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伯之歸樑告訴我們哪些道理,《陳太丘與友期》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021-03-17 00:15:40 字數 1295 閱讀 8995

1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丘遲,字希範,南朝梁詩人。他的詩詞采麗逸,代表作有《侍宴樂遊苑送張徐州應詔》《旦發漁浦潭》等。《與張伯之書》是用駢體文寫成的勸陳伯之歸樑的一封信,這是一篇駢文名作,文詞清麗,情意纏綿,說理嚴正,悽惻感人。

陳伯之本為南人,因受部下鄧繕、朱龍符等的挑唆與欺騙而反樑,兵敗奔北魏。魏任其為平南將軍。《與陳伯之書》即梁武帝派臨川王巨集討伐北魏時,令丘遲寫給陳伯之的一封信。

當陳伯之讀到信中「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等句時,一股鄉愁油然而生,於是,復又率眾歸樑,武帝任其為通直散騎常侍。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實為描寫江南春色的千古名句。這個故事,說明了文學作品的感染力是強大的。

《陳太丘與友期》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2樓:匿名使用者

《陳太丘與友期》抄這一章出自劉義慶編bai寫的《世說新語》,記述了陳du元方與來客對話時zhi的場景,告誡人們辦事要講dao誠信,為人要方正。同時讚揚了陳元方維護父親尊嚴的責任感和無畏精神。

原文:陳太丘⑴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

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

「非人哉!與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

「君與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則是無信;對子罵父,則是無禮。」友人慚,下車引之。

元方入門不顧。

譯文:陳太丘和朋友相約出行,約定在中午。過了中午還沒到,陳太丘不再等候就離開了。

離開後朋友才到。元方當時年七歲,在門外玩耍。朋友問元方:

「你的父親在嗎?」(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卻還沒有到,現在已經離開了。

」朋友便生氣地說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別人相約出行,卻丟下別人自己走。

」元方說:「您與我父親約在正午。您沒到,這是不講信用(的表現);對孩子罵他父親,這是沒禮貌(的表現)。

」朋友慚愧,下車去拉元方,元方頭也不回地走進了大門。

3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在人際交往中要誠實守信,尊重他人,我們要學會聰明應對他人。誠為本 誠信的本義是誠實無欺。恪守信用,總之以成待人。

4樓:不夜的成市

告誡人們辦事要講來誠源信,為人要方

正,否則會喪失朋友,失去友誼.

1.通過元方的言行舉止,讓我們知道了要做一個堅持原則的人.

2.通過友人的行為,讓我們知道了知錯就改.而友人又作為一個反面教材告訴我們信用的重要性.

3.通過陳太丘的行為,讓我們知道了要做一個言而有信的人.

《陳太丘與友期》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陳太丘與友期 抄這一章出自劉義慶編bai寫的 世說新語 記述了陳du元方與來客對話時zhi的場景,告誡人們辦事要講dao誠信,為人要方正。同時讚揚了陳元方維護父親尊嚴的責任感和無畏精神。原文 陳太丘 與友期行。期日中,過中不至,太丘捨去,去後乃至。元方時年七歲,門外戲。客問元方 尊君在不?答曰 待君...

井蛙歸井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道理

試圖尋找大發展,哪及原來環境生 感覺適合已愜意,莫比別處自歡喜 亡羊補牢這個故事告訴了我們一個什麼道理,做錯了沒關係,錯了,一段時間沒明白也沒關係,但一錯再錯不再改正是不對的。錯誤是人人都不可避免的,但是我們可以儘可能的減少錯誤出現的機會。急時改正,還算不晚。經典中國兒童故事有哪些 猴子撈月 一群猴...

《三國演義》告訴我們哪些做人道理

1 空城計,告訴我們打敗自己的人,往往是自己。所以在失敗的時候要首先從自己的身上找原因。2 桃園三結義,告訴我們不論小事大事都需要志同道合的人相助的話會很快解決問題,所以到最後關羽和張飛為劉備的蜀國基業立下了汗馬功勞。3 煮酒論英雄,告訴我們如果一個人有遠大抱負,那麼他就會一直朝著這個遠大目標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