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覺得不覺得如果佛教不拜佛像可能會成為更成功的宗教

2021-03-22 17:06:29 字數 5973 閱讀 8060

1樓:路人指路

禮拜、瞻仰、恭敬、供養佛菩薩形象,大乘經典明確開示可以消業障增福慧。

「我執」「我慢」是眾生的重病。

拜佛就是放下自我,承認自己的愚痴顛倒,頂禮信賴慈悲智慧的佛菩薩。

只有謙卑信受,才可能得到甘露妙法的真實利益。

千萬不要自以為聰明,可以「改革」佛教了。

佛教也不需要成為一個「更成功的宗教」。

盲目追求在世間的受捧,不是佛菩薩和歷代祖師的境界。

如何讓自己覺悟,如何幫助有緣眾生離苦,才是佛**所應該追求的。

認為拜佛迷信的人,是業障重福報淺。

彎曲自己日漸老化的雙膝給佛菩薩磕個頭不是應該的麼?有那麼難麼?

呵呵,可是偏偏很多自以為聰明和高貴的人們……不肯。

記得我第一次去「參觀」寺院,其實是煩惱滿滿,實在苦啊,善根成熟,人來了,但是看那些老太太……好迷信啊……我是大學畢業,,有知識,,我是懂佛理的……真是剛強難化,堅固得可以……門口遇見一箇中年男子,鄉下打扮,好意勸我「既然來了,不拜拜佛,豈不是白來了」,我應付著微笑……幾分鐘後突然自己領悟意識到了,,,拜佛後再沒找到那個人……說不定就是菩薩化現的,,我覺得就是菩薩化現的,,佛法是真的啊,但是難信啊,,,阿彌陀佛!

2樓:匿名使用者

佛陀針對不同根基的眾生 施以不同法門 拜佛也是其中的一種對初入門的師兄,拜佛是對佛陀這位真正智慧的老師的尊敬和敬仰,這也是人之常情。

稍微進步一些會發現,你拜的不僅是佛像 更是自己及眾生都有的清淨佛性。

在拜的過程中,我們可觀想拜掉了我執,拜掉了傲慢,拜掉了貪、嗔、痴,升起了慚愧心、謙虛心、懺悔心、慈悲心。。。

如果以為拜佛陀只是拜偶像,那就說明心中我執強烈,因而不願意在人面前卑躬屈膝,覺得很沒有面子,喪失了自己的尊嚴,這種想法是要不得的。

學佛,放下自己那份捨我其誰的想法很重要啊。

3樓:了義居士

大家覺得不覺得 如果佛教不拜佛像 可能會成為一個更成功的宗教?

仁者:首先,你對佛法毫不瞭解,才會說出這樣的話來。對佛法毫不瞭解,若不信口開河亂說話,誰也不知道你無知。現在你一開口,就顯得你很無知。

佛法一直反對拜佛像。經典上到處都有這樣的道理。

為什麼要拜佛菩薩呢?

你本性就是佛,具足一切功德智慧,只因無明妄想矇蔽,不得見自本性,枉沉苦海無量劫。

你肯認識生命的真諦,肯行菩薩道度眾生,在度眾生中成就自己,功德智慧圓滿了,究竟覺悟自心本性,就自然成了佛。

你認為佛教不是一個成功的宗教,那是你自心不肯承認本性是圓滿具足佛性的,缺陷問題在於你的自信心,不是佛教有問題。

佛教是佛陀對九法界眾生至善圓滿的教育!

佛教本來就不是宗教,而是對眾生覺悟成佛的教育。

南無阿彌陀佛!

