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這幾句意為一旦境也空,心也空,心境兩忘,
便升入了一個新的階次,更進一步,連此境界也可以拋棄,便可以達到能空的心和所空的境都已經揚棄,這樣的功夫達到純熟而轉深,再勇猛精進,便可以最終使一切人為的妄念消除,生出妙智妙慧,達於涅盤彼岸。
此文應是出自《觀音心經》(又稱為《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詳解《摩訶般若波羅密多心經》,簡稱《心經》,共五十四句,二百六十個字 ,有多種譯本,其中以大唐玄奘所譯為主。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梵文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又稱《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略稱《般若心經》或《心經》。 全經只有一卷, 260字.屬於《大品般若經》中600卷中的一節。
被認為是般若經類的提要。該經曾有過七種漢譯本。
較為有名的是後秦鳩摩羅什所譯的《摩訶般懷禪書法《觀音心經》區域性放大若波羅蜜大明咒經》和唐朝玄奘所譯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
《般若經》共有八部: 《放光般若》、《光明般若》、《道行般若》、《勝天般若》、《勝天王般若》、《文殊問般若》、《金剛般若》、《大品般若》、《小品般若》。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則由淺入深地全部概括了《大品般若》的義理精要,可謂言簡而義豐, 詞寡而旨深, 古來認為讀此經可以瞭解般若經類的基本精神,收於大正藏第八冊。
心(梵hrdaya ),指心臟,含有精要、心髓等意。本經系將內容龐大之般若經濃縮,成為表現『般若皆空』精神之簡潔經典,全經舉出五蘊、三科、十二因緣、四諦等法以總述諸法皆空之理,『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語,即是出自本經。
拓展資料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是說緣覺乘的十二因緣法無我,希望緣覺乘人不再受十二因緣法的侷限,發大乘心,向無上道。
十二因緣有,生下老相隨。有身無明至,二相等頭齊。身盡無明盡,受報卻來期。智身如幻化,急急悟無為。
十二因緣是:無明、行、識、名色、六處、觸、受、愛、取、有、生、老死,有這十二因緣,才有妄識的生滅。
十二因緣又稱十二有支,世親造的俱舍論指出,剎那間越十二有支而成一次輪迴。世間人每時每刻都處在這種生生死死的輪迴之中。
大乘佛經把煩惱分為兩類,一類是自己主觀意識生起的識相引起的粗煩惱,一類是不動主觀意識、好象是無緣無故生成的識相引起的微細煩惱。引起粗煩惱的生滅現象,叫做分段生滅;引起微細煩惱的生滅現象,叫做變易生滅。古人翻譯時,把分段生滅譯成分段死,把變易生滅譯成變易死。
釋迦牟尼指出:小乘人只能斷粗煩惱,離分段死;觀自在菩薩才能斷微細煩惱,離變易死。
2樓:啊啊老大
意思就是如果沒有煩惱的話,自然就沒有煩惱來擾亂自我。
"無明",指痴暗的意思。為十二因緣中的一支。十二因緣又稱"十二緣生"。
是佛教"三世輪迴"中的基本理論。這十二支為:無明、行、識、名色、六入、觸、受、愛、取、有、生、老死,稱"十二支"。
什麼是無明?你被外界攪動了就是無明。如何做到無無明?你內心不受外界攪動就可以無無明。
很多人的喜怒都**於別人的一言一行,當你事事都還要糾結於別人時你還不是你自己,或者說已經迷失了自己,還不如舞臺上的小丑笑罵由人,開懷自在。正如《大般涅槃經》說的:「一切由他,其名為苦,一切由己,自在安樂」。
拓展資料:
據《俱舍論》卷九說,十二支的關係是:
1. 無明緣行,"謂諸愚夫於緣生法不知唯行"。由於不懂得佛教緣生法,所以起惑造業。
2. 行緣識,"由引業力,識相續流,如火焰行,往彼彼趣,憑附中有,馳赴所生結生有身。"前支的思想行為,作為引導力量,使識憑附中有,而向與其相應的投生處轉生。
