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的古代史,中國古代歷史上,各個朝代對臺灣的管理

2021-03-26 13:23:45 字數 4939 閱讀 7352

1樓:匿名使用者

在有據可查的史料上,「臺灣」這一名稱的出現不過300多年。但是史書證明兩岸人民對臺灣寶島早有稱呼,歷史上對臺灣的稱呼有近十個,不同的稱呼卻反映了中華民族對臺灣寶島的關心和期待。

在古老的中國出現國家機器時,就把中國劃分為九州管理,記載這一史實的是中國最早的史書之一《尚書·禹貢篇》。九州中的揚州管轄範圍北至淮河,東面至海。書中的「島夷卉服」就是指臺灣。

康熙33年(2023年)高拱乾主修的《臺灣府志》中表示,夏商時期的揚州包括臺灣。日本學者尾崎秀真也認為「島夷」就是臺灣最早的名稱。「島夷」,臺灣的第一個名稱。

人們對海的知識逐漸增加,從水中走出來的人類開始把大海為人所用。春秋戰國時,近海交通有所發展,因此出現許多關於海上的傳說,其中方士徐福為秦始皇求長生不老之藥的傳說流傳至今。《史紀·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的徐福上書中所稱的海上有三神山:

蓬萊、方丈、瀛洲。後人認為「瀛洲」即為臺灣。徐福沒有回來,但是兩岸的來往在以後的歲月中越來越多。

作為專門的歷史地理書籍記載臺灣的是在《前漢書》。進入漢代,關於臺灣的記載開始多起來。在《前漢書·地理志》中有這樣的記載,在會稽海外有「東鯷人」,分為20餘國,「以歲時來獻見」。

後來許多學者認為「東鯷」應該指的就是臺灣。在《後漢書·東夷列傳》中,更是把臺灣分為三部分,「東鯷」即為北臺灣,「夷州」為中颱灣,「澶州」為南臺灣。在三百年前的荷蘭人連少挺(linschoten)所繪的臺灣地圖中,也把臺灣分為三個島。

把臺灣分成三部分,說明對臺灣的認識在加深。

直接描述臺灣情況的是在三國時期。三國鼎立時期,東吳位於江南,管轄範圍包括會稽和東南沿海地區。東吳和海外的關係較為密切。

《三國志》中談及在孫權黃龍2年(230年)派軍隊出海遠征夷洲。不少學者認為「夷洲」就是臺灣。三國東吳臨海郡太守沈瑩可以稱之為最早的臺灣學者,在他的《臨海水土誌》對當時被稱為「夷洲」的臺灣情況有著專門記載,只是此書已經流失,主要內容記載在《太平御覽》之中。

從所記內容來看,這是當時最完整的關於臺灣的文字資料。當然也有人說此時的「夷洲」就是廣東或海南某地,但是從方位、氣候、地形、古蹟、物產、習俗等方面考證,應該是指臺灣。通過《臨海水土誌》,使得遠離臺灣海峽的許多內地人,知道了儘管是有限的、但是極為難得的臺灣的具體情況。

頗有大志的隋煬帝,施政並無多少值得誇耀的紀錄,但對外對內征戰卻有特殊的喜好,當然也對早有前朝前代所關注的臺灣起兵。據《隋書·東夷傳》所載,隋煬帝曾於大業6年(610年)發動遠征琉求之戰。「琉求」是何處?

歷來爭議較大。但絕大部分學者都認為「琉求」即為臺灣,而非日本琉球。不管如何,隋代對臺灣已經相當瞭解。

在《宋史·外國列傳》中則明確記載,琉求國在泉州之東,有海島稱「澎湖」,煙火相望。趙汝適的《諸蕃志》中也有類似的記載,當然所記內容不詳細。

對於臺灣的名稱,有不少人進行過研究。臺灣政治名人連戰出生於當地世家,他的祖父即為著名歷史學家連橫。連橫在代表作《臺灣通史》中說,「臺灣原名『埋冤』,為漳泉人所號。

」因為明代時期的閩南人歷盡艱辛到達臺灣後,因水土不服和勞累困苦,病死者眾多,死後連屍骨都無法運回故鄉,「故以『埋冤』名之。」因為「埋冤」不吉利,而閩南話「埋冤」又與「臺灣」同音,所以易名為「臺灣」。這種分析不無道理,因為移民確實有過令人難以忘懷的痛苦經歷。

