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文子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社日節(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
七月半(農曆七月十四/十五)、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冬至節(公曆12月21~23日)、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
傳統節日的意義: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
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澱凝聚的過程。
2樓:啊
傳統節日眾多,每個節日背後的有一個故事,我們應該尊重
3樓:保佑我寶寶阿
中國傳統的節日和節日有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意義都是紀念,團圓的意思
4樓:魏家魚軍遊天下
元旦節,重陽節,元宵節。
中國傳統節日及意義
5樓:匿名使用者
1、春節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年節」。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
2、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為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春節從除夕關門守歲開始,到元宵節,是一個人們不斷擴大活動範圍、人際關係不斷得到擴大的過程。
這個時段,社會開始正常運作。到了正月十五,全體社會成員不分男女老幼都加入到節日活動中。所以,元宵節具有確認全體社會成員(包括彼此不認識的)相互關係的意義。
3、端午節
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又稱端陽節、龍節、重午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中節等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
總的來說,端午節起源於南方百越先民擇「龍**」吉日祭祀龍祖,注入夏季時令「祛病防疫"風尚,把端午視為「惡月惡日」起於北方中原,附會紀念屈原等歷史人物紀念內容。端午風俗形成可以說是南北風俗融合的產物。
4、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
5、清明節
清明節,又稱踏青節、行清節、三月節、祭祖節等,節期在仲春與暮春之交。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祖先信仰與春祭禮俗,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6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的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正月初一)、元宵節(正月十五)、龍抬頭(二月二)、清明節(公曆4月5日前後)、端午節(農曆五月初五)、七夕節(農曆七月初七)、中秋節(農曆八月十五)、重陽節(農曆九月九)、除夕(年尾最後一天) 。
傳統節日的意義:
傳統節日是傳承優秀歷史文化的重要載體,既使人們在節日中增長知識,受到教益,又有助於彰顯文化、弘揚美德、陶冶情操、弘揚傳統。民俗節日是人類文明進化發展的產物,大部分節日習俗在上古時代就已初露端倪。傳統節日的形成過程,是中華民族歷史文化沉澱凝聚的過程。
7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傳統節日有:春節、元宵節、龍抬頭、清明節、端午節。
1、春節即夏曆(農曆)新年 英文:chinese new year
意義新春賀歲圍繞祭祝祈年為中心,以除舊佈新、迎禧接福、拜神祭祖、祈求豐年等活動形式,內容豐富多彩,熱鬧喜慶,年味濃郁。
我國過年歷史悠久,在傳承發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較為固定的習俗,有許多還相傳至今,如辦年貨、掃塵、貼年紅、團年飯、守歲、壓歲錢、拜歲、拜年、舞龍舞獅、拜神祭祖、燒炮竹、燒煙花、遊神賽會、年例、押舟、祈福、廟會、遊鑼鼓、上燈酒、賞花燈等習俗。
傳統的節日儀式與相關習俗活動,是節日元素的重要內容,承載著豐富多彩的節日文化內涵。
意義元宵節俗的形成有一個較長的過程,據一般的資料與民俗傳說,正月十五在西漢已經受到重視,漢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宮祭祀「太一」的活動,被後人視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聲。
不過,正月十五元宵節真正作為民俗節日是在漢魏之後,正月十五燃燈的習俗與佛教東傳有關。
唐朝時,佛教大興,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這一天「燃燈供佛」,佛家燈火於是遍佈民間,從唐代起,元宵張燈即成為法定之事,並逐漸成為民間習俗。
3、龍抬頭
龍抬頭(農曆二月二),又稱春耕節、農事節、青龍節、春龍節等,是中國民間傳統節日。
「龍」是指二十八宿中的東方蒼龍七宿星象,每到仲春卯月之初,「龍角星」就從東方地平線上升起,故稱「龍抬頭」。
意義龍抬頭日處在卯月的驚蟄、春分之間;卯,冒也,萬物冒地而出,為生髮之大象,代表著生機茂發,「卯」是干支歷十二地支之一,五行屬木,卦象為「震」。
九二在臨卦互震裡,震為龍,表示龍離開了潛伏的狀態,已出現於地表上,嶄露頭角。
「龍抬頭」是中國古代農耕文化對於節令的反映,標示著陽氣自地底而出,春雷乍動、雨水增多、氣溫回升,萬物生機盎然,春耕由此開始。
自古以來人們亦將龍抬頭時節作為一個祈福納祥轉運的日子,「龍抬頭」雖有著久遠的歷史源頭,出現在文獻上將龍抬頭與節俗聯絡在一起是在元代後。
元時期把「二月初二」稱為「龍抬頭」的日子,農曆二月已進入仲春季節,「二月二」處在二十四節氣的「雨水」、「驚蟄」、「春分」之間。
清明節源自上古時代的春祭活動,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自然節氣點,也是傳統節日。
意義清明節是傳統的重大春祭節日,掃墓祭祀、緬懷祖先,是中華民族數千年以來的優良傳統,不僅有利於弘揚孝道親情、喚醒家族共同記憶,還可促進家族成員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認同感。
