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副怎樣的

2021-03-24 17:29:35 字數 5622 閱讀 4185

1樓:匿名使用者

旗亭畫壁 邊塞悲歌

王之渙《涼州詞》共二首,「黃河遠上白雲間」這一首,近人岑仲勉認為它與高適《塞上聽吹笛》(一作《和王七聽玉門關吹笛》)是互相唱和之作,唐薛用弱《集異記》記載有與此詩有關的旗亭聽歌畫壁的故事,可見此詩之負盛名,由來已久。

此詩經「孤城」為中心而襯以遼闊雄奇的背景。

首句「黃河直上」,有人認為很費解,故易「黃河」為「黃沙」。然而「黃沙直上」,天昏地暗,那能看見「白雲」?其實,「黃河直上」並不難理解。

李白與王之渙都寫過沿黃河西望的景色,不同點在於:李白的目光由遠而近,故創出「黃河之水天上來」的奇句;王之渙的目光自近及遠,故展現了「黃河遠上白雲間」的奇景。

遙望西陲,黃河由東向西,無限延伸,直入白雲,這是縱向描寫。在水天相接處突起「萬仞山」,山天相連,這是豎向描寫。就在這水天相接、山天相連處,「一片孤城」,隱約可見。

這,就是此詩所展現的獨特畫面。

前兩句偏重寫景,後兩句偏重抒情。然而後兩句的情,已孕育於前兩句的景。「一片孤城」,已有蕭索感、荒涼感。而背景的遼闊,更反襯出它的蕭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襯出它的荒涼。

「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這「孤城」顯然不是居民點,而是駐防地。住在這裡的徵人,大約正是沿著萬里黃河直上白雲間,來此戍守邊疆的。

久住「孤城」,能無思家懷鄉之情?這就引出了三四句。

羌笛吹奏的不是別的,而是「愁殺行客見」的《折楊柳曲》,其思家懷鄉之情已明白可見。妙在不說思家懷鄉,而說「怨楊柳」。「怨」甚麼呢?從結句看,是怨楊柳尚未發青。

李白《塞下曲》「***山雪,無花只有寒。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有助於加深對這個「怨」字的理解。詩意很婉曲:

聞《折楊柳曲》,自然想到當年離家時親人們折柳送別的情景,激起思家之情;由親人折柳的回憶轉向眼前的現實,便想到故鄉的楊柳早已青絲拂地,而「孤城」裡還看不風一點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詩意如此委婉深厚,而詩人意猶未足,又用「不須」宕開,為結句蓄勢,然後以解釋「不須」的原因作結。意思是:

既然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關外的楊柳自然不會吐葉,光「怨」它又有何用?

黃生《唐詩摘抄》雲:「王龍標『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李君虞『不知何處吹蘆管,一夜徵人盡望鄉』,與此並同一意,然不及此作,以其含蓄深永,只用『何須』二字略略見意故耳。」寫景雄奇壯闊,抒情含蓄深永,正是這首詩的藝術魅力所在。

含蓄深永的詩是可以從多方面理解的。楊慎《升庵詩話》卷二:「此詩言恩澤不及邊塞,所謂君門遠於萬里也。

」李鍈《詩法易簡錄》進一步指出:「不言君恩之不及,而託言春風之不度,立言尤為得體。」

2樓:小飛蛾飛太高

王之渙 《涼州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該詩又名《出塞》,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景象,體現了作者對邊塞戰士的同情和對朝廷不滿的憤慨之情。

詩人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全詩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

3樓:角落行人

描寫了壯闊蒼涼的邊塞景物,抒發了守衛邊疆的將士們守衛邊疆的悲壯情感.

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副怎樣

4樓:匿名使用者

唐 王之渙的《涼州詞》如下: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的涼州詞描繪的畫面是:

首句抓住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塞,悽切的羌笛的特點,描繪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畫面。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供參考。

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這首詩描繪的是一副怎樣的圖畫?

5樓:匿名使用者

描寫了壯闊蒼涼的邊塞景物,抒發了守衛邊疆的將士們守衛邊疆的悲壯情感。

涼州詞這首詩描繪一幅怎樣的畫面

6樓:羨慕寶貝

遼闊的西北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天際雲端直瀉而下.然後作者的視線由遠而近,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只有一座邊塞孤城巍然屹立,顯得十分孤獨寂寞.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畫面.

表現出詩人自己為國立功的巨集願,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7樓:寶格格

這首詩描寫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畫面.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涼州詞(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涼州詞》這首詩前兩句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8樓:我是老夫子

畫面 :遼闊的西北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天際雲端直瀉而下。然後作者的視線由遠而近,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只有一座邊塞孤城巍然屹立,顯得十分孤獨寂寞。

這首詩描繪了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畫面。

9樓:快樂的生活耶

我覺得《涼州詞》這首詩其實描寫詩人藉助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塞,,抒發了對戰土無窮的思念和他們的痛苦。

10樓:匿名使用者

乙一個個都11個小時了

唐朝詩人王之渙的《涼州詞》的詩意是什麼詩是:黃河遠

11樓:精銳莘莊數學組

詩人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荒涼的景色.全詩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沉,而是壯烈廣闊.

涼 州 詞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王之渙)

[註釋]

1.涼州詞:為當時流行的一種曲子(《涼州詞》)配的唱詞.

2.黃河遠上:遠望黃河的源頭.

3.孤城:指孤零零的戍邊的城堡.

4.仞:古代的長度單位,一仞相當於七八尺.

5.羌笛:羌族的一種樂器.

6.楊柳:指一種叫《折楊柳》的歌曲.唐朝有折柳贈別的風俗.

