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周瑜對孫策的意義

2021-03-19 00:20:37 字數 2600 閱讀 1156

1樓:匿名使用者

在千年前的三國時代,「合作」是一個持久的話題,各國之間有合作,各國之內也有合作。國間的合作不必贅述,而國內的合作,我認為應首推周瑜與孫策。

在《江表傳》的記載中,周瑜「與策同年,亦英達夙成,聞策聲聞,自舒來造焉。便推結分好,義同斷金」,在之後,周瑜更是「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共通」。兩人在少年時,關係就已經建立起來,之後孫策的父親孫堅戰死,孫策葬父曲阿,離開舒城,投靠袁術,自此,兩人的關係上升到新的高度。

興平二年(即公元195年),孫策受袁術之命平定江東,在他即將東渡時,周瑜恰巧在探望身為丹陽太守的從父周尚。來到歷陽的孫策寫了一封信告知周瑜自己的行程,於是「瑜將兵迎策」――周瑜帶領著士兵以及船糧來迎接孫策了。孫策見後大喜,說了一句讓人印象深刻的話:

「吾得卿,諧也。」

孫策通過這句話傳遞出自己對周瑜的信任,同時也在無形之中說明了周瑜的地位,他說出這番話並非毫無依據,我們來看當時孫策的境遇。

在孫堅死後,其軍隊被袁術所收,孫策前去求見,要求其歸還父親的士兵。而袁術卻一再地命令孫策出征,並且以官位相欺騙,再加上袁術本身並無才華、目光短淺,孫策決心脫離袁術,另起爐灶。於是孫策再次求見袁術,以希望自己攻克橫江、以助袁術平定天下為藉口,得到了袁術准許,得以東渡,並被朝廷任命為折衝校尉。

而東渡這個藉口則是為了收取江東。

此時的孫策,手上兵力主要是父親的舊部、自己的門客,而在東渡的路途中不斷有民眾投靠,到達歷陽的時候,孫策的軍士已有五六千人。這個數目雖然比最初多了許多,但是以五六千人取下江東著實有些吃力。就在這個時候,接到孫策書信的周瑜義無反顧地自丹楊而來,「將兵迎策」,而丹楊又素有「精兵之地」的名望,周瑜帶來的軍隊以及物資,無疑是對孫策最有力的支援。

於是孫策憑藉著自己的這支軍隊,一路勢如破竹,先後攻克了橫江、當利、秣陵、湖孰、江乘、曲阿等地,擊破笮融、薛禮、劉繇。孫策由此入據曲阿,並且手中的軍士增至數萬之眾。可以看出,周瑜的援助相當於是孫氏的一個轉折點,孫氏在此之後勢力漸強。

但就在這時,孫策對周瑜說了句很曖昧的話――「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足矣。卿還鎮丹楊。」

說孫策的這句話曖昧,是因為不管怎麼理解這句話都有一定的道理,畢竟那時正是孫策的用人之際,他卻遣返了周瑜。我的理解是,孫策的這番話其實表達出一種對周瑜的信任和倚重,但是在這份信任和倚重之中,又有著一些代表著「不確切」的氣息。

首先來說,丹楊有「精兵之地」的名望,當地民眾「好武習戰,高尚力氣」,可以說是優良的兵源地。而周瑜的從父是丹楊太守,如果周氏在丹楊募兵、籌集軍需物資,應當比孫氏在此進行要容易許多,而此時孫策軍急需的正是軍士與物資,孫策派遣周瑜「還鎮丹楊」,讓周瑜去解決自己所急需解決的事,除了對實際情況的考慮外,也透露出他對周瑜的看重。

但是周瑜畢竟不是完全意義上的「自己人」,孫策也需要先對他進行一段時間的觀察。史料中提及,丹楊「地勢險阻」,「山谷萬重」,且民風剽悍,寇盜猖獗,就算是周氏想要在此募兵也應當不算容易。孫策可能是通過這個機會來觀察周瑜的能力,以及他是否能為孫氏所用。

如果不能籌集到一定數量的軍士和物資,孫策有權利懷疑周瑜的實力;如果周瑜在籌集到軍士和物資之後另起爐灶,那麼說明周瑜並不能成為孫氏的臣下。

聽到孫策這番話的周瑜依令返回丹楊,但是在此之後不久,袁術派自己的表弟袁胤出任了丹楊太守,周尚和周瑜一同來到壽春。此時的袁術想將周瑜收為己用,但周瑜明白袁術「終無所成」,於是他只是自請前往居巢這個荒蕪之地,擔任居巢長,而其中的深意,卻是「欲假塗東歸」。