4樓:匿名使用者

要解答樓主的提問,那麼就需要弄清佛像的起源與功用。

關於佛像的起源,在《增一阿含經》二十八卷有記載:佛陀到忉利天為母說法,三月未還,信徒優填王與波斯匿王思佛心切,各以牛頭栴檀與紫磨金塑佛形象供奉,見之如對佛前。 又《圓覺經》曰:

「若覆滅後,施設形像,心存目想,生正憶念,還同如來常住之日。」

可見,佛像對於佛教徒主要有「見賢思齊」的作用。 當佛教徒看到佛像,他們憶持到,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消除自己的妄想習氣和煩惱,開顯自己內在的佛性,成為像釋迦牟尼這樣偉大的覺者。

同時為了消除信徒的佛像執著,在《增一阿含經》第二十八卷,當佛陀從忉利天歸來時,信眾紛紛前往迎接,然而長老須菩提並沒有隨眾前往,因為他想起佛陀以前的教誨:「若欲禮佛者,當來及過去。當觀空無法,此名禮佛義」。

同樣,在《金剛經》記載了須菩提與佛陀的對話:「須菩提,於意云何,可以身相見如來不?」「不也,世尊,不可以身相得見如來。

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佛告須菩提: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

在佛教的體系中,一位好的信徒應該「依教奉行」,依照佛陀的教誨,消除自己的妄想習氣,消除自己的我法二執,開顯自己本已具足的內在佛性。 這才是最好的頂禮佛陀的方式!

5樓:匿名使用者

恩,我也聽說過這種說法,拜佛像,也是一種執著,

但是師兄,想過沒有,有很多人並不是那麼的有佛緣,可以深入學習到師兄的這種地步

可是他們也很像學習,修行佛法。有這麼圓滿的佛像在表法,對他們的入門,會有幫助的!

6樓:匿名使用者

沒想到還是有正見的人多啊

拜佛只是表示尊重而已,不是說有個不死的佛在那裡

7樓:西政不肖徒

本來佛陀在世的時候,以及佛教初期,是禁止塑像,也就是禁止拜偶像的。

但是,從人性的角度來說,一個宗教,只有理論,沒有實物,那會讓他覺得信仰得比較飄渺、靈魂無處安放。

所以,不論什麼宗教,都會有實物的,但不一定是塑像,也可能是十字架之類的。

8樓:曹振起

佛像用意只是表法的,一堆泥土、一塊銅鐵能有什麼靈驗呢!

但尊重自性三寶的歸依,遇見佛菩薩法像還是要跪拜的.是出於尊重和禮!

並且拜佛的健身利益也是不容忽視的.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9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很值得研究 但是你要明白這個問題 為什麼要拜佛 很多人誤解了佛教 拜佛其實是一種對佛的恭敬心 其目的為我等提高自身修養和心性平和 而後慢慢感化別人 少做惡 多行善 如果你是有道德的人 也可以不拜 如果沒有這樣容易增長你的傲慢心

10樓:匿名使用者

這個問題涉及宗教的傳播等問題,很複雜。但廟裡供奉的佛像不是真佛(不是像迷信中具有法力的神仙),佛教解釋為見賢思齊引恭敬之心,就像我們拜孔廟一樣。很多人認為佛就是指釋迦摩尼或者佛教裡樹的那些佛,其實佛是指我們的初心(也就是我之為的原因)達到最圓滿達到智慧的狀態,因為不圓滿所以要歷練,這就是我們為何在這人世間以及受輪迴的原因。

因此又說佛在心中,我心即是佛。而釋迦摩尼是修成圓滿的導師!

11樓:匿名使用者

拜佛像不是偶像崇拜,是因我禮汝,一種修行的法門,佛像是一種修行的工具

12樓:摧伏三有

這個問題就像是在問如果一個國家沒有國旗。。。。

佛像是什麼?木頭和銅鐵塑造的,但是就如同國旗代表國家一樣,佛像代表的就是三寶,拜佛像就是尊敬三寶,三寶是什麼?就是佛法僧啊,每一個佛子都會誠心頂禮的。

13樓:百度使用者

拜佛像只是佛教的方便途徑 呵呵 不用刻意的去執著

14樓:掛在天中

一樣的,天下事了而不了,不如以不了了之。

請問佛教是唯心主義的?還是唯物主義的?或是唯實主義的?我覺得佛教更像是唯心主義和精神信仰的宗教,... 20

15樓:匿名使用者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都是西方人的觀點,一說到「唯」就有偏激的味道,是不究竟的。佛教和中國道教都講的是「心物一元」,心、物是一體兩面,這面看是心,那面看是物,本質是一個。所以改變了物,心也會隨著變;心改變了,物也會隨之發生變化。

