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黎約天罰
在靜息狀態下,由於膜內的 k+濃度比膜外的高20-40倍,膜外的na離子濃度比膜內的高7-12倍
故在膜兩側存在著na、 k離子的濃度梯度。這一驅使k離子順該梯度向膜外擴散, na順濃度梯度向膜內擴散;另一方面,由於細胞膜對 k+的通透性要比對 na的通透性大20一100倍左右,故安靜時,細胞膜對 k+有一定的通透性(雖然很低),而對na基本是不通透,從而使少量的 k+通過細胞膜擴散到膜外,而na+則不能擴散到膜內。同時,由於細胞內負離子大多是大分子的有機磷酸離子和帶負電荷的蛋白質,不能隨 k一道通過細胞膜,而留在膜內。
這樣一來,細胞膜外側就有較多正離子,細胞膜內側有較多負離子。因而使膜外電位變成正,膜內電位變成負,使膜內外產生了外正內負的跨膜電位差。
一當由 k外流形成能這種內負外正的電位差即電位梯度出現後,它就成為一種阻止 k+繼續向外擴散的力量。因之,當由於濃度梯度而使 k+向外擴散的力量和電位梯度阻止 k+向外擴散的力量相等時,即兩種力量達到平衡時, k+就不再繼續向外擴散;膜兩測的電位蓑也就穩定於某一固定數值。這就是靜息電位。
na+由於濃度梯度(膜外助 na+濃度比膜內高12倍)的推動和膜內負離子的吸引而迅速內流,使膜內正電荷迅速增加,從而引起兩側電位由安靜時的內付外正倒轉為內正外付,也就形成了動作電位的上升支既除極化時相。但是膜對na的通透性增加只是暫時的,當除極化達到頂點時,由na離子造成的膜內正電位阻止na離子的內流,膜對的通透性降低,而對k離子的通透性升高,這時膜又幾乎只對k有通透性,於是膜內的k離子由於高濃度和正電位的推動而迅速外流,使膜內外電位又恢復到內付外正狀態,
形成動作電位的下降支
靜息電位值與什麼有關,動作電位峰值與什麼有關
2樓:依雨文榮語
峰值是指在電位變化中,正或負電位達到的某一個極限且之後返回到原先狀態的轉折點中最大的(或最小的)一個稱之為峰值。
動作電位來自於鈉離子流入,細胞外鈉離子濃度大於細胞內鈉離子濃度,此時發生的是易化擴散(也有的說是協同擴散),所以鈉離子濃度越大,動作電位越大。
3樓:匿名使用者
前者與鉀離子濃度有關鉀離子外流影響靜息電位
後者與鈉離子濃度有關鈉離子內流影響動作電位
4樓:六百解剖
靜息電位的是由靜息時離子跨膜擴散造成的,因此膜對哪一樣一樣離子的通透性較高,則該離子的跨膜擴散對靜息電位的影響大,而在靜息狀態下,對質膜對鉀離子的通透性高。所以鉀離子是影響靜息電位是主要離子。
在動作電位時是由於鈉離子內流造成膜去極化,動作電位的峰值與處於備用狀態下的鈉離子數量以及活性有關。(鈉離子通道有三個狀態:失活、啟用、備用狀態。
當處於失活以及啟用狀態的通道是不能再次被啟用的,只有處於備用狀態的鈉離子通道才能再次被啟用,當動作電位傳來時,處於這個狀態離子通道被啟用,產生動作電位。其動作電位的峰值與速度與此有關)
5樓:南宮默言
前者與鉀離子濃度有關
後者與鈉離子濃度有關
動作電位和靜息電位大小分別與什麼有關
6樓:匿名使用者
在正常生物體內動作電位和靜息電位大小基本是恆定的,它的大小與通道蛋白的活性,atp的供給有關。
動作電位的大小靜息電位的大小分別和什麼離子子有關
7樓:匿名使用者
靜息電位大小主要由膜兩側的鉀離子濃度比決定,鈉離子與鉀離子之比也可以影響靜息電位;動作電位是由於細胞內外的鈉離子分佈不均產生的
神經幹動作電位與刺激強度有何關係
8樓:匿名使用者
神經幹動作電位幅度隨刺激強度增大而增大
當神經幹受到刺激,其強度低於任何纖
回維的閾值時,則沒答有動作電位產生。當刺激強度達到少數纖維的閾值時,則可出現較小的複合動作電位。隨著刺激的加強,參與興奮的纖維數目增加,複合動作電位的幅度也隨之而增大。
當刺激強度加大到可引起全部纖維都興奮時,其複合動作電位幅度即達到最大值,即使再加大刺激強度,複合動作電位的幅度也不會隨刺激強度的加強而增大。
擴充套件資料
特點「全或無」
只有閾刺激或閾上刺激才能引起動作電位。動作電位過程中膜電位的去極化是由鈉通道開放所致,因此刺激引起膜去極化,只是使膜電位從靜息電位達到閾電位水平,而與動作電位的最終水平無關。因此,閾刺激與任何強度的閾上刺激引起的動作電位水平是相同的,這就被稱之為「全或無」。
不能疊加
因為動作電位具有「全或無」的特性,因此動作電位不可能產生任何意義上的疊加或總和。
不衰減性傳導
在細胞膜上任意一點產生動作電位,那整個細胞膜都會經歷一次完全相同的動作電位,其形狀與幅度均不發生變化。
9樓:做什麼都好
神經纖維動作電位不會隨著刺激強度增加而增加,表現出全或無的特性.但神經幹動作電位是多根神經纖維動作電位形成的複合動作電位,峰值可以疊加.
