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1、「賦比興」賦比興是《 詩經》的三種主要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它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
賦比興,讀音[fù bǐ xìng ]
1、賦[fù ]: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如今的排比修辭方法。賦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
2、比[bǐ ]:類比,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體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作類比 。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
3、興[xìng ]: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賦比興」出自《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2樓:魯北野叟
尛佐佐001a8 :你好。
《詩經》修辭的藝術手法:
【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現在的排比修辭方法。如《七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
【比】:比喻。相當於現在的比喻修辭方法。如《衛風·碩人》,描繪莊姜之美,用了一連串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興】:託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於現在的象徵修辭方法。興就是以情寓於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興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如《衛風 氓》第
三、四章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起興,用桑葉由嫩綠變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痛苦。《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使人從桃花盛開聯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興手法的運用,使詩歌形象性和生動性都大大加強,富有韻味和節奏。
比興手法很有可能成為以後高考新的考查點。
3樓:求策瑜
」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
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現在的排比。
如《七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
比:類比,比喻。(這裡有兩種說法,分別是類比和比喻。而在「比興」中,「比」為「比喻」之意。)
如:《衛風·碩人》,描繪莊姜之美,用了一連串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興:託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於現在的象徵,以情寓於象中。
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誰知道詩經裡面關於賦比興的名詞解釋,分別是什麼意思呢
4樓:匿名使用者
賦比興:賦比興是《詩經》的表現手法,賦即是直接鋪陳敘述;比是比喻,有明喻、隱喻之分;興即起興,有引起聯想,烘托渲染氣氛的作用。大抵《國風》多用比興,《大雅》多用賦法。
賦比興手法的運用,使《詩經》具備了動人的藝術魅力。
5樓:wendy潔白
賦:直接鋪陳敘述。比:比喻。興:用一物起興引出另一物。
6樓:餘少平
詩經裡面關於賦比興的意思:
賦,是有什麼說什麼
比,是比喻:
興,是先說一件表面完全不相干的事情
7樓:百度使用者
「賦者,敷也,敷陳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8樓:百度使用者
賦——記敘,描寫
比——比喻
興——先言一物以詠所詠之物
詩經中的賦比興是啥?
9樓:君子蘭
賦比興是《詩經》的主要三種表現手法。是中國古代對於詩歌表現方法的歸納。它是根據《詩經》的創作經驗總結出來的。
最早的記載見於《周禮·春官》:「大師……教六詩:曰風,曰賦,曰比,曰興,曰雅,曰頌。
」後來,《毛詩序》又將「六詩」稱之為「六義」:「故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唐代孔穎達《毛詩正義》對此解釋說:「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
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
分享釋義
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如今的排比修辭方法。
比:類比,比喻。(這裡有兩種說法,分別是類比和比喻。
而在「比興」中,「比」為「比喻」之意。)興:託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
相當於如今的象徵修辭方法。興就是以情寓於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興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詳細解釋
賦賦就是鋪陳直敘,即是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關的事物平鋪直敘地表達出來。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事態現象、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基本相同、語氣基本一致的句群。
它既可以淋漓盡致地細膩鋪寫,又可以一氣貫注、加強語勢,還可以渲染某種環境、氣氛和情緒。賦是最基本的表現手法,賦中比興,或者起興後再用賦。 在賦體中,尤其是富麗華美的漢賦中,賦法被廣泛地採用。
漢樂府和漢代某些五言詩也與漢賦互相影響,更將鋪陳與排比相結合,相得益彰。如《七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
比比就是類比(賦比興中比的意思是類比,不同於網路上流傳的比喻,其中類比與比喻的詳細差別請另行查詢,這裡不作贅述)是其中最基本的手法,用得最為普遍。以彼物比此物,詩人有本體或情感,借一個事物作類比 一般說,用來作比的事物總比被比的本體事物更加生動具體、鮮明淺近而為人們所知,便於人們聯想和想象。形象生動,鮮明突出事物(事情)的特徵。
《詩經》中比的運用很廣泛,比較好理解。其中整首都以擬物手法表達感情的比體詩,如《魏風·碩鼠》《小雅·鶴鳴》,獨具特色:而一首詩中部分運用比的手法,更是豐富。
《衛風·碩人》,描繪莊姜之美,用了一連串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興興,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從特徵上講,有直接起興、興中含比兩種情況;從使用上講,有篇頭起興和興起興結兩種形式。激發讀者的聯想,增強了意蘊,產生了形象鮮明、詩意盎然的藝術效果。
如《孔雀東南飛》中的「孔雀東南飛,五里一徘徊」。
10樓:假如王
賦比興的解釋有很多,流傳較廣的宋代朱熹的解釋「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賦者,敷陳其事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在《詩經衛風》中,木瓜全詩是什麼意思?
