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龍車
龍又是原始人的圖騰,是一種只存在於圖騰中而不存在於生物界的虛幻生物。今天所知道的龍的形象綜合了各種生物的特徵:獸腿、鷹爪、馬頭、蛇腹、鹿角、蝦眼、魚鱗。
有研究指,龍的形象是經過不斷髮展變化的,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經過戰爭和聯合,信奉龍圖騰的民族逐漸成為領導,龍的圖騰逐漸成為整個中華民族信奉的旗幟。人們還把各種美德和優秀的品質都集中到龍的身上。我們從許多故事和傳說中看到∶龍是英勇善戰的,它什麼**也不怕;龍是聰明多智的,它甚至能預見未來;龍的本領高強,它能大能小,變化多端,興雲佈雨,鳴雷閃電,開河移山,法力無邊;龍是富裕的,龍宮成了寶藏的集中地;龍又是正直的、能為人民著想的,為了解救人間乾旱之苦,它甚至不惜冒犯天條。
人們常把世間的傑出人物稱為人中之龍,諸葛亮號稱臥龍先生就是大家熟識的例子。
關於龍的傳說和資料
2樓:匿名使用者
我國古代傳說中的靈異神物,亦乃萬獸之首。虎鬚鬣尾,身長若蛇,有鱗似魚,有角仿鹿,有爪似鷹,能走,亦能飛,能倒水,能翻江倒海,吞風吐霧,興雲降雨。 封建時代龍作為帝王的象徵, 形狀像龍的或裝有龍圖騰.
龍在中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青龍與白虎、朱雀、玄武一起並稱「四神獸」。 西方神話中帶翼的動物。
中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龍形圖案來自於2023年前的興隆窪文化查海遺址(興隆窪文化因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遺址的發掘而得名,敖漢旗緊鄰遼寧省,查海遺址在遼寧阜新縣)發現了一條長約19.7米、用紅褐色石塊堆砌、擺放的龍。興隆窪文化的這條龍的發現,把中國人崇龍的歷史上推到了2023年前。 在早期,古人對大多自然現象無法做出合理解釋,於是便希望自己民族的圖騰具備風雨雷電那樣的力量,群山那樣的雄姿,像魚一樣能在水中游弋,像鳥一樣可以在天空飛翔。
因此許多動物的特點都集中在龍身上,龍漸漸成了:駱頭,蛇脖,鹿角,龜眼,魚鱗,虎掌,鷹爪,牛耳的樣子,這種複合結構,意味著龍是萬獸之首,萬能之神。 古籍記述其形象多不一。
其中一說為細長有四足,馬首蛇尾。一說為身披鱗甲,頭有須角,五爪。《本草綱目》則稱「龍有九似」,為兼備各種動物之所長的異類。
其名殊多,有鱗者謂蛟龍,有翼者稱應龍,有角者名螭龍,無角名虯。小者名蛟,大者稱龍。傳說多為其能顯能隱,能細能巨,能短能長。
春分登天,秋分潛淵,呼風喚雨,無所不能。 《太上洞淵神咒經》中有「龍王品」,列有以方位為區分的「五帝龍王」,以海洋為區分的「四海龍王」,以天地萬物為區分的54名龍王名字和62名神龍王名字。唐玄宗時,詘祠龍池,設壇官致祭,以祭雨師之儀祭龍王。
宋太祖沿用唐代祭五龍之制。宋徽宗大觀二年(2023年)詘天下五龍皆封王爵。封青龍神為廣仁王,赤龍神為嘉澤王,黃龍神為孚應王,白龍神為義濟王,黑龍神為靈澤王。
清同治二年(2023年)又封運河龍神為「延庥顯應分水龍王之神」,令河道總督以時致祭。在《西遊記》中,龍王分別是∶東海敖廣、南海敖欽、西海敖閏、北海敖順,稱為四海龍王。 關於龍的起源,在經歷了長期的研究和考證,人們終於取得了一個較為一致的共識:
