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義務教育體制與政策發生了哪些變化

2021-03-03 23:40:26 字數 3899 閱讀 9585

1樓:匿名使用者

十二年義務教育尚未列入國家中期計劃,有個別城市在試點。十二年義務教育要包括高中階段教育(包括職業教育,俗稱職高),做起來很困難,涉及到教育體制問題,恐怕三五年之內解決不了。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發生了哪些變化?

2樓:現貨解盤

(1)國民經濟快速發展。經濟體制改革首先在農村進行,之後在城市全面;先試點,後推廣(由點到面);突破舊體制,探索並逐步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2)戈爾巴喬夫。經濟衰退(或經濟惡化等);高度集中的經濟政治體制的弊端和政策錯誤長期得不到糾正;戈爾巴喬夫的政治體制改革背離社會主義基本原則和方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實施「和平演變」戰略。

(3)改革要結合本國的國情,改革要堅持社會主義方向。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哪些變化

3樓:英格拉姆

一、改革開放使中國經濟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國是一個人口眾多、特別是農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國家。改革開放前,處於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的長期束縛、閉關自鎖的封閉狀態,特別是「文革」期間,生產力遭到了嚴重破壞,物資短缺,日用生活品嚴重匱乏,國民經濟已經到了瀕臨崩潰的邊緣。

廣大農民群眾煥發出空前勞動積極性。僵化的經濟體制被衝破了,國有企業從主要依靠**和政策,逐步轉向主要依靠市場和法律,現代企業制度陸續建立。這些大大增強了國有經濟的活力、控制力和競爭力。

而非公有經濟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公有制經濟一統天下的局面。市場機制的引進,使經濟日趨活躍、市場逐步繁榮、人民群眾不斷受益。

改革開放幾十年來,中國社會生產力得到了極大的解放和發展,國內生產總值從2165億美元增長到26269億美元,年均增長9.7%,遠遠高於同時期世界經濟平均3%左右的增長速度。我國連續20多年經濟高速增長,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國家。

創造了世界經濟增長史的新奇蹟,重新整理了世界記錄。

中國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快速增長。前不久世界銀行公佈的資料表明,在過去25年全球脫貧事業所取得的成就中,有67%的成就歸功於中國。各類商品豐富多彩、應有盡有的時代取代了商品匱乏的短缺經濟時代。

二、改革開放使中國民主政治建設更具優勢:

從政治上看,一方面,我國曾經是一個經歷了兩千多年封建**統治、民主傳統比較薄弱的國家,存在著根深蒂固的封建傳統的政治文化的影響。

另一方面,民主與法制基礎比較薄弱,政治文明發展起步較晚;長期形成的階級鬥爭的定性思維,以及人們通常將「西方」與「中國」的政治理念和實踐模式看成「水火不相容」的,給我國政治文明的發展也帶來了一定的障礙,給政治改革帶來一定的阻力。

面對上述形勢和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和國家積極穩妥地推進政治體制改革。既堅持了科學社會主義關於民主的基本原理,立足本國國情,又吸收了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有益成果,在改革中不斷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建設。

在推進政治體制改革中,把擴大民主同健全法制結合起來。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規範化、程式化,社會主義民主政治不斷髮展,人民政治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提高。人民民主的內容不斷豐富、形式不斷創新、實踐不斷深化。

同時,健全法律體系和法制制度,開展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改革,實施依法治國。

三、改革開放使中國思想文化建設煥發了生機活力:

改革開放前,中國文化建設底子薄,又遭到「文革」的嚴重摧殘,人們思想觀念上存在著簡單地以「政治」畫線,排斥外來文化、鄙視傳統文化的觀念,知識和文化處於貶值狀態。伴隨改革開放的深入,長期禁錮人們思想的許多舊觀念被衝破,偉大的革新創造精神、開拓進取、實幹興邦精神被激發,人類創造的先進思想文化、思維方式被我們所接受。

包括***理論、「****」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想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成為凝聚人心的強大思想**,成為全國人民的共同精神支柱。尊重知識、尊重教育、尊重人才、推崇優秀文化蔚然成風。

總之,改革開放至今,我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國防、外交和中國共產黨的建設等各個方面,都取得巨大的發展進步。鴉片戰爭以來,飽受西方列強欺凌、頻遭西方列強侵略的中華民族,已經走向振興。神州大地發生了舉世矚目的巨大變化。

拓展資料:

改革開放,是2023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2023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乾),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

