%時,也會造成不出菇或轉潮後不正常出菇的現象。生產中要合理配製栽培料,為平菇生長創造適宜的營養條件。
五、光照、通氣不良,發菌不好,難出菇或不正常出菇 平菇菌絲生長不需要光照,而在原基分化時需要一定量的散射光。菌絲生長階段能耐較低的氧氣壓,可以在半嫌氣條件下生長。而子實體發育階段,對氧氣的需要量急劇增加,應在通風良好的條件下培育,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應高於0.
5%,缺氧時不能形成子實體,即使形成,有時在菌蓋上產生許多瘤狀突起。所以,生產中在原基分化時期給予一定的散射光,並且適當通風增加氧氣量。如果栽培料面菌絲長成老菌皮,長時間不出菇,說明料面板結,應儘早用小鐵耙等在料面菌皮上進行淺層抓撓,深度不要超過0.
5釐米,這樣可以促進菌絲儘快扭結、出菇。
六、溫差刺激不當不出菇 平菇菌蕾的形成需要8~10℃的溫差刺激。在生產中由於環境溫度不適應,晝夜溫差太小或太大,都會致使難以現蕾。推遲出菇或不出菇。生產中要控制溫差,刺激出菇。
七、病蟲害的影響造成的不出菇 在菌絲生長期,雜菌汙染栽培料後,因平菇菌絲生活力強,可將雜菌覆蓋,但雜菌並沒有除去,它和菌絲爭奪養分,並分泌有害物質,抑制平菇菌絲正常生長,影響子實體的分化。害蟲侵入栽培料後,咬食菌絲,菌絲斷裂失水死亡,使菌絲正常生理代謝和物質轉換受到破壞,造成不出菇。在使用殺菌劑、殺蟲劑(如多菌靈、敵敵畏等)時,當使用濃度過高或過量時也會影響子實體的分化。
生產中在發菌期要經常進行觀察,及時處理被雜菌汙染的栽培料。在使用農藥時一定要注意使用濃度、方法和使用時期。
平菇生產只要根據栽培季節、市場需求,選擇適宜的品種,合理配製栽培料,按各階段對環境條件的要求進行精心管理,避免造成不出菇或不正常出菇因素的發生,就會獲得高產、穩產,增加生產效益。
7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你的栽培料新增了很多營養物質。所以在達到一定的溫度後。因為多種酶的原因。
就會發酸。這與你的培養料配比和石灰的新增量有關。同時與你的發酵溫度控制與翻堆也有很大關係。
如果培養料已經發酸。應該儘快用石灰調酸鹼度。否則栽培料發酸是不能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