靜息電位與動作電位有什麼區別
10樓:止紫雲魚軒
靜息電位機制
1、bemstein最先提出細胞內處鉀離子的不均衡分佈和安靜狀態下細胞膜要要對k有通透性,可能是使細胞能保持內負外正的極化狀態的基礎。
2、由於鈉泵活動的結果,已知所有生物的細胞內k濃度超過細胞外,細胞外na濃度超過細胞內。
3、因高濃度離子具有較高的勢能,故k離子有向外擴散趨勢,na離子有向內擴散趨勢。
4、假定膜在安靜狀態時,只對k有通透性,那麼只有k能以易化擴散的形式移向膜外,而膜內帶負電的蛋白質大分子不隨之移動,故會出現膜內變負而膜外變正的狀態,此狀態會阻礙k的進一步外移,當k外移造成的內負外正的電場力足以對抗k離子膜內高濃度的外移趨勢時,膜內外將不再有k離子淨移動。此狀態稱為k離子平衡電位。此機制也就是靜息電位產生的機制
11樓:太子湖居士
翻一下生理書就知道了
12樓:生飛紀泰然
靜息電位rp是指靜息時,質膜內外兩側存在的內負外正的電位差。動作電位ap是指在rp的基礎上給細胞一個適當的刺激,可觸發其產生可傳播的膜電位波動。也就是說rp是一種狀態,當給與細胞閾刺激或者閾上刺激時,就激發了膜通道蛋白的開放,開始去極化,達到鈉離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這個值約等於ap)。
這個電位波動叫做ap。可以說是一種過程。
希望採納
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的產生的原理和機制有什麼不同?
13樓:我是一個麻瓜啊
靜息電位,動作電位的產生的原
理和機制不同點:
1、靜息電位及其產生原理和機制
靜息電位是指細胞在安靜時,存在於膜內外的電位差。生物電產生的原理可用"離子學說"解釋。該學說認為:
膜電位的產生是由於膜內外各種離子的分佈不均衡,以及膜在不同情況下,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不同所造成的。
在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k+有較高的通透性,而膜內k+又高於膜外,k+順濃度差向膜外擴散;細胞膜對蛋白質負離子(a-)無通透性,膜內大分子a-被阻止在膜的內側,從而形成膜內為負、膜外為正的電位差。
這種電位差產生後,可阻止k+的進一步向外擴散,使膜內外電位差達到一個穩定的數值,即靜息電位。因此,靜息電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2、動作電位及其產生原理和機制
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發生一次擴布性的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是一個連續的膜電位變化過程,波形分為上升相和下降相。
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膜上na+通道迅速開放,由於膜外na+濃度高於膜內,電位比膜內正,所以,na+順濃度差和電位差內流,使膜內的負電位迅速消失,並進而轉為正電位。這種膜內為正、膜外為負的電位梯度,阻止na+繼續內流。
當促使na+內流的濃度梯度與阻止na+內流的電位梯度相等時,na+內流停止。因此,動作電位的上升相的頂點是na+內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擴充套件資料:
動作電位形成條件:
①細胞膜兩側存在離子濃度差,細胞膜內鉀離子濃度高於細胞膜外,而細胞外鈉離子、鈣離子、氯離子高於細胞內,這種濃度差的維持依靠離子泵的主動轉運。(主要是鈉-鉀泵(每3個na+流出細胞, 就有2個k+流入細胞內。即:
na+:k+ =3:2)的轉運)。
②細胞膜在不同狀態下對不同離子的通透性不同,例如,安靜時主要允許鉀離子通透,而去極化到閾電位水平時又主要允許鈉離子通透。
③可興奮組織或細胞受閾刺激或閾上刺激。
在細胞膜上任何一點產生的動作電位會不衰減地傳播到整個細胞膜上,這稱之為動作電位的傳導。如果是發生在神經纖維上,傳導的動作電位又稱為神經衝動。
以神經元為例,動作電位沿軸突的傳導是通過跨膜的區域性電流實現的。給軸突的某一位點以足夠強的刺激,可使其產生動作電位。此時該段膜內外兩側的電位差發生暫時的翻轉,即由安靜時膜內為負、膜外為正的狀態轉化為興奮時的膜內為正、膜外為負的狀態,稱其為興奮膜。
興奮膜與周圍的靜息膜(未興奮的膜)無論在膜內還是膜外均存在有電位差,同時細胞膜的兩側的溶液都是導電的,所以興奮膜與靜息膜之間可發生電荷移動,這種電荷移動就是區域性電流。在膜外側,電流從靜息膜流向興奮膜;在膜內側,電流由興奮膜流向靜息膜。
