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文化的發展脈絡及其特點,中國文化史發展的脈絡

2021-03-21 20:11:29 字數 5556 閱讀 6714

1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是一個歷史概念。文化的歷史傳播,上層文化是以文字典籍為**的,

而底層文化主要靠口頭傳承。以文化的特質變化為前提,用有關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事象為界限,文化流變的歷史階段劃分是可以操作的。我們說文化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應當從兩個方面來認識:

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存在、變異、發展,從而具有某一時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歷時傳承的過程中積澱並確立了自身的傳統。

中國傳統文化,指的是以中華文化為源頭、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長期歷史發展所積澱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是從不同角度來指稱的。中國古代文化是針對現代文化而言,它是對文化的時代劃分;傳統文化是對文化的傳承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侷限於古代,而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

有人把傳統文化等同於古代文化,從而認為講究傳統即是復古,甚至認為傳統與現代化是不能並存的,或認為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反傳統。這種認識恰恰忽略了現代化程序仍然是傳統文化發展的一個部分,一旦否定了傳統,現代化與民族特點也就是中國特色就要脫節,與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認為發揚傳統就要拒絕引進和借鑑,或認為中國傳統與西方文化是截然對立的。

這種認識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種民族傳統,在各個歷史時期,都要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影響,引進和吸收其它文化一旦成為現實,也就是說,這些被吸收的外來文化一旦與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為傳統文化的一個部分。沒有一種文化是純而又純的,吸收外來文化是豐富和發展本體文化的正常途徑之一。

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決定歷史發展的諸因素。文化發展本當有自己的分期,但是由於文化發展與中國通史的基本一致性,所以要研究文化的發展脈絡,可以依循歷史的發展進行。

關於中國文化的特徵,一般可以歸為三條:第一,天人合一,順天應物;第二,家族倫理本位;第三,貴和尚中。西方分別是:第一,天人相分與征服自然;第二,個人本位;第三,理性精神。

2樓:百度使用者

中國地域廣你要問**的?

中國文化史發展的脈絡

3樓:一槓青年

中國古代文化主要發展階段特徵

科技文化的發展是政治經濟的反映。中國古代各個歷史發展階段,因不同的政治、經濟發展水平、特徵,造就了各具時代特徵的文化成就。①春秋戰國時期,伴隨著社會劇變和經濟大發展,官府壟斷文化教育的局面被打破,科技文化發展,學術思想異常活躍,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為後來文化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②秦漢時期,因國家統一,生產發展,各民族政治經濟聯絡加強,對外交往擴大,科技文化進一步發展,奠定了中國科技文化在當時世界上領先的地位,對世界文明產生了影響。思想上適應**主義**集權和鞏固統一的需要,「焚書坑儒」與「獨尊儒術」取代了「百家爭鳴」局面。「儒學」成為正統思想。

③三國兩晉和南北朝時期,因國家**、民族大融合,江南地區的開發,士族政治的黑暗,故有反映這一特徵的文化,那就是佛教盛行,以及與之相關的建築、繪畫石窯藝術的繁榮和《神滅論》的問世。此時期中數學與農學取得了一些世界領先的成就,南方田園詩與北方民歌對後世影響甚大。④隋唐時期,因政治穩定,經濟發達和對外開放,科技文化具有相容幷蓄,全面繁榮的特點,許多方面在世界領先。

它不僅影響到亞洲文明發展,成為「中華文化圈」的源流,而且譯被深遠,在世界文明史上發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⑤宋元時期,因社會相對安定封建經濟進一步發展,民族融合空前加強和對外交往更加頻繁,我國科技文化達到高度繁榮水平,三大發明在此完成和外傳教育、史學和文學發達,繪畫和書法藝術也取得一定成就,對人類歷史發展作出了卓越貢獻。⑥明清時期,由於商品經濟的活躍,資本主義的萌芽和封建制度的日益腐朽、閉關鎖國。

這樣建立在自然經濟基礎上的科學技術仍走在世界前列,出現了總結性的科學鉅著,但繼而轉為停滯。文化領域裡**色彩濃厚,出現八股取士、***、教育**、書院官辦等現象。同時,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產生;文學藝術繁榮興盛,古典**和戲曲成為文學主流,很多作品具有反封建色彩。

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 10

4樓:奶思呀呀

漢唐時期,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思想以及文字、繪畫、建築、雕刻等等,傳入了日本、朝鮮等國,譬如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在日本的傳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學、陽明學。

