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為什麼贊成挖皇陵,郭沫若曾經大力推進挖皇陵,為什麼國家現在禁止挖掘帝王陵墓?

2021-03-29 03:08:08 字數 3673 閱讀 2510

1樓:匿名使用者

哥打壺醬油,挖皇陵是因為他自己想,文化壟斷在他,想怎麼就怎麼,若發現皇陵寶物了,看!我給歷史貢獻了多少

2樓:戢奧春樂正

好奇心..***....

郭沫若曾經大力推進挖皇陵,為什麼國家現在禁止挖掘帝王陵墓?

3樓:淋漆魚

中國有著幾千年的封建王朝歷史,隨著時間的推移,很多王朝的祕密都被埋於地下,帝王陵墓也是人們探索的物件之一。皇陵藏有的真跡,開挖之後的能夠獲得價值必定是可觀的,而現在國家禁止挖掘皇陵,也是為了保護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

在剛剛建國時,國家曾經組織過挖掘帝王陵墓的行動,當時由郭沫若帶領團隊,挖掘國家歷史上保留的最完整的明皇陵。明神宗對自己的皇陵非常看重,他皇陵裡的珍貴物品相當多,如果挖掘成功,在考古學上將會是一次非常偉大的活動。但當時我們國家的裝置還非常落後,並沒有可以完整保留皇陵遺蹟的方法,很多文物在被挖掘出來之後,由於觸碰到氧氣,紛紛開始氧化,很多珍貴文物變得斑駁不堪。

兵馬俑當年被發現的時候,可謂是震驚世界,秦兵馬俑在中國乃至世界的雕塑歷史上都能夠畫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兵馬俑在雕塑的時候是有色彩的,現在我們通過觀察還能夠看到這些人俑身上的彩繪顏色。但兵馬俑在出土之後被氧化,那些斑斕的顏色都消失了,變成了現在的泥土色。

所謂吃一塹長一智,正是由於一系列開採皇陵失敗的行動,才讓國家真正正視起來,制定了對文物保護的措施。我們現在還沒有擁有能夠完全保護文物不被破壞的技術,那些出土的文物就算被挖掘也沒有儲存條件,所以皇陵依然處於未挖掘狀態。相信在不久的將來,等國家真正掌握了更好的保護技術,就能夠更好的保留這些文物。

4樓:雙子

不現在的科學技術還不能完美地保護出土文物,挖掘也只挖搶救性文物。

5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這些東西都是國家保護的歷史遺產了,如果被破壞很難復原的。

6樓:我喜歡八中

因為要儲存歷史,但是更多是因為郭沫若,因為他會毀壞皇陵。

7樓:匿名使用者

皇陵那些都屬於國家文物古蹟,國家保護了起來,不準挖了。

8樓:匿名使用者

因為帝王陵太難以發掘,其次裡面的文物一旦出土,就會被破壞吧。

9樓:愛好是個悲催

保護性挖掘和破壞性挖掘根本是兩回事,在中國挖墳掘墓始終不被廣大群眾所認可。

10樓:碩陽人福

因為裡面有太多的文物,有太多需要保護的東西,搞不好就會破壞,無法儲存。

11樓:阿達水電費

可能是因為技術不夠,怕毀壞了裡面的設施還有文物吧

12樓:個非凡哥

因為我們要保護文物,如果技術不成熟的話就會毀壞掉

郭沫若為什麼非要挖帝王的墳

13樓:初級提問者

郭沫若是我國近代著名的文學家和歷史學家,對歷史有著獨特的研究,曾著作多本歷史書籍,在哪個年代,中國許多的文物都流失到了國外,令郭沫若非常惋惜,郭沫若由於喜歡歷史,尤其對考古非常感興趣,覺得古代帝王的墳墓裡會有許多重大的歷史發現,他的夢想是把中國各大帝王的墓挖出來看看。

在2023年,郭沫若和一批歷史學家想開啟明成祖朱棣的陵墓,但是遭到很多的人的反對,由於當時的技術達不到現在的要求,怕墓裡的珍貴文物,會遭到破壞,就算挖出來,也會怕得不到妥善保護,得不到應有的歷史價值。

但是郭沫若還是不死心,於是請示了上級部門,為了很多的瞭解明朝的歷史文化,便同意了,但是,到了朱棣的陵墓後,挖掘卻是困難重重,已連挖掘的幾天還是不見進展,於是郭沫若一臉失望的回去了。

郭沫若一看朱棣的陵是挖不了了,於是改挖了萬曆皇帝的墳墓,郭沫若一行人來到了陵墓,一連幾天毫無進展。(萬曆皇帝,朱翊鈞(2023年—2023年),即明神宗,明朝第十三位皇帝,明穆宗朱載垕第三子,生母孝定太后李氏。隆慶二年(1568)三月十一日被立為皇太子,正位東宮。

隆慶六年(2023年),明穆宗駕崩,10歲的朱翊鈞即位,年號萬曆,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

這天,郭沫若的隊員,在定陵勘探,覺得很累,便在一個石頭上做個下去,結果突然看見,城牆的上方有幾塊磚掉了下來,露出了一個圓洞,原來這就是進入地宮的入口,眾人進去一看,被皇陵裡的景象驚呆了,發現許多的陪葬品和珍貴文物在裡面,可是也有被毀壞的文物,原來眾人開啟皇陵以後,許多的字畫和書籍以及其他文物,接觸到空氣被氧化了,很快被灰飛煙滅了。