龍是多種動物的綜合體,是原始社會形成的一種圖騰崇拜的標誌。 有意思的是,在遠神話傳說中,龍確實被人驅使,如幫助大禹治水的應龍。天驅使龍幹什麼呢,自然就是古人所渴望的「興雲佈雨」。
所以,甲骨文「龍」字表示這樣一個概念:其一,它供天驅使;其二,它的聲音是隆隆之聲;其三,它的形象是閃電,頭像獸類,身軀像蛇,隱身在雲團之中;其四,它的工具是雲團;其五,它的功能是接受天的旨意播灑雨水。古人如此刻畫龍,意味著人們既懼怕它,又離不開它,對它敬畏有加。
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的「龍形堆塑」,為我們的「時間定位」提供著證據。查海遺址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2023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由大小均等的紅褐色石塊堆塑而成。
龍全長近2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有文章稱,山西省吉縣柿子灘石崖上有一幅距今達一萬年的魚尾鹿龍巖畫,當是龍的最早的雛形。
這幅巖畫未見發表,其面目如何,還不得而知。)接下來還有內蒙古敖漢旗興隆窪出土的距今達七八千年的陶器龍紋,陝西寶雞北首嶺遺址出土的距今達七千年的彩陶細頸瓶龍紋,河南濮陽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蚌塑龍紋等。 考古發現 ● 2023年代在內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過"c"型玉龍,後經考古勘查確認該玉龍屬於距今約5000多年的紅山文化遺物。
● 2023年河南濮陽西水坡遺址45號墓發現了蚌塑龍虎,考古和碳-14測定墓葬的年代在距今2023年前左右。據學者李學勤、馮時等考證,45號墓發現的蚌塑龍虎與中國傳統天文學中的四象有密切的聯絡。 ● 遼寧阜新查海原始村落遺址出土紅褐色石塊堆砌的「龍形堆塑」。
該遺址屬「前紅山文化」遺存,距今約2023年。「龍形堆塑」位於這個原始村落遺址的中心廣場內,全長近20米,寬近兩米,揚首張口,彎腰弓背,尾部若隱若現。這條石龍,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
中國龍並非一開始就有五爪,而是從三爪、四爪到五爪發展過來的。中國歷史上龍造型的演化大致可分四個時期:
一、夔龍期 自仰韶文化、大溪文化、屈家嶺文化、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期,經商周,延續到秦漢,以商周夔龍為代表。夔龍的原型為灣鱷或巨蜥,一鷙(鳳)足而四爪。商夔螭,一鷙足,二或四爪。
商中晚期,夔龍夔螭夔風並逢,產生六種以夔龍為主的並逢夔龍夔螭夔風徽識,表示同為祖先。西周繼續沿用,並將夔龍夔螭綜合為一種新形態,此時一鷙足,多為彎月形二爪。
二、應龍期 應龍的概念很早,最早見於商周,但作為藝術分期的應龍,可能始於秦,盛於漢,延續到隋唐,足多為三趾。
三、黃龍期 始於唐宋,遼、金、元奠定了形象基礎,盛於明清。宋,遼、金、元多為三趾,明清多為四趾、五趾。自元代起,只有皇家可使用五爪龍造型,民間只能用三爪或四爪龍的圖案.