意義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在傳承發展中雜揉了多種民俗為一體,節俗內容豐富,扒龍舟與食粽子是端午節的兩大禮俗主題,這兩大傳統禮俗主題在中國自古傳承,至今不輟。
8樓:nm牛虻
1、春節
春節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是一年的第一天,又叫陰曆年,俗稱「過年」。但在民間,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初八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為高潮。
在春節期間,我國的漢族和很多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活動以示慶祝。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
2、寒食節
寒食為舊俗中流行於我國北方的一個節日,古時日期並不固定,有說在清明節前一天,也有另一種說法是清明前兩天。由於北方寒冷,春三月氣溫上升正值改火的時節,人們在新火未到之時,要禁止生火。
每年不能用同一個火種,火用久了就要熄滅,需要重新取火。古人在這個季節要進行隆重的祭祀活動,把上一年傳下來的火種全部熄滅,即是「禁火」,然後重新鑽燧取出新火,作為新一年生產與生活的起點,謂之「改火」或「請新火」。
3、端午節
端午節,又稱端陽節、重午節、午日節、龍舟節、正陽節、浴蘭節、天醫節、天中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端午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龍圖騰祭祀演變而來。端午節的起源涵蓋了古老星象文化、人文哲學等方面內容,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涵。
端午節有著豐富多彩的節慶活動,與春節一樣,其習俗蘊含著祈福、消災等文化內涵,寄託了人們一種迎祥納福、辟邪除災的美好願望。
4、中元節
中元節,原為七月半祭祖節,又稱施孤、鬼節、齋孤、地官節,節日習俗主要有祭祖、放河燈、祀亡魂、焚紙錠等。中元節由上古時代「七月半」農作豐收秋嘗祭祖演變而來。「七月半」的產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靈崇拜與農事豐收時祭。
古時人們對於農事的豐收,常寄託於神靈的庇佑。七月半是民間初秋慶賀豐收、酬謝大地的節日,有若干農作物成熟,民間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報告秋成,是追懷先人的一種文化傳統節日,其文化核心是敬祖盡孝。
5、冬至
冬至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涵,既是二十四節氣中一個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共同的傳統節日。冬至被視為冬季的大節日,在古代民間有「冬至大如年」的**,冬至又被稱為「小年」,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認為冬至的重要程度並不亞於新年。
漂在外地的人到了這時節都要回家過冬節,所謂「年終有所歸宿」。在我國南方沿海部分地區至今仍延續冬至祭祖的傳統習俗。在我國北方一些地區,每年冬至日,有吃餃子的習俗。
中國傳統節日有什麼重要意義?
9樓:swiss汪
傳統文化的認同是一個共同體良性執行的重要保障之一。從農耕社會走到今天,傳統節日紛紛淪落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支撐節日習俗的生產生活方式和社會規範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曾經有序的節日系統變為了零星的時間符號。就端午節而言,如果不能將它獨有的倫理觀念、情感寄託和精神價值現代化,就很難讓它「活在當下」,就不能真正成為一個「節日」而只是「假期」。
端午節的意義在於向死而生、愛國之心、孝義理念等價值觀,粽子、龍舟、艾葉這些符號只是情感載體,如果只是追求物質上的花樣翻新,節日就會失去凝聚力,變得空洞。中國開啟現代化程序以後,社會生活發生了鉅變,科技、經濟水平不斷提高,但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仍需要不懈努力。從這個角度看,繼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是我們這代人不可推卸的責任,特別是如何「打磨」作為文化表達載體的傳統節日。
人是節日的創造者和承傳者。中國傳統節日伴隨著中國人生髮成長,或許形式日漸衰微,但其精神早已存續於人心,存續於民族的文化基因之中。季羨林先生曾說,「傳統文化代表文化的民族性,現代化代表文化的時代性」。
繼承以保持民族性,弘揚促使其現代化,這樣我們對未來的生活才能更加充滿激情與熱愛。
中國傳統節日及意義,中國傳統節日有什麼重要意義?
1 春節 春節,即農曆新年,是一年之歲首,亦為傳統意義上的 年節 在春節期間,全國各地均有舉行各種慶賀新春活動,熱鬧喜慶的氣氛洋溢 這些活動以除舊佈新 迎禧接福 拜神祭祖 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地域特色,凝聚著中華傳統文化精華。2 元宵節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 小正月 元夕或燈...
中國傳統節日及習俗,中國傳統節日的名稱與習俗
傳統節日主要有春節 農曆正月初一 元宵節 農曆正月十五 龍抬頭 農曆二月初二 社日節 農曆二月初二 上巳節 農曆三月初三 寒食節 冬至後的105或106天 清明節 公曆4月5日前後 端午節 農曆五月初五 七夕節 農曆七月初七 中元節 農曆七月十五 中秋節 農曆八月十五 重陽節 農曆九月初九 下元節 ...
中國傳統節日傳說,中國傳統節日傳說
春節 元宵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陽是中國七大傳統節日。春節相關傳說 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 年 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 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百姓。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 年 獸的傷害。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們正扶老攜幼上山避難,從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