唐鑑真東渡,中國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傳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備真備、高僧空海、阿倍仲麻呂等到中國研習中國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建築深受中國文化的影響。

中國傳統文化在明清之際,通過西方耶穌會士,通過東學西漸,還傳播到了歐洲一些國家。中國的四大發明(造紙術、印刷術、火藥、指南針、)先後傳入西方後,對於促進西方資本主義社會的形成和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簡述中國文化的發展歷程

中國文化的特點

5樓:demon陌

中華文化的特徵——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源遠流長】上溯殷周時期,下至明清時期,及至現代,中華文化從未間斷。

原因:1.文字(漢子)的存在。漢子是中華文化的基本載體,記載了文化發展的歷史軌跡和豐富成果,是中華文明得以傳承,為書寫中華文化發揮重大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誌。

2.史書典籍。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我國歷史上編撰的史書,其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僅有。

3.包容性。中華文化求同存異,兼收幷蓄。這種文化包容性,有利於各民族在和睦的關係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博大精深】表現在:

1.獨特性:既包括教育、歷史、哲學、道德,也包括文學藝術、科學技術等方面的內容。

2.地域性。各地區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徵,不同區域文化長期相互交流、相互借鑑、相互吸收,既漸趨融合,又保有各自特色。

3.民族性。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6樓:匿名使用者

文化是一個歷史概念。文化的歷史傳播,上層文化是以文字典籍為**的,而底層文化主要靠口頭傳承。以文化的特質變化為前提,用有關文化的重大事件和典型事象為界限,文化流變的歷史階段劃分是可以操作的。

我們說文化是一個歷史的概念,應當從兩個方面來認識:首先,一切文化事象都在一定的歷史背景下存在、變異、發展,從而具有某一時代的特色;其次,文化是在歷時傳承的過程中積澱並確立了自身的傳統。

中國傳統文化,指的是以中華文化為源頭、中國境內各民族共同創造的、長期歷史發展所積澱的文化。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古代文化是從不同角度來指稱的。中國古代文化是針對現代文化而言,它是對文化的時代劃分;傳統文化是對文化的傳承而言的,它強調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著這個本源傳承下來的全部文化遺產,它不侷限於古代,而是迄今為止中華民族經過篩選、淘汰,不斷豐富又不斷增長的人文精神的總和。

有人把傳統文化等同於古代文化,從而認為講究傳統即是復古,甚至認為傳統與現代化是不能並存的,或認為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反傳統。這種認識恰恰忽略了現代化程序仍然是傳統文化發展的一個部分,一旦否定了傳統,現代化與民族特點也就是中國特色就要脫節,與我們追求的目標是不一致的。也有人認為發揚傳統就要拒絕引進和借鑑,或認為中國傳統與西方文化是截然對立的。

這種認識也是片面的,任何一種民族傳統,在各個歷史時期,都要受到其它民族文化的影響,引進和吸收其它文化一旦成為現實,也就是說,這些被吸收的外來文化一旦與自身的文化相融合,它便也成為傳統文化的一個部分。沒有一種文化是純而又純的,吸收外來文化是豐富和發展本體文化的正常途徑之一。

中國文化發展的歷史脈絡以及決定歷史發展的諸因素。文化發展本當有自己的分期,但是由於文化發展與中國通史的基本一致性,所以要研究文化的發展脈絡,可以依循歷史的發展進行。

關於中國文化的特徵,一般可以歸為三條:第一,天人合一,順天應物;第二,家族倫理本位;第三,貴和尚中。西方分別是:第一,天人相分與征服自然;第二,個人本位;第三,理性精神。

7樓:禚誠續念

(一)強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a.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表現在它的同化力、融合力、延續力和凝聚力等諸方面。

b.所謂同化力,是指外域文化進入中國後,大都逐步中國化,融入中國文化而成為其一部分。c.

所謂融合力,是指中國文化並非單純的漢民族文化或黃河流域的文化,而是在漢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善於有機地吸收中國境內各民族及不同地域的文化——如楚文化、吳文化、巴蜀文化、西域文化等,形成具有豐富內涵的中華文化。d.中國文化的強大生命力還表現在它具有歷久彌堅的凝聚力。

這種凝聚力具體表現為文化心理的自我認同感和超地域、超國界的文化群體歸屬感。

(二)重實際求穩定的農業文化心態:a.中國文化是一種農業文化。

在以農業為生存根基的中國,農業生產的節奏早已與國民生活的節奏相同。b.務實精神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農耕生活導致的一種群體趨向。

c.「安土樂天」的生活情趣,更是直接從農業文明中生發出來的國民精神。d.