16樓:西望陽關雪

首先說明一下猶太教、**教、伊斯蘭教和佛教的關係。

**教(廣義的)你聽說過吧。它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以《聖經》為經典,《聖經》分為舊約和新約,其中舊約用希伯來文寫成,是猶太教也信仰的。舊約裡面講到上帝創世,即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

上帝是哪來的呢?我們認為,上帝創世才創造了時間,所以不存在「創世前」,所以也不可能討論上帝的來歷。而新約是將耶穌救世的故事,猶太教是不承認的。

猶太教太古老了,幾乎可以追溯到摩西十誡的時候,**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左右。

伊斯蘭教產生的更晚,約公元7世紀。《古蘭經》中寫道,穆罕默德在山洞中得到神諭而創教,穆罕默德是上帝派來引導眾人的使者。《古蘭經》還記載先知穆罕默德創教時說過,耶穌也是上帝(安拉)的使者,如果你們誠心誠意地信仰耶穌,遵從他的教導,你們將會得到救贖。

那上帝后來為什麼還要再派穆罕穆德來呢?因為**教傳播700年的過程中耶穌的教導被人篡改了,已經不是耶穌的原意了,上帝必須要再派穆罕默德來向大家傳播真理,而且穆罕默德還說自己是「封印使者」,就是上帝以後再不會派人來了。

所以伊斯蘭教、**教、猶太教的上帝都是一個,只是使者不同。三個都承認上帝創世。屬於客觀唯心主義

佛教是**於印度,但佛教在印度從來都不是主要地位的宗教。歷史上佛教關於世界本原的大部分論述(包括輪迴轉世、因果報應等一系列世界觀)都直接或間接來自於婆羅門教(即今天印度教的前身)。《吠陀》中記載世界的本原是「梵」,梵是抽象的概念類似於佛教裡的「法」,而個人的本原是「我」(阿特曼),人日常做的事都會在「我」身上留下記錄,這個記錄叫做「業」。

人死後會根據「業」產生輪迴轉世和因果報應的現象。這就是輪迴苦海,凡人陷入輪迴中不斷遭到痛苦。而實際上「梵」和「我」是同一個東西,凡人因為認識不到「梵我同一」所以會產生各種痛苦,而一旦修為到一種境界,達到「梵我同一」的狀態,就脫離了苦海。

所以「梵我同一」是起源於印度的許多宗教的世界觀核心,實質上屬於主觀唯心主義。

最後說土生土長的道教。《道德經》看過吧,沒有?好《莊子》看過吧,裡面講的最多的就是「道」。

這個「道」是高於一切具體物質形態,自然規律的東西。所以我認為在道教中道就是世界的本原。道教要怎樣修仙呢,剝去煉丹、施法等表面的外衣,道教其實追求的是一種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境界,這一點和佛教是相通的,這就是為什麼佛教傳入中國是如此的輕鬆愉快。

所以道教的世界起源於道。也是主觀唯心主義。

**教(廣義的)你聽說過吧。它包括天主教、新教和東正教,以《聖經》為經典,《聖經》分為舊約和新約,其中舊約用希伯來文寫成,是猶太教也信仰的。舊約裡面講到上帝創世,即世界是由上帝創造的。

上帝是哪來的呢?我們認為,上帝創世才創造了時間,所以不存在「創世前」,所以也不可能討論上帝的來歷。而新約是講耶穌救世的故事,猶太教是不承認的。

猶太教太古老了,幾乎可以追溯到摩西十誡的時候,**教產生於公元一世紀左右。

伊斯蘭教產生的更晚,約公元7世紀。《古蘭經》中寫道,穆罕默德在山洞中得到神諭而創教,穆罕默德是上帝派來引導眾人的使者。《古蘭經》還記載先知穆罕默德創教時說過,耶穌也是上帝(安拉)的使者,如果你們誠心誠意地信仰耶穌,遵從他的教導,你們將會得到救贖。

