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
唐代的文學現象有詩歌、**、戲劇。
唐朝詩歌的繁榮是在《詩經》、《楚辭》等文化脈絡上一脈相承而來的,古典詩歌經過了漢樂府、民歌、建安七子、晉朝詩歌、南北朝樂府詩等傳承和發揚,為古典詩歌的成熟創造了環境和養分。唐朝之前,五言詩和七言詩基本上成熟。南朝的「聲律說」興起,人們被「四聲」的區分,「平仄」的運用、「對仗」的追求,使得唐朝出現了韻律美和寫作技法。
唐朝**的代表性就是「唐傳奇」,追求「離奇」的短篇**,優秀代表性作品有元稹的《崔鶯鶯傳》,白行簡的《李娃傳》,陳鴻的《長恨歌傳》,李朝威的《柳毅傳》,蔣防的《霍小玉傳》等。唐朝「傳奇」文學的誕生,標誌著**開始走向成熟。唐傳奇主要是分為三類:
神怪故事、戀愛故事、俠義故事,它主要是滿足市民階層的需要而發展。
唐朝開始有了「戲劇」一詞,唐朝的戲劇主要是「全能戲、歌舞戲、參軍戲、傀儡戲」,唐朝的戲劇受到西域戲劇的影響,也吸收了古印度梵劇的營養,形成了唐朝戲劇,並且傳播到朝鮮半島、古日本等。
唐朝有那些文化現象
2樓:盡是強顏歡笑
文化現象列舉如下:
1、文學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狀元、三元及第都誕生在唐朝,分別為公元622年的狀元孫伏伽(一說651年的顏康成),和781年的三元狀元。
唐朝最令人矚目的文學成就可謂是唐詩,自唐初陳子昂和「初唐四傑」起,唐朝著名詩人層出不窮,盛唐時期的李白、杜甫、岑參、王維,中唐時期的李賀、韓愈、白居易、劉禹錫,晚唐時期的李商隱、杜牧是其中的幾位代表詩人。
這些詩人的詩作風格各異,既有對神話世界的豐富想象,又有對現實生活的生動描寫,既有激昂雄渾的邊塞詩,亦有沉鬱厚重的「詩史」,還有清新脫俗的田園詩。
這些詩作共同構成了中國古代文學的傑出代表。後世宋、明、清雖仍有傑出詩人出現,但律詩和古詩的總體水平都不如唐朝,使得唐詩成為了中國古詩不可逾越的巔峰。《全唐詩》收錄數量最多的大城市為洛陽、長安、金陵。
2、美術
張萱繪《虢國夫人遊春圖》由於吸收了西域特徵與宗教色彩,唐朝藝術與前後朝代都迥然不同。初唐的閻立本、閻立德兄弟擅畫人物。吳道子則有「畫聖」之稱呼,他兼擅人物、山水,吸收了西域畫派的技法,畫面富於立體感,時有「吳帶當風」之說。
張萱和周昉以畫侍女圖為主,代表作品有《搗練圖》、《虢國夫人遊春圖》和《簪花仕女圖》等。詩人王維擅長水墨山水畫,蘇軾稱他「畫中有詩」。
唐朝的壁畫事業特別發達。莫高窟與墓室壁畫都是傳世精品。唐朝的雕刻藝術同樣出眾。
敦煌、龍門、麥積山和炳靈寺石窟都是在唐朝時期步入全盛。洛陽龍門石窟的盧舍那大佛和四川樂山大佛都令人讚歎。昭陵六駿、墓葬三彩陶俑都非常精美。
其中雕刻家楊惠之被稱為塑聖。
3、書法
唐朝時期,書法家輩出。歐陽詢、虞世南都是初唐著名書法家。歐陽詢的楷書筆力嚴整,其名作有《九成宮醴泉銘》。虞世南楷書字型柔圓。顏真卿和柳公權是唐朝著名書法家。
顏真卿的楷書用筆肥厚,內含筋骨,勁健灑脫,其代表作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柳公權的字型勁健,代表作有《玄祕塔碑》,世人稱顏柳二人書法為「顏筋柳骨」。張旭和懷素是唐朝草書大家。
4、科技
唐朝天文學家僧一行在世界上首次測量了子午線的長度;藥王孫思邈的《千金方》是不可多得的醫書;868年,《金剛經》的印製是目前世界上已知最早的雕版印刷技術。中國的造紙、紡織等技術通過阿拉伯地區遠傳到西亞、歐洲。