四、迴歸期 清以後的現當代。由於龍與封建統治者脫離了關係,所以可以按人們的喜好繪製或塑造成
三、四、五趾。當然,歷史上五爪龍有過特殊的地位,故人們普遍還是偏愛五爪造型。 日本在唐代時與中國頻繁往來。
而在那個時候,中國的龍都是三爪,日本也就只能從中國引進三爪的龍。在中國出現四爪龍後,已經開始閉關鎖國,與日本斷了往來。而韓國古時候叫做高麗,一直到清末前都是中國的附屬國,當中國統治者開始用五爪龍圖案的時候,自然不可能讓屬國和自己平起平坐,於是韓國的龍就只能是四爪了。
傳說中,龍性淫。與牛交合,生麒麟。與鯤交合,生蛟。
中國的龍王信仰是隨著佛教的興起而產生的,但是又與印度佛教中的龍王有很大差異。可以說中國的龍王是佛教道教雜糅的產物。道教引進佛教龍王並加以改造,形成自己的龍王體系,稱諸天龍王、四海龍王、五方龍王等。
具體例子:
3樓:匿名使用者
龍,鹿角,蛇身,鷹爪,魚尾。龍是中國的圖騰、象徵,古代天子就象徵著龍,可見龍的地位。龍的出現一般伴隨著鳳凰,在神話中龍分別有四爪、五爪,甚至還有九爪。
龍屬水,出行有風雷相隨,雲雨相伴。傳說中天地間第一條龍是祖龍,神通廣大,可惜最終死在天地大劫,後來的龍神、龍王都是他的子孫,祖龍還生有九個兒子,具體的忘了,不過龍生九子就是這麼來的。寫作的時候帶點神話最好
4樓:匿名使用者
我記得的是:
龍,頭似鱷,鹿角,蛇身,魚尾,身有鱗。有五爪,出行有風雷相隨。龍的前身實際上是傳說中的神獸,龍頭人身,就是後來的龍王,名字忘了,我去找下。
中國歷史上有關龍的傳說有哪些?
5樓:小白楊
1、葉公好龍:
葉公喜歡龍,衣帶鉤、酒器上都刻著龍,居室裡雕鏤裝飾的也是龍。他這樣愛龍,被天上的真龍知道後,便從天上下降到葉公家裡,龍頭搭在窗臺上探望,龍尾伸到了廳堂裡。葉公一看是真龍,轉身就跑,嚇得他像失了魂似的,驚恐萬狀,不能控制自己。
由此看來,葉公並不是真的喜歡龍,他喜歡的只不過是那些像龍的東西而不是龍。
2、畫龍點睛:
張僧繇在金陵安樂寺牆壁上畫了四條龍,但沒有畫眼睛,他常常說:「點了眼睛龍就飛走了。」人們都認為很荒唐,就點了其中一條龍的眼睛。
一會兒,雷電打破牆壁,那條龍乘雲飛上了天,沒有被點上眼睛的龍都在。
3、龍泉鄉的傳說:
《創龍傳》中提到,龍泉鄉是在青海省某處地方,事實上青海省又有沒有龍泉鄉呢?前段已有說過,差不多每個省都有以」龍「命名的地方,而以龍泉為名的地 方亦有好幾個。那龍泉在什麼地方?
一般認為是現在浙江省的龍泉縣,在唐朝以前,此地稱為龍泉鄉,唐朝開始在此建縣。龍泉的名字,是因一柄"龍泉寶劍"而 來。
據春秋時代越國的史書《越絕書》上有這樣的記載∶楚王聽說吳國有個干將,越國有個歐冶子,都是鑄劍名家。於是派人用重金請兩位名家為楚國鑄幾把鐵劍。
二人應聘之後,鑿通了茨山,把山中的溪水排乾,找到了鐵礦精華,鑄成三柄寶劍,一曰龍淵,一曰太阿,一曰工布。後來因避唐高祖李淵的諱,龍淵劍便改稱為龍 泉劍。剛才說到的浙江省龍泉縣,縣城以南有一劍池湖,相傳就是歐冶子鑄劍的地方,也稱為龍淵,因此此地才稱為龍泉。
4、龍的由來:
據傳,古時候森林裡的動物很多,而且非常凶猛,常常成群結隊出來襲擊、吞食人類,致使人類無法安寧地生活。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他們只好頻頻向天庭發出求救呼聲,祈求上天能懲治那些無比**的動物。天帝同情凡人的疾苦,立即委派六郎神到凡間檢視,瞭解實情。