這座幾百年的陵墓終於展示在後人面前,後來郭沫若又提議挖掘乾隆和武則天的皇陵,這次上級部門不再答應郭沫若的請求了,如果這次還是像上次的情景,許多的文物被破壞,那不如不挖,等到有條件的時候再挖,還命其他10年之內,不許再挖皇陵。

14樓:匿名使用者

想斷華夏龍脈。這種刨祖宗墳的事。美其名考古。其實是刨墳。

當年郭沫若提議挖掘秦始皇陵被否決,為何秦始皇陵不能挖?

15樓:一味長安

首先,秦始皇陵是我國古代文化的瑰寶,要進行保護,在技術不完備,理論不紮實的前提下,不能隨意開採。

其次,在考古史上,郭沫若曾經做了一個非常錯誤的決定,導致定陵文物毀於一旦,是考古史上的慘痛損失。2023年,郭沫若等人帶頭挖掘明定陵,一共出土了3000多件珍貴文物,但在地宮開啟時大量奇珍異寶在接觸空氣的瞬間便化為灰燼。就是因為發掘技術不完善,使得大量文物被毀,損失慘重,從此在考古界有一種痛叫做「明定陵考古發掘」。

而且中國發掘古墓,一般都是屬於搶救性挖掘,已經被破壞了,若是不繼續開挖,文物就有可能會被毀壞了。還有遭受到了被盜墓賊光顧的古墓,也是要搶救性挖掘的。所以,只有具備這兩種條件的陵墓,才有可能被挖掘。

很顯然秦始皇的陵墓不具備開挖的條件,它一直是儲存最為完好的。如今的專家,還探索出,秦始皇陵裡確實有大量的水銀。根據《史記》的描寫,秦始皇陵裡有大量的機關,短弩、長弩,因為裡面十分的危險,所以不能貿然前去。

為了人員的生命安全,秦始皇陵,也不可能開挖。用司馬遷的話來說,秦始皇陵裡的水銀,如同大河星海一般。

再者,秦始皇陵裡的文物,一直都是在真空的情況下,封存了兩千多年的了。萬一秦始皇陵被開啟,很多容易毀壞的文物,一旦接觸到了空氣,可能分分鐘就會被氧化掉了。正如秦兵馬俑出土的時候,都是帶有各種色彩的,但是,在接觸空氣的那一剎那,所有的色彩都消失了。

秦兵馬俑還是不容易毀壞的文物,但是,被挖掘後,帶來的損失還是巨大的。不具備開採條件就不要開採了。

16樓:開心就吃

有人認為傳統體育是指該地區或種族中由先人所遺傳下來的體育活動 ,因此在一定的範圍上與民俗體育活動內容有所重複 , 甚至兩者有從屬關係

為什麼在郭沫若開挖定陵後,不再讓挖帝王陵墓了

17樓:匿名使用者

主要是當時的考古技術無法支援如此規模考古工程的要求。

如出土之後的萬曆皇帝龍袍,由於缺乏經驗和保護技術,在考古人員的面前飛快的褪色、皴裂,在極短的時間內失去了原有的風采。

地宮內部的木質構件、石雕部件,由於沒有采取有效的通風、保溼措施,迅速腐朽、龜裂。這種破壞本來是可以避免的。

18樓:2008華強

現有的科技手段也保護不了某些出土文物

為何明朝皇陵沒有一座被盜,為什麼明朝皇陵一座都沒被盜掘,而清皇陵卻屢盜不止?

因為明朝的陵墓保護做的非常好,結構堅固並且裡面有許多暗器,所以沒有人敢接近 而清朝陵墓就不同了,在清朝統治期間,漢人一直被打壓,所以漢人跟痛恨滿人,所以當封建王朝解放之後,孫殿英就大肆盜墓。民間傳說,明朝皇陵裡,機關重重,稍有不慎就會喪命。盜墓者可能是不想去冒險吧,而且明朝皇陵修建的很複雜,當初考古...

秦始皇陵墓為什麼沒被盜

首先糾正一個誤區,始皇帝陵不是唯一一個沒被盜得的帝王陵。國古代朝代眾多,回出現得帝王也數量巨大,答現在還沒發現陵寢到底在何處的尚有很多,就算髮現的,很多還都沒有發掘,究竟有沒有被盜還言之過早,例如唐陵十八陵中的乾陵,就仍未被盜。再說始皇帝陵。秦始皇陵寢經過考古專家的幾次勘探,加之衛星遙感得知,始皇帝...

青雲志大梵般若為什麼變成萬滅心鍾

因為普智屠村了,如果按原著說他是和尚的話,涉及到宗教怕播不了 文學與宗教的區別 比較文學與宗教,在思維和功能方面的異同點。在思維的內容和材料方面相互借鑑 利用 在思維的方式 機制和效果方面更是存在諸多相似。文學和宗教還是滿足深層人性需要的重要手段,能起到渲洩 疏導人心的社會作用,建構出拯求和逍遙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