5、宗教
唐朝前期的宗教政策較為開放,中國傳統兩大宗教——道教和佛教都有較大發展。唐朝以道教為國教,王公貴族皆推崇道士,並以《老子》、《莊子》、《文子》、《列子》等道教經典著作開科取士。
唐初高僧玄奘在翻譯佛教經典時期為了符合當時唐朝國情,大量吸收道教術語,佛教經典鉅著的大量翻譯以及中國僧人自身思想體系的逐漸成熟使得中國佛教在此時期得到了穩固的發展,中國佛教的各大主要宗派大多在此時期得以形成並發展成熟。
其他宗教如伊斯蘭教、景教和祆教隨著國際交往傳入中國。唐武宗時對佛教採取高壓政策,史稱會昌滅佛,使得除禪宗等少數佛教宗派外,其他宗派從此一蹶不振。
唐代的文學分為哪四個階段
3樓:夕陽戰刀
唐代文學四個發展階段
一、初唐:唐詩的準備階段。試探總的趨勢由齊樑舊風向盛唐氣象過渡。
兩個重要現象:
1.一大批宮廷詩人承襲齊樑綺麗的風氣。追求詩歌的詞藻和聲律,而最終導
致了律體的完成。
2.為數不多的卓傑之士,
批判六朝以來浮華的文風,
強調詩歌的風雅興寄,
從而導致試探風起的轉變。
初唐詩人的特點:繼承加變革
二、盛唐:唐代詩歌的鼎盛期、頂端
充滿「愛國主義和愛國熱情」反映在文壇:積極浪漫的詩歌成為創作主流。代表人物:李白
安史之亂使開唐以來的矛盾集聚,
反映現實揭露現實的詩歌得到發展。
代表人物是杜甫。
總結盛唐,開啟中唐,杜甫應運而生。
「山水田園詩派」代表人物是王維和孟浩然
「邊塞詩」繼承漢樂府的傳統,代表人物是高適、岑參。高適以樂府歌行見長,風格蒼涼雄
健,岑參後期詩歌磊落奇駿。
三、中唐:再盛期。
大曆時期是一個低谷時期,但也是對盛唐詩歌的繼承,多沿襲他們的文風。
大曆十才子;
山水田園詩:劉長卿、韋應物;
邊塞詩:劉禹錫、李益;
奇崛派詩人:代表
韓愈、孟郊,又稱「韓孟詩派」
,孟郊獨創風格是古拙瘦硬用語奇險;
「山水詩人」
:柳宗元、劉禹錫。劉禹錫詩歌風格:
「沉著穩練,風調自然,格律精切」
;古文運動:
領導者:
韓愈、柳宗元。
是一場以復古為旗幟的文學革新運動,
它的重點在於對文體的改革,
同時也兼及文風、文學語言的改革。
特點:1.
古文運動與儒學復古緊密結合,具有政治革新意義;
2.文體改革與進步的文學觀點
緊密結合。
四、晚唐:夕陽期。
感情情緒十分濃厚。
杜牧、李商隱是晚唐的代表作家。
有的刻苦沉吟,追求「清新奇僻」
,代表賈島、姚合;有的著力豔麗,寫閨中女兒之情思,
如溫庭筠、韓偓;有的淡薄詩風,如司徒空、陸龜蒙;有的諷喻時事,表達動離之感,如皮
日休、羅隱。
在散文上出現小品文創作,繼承韓柳的古文傳統,用尖銳的筆鋒,諷刺時事。
唐傳奇的誕生標誌著我國古典**的成熟。希望這個回答對你有幫助
唐代文學繁榮的原因有哪些?
4樓: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
唐代文學的繁榮,也是文學本身不斷髮展的結果。從先秦到漢魏六朝,文學經歷了長遠的歷史發展過程,詩歌、散文、**等方面都積累了豐富的遺產。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的光輝傳統的建立和發展,不同思想傾向的表現,不同題材領域的開拓,不同文體特徵的探索,以及聲律的運用,語言風格的創造,手法技巧的革新,都為唐代文學的發展提供了值得借鑑的財富,同時,也留下了不少深刻的教訓。
這些都是唐代文學繁榮的必要條件。
5樓:望品謝琇
唐代政治經濟的發達;唐代科舉選拔制度的促進;軍事活動;漫遊之分盛行;宗教文化傳播;社會風氣開放
唐代文學有哪些突出成就?
