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淵明的詩作飲酒(其五)》的內容和意義,及包含的玄學意

2021-03-26 06:46:48 字數 4823 閱讀 4144

1樓:斷線飛走的風箏

人格擔保,一定可以!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

我家建在眾人聚居繁華道,可從沒有煩神應酬車馬喧鬧。

要問我怎能如此超凡灑脫,心靈避離塵俗自然幽靜遠邈。

東牆下采擷清菊心情徜徉,猛然抬頭喜見南山勝景絕妙。

暮色中縷縷彩霧縈繞升騰,結隊的鳥兒迴翔遠山的懷抱。

南山仰止啊,這有人生的真義,我該怎樣表達內中深奧!

飲酒·其五 晉·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這首飲酒詩是陶淵明僅存的116首五言詩中最能代表其個人思想的一首,飲酒這個題目下一共有20首詩,傳唱得膾炙人口的也是這一首最勝。其實,這首詩在陶淵明生活的時代並不出名,也不為人所共賞,因為在那個詩歌只能被運用在****和表達志向的年代,這是一首「劃時代」的詩。

所謂「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說明了兩個問題,一是,人境的生活是「車馬喧」的,是無奈的;二是,作者的「在人境」與旁人的「在人境」不同,是沒有車馬喧囂的。接下來作者將視角放到第三人稱的角度,反問:

「為什麼別人避開『車馬喧』,而你就能做到這樣呢?(問君何能爾)」回答是:「處在遠離喧囂的心念之中,當然就少有車馬的煩勞了,進而似乎連原來就在『人境』中的居所也變得偏僻起來。

(心遠地自偏)」

再來就是描述了在這樣的心境中,生活也是恬靜而悠然的,這是全詩最為人稱道之處,用了兩個地點,兩個動作,把一種神仙般脫俗而又不失生趣的意境點畫得令人不盡嚮往——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山中氣象,無論是早上還是黃昏,都是讓人舒爽的。夕陽之下,在如此讓人舒爽的氣象之中,飛鳥結伴歸林,再承接上文中描述的悠然地採菊、眺望南山的生活,作者覺得似乎這裡就包含著人生的至理,但再去細細追尋,卻又無跡可辨了。

這首詩很美,美就美在全詩沒有一處是生硬的,這是完完全全純自然地、無意識地在描述著作者的人生追求的一幅畫面,但更妙的是連作者也忘記了自己的存在。這是一種無我,也是一種對「天人合一」的最佳詮釋。

陶淵明飲酒詩賞析

2樓:紫涵小仙

陶淵明《飲酒》賞析:

飲酒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

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淵明的《飲酒》組詩共有20首,這組詩並不是酒後遣興之作,而是詩人借酒為題,寫出對現實的不滿和對田園生活的喜愛,是為了在當時十分險惡的環境下借醉酒來逃避**。他在《飲酒》第二十首中寫道「但恨多謬誤,君當恕罪人」,可見其用心的良苦。這裡選的是其中的第五首。

這首詩以情為主,融情入景,寫出了詩人歸隱田園後生活悠閒自得的心境。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後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汙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車馬喧」,正是官場上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奔走鑽營的各種醜態的寫照。但是,陶淵明「結廬的人境」,並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麼會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呢?

詩人好像領會了讀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個設問句「問君何能爾」,然後自己回答「心遠地自偏」。只要思想上遠離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車馬喧囂,其他方面也自然地與他們沒有糾纏了。這四句,包含著精闢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淨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

「心遠」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閒地在籬下采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閒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

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採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採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麼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讚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裡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麼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

是對遠古純樸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嚮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

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如果結合前面「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於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汙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象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無論是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或抒歸隱的悠然自得之情,或敘田居的怡然之樂,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於情趣,又饒有理趣。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那樣景、情、理交融於一體的名句不用說,就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這樣的句子,雖出語平淡,樸素自然,卻也寄情深長,託意高遠,蘊理雋永,耐人咀嚼,有無窮的理趣和情趣。

3樓:上雙疃

這首詩的意境可分兩層,前四句為一層,寫詩人擺脫塵俗煩擾後的感受,表現了詩人鄙棄官場,不與統治者同流合汙的思想感情。後六句為一層,寫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詩人從中獲得的無限樂趣。表現了詩人熱愛田園生活的真情和高潔人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寫詩人雖然居住在汙濁的人世間,卻不受塵俗的煩擾。「車馬喧」,正是官場上你爭我奪、互相傾軋、奔走鑽營的各種醜態的寫照。但是,陶淵明「結廬的人境」,並不是十分偏僻的地方,怎麼會聽不到車馬的喧鬧呢?