11樓:碳酸飲料拜拜哈
意思是你將
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
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原文如下:
投我以木瓜,報之以瓊琚。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詩文賞析
《詩經·大雅·抑》有「投我以桃,報之以李」之句,後世「投桃報李」便成了,成語,比喻相互贈答,禮尚往來。比較起來,《衛風·木瓜》這一篇雖然也有從「投之以木瓜(桃、李),報之以瓊琚(瑤、玖)」生髮出的成語「投木報瓊」(如託名宋尤袤《全唐詩話》就有「投木報瓊,義將安在」的記載),但「投木報瓊」的使用頻率卻根本沒法與「投桃報李」相提並論。可是論傳誦程度還是《木瓜》更高,它是現今傳誦最廣的《詩經》名篇之一。
作品簡介
12樓:匿名使用者
你將木瓜投贈我,我拿瓊琚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桃投贈我,我拿瓊瑤作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你將木李投贈我,我拿瓊玖做回報,不是為了答謝你,珍重情意永相好。
13樓:匿名使用者
呃呃呃得得得3d得得得
詩經中「雅」的意思是什麼?
14樓:水瓶**ile娟娟
1、詩經根據樂調的不同分為風、雅、頌三類
2、釋義: 雅:是周王朝直轄地區的**,即所謂正聲雅樂。
就是屬於貴族階級又不是祭祀用的**
詩經 《詩經》的作者佚名,絕大部分已經無法考證,傳為尹吉甫採集、孔子編訂。《詩經》在先秦時期稱為《詩》,或取其整數稱《詩三百》。西漢時被尊為儒家經典,始稱《詩經》,並沿用至今。
詩經在內容上分為《風》、《雅》、《頌》三個部分。《風》是周代各地的歌謠;《雅》是周人的正聲雅樂,又分《小雅》和《大雅》;《頌》是周王庭和貴族宗廟祭祀的樂歌,又分為《周頌》、《魯頌》和《商頌》。
孔子曾概括《詩經》宗旨為「無邪」,並教育**讀《詩經》以作為立言、立行的標準。先秦諸子中,引用《詩經》者頗多,如孟子、荀子、墨子、莊子、韓非子等人在說理論證時,多引述《詩經》中的句子以增強說服力。至漢武帝時,《詩經》被儒家奉為經典,成為《六經》及《五經》之一。
《詩經》內容豐富,反映了勞動與愛情、戰爭與徭役、壓迫與反抗、風俗與婚姻、祭祖與宴會,甚至天象、地貌、動物、植物等方方面面,是周代社會生活的一面鏡子。
詩經中的賦比興是什麼意思
15樓:魯北野叟
尛佐佐001a8 :你好。
《詩經》修辭的藝術手法:
【賦】:平鋪直敘,鋪陳、排比。相當於現在的排比修辭方法。如《七月》敘述農夫在一年十二個月中的生活,就是用賦。
【比】:比喻。相當於現在的比喻修辭方法。如《衛風·碩人》,描繪莊姜之美,用了一連串的比「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興】:託物起興,先言他物,然後藉以聯想,引出詩人所要表達的事物、思想、感情。相當於現在的象徵修辭方法。興就是以情寓於象中,此象乃是意象也,故興有有我之境與無我之境。
如《衛風 氓》第
三、四章以「桑之未落,其葉沃若」「桑之落矣,其黃而隕」起興,用桑葉由嫩綠變枯黃來比喻戀愛生活由幸福而痛苦。《周南·桃夭》以「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使人從桃花盛開聯想到新嫁娘的美貌。比興手法的運用,使詩歌形象性和生動性都大大加強,富有韻味和節奏。
比興手法很有可能成為以後高考新的考查點。
16樓:匿名使用者
比:以此物者比彼物者(比喻)
興:先言他物以詠起所詠之辭(起興)
賦:直陳其事(陳述)
詩歌的賦比興是什麼,詩經中的賦比興是什麼意思
賦 平鋪直敘,開門見山。比 比喻。興 起興,先言他物。借它物來引出所要描繪的事物的描寫。參考資料 http 賦 賦陳,一作鋪陳。鋪排,是鋪陳 排比的簡稱。在篇幅較長的詩作中,鋪陳與排比往往是結合在一起用的。鋪排系將一連串內容緊密關聯的景觀物象 事態現象 人物形象和性格行為,按照一定的順序組成一組結構...
什麼是賦比興,賦比興是什麼意思?
賦 比 興 詩經 的主要表現方法,也是中國古代詩歌的主要表現方法。最早提出這種說法的是 周禮 春官 後有 毛詩序 承襲了這種說法 它們在提法上均將 3 種內容體例 風 雅 頌 和 3 種表現方法 賦 比 興 混為一談 統稱為六詩或六義,其概念比較含混。直至唐代孔穎達 毛詩正義 稱 風 雅 頌者,詩篇...
表現手法中的賦,比,興是什麼意思
賦 比 興,是 詩經 主要的表現手法。賦 是鋪陳的意思,對事物直接陳述,不用比喻。比 就是比喻,以彼物比此物。興 就是聯想,觸景生情,因物起興。關於賦比興的含義,歷來眾說紛紜,宋代朱熹的解釋是比較有代表性的,他說 賦者,敷陳其事而直言之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興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詠之詞也 詩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