但是,連橫先生的結論也有牽強附會之處,因為同音的字很多,為什麼用「臺灣」代替「埋冤」?「埋冤」不吉利,「臺灣」吉利又表現在什麼地方呢? 「臺灣」名稱的由來並非如此。

臺南是臺灣最早開發的地區,因此對臺灣的稱呼最初起於對臺南地區的稱呼。最初在臺南一帶居住的拉雅族,在介紹臺灣時稱為 「tayan 」或「tai-an」,荷蘭人拼為「taioan」,從大陸來的移民則讀作「tai-oan」。因此,由於讀音不同,在臺南一帶稱為「臺員」、「大員」、「大圓」、「大灣」、「大冤」。

以後由閩南話的「臺員」轉音為「臺灣」,所指地區也由臺南一地擴及整個臺灣地區。自明代起,「臺灣」之名正式流行。在明代閩人周嬰所著《遠遊篇·東蕃記》中,以「臺員」稱臺灣。

在明代萬曆年間(1573至2023年),在朝廷公文中出現「臺灣」。清代張眉的《瀛濡百詠》一書指出:周嬰把臺灣稱為「臺員」,「這是閩南語所造成的錯誤,從此臺灣之名始進入中土。

」「臺灣」名稱由此而來,應該是比較客觀的。

關於對臺灣的不同稱呼,不能說明什麼問題。無論以上名稱有何意義,那無關緊要,因為名從主人,中國人為自己的土地起名無可非議。對中國的任何一塊領土,只要中國人承認、接受和使用,什麼名字都可以。

在今天的西方世界中還有一批人,常常以「福摩薩」來稱呼臺灣,這一名字**於殖民時代。2023年,葡萄牙人乘船經過臺灣海峽時,望著景色秀麗的寶島,情不自禁地叫起「iiha formosa」(福摩薩)。此名為後來西方國家所沿用,因為它的殖民色彩,中國人理所當然的予以拒絕。

中國古代歷史上,各個朝代對臺灣的管理

2樓:百度使用者

三國吳王孫權派衛溫到達夷洲(今臺灣)

元朝設定澎湖巡檢司管理澎湖及琉球(今臺灣)2023年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注意:2023年皇太極改國號為清,鄭成功收復臺灣的目的是抗清,荷蘭殖民者於明朝佔領我國臺灣)

2023年鄭氏敗給清朝臺灣納入清朝版圖

2023年清朝設定臺灣府隸屬福建省

2023年清朝在臺灣正式建省

3樓:眾神之首

三國東吳 孫權派人至夷洲(今臺 灣) 隋 隋煬帝三次派人去流琉球今臺 灣) 元 設澎湖巡檢司負責管理澎湖和流求(今臺 灣) 清 2023年 鄭 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臺灣 2023年 清設臺 灣府,屬福建省管轄

4樓:匿名使用者

三國時吳國派衛溫到夷洲,隋朝時隋煬帝多次派人到琉球,元朝設立澎湖巡檢司管轄琉球語澎湖,鄭成功收復臺灣,清朝康熙,設立臺灣府

5樓:匿名使用者

對臺管理的有元明清答案可能不全o

英國的古代史

6樓:各種怪

1、羅馬時期

(1)早期文明

在不列顛群島上很早就有人類活動,約公元前13世紀,伊比利亞人從歐洲大陸來到大不列顛島東南部定居。

約公元前700年以後,居住在歐洲西部的克爾特人不斷移入不列顛群島,其中有一支稱為不列吞人,不列顛這一名稱可能**於此。克爾特人已知使用鐵器,耕犁在技術上不斷進步,並已使用貨幣。生產力發展促使克爾特社會逐漸分化。

(2)羅馬入侵

公元前54年,凱撒兩度率羅馬軍團入侵不列顛,均被不列顛人擊退。公元43年,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率軍入侵不列顛。征服不列顛後變其為羅馬帝國的行省。

到409年,羅馬駐軍被迫全部撤離不列顛,羅馬對不列顛的統治即告結束。

2、中古時期

(1)盎格魯撒克遜

5世紀初,羅馬人撤離後,居住在德國易北河口附

到7世紀初,入侵者先後建立起7個強國:這個時期史稱「七國時代」。盎格魯-撒克遜人入侵時是氏族部落組織。

入侵過程中,原來的氏族組織解體,隨著生產力發展,土地逐漸變成私有財產,出現了貴族、大土地佔有者、依附農和奴隸。

村社成為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向封建土地所有制過渡的形式,一般認為是英國社會封建化過程的開始。6世紀末,**教傳入英國。直到今天,美國人還管英國人以及英裔稱為盎格魯撒克遜人。