詩人好像領會了讀者的心理,所以用了一個設問句「問君何能爾」,然後自己回答「心遠地自偏」。只要思想上遠離了那些達官貴人們的車馬喧囂,其他方面也自然地與他們沒有糾纏了。這四句,包含著精闢的人生哲理,它告訴我們,人的精神世界,是可以自我淨化的,在一定的條件下,只要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就可以改變客觀環境對自己的影響,到處都可以找到生活的樂趣。

「心遠」一詞,反映了詩人超塵脫俗,毫無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

「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這是千年以來膾炙人口的名句。因為有了「心遠地自偏」的精神境界,才會悠閒地在籬下采菊,抬頭見山,是那樣地怡然自得,那樣地超凡脫俗!這兩句以客觀景物的描寫襯托出詩人的閒適心情,「悠然」二字用得很妙,說明詩人所見所感,非有意尋求,而是不期而遇。

蘇東坡對這兩句頗為稱道:「採菊之次,偶然見山,初不用意,而境與意會,故可喜也。」「見」字也用得極妙,「見」是無意中的偶見,南山的美景正好與採菊時悠然自得的心境相映襯,合成物我兩忘的「無我之境」。

如果用「望」字,便是心中先有南山,才有意去望,成了「有我之境」,就失去了一種忘機的天真意趣。南山究竟有什麼勝景,致使詩人如此讚美呢?接下去就是「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這也是詩人無意中看見的景色,在南山那美好的黃昏景色中,飛鳥結伴飛返山林,萬物自由自在,適性而動,正像詩人擺脫官場束縛,悠然自在,詩人在這裡悟出了自然界和人生的真諦。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詩人從這大自然的飛鳥、南山、夕陽、秋菊中悟出了什麼真意呢?是萬物運轉、各得其所的自然法則嗎?

是對遠古純樸自足的理想社會的嚮往嗎?是任其自然的人生哲理嗎?是直率真摯的品格嗎?

詩人都沒有明確地表示,只是含蓄地提出問題,讓讀者去思考,而他則「欲辨己忘言」。如果結合前面「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來理解,「真意」我們可以理解為人生的真正意義,那就是人生不應該汲汲於名利,不應該被官場的齷齪玷汙了自己自然的天性,而應該回到自然中去,去欣賞大自然的無限清新和生機勃勃!當然,這個「真意」的內涵很大,作者沒有全部說出來,也無須說出來,這兩句哲理性的小結給讀者以言已盡而意無窮的想象餘地,令人回味無窮。

全詩以平易樸素的語言寫景抒情敘理,形式和內容達到高度的統一,無論是寫南山傍晚美景,還是或抒歸隱的悠然自得之情,或敘田居的怡然之樂,或道人生之真意,都既富於情趣,又饒有理趣。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那樣景、情、理交融於一體的名句不用說,就是「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此中有真意,欲群已忘言」這樣的句子,雖出語平淡,樸素自然,卻也寄情深長,託意高遠,蘊理雋永,耐人咀嚼,有無窮的理趣和情趣。

4樓:夢境衛士

陶淵明飲酒組詩二十首,你問的是哪首?

《飲酒》(其五)這首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5樓:闕晶種春翠

表達了陶淵明酷愛田園生活的寧靜和自由,厭惡官場的的虛飾和詐偽的

思想感情。

6樓:匿名使用者

酒·結復

廬在人境》是晉朝大詩人制

陶淵明創作的組bai詩《飲酒二十首》du的第五首詩,遙望南山,zhi對黑暗官場的鄙棄和dao

厭惡,飲酒至醉之後,感覺和情理渾然一體。全詩情味深永。表現了作者悠閒自得的心境和對寧靜自由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在山嵐的籠罩之中,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採菊東籬。

這首詩主要表現隱居生活的情趣,抒發作者寧靜安詳的心態和閒適自得的情趣,寫詩人於勞動之餘,在晚霞的輝映之下,不可分割,又寫出了作者欣賞以及讚歎大自然給人帶來的情感

飲酒 其五 》古詩,古詩詞《飲酒其五》的內容是什麼?

此中bai 即詩人為之神往du的大自然之中,亦即zhi 心遠地自偏 的 結廬 之dao地。真意 內指什麼,詩人沒有說出容。欲辯 一句使人慾知 真意 之所在而又戛然而止。詩人厭惡官場生活的爾虞我詐,厭惡 世俗久相欺 的汙濁社會,一旦歸到大自然,就覺得是進入了另一個世界,他要在無車馬之喧,無名利之逐的大...

各位朋友,有誰知道陶淵明的《飲酒》其五這首詩的繁體

粘簡體到world上,再選中全部,繁體顯示就可以了 飲酒其五繁體詩 魏晉 陶淵明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此...

《飲酒》(其五)的主要語言特色是什麼

這首詩是陶淵明辭官歸隱後所作的,它表現了詩人在欣賞自然景物中所領會到折生活情趣。雖然,全詩語言清淡,不加雕飾,沒有精緻的修辭 華美的辭藻,似乎無意為詩,毫不著力,但卻流露出濃濃的詩情。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一個設問句,樸素自然,揭示了全濤的中心 一切自然樂趣都是由於詩人的心境超脫世俗才感受到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