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貨幣演變明代紙幣為什麼會崩潰

2021-03-03 23:31:04 字數 1783 閱讀 2313

1樓:匿名使用者

****行紙幣,必須有足制夠的***bai或者其他等價du物品作為準備金,明朝初zhi期也是這麼dao做的,可是輪到永樂皇帝,這位爺在位期間征伐蒙古、下西洋、吞併交趾、修永樂大典等,這麼多活國庫當然入不敷出,於是開始無限量增發紙幣,這就等於空手套白狼,赤裸裸地掠奪民財,民間也不是傻子,開始不顧朝廷禁令公然使用金銀等***,結果到了明仁宗時期,國家經濟元氣大傷,要不是仁宣二位皇帝與民休息,估計明朝的財政危機絕不會拖到150年後!

想想後來的常凱申狂印金圓券,都是一個道理!

明朝貨幣演變的原因

2樓:匿名使用者

原因如下:

明代的中國,已進入封建社會的晚期,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結構都在發生深刻的明代的中國,已進入封建社會的晚期,整個社會的經濟、政治結構都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以貨幣**化為核心的貨幣制度演變是這一時期社會結構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明王朝建立後的百年間,國內農業生產獲得比較迅速的恢復和發展。在中後期,即15世紀以後,國內城市經濟與商品貨幣關係也發生了明顯的變化。表現比較突出的,在全國建立了30多個新興的商業城市,商品貨幣關係活躍,促使了資本主義的萌芽;在農村,佃農日益獲得法律上的人身自由,而佃農本身又開始分化,一些經濟條件較好的佃農以及由富裕農民上升的中地主,均樂於僱用僱工形式的勞動力。

僱工成為當時農民階級中僅次於佃農的農業勞動力隊伍。僱工又分為兩類:「計歲而受值者日長工」,「計日傭者謂之短工」;在貨幣經濟方面,*****開始成為普遍使用的貨幣。

3樓:匿名使用者

有許多好處:「一日造之本省,一日行之途廣,三日資之也輕,四日藏之也簡,五日無

成色之好醜,六日無稱兌之輕重,七日革銀匠之奸偷,八日杜盜賊之窺伺,九日錢不用

而用鈔,其銅盡鑄軍器,十曰鈔法大行,民間貨賣並可不用銀,銀不用而專用鈔,天下

之銀可盡實內庫」。這個服胃「十便十妙」的說法

4樓:永遠的周鋒

最初紙幣與金銀及銅幣同時流通,後來紙幣逐步被淘汰。根本原因是紙幣發行量太大,與經濟脫節。

5樓:瓊州大山

第一:張居正改革,**納稅。

第二:外貿盛行,大量**流入中國。

明朝貨幣演變特點

6樓:柒月黑瞳

元末群雄並起,各自為政,並自鑄貨幣,儼然一朝之政,但這些**都是曇花一現,鑄造的貨幣也是顯現一時,後來均臣伏朱氏大明。

元末張士誠據高郵,號大周,自至正十三年改元天佑、毀銅佛鑄天佑通寶。

徐壽輝鑄天啟,天定二錢。

除友諒殺徐壽輝後,改元大義,鑄大義通寶。

朱元璋起兵後,鑄大中通寶。

以上各錢,除大中之外,均極少見。明代幣制以紙幣為主,但也鑄造了不少銅錢,且品類繁雜。朱氏鑄錢,自大中始,開始背文紀地紀值,這是明代銅錢的一個特徵,一直影響到清末鑄錢。

且明代錢幣,一反往朝,均為通寶,而無元寶,主要避朱元璋之「元」字諱。

自洪武之後又鑄了永樂、宣德、弘治、嘉靖、隆慶、萬曆、泰昌、天啟、崇禎等貨幣。

到了明朝末期諸侯稱帝封王,各自為政,割據稱雄,自鑄貨幣展示出一朝暮景。

魯王監國朱以海在江浙鑄大明,弘光帝朱由崧在南京造弘光,隆武帝朱聿鍵據福州鑄隆武,永曆帝朱由榔在肇慶改元永曆,鑄永曆通寶。明末,李自成與張獻忠,雄據南北,加速了明的滅亡,李自成在西安稱帝時曾鑄永昌通寶,張獻忠在成都即位,改元大順,鑄大順通寶。張獻忠義子孫可望入滇進黔,稱東平王,鑄興朝通寶。

2023年吳三桂鑄利用通寶,耿精忠在福建鑄裕民通寶;2023年吳三桂又鑄昭武通寶;其孫吳世璠即位後鑄洪化通寶。

為什麼紙幣可以代替貨幣執行流通手段價值尺度的職能卻不能充當價

紙幣沒有價值 來尺度的職能,只代自 替貨bai幣執行流通手段和支du付手段的職能。zhi 一 紙幣可以代替dao貨幣執行流通手段價值尺度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的。紙幣是由國家或某些地區發行的 強制使用的價值符號。紙幣是貨幣流通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本質是貨幣符號職能。由於紙幣具有成本低 防止 流失 避免...

為什麼增發貨幣會導致通貨膨脹,為什麼貨幣增發不等於通貨膨脹 知乎

通貨膨脹一般指因紙幣發行量超過商品流通中的實際需要的貨幣量而引起的紙幣貶值 物價 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需求大於社會總供給。通貨膨脹在現代經濟學中意指整體物價水平上升。一般性通貨膨脹為貨幣之市值或購買力下降,而貨幣貶值為兩經濟體間之幣值相對性降低。前者用於形容全國性的幣值,而後者用於形容國際市場上的附...

為什麼宦官專權會導致國家滅亡,為什麼明代宦官專權,到了清代就沒有了?

宦官掌權後的胡來從根本上來說是因後繼無人,造成做事沒有後顧之憂,肆意而為!至於文 武 外戚掌權,還是要取決於掌權的人或集團!打個比方,同樣是後宮干政,孝莊與慈禧是不一樣的!武則天與呂后也是不一樣的!權監掌國,亦有善者,馮保於張居正,延祚大明百年氣數。然,宦官者,非完人也,不浸四書五經,未染三綱六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