包含著迴圈與恆久意識的交易觀念,與農業文明存在著深刻的內在聯絡e.

農業社會中的人們滿足於維持簡單再生產,缺乏擴大社會再生產的能力,因而社會執行緩慢遲滯。在這樣的生活環境中,很容易滋生永恆意識,認為世界是悠久的,靜定的。

好常惡變。(三)以家族為本位的宗法集體主義文化

(四)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五)重人倫輕自然的學術傾向

8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文化的最重要的特點就是_不能體現在每個中國人身上.!

9樓:誰叫易中天

中國文化的特點,引而不發,內秀。

10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悠久,特別是古人身上所體現的各種精神!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經歷了哪幾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的文化特徵分別是什麼) 20

11樓:月似當時

中國傳統文化的發展分為四大階段:

一、中國傳統文化的孕育期

原始社會時期:從最早的原始文化算起,中國文化已有200萬年的歷史。大約在距今2023年前,人類進入新石器時代。農業、製陶、石器的磨製與鑽孔,是新石器時代三大文明成就。

二、中國傳統文化的雛形期

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的總特徵: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出現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浪潮。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文化的「軸心時代」,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格局。孔子、孟子、老子、莊子、韓非子、墨子、荀子是最傑出的思想家。

三、中國傳統文化的定型期

總特徵:制度化、模式化、程式化。元明時期至清朝中期,中國傳統文化走向衰落,暮氣沉沉,又孕育新生。

明末清初,西學東漸。以義大利傳教士利馬竇為代表,西方人帶來了近代的世界觀念與自然科技成就。但到雍正年間,傳教士被逐出國門,西學東漸幾近中斷。

四、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期

從2023年鴉片戰爭爆發到2023年中華**建立前,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轉型期。這一時期文化發展的總特點是新舊雜陳,外來的西方近代文化與中國傳統文化既衝突又交融,兩種文化較量,「死的要拖住活的,新的要突破舊的」,但傳統文化向近代文化轉變是不可阻擋的潮流。

擴充套件資料

中國傳統文化特點:

1、世代相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在某些短暫的歷史時期內有所中斷,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變,但是大體上沒有中斷過,總的來說變化不大。

2、民族特色,中國的傳統文化是中國特有的,與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其顯著特點是:儒、佛、道三家民族文化,共同支撐,又相互融合。

3、歷史悠久。如中國傳統文化的儒家文化有五千年的歷史。

4、博大精深,「博大」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廣度—豐富多彩,「精深」是說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測。

中國文化包括什麼,中國文化包括什麼?

中華傳統文化應包括 古文 詩 詞 曲 賦 民族 民族戲劇 曲藝 國畫 書法 對聯 燈謎 射覆 酒令 歇後語 成語等 傳統節日 均按農曆 有 正月初一春節 農曆新年 正月十五元宵節 四月五日清明節 五月五日端午節 七月七七夕節 八月十五中秋節 臘月三十除夕以及各種民俗等 包括傳統曆法在內的中國古代自然...

中國文化包括哪些,中國文化包括什麼?

漢唐以後,中國傳統文化,包括儒釋道思想以及文字 繪畫 建築 雕刻等等,傳入了日本,譬如程朱理學與陸王心學在日本的傳播,形成了日本的朱子學 陽明學 唐鑑真東渡,中國的佛教文化以及雕塑等傳到日本,大量日本遣唐使如吉備真備 高僧空海 阿倍仲馬呂等到中國研習中國的文化。如此,使日本的文字 建築深受中國文化的...

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韓國文化與中國文化有什麼歷史淵源

韓國人民早期的興起和發展並不劃一,然而總的說來有一個特點,即同中國人之間的積極接觸以及有時候也發生的鬥爭。從韓國人民形成以種植稻米為中心的農業社會開始,他們的文化逐漸與中國的文化成為一體。韓國製造了鐵工具和鐵 在政治 經濟 哲學和文化這幾個方面,韓國的發展也受到中國的強大影響。但是,僅僅瞭解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