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賈堯堯堯堯
山東地區大部分人會在元旦吃餛飩,稱為「填倉「。黃縣、蓬萊一帶,元旦早起要由女主人手持紅燭,把家中各個角落照一遍,意思是以光明驅逐黑暗,然後將年前以麵粉做成的各種窗花放在窗臺上。小孩子起床後,要攀著門拴打三個鞦韆。
有些地區煮餃子時要用芝麻秸燒火,意味新的一年像芝麻開花一樣,節節高升,飯後在鍋內要放上饅頭,意味有「餘頭「。曲阜則在初五辦「文曲星會「。
2樓:唧唧歪歪命該在
三十傍晚上墳祭祖,晚上吃水餃,初一凌晨拜年
3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過年是中國最大的日子
4樓:匿名使用者
人人來說卷子沒事就是二孃
過春節人們有哪些習俗???
春節都有哪些節日
5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小年:即農曆臘月二十三日送灶王爺上天(把供奉的灶王畫火化),向玉皇大帝報告他所在的一家,在過去一年的表現。為了讓灶王爺說好話,要供奉糖瓜,送行時還要用糖糊在他嘴上,讓他上天言好事。
除夕: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除夕」。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日子。
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農曆一年中最後一頓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守歲)的習俗、
正月十二搭燈棚:從即日起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雲:「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春節是指漢字文化圈傳統上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新歲,但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是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
在春節期間,中國的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都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這些活動均以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舊佈新、迎禧接福、祈求豐年為主要內容,形式豐富多彩,帶有濃郁的各民族特色。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屬於漢字文化圈的一些國家和民族也有慶祝春節的習俗。
6樓:匿名使用者
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又稱「小年」,是民間祭灶的日子。民謠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的祭灶。有所謂「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說法,也就是官府在臘月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則為二十五日舉行祭灶。
小年是整個春節慶祝活動的開始和伏筆,其主要活動有兩項:掃年和祭灶。除此之外,還有吃灶糖的習俗,有的地方還要吃火燒、吃糖糕、油餅,喝豆腐湯。
傳統習俗:祭灶、蒸花饃、寫春聯、吃灶糖、掃塵
除夕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農曆年的最後一天(月大為30日,月小29日),稱之為「除夕」。它與春節(正月初一)首尾相連,是人們辭舊迎新的日子。由於農曆大月有三十天、小月只有二十九天,所以除夕的日期也就有廿
九、三十的不同了。但是這一天常常不論是二十九還是三十,習慣上都被稱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團圓吃年夜飯,年夜飯以後有發壓歲錢和熬年夜的習俗、周、秦時期每年將盡的時候,皇宮裡要舉行「大儺」的儀式,擊鼓驅逐疫癘之鬼,稱為「逐除」,後又稱除夕的前一天為小除,即小年夜;除夕為大除,即大年夜。
傳統習俗:置天地桌、吃年夜飯、接神、踩祟、接財神
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原名「元旦」,「元」的本意為「頭」,後引申為「開始」。這一天是一年的頭一天,春季的頭一天,正月的頭一天,所以稱為「三元」;因為這一天還是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稱「三朝」;又因為它是第一個朔日,所以又稱「元朔」,正月初一還有上日、正朝、三朔、三始等別稱,意即年、月、日三者的開始。