結果使靜息膜膜內側電位升高而膜外側降低,即發生了去極化。當去極化使靜息膜的膜電位達到閾電位水平時,大量鈉通道被啟用,引起動作電位。此時,原來的靜息膜轉變為興奮膜,繼續向周圍的靜息膜傳導。
因此,所謂動作電位的傳導實際上就是興奮膜向前移動的過程。在受到刺激產生興奮的軸突與周圍靜息膜之間都可以產生區域性電流,因此可以向兩個方向傳導,被稱之為動作電位的雙向傳導。
動作電位在傳導過程中是不衰減的,其原因在於動作電位在傳導時,實際上是去極化區域的移動和動作電位的逐次產生,每次產生的動作電位幅度都接近於鈉離子的平衡電位,可見其傳導距離與幅度是不相關的,因此動作電位幅度不會因傳導距離的增加而發生變化。
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極快,但不同的神經纖維的傳導速度變化很大。例如,人體的一些較粗的骨髓纖維傳導速度可達100m/s,而某些較細的無髓纖維的傳導速度甚至低於1m/s。
14樓:冥樹煙雲
1.靜息電位及其產生原理
靜息電位是指細胞在安靜時,存在於膜內外的電位差。生物電產生的原理可用"離子學說"解釋。該學說認為:
膜電位的產生是由於膜內外各種離子的分佈不均衡,以及膜在不同情況下,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不同所造成的。在靜息狀態下,細胞膜對k+有較高的通透性,而膜內k+又高於膜外,k+順濃度差向膜外擴散;細胞膜對蛋白質負離子(a-)無通透性,膜內大分子a-被阻止在膜的內側,從而形成膜內為負、膜外為正的電位差。這種電位差產生後,可阻止k+的進一步向外擴散,使膜內外電位差達到一個穩定的數值,即靜息電位。
因此,靜息電位主要是k+外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2.動作電位及其產生原理
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在靜息電位的基礎上,發生一次擴布性的電位變化,稱為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是一個連續的膜電位變化過程,波形分為上升相和下降相。細胞膜受刺激而興奮時,膜上na+通道迅速開放,由於膜外na+濃度高於膜內,電位比膜內正,所以,na+順濃度差和電位差內流,使膜內的負電位迅速消失,並進而轉為正電位。
這種膜內為正、膜外為負的電位梯度,阻止na+繼續內流。當促使na+內流的濃度梯度與阻止na+內流的電位梯度相等時,na+內流停止。因此,動作電位的上升相的頂點是na+內流所形成的電-化學平衡電位。
在動作電位上升相達到最高值時,膜上na+通道迅速關閉,膜對na+的通透性迅速下降,na+內流停止。此時,膜對k+的通透性增大,k+外流使膜內電位迅速下降,直到恢復靜息時的電位水平,形成動作電位的下降相。
可興奮細胞每發生一次動作電位,膜內外的na+、k+比例都會發生變化,於是鈉-鉀泵加速轉運,將進入膜內的na+泵出,同時將逸出膜外的k+泵入,從而恢復靜息時膜內外的離子分佈,維持細胞的興奮性。
簡述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產生的原理
靜息電位產生原理 細胞的靜息電位相當於k 平衡電位,系因k 跨膜擴散達電化學平衡所引起。正常時細胞內的k 濃度高於細胞外,而細胞外na 濃度高於細胞內。在安靜狀態下,雖然細胞膜對各種離子的通透性都很小,但相比之下,對k 有較高的通透性,於是細胞內的k 在濃度差的驅使下,由細胞內向細胞外擴散。由於膜內...
對比說出動作電位和靜息電位的區別
靜息電位是神經纖維在未受刺激的情況下外正內負的電位,動作電位是在受刺激時產生的外負內正的電位。實際上都是膜內外的膜電位而已,只是一個在受刺激狀態,一個是非刺激狀態 靜息電位與動作電位有什麼區別 靜息電位機制 1 bemstein最先提出細胞內處鉀離子的不均衡分佈和安靜狀態下細胞膜要要對k有通透性,可...
平滑肌細胞和心肌細胞靜息電位和動作電位的產生原理各是什麼
1 平滑肌 ooth muscle,plain muscle 即無紋肌 non striated muscle 的通稱。被視為較橫紋肌原始的一種肌肉。平滑肌除作為無脊椎動物的軀體肌而有廣泛分佈外,在脊椎動物除心肌之外而大部分內臟肌也是由平滑肌組成的。2 心肌細胞靜息電位 心室肌細胞在靜息時,細胞膜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