六郎神下到凡間目睹了動物撕咬凡人的場面,感覺到問題的嚴重,如果不及時拿出拯救辦法,人類將無法生存。他重重地劃出一條界線,暫時把人與動物隔離開,再遍訪百姓,蒐羅各方面意見。大家一致認為必須儘快在動物之中立一個「王」,以它來管制那些為所欲為的動物。
六郎神采納了大家的意見,苦思冥想得出了一個妙計:以九種動物組合成一種新動物,為「龍」。說辦就辦,他即刻就在洞壁上漫漫地畫了起來。
先勾畫出蛇身,接著畫駝頭、鹿角、牛嘴、魚鱗、鳳尾、鷹爪,獅須,虎眼。
完成之後的龍張牙舞爪扭動起來,嘴裡噴著濃霧,龍體火光四射,一時狂風大作,洞內飛沙走石,龍像一道閃電似的飛了出去。一聽說「王」龍出洞,那些凶猛的動物早已聞風喪膽,再也不敢出來食人,從此,人們有了安全保障,可以隨隨便便在山野勞作。
5、龍生九子:
在明代,龍還被人們附會出了一個繁盛的家庭,龍的九子是:饕餮(tāo tiè),性喜水,被雕成橋柱上的獸形;嘲風,喜歡冒險,因而人鑄其像,置於殿角;睚眥(yá zì),平生好殺,喜血腥之氣,其形為刀柄上所刻之獸形;敝屣(bì xǐ),力大,其背亦負以重物,即令刻在門的鋪首上;鴟(chī)吻,平生好吞,即殿脊的獸頭之形;蒲(pú)牢,平生好鳴,它的頭像被用做大鐘的鐘紐;狻猊(suān ní),喜歡蹲坐,佛像座下的獅子是其造型;囚牛,喜性**,故常立在琴頭。
龍是人們在長期的生活中想象出來的一個現在中不存在的事物,龍形象身體細長,似蛇形,身尾不分,末尾有鰭。頭部似鱷魚,整體較瘦長。分為有翼、無翼兩種。
有的角似牛角,細長,前端略帶弧形。上下顎等長,上下脣分別向上下翻卷。分為有無兩種,翼為鳥翅形。
獸腿,短粗。足部分為獸、鷹足兩種,三趾。
彩虹谷是大自然中真實存在的事物,是氣象中的一種光學現象,當太陽光照射到半空中的水滴,光線被折射及反射,在天空上形成拱形的七彩光譜,由外圈至內圈呈紅、橙、黃、綠、藍、靛、紫戴 八種顏色。彩虹是龍是無稽之談,或許是人們茶餘飯後看到彩虹類似於龍而流傳出來的。
有關於霸王龍的傳說的小作文,關於恐龍的傳說和故事少一點作文的
山爆發了,霸王龍腳下一熱,跟著火熱的岩漿一起滾到了山谷下。一直不會飛的翼龍在情急之下,撲騰了幾下翅膀,終於飛起來了。她飛到了山谷下,準備托起霸王龍,但是霸王龍實在太龐大了,翼龍怎麼也託不起來。正在這時,翼龍的爸爸媽媽飛來了,他們一起幫助小翼龍將霸王龍救上了山頭。小翼龍和爸爸媽媽正在喘著氣,準備等恢復...
假如龍的傳說是真的你會怎麼做?關於龍的傳說是什麼?
龍是真的話,那應該是要被國家保護起來,特別是作為華夏民族的圖騰,以後中國的象徵就不是熊貓了,那肯定得是龍啊。我會祈求他保佑我和我的家人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養一條龍,用它去找金銀珠寶,把錢都換成 交給我的龍保管,媽媽再也不怕丟錢了。如果龍的傳說是真的話,而且只有我知道,那我肯定要找到落單的龍,找到它們...
誰知道關於龍的故事傳說
據傳,古時龍井旁住著一位老婦人,周圍有18棵野山茶樹,家門口的路是南山農民去西湖的心經之路,行人走到這裡總想稍事休息,於是老太太就在門口放一張桌子,幾條板凳,同時就用野山茶葉沏上一壺茶,讓行人歇腳,日子一久,遠近聞名。有一年冬天,快過年時分,雪下得很大,茶樹也將凍死,採辦年貨的行人絡繹不絕,依舊在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