3. 識緣名色,"於此趣中有名色生。"此"趣"指六趣中的諸"趣",善惡一共六道。此"趣",亦即"結生"一剎那之"有身",謂此"有身"於母胎中之心(名)、身(色)得到發育。
4. 名色緣六入,"如是名色漸至成熟時,具眼等根,說為六處。"即胎兒由心身之混沌狀態發育至有認識器官的分工。
5. 六入緣觸,"次與境合便有識生,三和故有順樂等觸。"六入,或六處與外境相合而生識,稱為三和,觸覺由此發生,此相當於幼兒的階段。
6. 觸緣受,"依此便生樂等之受。"由有觸覺便生苦樂及不苦不樂等受,此相當於所謂童年階段。
7. 受緣愛,"從此三受,引受三愛。"由有感受,引生貪愛。三愛,指對世俗世界的執愛,這相當於所謂青年階段。
8. 愛緣取,"從欣受愛,起欲等取。"由有貪愛,便生出狂熱的對世俗種種享受的追求,此相當於成年階段。
9. 取緣有,"由取為緣,積聚種種招後有業,說名為有。"由貪愛執取等思想行為,必然招致後世果報,就此能招後世果報言,這些思想行為總稱為"有"。
10. 有緣生,"有為緣故,識相續流,趣未來生。"由"有"產生後世之果報的思想行為,必然導致"來世"之再生。
11. 生緣老死,"以生為緣,便有老死。"此下二支為一個總的因果迴圈鏈條,每兩支間順序成為一對因果關係,而配合過去、現在、未來三世;又可以概括為兩重因果:
由無明、行兩支作為過去因,識、名色、六入、觸、受五支則成為現在果;由愛、取、有三支作為現在因,行、老死則為未來果。此稱三世兩重因果。佛教認為,任一有情生命個體,在未來得到解脫之前,均依此因果鏈條的力量在三世和六趣中間流轉,永無終時;而人類社會中的一切不平等現狀,也都可以從這一因果系列得到根源性的說明。
3樓:super彡神灬
如果沒有煩惱的話,自然就沒有煩惱來擾亂自我。一切身心知見,及周匝世界,都是因「無明」而依如來藏幻化而成,所謂「無無明」是指斷無明而除卻一切產生的根源。菩薩為了便於教化眾生,不僅需要證得實智而「無無明」也需要了解這個世界中的一切而「無無明盡」。
也就是說不僅需要知道因何而產生,也需要知道產生的東西到底是什麼。逆向的思維就是「無無明,亦無無明盡」。
出自《摩訶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亦無老死盡」。
無明是指不知意識心之虛幻,執為實不壞我,故令阿賴耶識起行支,依於末那之執我而執名色,遂至輪轉生死。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
在小乘佛法裡,無明是十二因緣的起首,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我們的思想情緒都是無明,生從**來?死向何處去?
父母未生前,我究竟是誰?死後是否真有輪迴?有沒有我?
這些一概不知,皆在無明中。
大無明就是一切的大疑問,學佛不從這裡入手,一切都是空事,沒有用,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此是因地法門。
緣盡是什麼意思
緣盡的意思是雙方的感情 交情到此結束。隨著因緣的產生而產生,又隨著因緣的消逝而消逝。婚姻,都是因為相愛,但相愛的人,卻不一定可以相伴到老。一旦領了證結了婚,就代表兩個人正式成為了夫妻,就是彼此的人,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共枕眠,今世能成為夫妻,就是上輩子修來的緣分。只要進入了婚姻,就應該珍惜彼此的...
花開終有時,花落亦無聲是什麼意思
無論什麼花,都有花期 花落的時候卻往往沒有徵兆,總是無聲無息的獨自凋零。花開終有時,花落亦無copy聲 意思 無論什麼花,都有花期 花落的時候卻往往沒有徵兆,總是無聲無息的獨 自凋零。形容 愛來時如花開般絢爛,愛走時如花落荼蘼。原句 花開終有時,悠然情思 為你淺醉獨吟。花落亦無聲,雪語宛顏 為你傾心...
「花開終有時,花落亦無聲」是什麼意思
意思 無論什麼花,都有花期 花落的時候卻往往沒有徵兆,總是無聲無息的獨自凋零。形容 愛來時如花開般絢爛,愛走時如花落荼蘼。原句 花落亦無聲,雪語宛顏 為你傾心傾城。花開終有時,花落亦無聲是什麼意思 意思 無論什麼花,都有花期 花落的時候卻往往沒有徵兆,總是無聲無息的獨自凋零。形容 愛來時如花開般絢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