6樓:手機使用者
唐文學的繁榮,表現在
詩、文、**、詞的全面發展上。詩的發展最早,在唐文學中也佔有最為重要的地位。當詩發展到它的高峰時,散文開始了它的文體文風改革。
就文體文風改革的規模和影響說,前此還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它相比。**也開始走向繁榮。而當散文、**、詩相繼進入低潮時,詩的另一種體式──詞,又登上文壇 煥發光彩。
終有唐一代,幾乎找不到一個文學沉寂的時期。
唐文學的繁榮,還表現在作者眾多而大師輩出上。《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全唐詩》收作者二千二百餘人,據不完全統計,唐人**今天可以找到的還有二百二三十種。唐代出現的傑出詩人數量之多,為我國詩歌史上所僅見。
唐詩的發展
唐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是詩,它可以說是一代文學的標誌。唐詩的發展存在著不同的段落。最初的90年左右,是唐詩繁榮到來的準備階段。
就表現領域說,逐漸從宮廷臺閣走向關山與塞漠,作者也從宮廷官吏擴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調說,北朝文學的清剛勁健之氣與南朝文學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風骨又開朗明麗的境界;就詩的形式說,在永明體的基礎上,唐人做創造了一種既有程式約束又留有廣闊創造空間的新體詩─ ─律詩。到了開元十五年前後,無論是情思格調、意境興象,還是聲律形式,都已經為唐詩繁榮的到來準備了充分的條件。繼之而來的便是開元、天寶盛世唐詩的全面繁榮。
這個時期,出現了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還有王晶齡、李頎、崔顥、王之渙等一大批名家。當然最重要的是偉大詩人李白與杜甫。此期唐詩骨氣端翔,興象玲瓏,無工可見,無跡可求,而含蘊深厚,韻味無窮。
天寶後期,社會矛盾激化,部分詩人開始寫生民疾苦。天寶十四載(755)冬,發生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成了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分水嶺,這一社會大變動,也引起了文學的變化。
詩歌中開元、天寶盛世繁榮期那種興象玲瓏、骨氣端翔的境界意味已逐漸淡化,理想色彩、浪漫情調也逐漸消退。從偉大詩人杜甫開始,從題材到寫法,都不同於盛唐詩了。這可以說是唐詩發展中的一種轉變。
此後大曆詩人出來,因社會的衰敗而心緒彷徨,詩中出現了寂寞情思,夕陽秋風,氣骨頓衰。待到貞元元和年間,士人渴望中興,與政治改革同時,詩壇上也出現了革新的風氣。詩歌創作出現了又一個高潮。
韓愈、孟郊、李賀等人,怪怪奇奇,甚至以醜為美,形成韓、孟詩派。白居易、元稹,還有張籍、王建,則從樂府民歌吸取養料,把詩寫得通俗易懂,形成元、白詩派。這些中唐詩人在盛唐那樣高的水平上,以革新精神和創新勇氣,又開拓出一片詩歌的新天地。
長慶以後,中興成夢,士人生活心態內斂,感情也趨向細膩。詩歌創作題材多狹窄,寫法多苦吟。杜牧、李商隱突起,聚顯光芒。
特別是李商隱,以其善感靈心、細膩豐富的感情,用象徵、暗示、非邏輯結構的手法,表現朦朧情思與朦朧境界,把詩歌表現心靈深層世界的能力推向了無與倫比的高峰,創造了唐詩最後的輝煌。
唐代的文學有哪些突出成就?