周瑜東歸的想法很好地說明出他效忠孫氏的意願,當然,他這種行為也可能有為自己家族著想的成分,畢竟周氏屬於江北世家,如若孫策東渡,那麼江北勢必獲得相對的安寧。

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孫策與袁術決裂,獲封討逆將軍,拜為吳侯。次年,周瑜「自居巢還吳」。《三國志・周瑜傳》中記載,「策親自迎瑜,授建衛中郎將,即與兵二千人,騎五十匹。

」《江表傳》也有記載說「策又給瑜鼓吹,為治館舍,贈賜莫為比。策令曰:『周公瑾英俊異才,與孤有總角之好,骨肉之分。

如前在丹楊,發眾及船糧以濟大事,論德酬功,此未足以報者也。』」

此時的周瑜可以說是身無戰功,但是卻被封為建威中郎將,而從孫堅時期就開始效忠於孫氏的程普可謂戰功累累,卻是在之後才被拜為蕩寇中郎將、領零陵太守。孫策的這些行為言語,相當直白地表現出他對周瑜的看重,以及對周瑜之前幫助的肯定。

之後,周瑜出任了春谷長,隨後又被拜為中護軍、江夏太守,隨孫策攻克皖城,策瑜二人分納皖城大小橋為妻,兩人成為連襟,被傳為一時佳話。孫策軍隨即「復近尋陽,破劉勳,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瑜)留鎮巴丘。」

然而歷史卻總愛跟人開玩笑。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孫策在外出打獵時被自己曾經殺害的吳郡太守――許貢――的門客刺殺,淬毒的利箭射中孫策面頰。重傷的孫策在自己將不久於人世的時候,把江東大業交託給自己的二弟孫權,讓老臣張昭與周瑜共為輔佐,並告訴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足見孫策對周瑜能力的肯定。

四月初四,策薨,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張昭共同掌事,由此,周瑜與孫策的合作結束。在這十年時間裡,孫策與周瑜的合作堪稱完美。孫氏的奠基得到了周瑜的大力幫助,這些幫助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使孫策倚重周瑜;而周瑜在通過孫策的力量護得周氏安寧的同時,也找到了可以讓自己奮鬥終身的目標,使自己得到一個可以在亂世中有所作為的平臺。

總結一下兩人的關係,可以概括為「合作」、「雙贏」和「信任」三個詞。合作與雙贏是基於策、瑜兩人的相互信任上的,信任產生合作,合作促成雙贏。周瑜和孫策兩人除了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同時也在人際關係的處理上為身在當代的我們提供了寶貴的參考。

孫策和周瑜去世後,大喬小喬的結局如何

當然在 裡面其實並沒有交代兩個人的結局,不過如果從 的這個角度來看,我們可以自己想象一下,這兩個人最終的結局肯定也不會特別的好,首先生活在這樣的一個亂世當中,沒有了男人的依靠,那麼下場多半是比較悽慘的。自古以來都是紅顏薄命,雖然這兩個人擁有著絕世的容貌,但卻沒有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愛情,所以這一點也是...

如何評價美蘇冷戰,美蘇冷戰的評價和意義

1 人類社會必須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戰後,美國推行稱霸全球的政策 蘇聯推行霸權主義和實行大國沙文主義。美蘇爭霸是世界不得安寧的根源,美蘇爭霸的歷史教訓沉痛 世界人民必須永遠堅持反對任何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2 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必然是損人又害己。美蘇爭霸,進行軍備競賽,投入鉅額軍費開支。...

蘇武得歷史意義,對蘇武的評價

蘇武在漢朝京城受到熱烈歡迎,從皇帝到平民百姓,都向這位富有民族氣節的英雄表達敬意。兩千多年過去了,蘇武崇高的氣節成為中國倫理人格的榜樣。他應算作民族英雄。主要是人文方便的意義了!蘇武 參考高中課本,剛學的!歷史上怎麼評價蘇武的 歷史對蘇武評價的人很多,但大多都是都抓著 堅貞不屈 這一點。大多的作品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