(2)丹麥入侵

從8世紀末開始,以丹麥人為主體的斯堪的納維亞人屢屢入侵英國。

879年,阿爾弗烈德大王和丹麥人訂立條約,將英格蘭東北部劃歸丹麥管轄,稱為「丹麥區」。10世紀初,阿爾弗烈德大王的後繼者逐漸收復丹麥區。11世紀初,丹麥人捲土重來。

丹麥人佔領期間,英國封建化過程加速。

(3)諾曼征服

英王愛德華死後無嗣,法國諾曼底公爵威廉於2023年率軍入侵,同年10月進入倫敦,加冕為英王威廉一世,史稱「征服者威廉」。

約翰被迫於2023年6月接受《大憲章》,與封建主妥協。大憲章本質上是一個封建性檔案,是保護封建領主的利益;但也有如保護市民**自由這樣有進步意義的條文。但約翰不久就否認憲章,君臣之間內戰連綿不斷。

(4)瓦特.泰勒起義

2023年,國王理查二世為徵集英法百年戰爭戰費,增收人頭稅,導致起義於2023年5月爆發,領袖是泥瓦匠瓦特.泰勒,史稱「瓦特.泰勒起義」。

(5)英法百年戰爭

2023年-2023年間英國和法國的為了領土擴張和王位爭奪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

臺灣的歷史簡介

7樓:開心快樂好吧

臺灣是中國神聖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歷史上,臺灣曾被西班牙、荷蘭、日本先後佔領過。抗日戰爭勝利後,臺灣重歸中國的版圖。

8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上,

copy臺灣曾被西班牙、荷蘭、日本先後佔領過。抗日戰爭勝利後,臺灣重歸中國的版圖。2023年後,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臺灣與祖國大陸處於分離的狀態。

50多年來,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發生了巨大變化。臺灣島是中國的第一大島,位於祖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臺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中國與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絡的重要交通樞紐。

13 5

下一條回答

周圍人還關注

臺灣小吃街

臺灣著名景點有哪些

外星人筆記本

寶馬卡宴

怎樣讓前額長出頭髮

臺灣景點

臺灣必去景點

臺灣旅遊景點有哪些

9樓:曲夢華素義

臺灣是中國神聖bai領土不可分割du的一部zhi分。歷史上,臺dao灣曾被西班牙、荷蘭、日本先內

後佔領過。容抗日戰爭勝利後,臺灣重歸中國的版圖。2023年後,由於內戰的結束,國民黨逃往臺灣從而使臺灣與祖國大陸處於分離的狀態。

63年來,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發生了巨大變化。臺灣位於中國大陸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臺灣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相隔約600公里;南界巴士海峽,與菲律賓相隔約300公里;西隔臺灣海峽與福建相望,最窄處為130公里。面積3.

6萬平方公里。臺灣扼西太平洋航道的中心,是太平洋地區各國海上聯絡的重要交通樞紐。

中國古代史框架中國古代史框架,詳細點

中國古代史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 原始社會 170萬年前 公元前2070年 奴隸社會 公元前2070年 公元前1046年 和封建社會。中國古代史的斷限從170萬年前的元謀人到1840的鴉片戰爭前夕,包括原始社會 奴隸社會 封建社會三種社會形態。封建社會又可以分為五個階段,戰國到秦漢之際是封建社會的形成確...

中國古代史經歷哪些朝代中國古代史經歷了哪些朝代?

秦,自秦始皇嬴政統一全國,公元前221 公元前207,建都咸陽。西漢,開國皇帝劉邦統一全國,公元前206 公元8,建都長安。東漢,開國皇帝劉秀統一全國,25 220,建都洛陽。然後是三國魏漢 蜀 吳,統一於西晉,從略。西晉,265 316,開國皇帝司馬炎統一全國,定都洛陽。東晉,317 420,司馬...

中國古代史中的夏朝,中國古代史中的夏朝

你好!據歷史考證,夏朝是處於奴隸社會,而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之後,因為新石器時代大概在一萬年前,因此,夏朝是在新石器時代之後。具體資料如下 夏朝 公元前 2033 至 公元前 1562 公元前二十一世紀至公元前十六世紀,是中國第一個王朝 夏王朝時期。標誌著中國若干萬年的原始社會基本結束,數千年的階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