那上帝后來為什麼還要再派穆罕穆德來呢?因為**教傳播700年的過程中耶穌的教導被人篡改了,已經不是耶穌的原意了,上帝必須要再派穆罕默德來向大家傳播真理,而且穆罕默德還說自己是「封印使者」,就是上帝以後再不會派人來了。

所以伊斯蘭教、**教、猶太教的上帝都是一個,只是使者不同。穆罕穆德是明確說過自己知道耶穌的。

本人相信有上帝,但是我認為上帝類似於斯賓諾莎所說的那種上帝,而且我也不相信耶穌救世,每個人現在應該還帶有深重的原罪,所以應當常懷贖罪之心,從這一點上我比較傾向於猶太教的觀點。

好吧扯遠了。

佛教是**於印度,但佛教在印度從來都不是主要地位的宗教。歷史上佛教關於世界本原的大部分論述(包括輪迴轉世、因果報應等一系列世界觀)都直接或間接來自於婆羅門教(即今天印度教的前身)。《吠陀》中記載世界的本原是「梵」,梵是抽象的概念類似於佛教裡的「法」,而個人的本原是「我」(阿特曼),人日常做的事都會在「我」身上留下記錄,這個記錄叫做「業」。

人死後會根據「業」產生輪迴轉世和因果報應的現象。這就是輪迴苦海,凡人陷入輪迴中不斷遭到痛苦。而實際上「梵」和「我」是同一個東西,凡人因為認識不到「梵我同一」所以會產生各種痛苦,而一旦修為到一種境界,達到「梵我同一」的狀態,就脫離了苦海。

《吠陀》實際上是雅利安人入侵古印度時期成書的(約公元前2000-2023年)所以我發現裡面許多觀點竟然有許多明顯受古希臘哲學家影響,包括形而上、原子論、迴圈時間等。

我覺得吧,其實唯物主義者和唯心主義者本質上沒啥區別。唯物主義者不過是「唯科學主義者」罷了。佛經裡的「法」和印度教的「梵」就是世界的本原,是世界的最高本體,其實和上帝是一樣的,上帝是一個人嗎?

不是。上帝有人格嗎?不知道。

所謂萬法皆空,法作為最高存在,是脫離了一切表面形式的世界本原。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的本原是物質,那麼上帝是精神嗎?不是,是具體的物質形式嗎?

也不是;那上帝的概念與唯物主義中物質的概念有啥區別呢?沒有。所謂「梵我同一」,即只要心中有上帝,上帝與你同在。

刨去表面的浮塵,三大宗教和唯物主義說的有區別嗎?他們講的故事是荒謬了些,但本質並不壞。

大家絕不覺得加內特偏軟?

其實狼王不算偏軟,身體體重所限,導致狼王遠不能像奧尼爾,霍華德那樣轟炸籃筐,肆虐內線。如果說加內特偏軟,那麼被加內特全面壓制的加索爾豈不是跟柿子一樣?衝擊內線,轟炸籃筐,其實這不是硬朗的全部。真正的硬朗不光表現在這裡,還表現在不屈和堅韌的精神上,老而彌堅,對於綠衫軍的三巨頭都能算是硬朗。作為一個球員...

大家為什麼要殺生,難到不覺得殘忍嗎

確實很殘忍,可是誰又能阻止的了呢?難道我們魔族想那樣做嗎?如果不是你們這些虛偽的人來的神仙無緣無故來殺了我們魔族的 族民,我們也不想報仇,去殺那麼多人 有時候殺生我覺得殘忍。但有時候殺生我又覺得不殘忍。殺生是自然界的一種定律 你可以想一下有一天開始不在殺生 那樣地球的家畜或人等等生物 越來越多地球受...

說顛球練球感,對帶球不覺得有用,如果要練帶球因該練什麼

先盤帶。一般球技好的顛球都厲害,但是顛球厲害球技不一定牛。練盤帶重點還是練,一開始會怕球把你絆倒,別怕,克服心理障礙。最好能找到開闊地練盤帶,別怕丟人而在家裡本門造車。慢跑帶球,起初會一直低著頭怕丟球,最好抬著頭,多試幾次,總結總結經驗,逐漸加快速度,但是別把自己的技術想象的要練到梅西,c羅那種超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