7.度:越過.後兩句是說,羌笛何必吹起《折楊柳》這種哀傷的調子,埋怨楊柳不發、春光來遲呢,要知道,春風吹不到玉門關外啊!

[簡析]

奔流的黃河遠遠望去,好像和天上的白雲相連,玉門關孤零零的聳立在崇山峻嶺之間,不要用那哀怨的來埋怨春光來遲,因為春風根本吹不到玉門關一帶.

「涼州詞」是涼州歌的唱詞,不是詩題,是盛唐時流行的一種曲調名.開元年間,隴右節度使郭知運蒐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譜,進獻給唐玄宗.玄宗交給教坊翻成中國曲譜,並配上新的歌詞演唱,以這些曲譜產生的地名為曲調名.

後來許多詩人都喜歡這個曲調,為它填寫新詞,因此唐代許多詩人都寫有《涼州詞》.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廣闊胸懷.

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來,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是從白雲中流出來的一般.次句「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

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12樓:荒神嘯月

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

王之渙寫的涼州詞的首句抓住什麼樣的特點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13樓:黛妮

一、王之渙寫的涼州詞的首句抓住——茫茫的戈壁,孤獨的邊塞,悽切的羌笛的特點,描繪了——

邊塞涼州雄偉壯闊又荒涼寂寞的畫面。被風捲起的黃沙,好像與白雲連在一起,玉門關孤零零地聳立在高山之中,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曲子《折楊柳》去埋怨春光遲遲呢,原來玉門關一帶春風是吹不到的啊!

二、附原文如下:

涼州詞(唐) 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雲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

三、作者簡介:

王之渙(688-742)字季凌, 排行七, 原籍晉陽(今山西太原),五世祖隆遷居絳州 (今山西新絳)。曾任冀州衡水主簿,因謗辭官,家居十五年。晚年出任文安 縣(今禹河北)尉,卒於官舍。

為人慷慨有大略,善作邊塞詩,與高適、王昌 齡、崔國輔等唱和,名動一時。靳能為作墓誌,稱其「歌從軍,吟出塞,皎兮 極關山明月之思,蕭兮得易水寒風之聲,傳乎樂章,布在人中」。《全唐詩》 存絕句六首,皆歷代傳誦名篇。

王之渙的《涼州詞》這首詩的意思是什麼?

14樓:咚咚叮叮噠噠

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

二首》是組詩作品,共兩首。

一、其一

1、原文

黃河遠上白雲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2、譯文

遠遠向西望去,遠遠奔流而來的黃河好像與白雲連在了一起,就在黃河上游的萬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門關聳峙在那裡,顯得孤峭冷寂。何必用羌笛吹那哀怨的楊柳曲去埋怨春光遲遲不來,原來春風是吹不到玉門關一帶的。

二、其二

1、原文

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

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2、譯文

單于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擴充套件資料

一、第一首詩詩起於寫山川的雄闊蒼涼,承以戌守者處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轉,引入羌笛之聲。即使寫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壯,悲涼而慷慨。

「何須怨」三字不僅見其藝術手法的委婉蘊藉,也可看到當時邊防將士在鄉愁難禁時,也意識到衛國戌邊責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寬解。

二、第二首詩,從側面讚頌了唐朝在處理少數民族關係上的有理有節,借突厥首領求和親的失望而回反映了唐朝的強大,充滿了民族自豪感。

三、王之渙(688—742),唐代詩人。字季凌,祖籍晉陽(今山西太原),其高祖遷至絳(今山西絳縣)。講究義氣,豪放不羈,常擊劍悲歌。

其詩多被當時樂工制曲歌唱,以善於描寫邊塞風光著稱。用詞十分樸實,造境極為深遠。傳世之作僅六首詩。

15樓:慧慧的網盤

意思:突厥首領來到中原求和親,北望自己的領土,看到了邊界以北的拂雲堆神祠,回想昔日曾經多次在此殺馬登臺祭祀,然後興兵犯唐,頗有幾分躊躇滿志。但現在唐朝天子神武超絕,不肯與突厥和親,此次中原之行只好無功而返。

原文:單于北望拂雲堆,殺馬登壇祭幾回。漢家天子今神武,不肯和親歸去來。

涼州詞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你好很高興為你解答,涼州詞這首詩表現出盛唐詩人廣闊的心胸,這首內詩描寫動人心魄容,在其直白的描寫中道出戰爭不只是給漢家帶來災難,以一種特殊的視角描繪了黃河遠眺的特殊感受,同時也展示了邊塞地區壯闊 荒涼的景色,悲壯蒼涼,流落出一股慷慨之氣,邊塞的酷寒正體現了戍守邊防的徵人回不了故鄉的哀怨,這種哀怨不消...

涼州詞王之渙的表達了什麼感情,王之渙的涼州詞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王之渙這首抄詩寫戍邊士bai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du悲而不失其壯,雖 zhi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dao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體現了作者對邊塞戰士的同情和對朝廷不滿的憤慨之情。表達了詩人思念家鄉的情感。表達了戍邊將士對故鄉的思念。印象唐詩017 ...

涼州詞抒發了什麼的感情,王之渙的涼州詞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王之渙這首詩寫戍邊士兵的懷鄉情。寫得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雖極力渲染戍卒不得還鄉的怨情,但絲毫沒有半點頹喪消沉的情調,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這首詩寫戍守邊疆士兵的懷想情懷。悲而不失其壯,充分表現出盛唐詩人的豁達廣闊胸懷。王之渙的涼州詞表達了什麼樣的感情 涼州詞 王之渙 詩詞概述 該詩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