傳統習俗:開門炮仗、拜年、佔歲、飲屠蘇酒、聚財
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北方地區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兒們便紛紛帶著丈夫、兒女回孃家拜年。女兒回孃家,必備辦一大袋的餅乾、糖果,由母親分送鄰里鄉親,一如過年的情景。如果家中有多個女兒的,而這些女兒又不在同一天歸來,那麼,就要來一個分一次,禮物頗薄,四塊餅乾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卻甚濃,真正的是「禮輕情意重」,它表達了姑娘對鄉親的切切思念。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兒,當姑母的必須再掏腰包,儘管在初一日給壓歲錢時已經送了,可這一次意義不同。這習俗,潮汕人稱為「食日晝」。
顧名思義,僅僅是吃中午飯而已,女兒必須在晚飯前趕回婆家。
傳統習俗:祭財神(北方)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女媧造羊的日子,故稱「羊日」。在這一天裡,人們不能殺羊,如果天氣好,則意味著這一年裡,羊會養得很好,養羊的人家會有個好收成。
傳統習俗:燒門神紙、穀子生日、小年朝、貼「赤口」、送年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稱破五。
民間有吃餃子的習俗,寓意著招財進寶。按照舊的習慣要吃「水餃子」(北方叫「煮餑餑」)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兩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沒有不吃的,古時從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戶都如是,就連待客也如此。婦女們也不再忌門,開始互相走訪拜年、道賀。
新嫁女子在這一天歸寧。 民俗一說破五前諸多禁忌過此日皆可破。一說破五這一天不宜做事,破五習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窮,迎財神,開市**。
傳統習俗:祭財神(南方)、送窮、開市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稱「人勝節」、「人慶節」、「人口日」、「人七日」等。傳說女媧初創世,在造出了雞狗豬牛馬等動物後,於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漢朝開始有人日節俗,魏晉後開始重視。
古代人日有戴「人勝」的習俗,人勝是一種頭飾,又叫綵勝、華勝。從晉朝開始有剪綵為花、剪綵為人,或鏤金箔為人來貼屏風,也戴在頭髮上。此外,還有登高賦詩的習俗。
唐代之後,更重視這個節日,每至人日皇帝賜群臣彩縷人勝,又登高大宴群臣。如果正月初七天氣晴朗,則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順利。
傳統習俗:熏天、吃七寶羹、送火神
正月初八
傳說初八是穀子的生日。這天天氣晴朗,則這一年稻穀豐收,天陰則年歉。
傳統習俗:順星、放生祈福
正月初九
正月初九是天日,傳說此日為天界最高神祇玉皇大帝生日,俗稱「天公生」。「天公」就是「玉皇大帝」,道教稱之為「元始天尊」,是主宰宇宙最高的神,他是統領三界十方諸神以及人間萬靈的最高神,代表至高無上的「天」。主要習俗有祭玉皇、道觀齋天等,有些地方,天日時婦女備清香花燭、齋碗,擺在天井巷口露天地方膜拜蒼天,求天公賜福。
正月初十
十,諧音「石」,因此初十為石頭生日。這一天凡磨、碾等石制工具都不能動,甚至設祭享祀石頭,恐傷莊稼。也稱「石不動」「十不動」。
河南風俗這一日家家向石頭焚香致敬。午餐必食饃餅,認為吃餅一年之內便會財運亨通。在山東鄆城等地有抬石頭神之舉。
初九夜,人們將一瓦罐凍結在一塊平滑的大石頭上,初十日早晨,以繩系罐鼻,由十個小夥子輪流抬著瓦罐走。石頭不落地則預示當年豐收。
正月十一
「子婿日」,此日是岳父宴請子婿的日子。初九慶祝「天公生」剩下的食物,除了在初十吃了一天外,還剩下很多,所以孃家不必再破費,就利用這些剩下的美食招待女婿及女兒,民歌稱為「十一請子婿」。
正月十二
十二搭燈棚:從即日起人們開始準備慶祝元宵佳節,選購燈籠,搭蓋燈棚。有童謠雲:「十一嚷喳喳,十二搭燈棚,十三人開燈,十四燈正明,十五行月半,十六人完燈。」
正月十五(元宵節)
元宵節的節俗非常有特色。節期與節俗活動,也隨歷史的發展而延長擴充套件。就節期長短而言,漢代才一天,到唐代已為三天,宋代則長達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點燈,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裡才落燈。
整整十天。白晝為市,熱鬧非凡;夜間燃燈,蔚為壯觀。特別是那精巧、多彩的燈火,更使其成為新年期間娛樂活動的高潮。
7樓:
臘八:即臘八節 ,在每年農曆臘月初八,古人都有祭祀祖先和神靈、祈求豐收吉祥的傳統,一些地區也有喝臘八粥的習俗。
