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億年青竹
孟子·浩然正氣
我們小時候念過文天祥的正氣歌,第一句話就是天地有正氣,當時的我們也不太瞭解,後來我在美國唸書的時候,看到美國人就把天地有正氣,翻譯成英文,它翻成正確的空氣,當時我看了覺得太離譜了,因為我們中國人所謂的氣,它不是指空氣而已。它可以指是一種精神的力量,所以天地有正氣,所指的是一種正義的精神。
那麼這個思想來自於孟子,孟子他有很多學生,學生有時候請教老師,說老師,你跟別人有什麼不同的地方?就是你勝過別人的地方。孟子他是一位學者,說話有他的根據,他說我跟別人有兩點不同,第一個是我瞭解怎麼判斷別人說話的用意,第二個就是我善於培養我的浩然之氣。
我們今天就要談這一點。學生進一步問,請問什麼是浩然之氣呢?因為沒有人聽過,孟子就說這種氣很難說得清楚,他說它是最盛大也最剛強,以直去培養它而不加防礙,就會充滿在天地之間。
這種氣要和義與道來配合,沒有義跟道,它就會萎縮。它是不斷集結義行而產生的,而不是偶然的義行就能裝扮成的。如果行為讓內心不滿意,它就萎縮。
孟子講了很長一段,這邊只是前面一部分。從這裡我們已經可以很清楚的看到,孟子所謂的氣要培養的話,有三個條件。第一個是用直來培養,直這個字我們在講到孔子,到了孟子一再強調,它包含兩個意思。
一個是真誠,一個是正直。真誠由內而發,正直是能夠對外都還能夠有它的合理性,正當性。所以直這個字,真誠而正直用這個來培養我的氣,就是你做任何事都要考慮這一點。
接著它還要配合什麼呢?兩個字,第一個叫義,正義的義,第二叫道,正道的道。我們都說正義跟正道有什麼差別呢?
差別在於義這個字,它指宜,適宜的宜。它是代表什麼?代表在各種情況下,你做一件事說什麼話,它的正當性是什麼。
所以義這個字,就比較需要隨時用理性做判斷。
而道這個字,代表人類共同的正路,所以我們講到儒家思想的時候,一提到道就是人之道,人類共同的路。那是每一個人都一樣的,譬如說你要行善避惡,你要孝順,你要守信用這些。但是義就不太一樣,義是每一種情況你怎麼做判斷。
所以在孟子培養浩然之氣,說穿了就是你做任何事,都要考慮到它應該不應該做,也就是一種道德實踐。
一個人如果說做任何事都問心無愧,都是該做的事,能夠真誠而正直,所做的事是正當的,所走的路是人類應該走的路,那這個三個條件具備的話,他就是在培養浩然之氣。那這種氣根據孟子的說話,他如果真的培養出來可以充滿在天地之間,文天祥說天地有爭氣就從這兒而來的。
那孟子繼續說了,他說這種氣它是不斷的集義,就是不斷的集結你正義的行為。譬如說我偶爾做一次,那是不夠的。或是說一暴十寒,做幾次休個假,那也不行。
它必須慢慢的做每天做長期連續下去。那這個義就慢慢讓你內心感覺到自己是很充實的,有力量的,叫做問心無愧。到任何地方都非常坦蕩。
那麼孟子就特別舉一些例子,他說你不能只做表面工夫,有些人做好事是偶爾做一下。有人在的時候做一做,儒家思想很強調慎獨,你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要非常謹慎,因為所有修養的工夫都從這裡開始。在這個地方孟子也舉個例子,他說如果你勉強只做外表的話,就好像揠苗助長,這個成語所說的。
他說宋國人,他覺得自己家種的麥子長得太慢了,就把它拔高一點,叫揠苗助長。結果反而使這些麥子都枯萎了。所以有時候我們會覺得說,我最近做得不錯,這個月很努力,那就希望立刻有成果,事實上不容易,為什麼?