開放,即對外開放,是加快我國現代化建設的必然選擇,符合當今時代的特徵和世界發展的大勢,是必須長期堅持的一項基本國策。

4樓:種花家的小米兔

我們30年的改革開放,不僅在中國,在國際上也有深遠的影響。按照gdp來算,中國在世界上佔第二位。已經趕上日本。

按照ppp(購買力平價),據世界銀行公佈的數字,我們中國是世界第二,因為世界上的購買力評價大概是55萬億美元,中國大概5萬多億美元,大概佔到世界的9%。

說明中國在國際上經濟上的比重大大增加。中國擁有的外匯儲備已經達到14000多億,已經佔到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這個變化,都是因為改革開放的結果。

改革開放,是2023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中國開始實行的對內改革、對外開放的政策。中國的對內改革先從農村開始,2023年11月,安徽省鳳陽縣小崗村實行「分田到戶,自負盈虧」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大包乾),拉開了中國對內改革的大幕,國營企業的重大改革——自主經營權、自主調控市場。

改革開放是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路線的兩個基本點之一。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方針、總政策。是強國之路,是黨和國家發展進步的活力源泉。

改革,即對內改革,就是在堅持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自覺地調整和改革生產關係同生產力、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之間不相適應的方面和環節,促進生產力的發展和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

5樓:匿名使用者

改革開放政策使中國經濟日益向市場方向轉型,也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經濟增長最快的國家之一。

中國自2023年加入世貿組織後,**和投資政策的改革加快了中國經濟融入世界經濟的步伐。在**和投資的驅動下,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非常強勁,實際增長率保持在年均9%左右。另外,中國還採取了重要的**及與**相關的改革措施,積極參與多邊**體系。

中國的平均關稅水平從2023年入世前的15.6%降到2023年的9.7%。中國的非關稅性**限制措施也迅速減少。入世以來,中國的對外**增長迅速。

2023年,僅貨物**在中國國內生產總值中所佔比例就高達64%。2023年,中國的貨物**額在全球**中所佔的份額達到6.7%,這些**大部分是由以中國為基地的外資公司進行的。(經濟) 原因:

按照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生產關係的基礎和核心是生產資料的所有制,所有制變化了才使得資源配置的方式(也就是定價機制)真正發生轉變。因為市場經濟作為交換的經濟,本質上交換的就是所有權,商品交換實際上就是當事人之間的所有權的相互轉換。所以,如果財產製度、所有權制度不發生深刻變化,市場化程序就成為不可能。

所以,自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市場化的進展,中國的所有制制度發生了深刻的變化。觀察一個制度的好壞和成功,最硬的指標就是看在這個制度變化的過程中,是不是真正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而中國的發展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改革開放二十年來,伴隨著制度的這種變化,我們中國的生產力和國力空前提高,中國平均每年的經濟增長率超過了9%,增長速度相當快,並且持續了二十年之久。這就表明,中國改革成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一個強勢的****領導下解放和發展了生產力。

6樓:漸漸再也不見

改革開放給中國帶來了什麼變化,讓中國變得更加強大,科技水平,醫療水平變得更加高,中國發展的更快,包容性更高,人民的生活越來越好。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變化改革開放前後中國經歷了怎樣的變化

1 中國經濟發展遵循從 點 到 線 再到 面 的發展路徑。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已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7億多中國人擺脫了貧困,創造了舉世矚目的 中國奇蹟 經濟特區作為 點 發揮了重要示範作用。2 特區的成功也帶動了整個國家的發展。經濟特區不僅名字是中國首創,而且涵蓋多種形式,如中國陸續建立的眾多國...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哪些成就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了哪些成就

我國近年來的新成就很多,政治經濟科技社會各方面都有,比如 天鯤 試航 嫦娥 奔月 北斗 棋佈 鯤龍 出水 港珠澳大橋通車 主場外交發出中國聲音等等,細數著國家這些成就,令人心潮澎湃。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取得的以下的成就 1 經濟方面 1978年到2006年間,中國經濟總量迅速擴張,國內生產總值從3645...

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巨大成就

意識形態 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從新民主義過渡到社會主義。政治方面 確立黨 政 軍的方針 政策 經濟方面 主要矛盾從階級矛盾轉化到經濟矛盾 供求關係 文化方面 舉不勝數 可查資料 軍事方面 兩彈一星 飛機等等 教育方面 高考制度的恢復。你說的是改革開放以後,但這些是前提條件,也要寫 可以去看鄧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