小年:又名祭灶,在每年農曆臘月的二十三日(也有部分地區是二十四)。古時候,人們認為灶王爺在臘月二十四日之後需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彙報一年的工作,為了讓灶王爺能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幾句,以給家裡帶來幸福,保佑全家來年一家平安,人們會在每年臘月二十三祭祀灶神 ,請求他上天后多說好話、吉利話。
這種送灶神的儀式被稱作「送灶」或「辭灶」。而且在除夕夜,還要把「灶神」再接回來。
除夕:除夕是指每年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的晚上。這一天與正月初一首尾相連。
其中,「除」字是「去」的意思,「夕」是指「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就是是「月窮歲盡」,人們要除舊迎新,有「舊歲至此而除,來年另換新歲」的意義。一般都是全家人在除夕晚上吃團圓飯,共同守歲。而這個團圓飯一般都是餃子。
元宵節: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每年農曆正月十五日。傳統習俗有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共吃元宵、拉兔子燈等。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地方的元宵節還增加了耍龍燈、耍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傳統民俗表演。
拓展資料:
春節是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之一,也是傳統的農曆新年。俗稱「年節」,又被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還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在民間,舊時的春節一般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這段時間。
但是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過完之後新年才算結束。
春節期間,人們會有各種各樣的年俗活動祈求來年風調雨順,迎喜接福。比如:拜歲、開門炮仗、給壓歲錢、團圓飯、貼年畫、貼春聯、辦年貨等。
春節寄託了人們的美好希望和祝福,是中國最重要的節日。
8樓:匿名使用者
哦,他們一般都是在臘月23日送灶王上天,那時候各莊都會賣麥芽糖和其他的糖,來粘灶王的嘴。到那天也會熬一些臘八粥,但是會很晚才能喝,熬起粥來就想讓人喝一上三碗。使人心滿意足。
9樓:匿名使用者
春節的習俗
春節是我國一個
10樓:王義良
春節是二個節日 如果加上情人節 那就是三個節日
春節習俗有哪些變化?
11樓:陳博智了考
春節,中國四大抄傳統節日之一,是傳統上的農曆新年。春節俗稱「年節」,傳統名稱為新年、大年、天臘、新歲,口頭上又稱度歲、慶新歲、過年。 中國人過春節至少已有2023年以上的歷史。
在民間,舊時傳統意義上的春節是指從臘月的臘祭或臘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九日。
在現代,人們把春節定於農曆正月初一,但一般至少要到農曆正月十五(上元節)新年才算結束。
春節有哪些習俗?春節有哪些習俗?
春節的傳統習俗 辦年貨。中國的年俗文化源遠流長,全國各地衍生出紛繁多樣的過年習俗,南北迥異,各具特色。雖然各地習俗不盡相同,但是備年貨 送年禮卻是幾乎全國上下的 過年必備 燒炮竹。中國民間有 開門炮仗 一說。即在新的一年到來之際,家家戶戶開門的第一件事就是燒炮竹,以嗶嗶叭叭的爆竹聲除舊迎新。吃餃子,...
春節習俗有哪些,春節習俗有哪些20字
古代民間所說的歲首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 立春 南北朝時代,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春節以前也稱 元旦 是在正月的第一天。而中國曆代的正月的設定日期卻並不一致 夏朝 沿用陰曆 用孟春 即正月 為正月。商朝用臘月 十二月 為正月。秦始皇統一六國後規定以十月為正月,漢朝初期沿用秦歷。漢武帝太初元年,即公元前...
我國南北方春節習俗有哪些差異,北方南方春節習俗異同(思維導圖)
南北方過年習俗差異,看看與你所在的地方是否相同?北方南方春節習俗異同 思維導圖 1 小年 祭灶 掃塵 南北差異 北方臘月二十三 南方臘月二十四 全國各地對小年的概念和日期是不一樣的,通常來說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三,南方地區是臘月二十四,在這一天,家家戶戶開始忙著打掃衛生,清洗衣物,刷洗鍋瓢,徹底地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