7樓:匿名使用者
唐文學的繁榮,表現在詩、文、**、詞的全面發展上。詩的發展最早,在唐文學中也佔有最為重要的地位。當詩發展到它的高峰時,散文開始了它的文體文風改革。
就文體文風改革的規模和影響說,前此還沒有任何一個時期可以與它相比。**也開始走向繁榮。而當散文、**、詩相繼進入低潮時,詩的另一種體式──詞,又登上文壇 煥發光彩。
終有唐一代,幾乎找不到一個文學沉寂的時期。
唐文學的繁榮,還表現在作者眾多而大師輩出上。《全唐文》收作者3035人,《全唐詩》收作者二千二百餘人,據不完全統計,唐人**今天可以找到的還有二百二三十種。唐代出現的傑出詩人數量之多,為我國詩歌史上所僅見。
唐詩的發展
唐代文學的最高成就是詩,它可以說是一代文學的標誌。唐詩的發展存在著不同的段落。最初的90年左右,是唐詩繁榮到來的準備階段。
就表現領域說,逐漸從宮廷臺閣走向關山與塞漠,作者也從宮廷官吏擴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調說,北朝文學的清剛勁健之氣與南朝文學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風骨又開朗明麗的境界;就詩的形式說,在永明體的基礎上,唐人做創造了一種既有程式約束又留有廣闊創造空間的新體詩─ ─律詩。到了開元十五年前後,無論是情思格調、意境興象,還是聲律形式,都已經為唐詩繁榮的到來準備了充分的條件。繼之而來的便是開元、天寶盛世唐詩的全面繁榮。
這個時期,出現了王維、孟浩然,高適、岑參,還有王晶齡、李頎、崔顥、王之渙等一大批名家。當然最重要的是偉大詩人李白與杜甫。此期唐詩骨氣端翔,興象玲瓏,無工可見,無跡可求,而含蘊深厚,韻味無窮。
天寶後期,社會矛盾激化,部分詩人開始寫生民疾苦。天寶十四載(755)冬,發生安史之亂。安史之亂成了唐代社會由盛而衰的分水嶺,這一社會大變動,也引起了文學的變化。
詩歌中開元、天寶盛世繁榮期那種興象玲瓏、骨氣端翔的境界意味已逐漸淡化,理想色彩、浪漫情調也逐漸消退。從偉大詩人杜甫開始,從題材到寫法,都不同於盛唐詩了。這可以說是唐詩發展中的一種轉變。
此後大曆詩人出來,因社會的衰敗而心緒彷徨,詩中出現了寂寞情思,夕陽秋風,氣骨頓衰。待到貞元元和年間,士人渴望中興,與政治改革同時,詩壇上也出現了革新的風氣。詩歌創作出現了又一個高潮。
韓愈、孟郊、李賀等人,怪怪奇奇,甚至以醜為美,形成韓、孟詩派。白居易、元稹,還有張籍、王建,則從樂府民歌吸取養料,把詩寫得通俗易懂,形成元、白詩派。這些中唐詩人在盛唐那樣高的水平上,以革新精神和創新勇氣,又開拓出一片詩歌的新天地。
長慶以後,中興成夢,士人生活心態內斂,感情也趨向細膩。詩歌創作題材多狹窄,寫法多苦吟。杜牧、李商隱突起,聚顯光芒。
特別是李商隱,以其善感靈心、細膩豐富的感情,用象徵、暗示、非邏輯結構的手法,表現朦朧情思與朦朧境界,把詩歌表現心靈深層世界的能力推向了無與倫比的高峰,創造了唐詩最後的輝煌。
有什麼唐朝的古詩唐代古詩有哪些?
好多好多啊 1 出塞 唐 王昌齡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2 塞下曲 其一 唐 王昌齡 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出塞復入塞,處處黃蘆草。從來幽並客,皆向沙場老。莫學遊俠兒,矜誇紫騮好。3 塞下曲 其二 唐 王昌齡 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唐朝皇帝有哪些,唐代皇帝都有哪些?(全部)
唐朝總共有二十八個皇帝,按登基順序如下 1 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淵,唐武德元年 高句麗嬰陽王二十九年,隋天壽元年,隋皇泰元年,高昌義和五年,618年 至唐武德九年 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三年,626年 在位 2 太宗文武大聖大廣孝皇帝李世民,高祖第二子,唐武德九年 高句麗榮留王九年,高昌延壽...
唐代文學特點,唐朝文化的主要特點
唐代是中國封建社會經濟文化高度繁榮的發展時期,這段時期文學的特別色表現在詩歌 散文 詞的全面發展上以及作者眾多,創作風氣濃厚,而成就最突出的是詩歌。就文學自身發展來說,唐以前的詩歌已經發展了將近兩千年,積累了很多創作經驗,尤其是漢魏六朝的傳統,是唐詩所繼承的直接 南北朝末期在文壇形成了南北對峙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