因為它是長期努力才有結果。所以儒家講究浩然之氣,他們對氣的看法從孔子到孟子,孔子認為有有血氣,你這個血氣會帶來問題,像君子有三界。因為血氣未定,血氣方剛,血氣既衰都不好。
孟子就轉一步他說我的生命有兩個層次,第一個是氣跟身體有關,代表各種可能出現的慾望。第二個是什麼呢?是我的理想的思考,我的心智,我的志向。
他說我的志向作為主導,我的氣代表我的身體、我的行動來配合。
這樣做久了之後,你就可以排除所有的雜念,把所有的慾望都設法化解。這樣做久了之後,我內心裡面就充滿一種浩然正氣。那這種浩然之氣跟天地裡面,各種力量可以結合,怎麼樣結合呢?
這說起來有點神祕,但是我們都知道談到人生修養有許多話,沒辦法說清楚,你如果說沒有自己去稍微體驗一下,那怎麼體驗呢?
譬如我們從現在開始,每天認真的做點好事,不要求立刻就有效果,也不要希望立刻就變成不一樣的人。任何一個人德行修養就是長期慢慢造成的結果。天下沒有一簇可就的事情,所有的成功都不是偶然的,尤其在個性的修養上。
所以我們講到說你勇敢面對這樣的挑戰,你將來修養成功的話,會有什麼樣的結果呢?那麼孟子在將來還會告訴我們,可以帶來真正的快樂。
如果儒家思想只教我修煉,而沒有告訴我說,這個將來會帶來一種很特別的快樂,很有保障的快樂,那誰願意學儒家呢?所以說儒家能夠一方面符合人性的要求,我配合直義道,那我又能夠得到快樂,那當然是值得我們去學習的。
蘇轍的「氣可以養而致」
語出蘇轍《上樞密韓太尉書》:「轍生好為文,思之至深。以為文者,氣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學而能,氣可以養而致。
」繼孟子「知嚴養氣說」之後,曹丕在《典論》中首先提出「文以氣為主,氣之清濁有體,不可力強而致。」這裡說的氣,大約相當我們今天所說的作家的氣質,個性。曹丕認為作家的氣質是先天形成的,不是後天勉強可以達到的。
蘇轍儘管也認為寫文章有其神妙莫測的地方,非學力所能及,但是作家的氣質卻是可以通過修養而提高的。他還以孟子善養其浩然正氣,所以文章「寬厚巨集博,充乎天地之間,稱其氣之小大。」蘇轍認為只要作家加強其自身修養,使「氣充乎其中」,也可以「溢乎其貌,動乎其言,而見乎其文」雖無意於文章自聖。
這種強調後天修養的思想比去起曹丕的先天決定論,具有更多的積極意義。
孔子和孟子寫的名言或文言文,關於孔子和孟子的名言有哪些?
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天 將 降 大 任 於 斯 人 也 必 先 苦 其 心 志 勞 其 筋 骨 餓 其 體 膚 空 乏 其 身 行 拂 亂 其 所 為 所 以 動 心 忍 性 增 益 其 所 不 能 五 十 步 笑 百 步。老 而 無 妻 日 鰥,老 而 無 夫 日 寡,老 而 無 子 日 獨 幼 ...
結合自己的社會觀察,生活經歷或專業背景,就如何確保高質量完成脫貧攻堅目標任務,談談你的看法或建議
我的觀察生活背景也要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夠改變自己的生活狀態,不然的話沒有能力就改變不了你的貧困狀態。結合自己的社會觀察生活經歷或傳穿業背景,就如何確保高質量完質量完全是的,這就是我們的背景 哲學中van樣的那句 空耳 踢曲ruafaq 的原句是什麼?最好翻譯也有,謝謝!100 哲學為什麼有兩次轉向...
結合學習和日常生活 制定一份學習或健康教育計劃 掛科 宿舍
加涅把人類的學習分為八個層次 一是訊號學習。這是最低階層次的學習。無論在普通家畜方面或在人類方面,對於訊號學習普遍都是熟悉的。二是刺激一一反應學習。加涅認為,這一層次的學習相似於桑代克的 嘗試錯誤學習 和斯金納的 操作性學習 它只涉及一個刺激與一個反應之間的單個聯絡 而且剌激與反應是統一地聯結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