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太宗十思疏第一段用了什麼說理方法

2021-03-03 23:40:27 字數 1287 閱讀 5023

1樓:匿名使用者

第1段旗幟鮮明bai地提出中心du論點:為人君者zhi必須「居安思危,戒奢dao以儉」。文章回開篇連用兩上比喻句「求木之長答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來正面論證「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的道理。

接著,緊承上文,用一個排比句從反面申述不居安思危的危害。

「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點明為人君者地位的崇高和責任的重大。而需完成治國的重任,則必須「居安思危,戒奢以儉」。「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是歷代統治者創業後守成的歷史經驗。

貞觀十一年正是唐太宗執政後的鼎盛時期,魏徵提出這一點,是很有眼光的。

2樓:晏南溪

正反對比論證,喻證法

3樓:塞外飛鵠

抗擊疫情,居家學習,毋須朵頤,自珍靈龜,光陰天予,焉可弗取。諫太宗十思疏

諫 太宗十思疏的主要論述方式

4樓:匿名使用者

一、類比入手,親切生動

作者要論述的是治國安民的根本大計,而進諫的物件又是國君。從流水、樹木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現象入手說理,就顯得親切、生動,容易為人君所接受。同時,要「木茂」就必須「固其根本」,要「流長」就必須「浚其泉源」,這都是生活中的常識。

通過類比,推出要「國安」必須「德厚」,就很有論辯力量。在這個基礎上,作者進一步以「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比做「伐根」「塞源」。這樣,不居安思危的危害性不言自明,而作者的觀點也鮮明地表露出來了。

二、駢散結合,華美流暢

唐代的奏疏,習慣上都用駢文來寫,這篇奏疏雖然用了許多駢偶句式,卻突破了駢體的束縛,駢散語句交替運用,既有駢文的整齊華美,又有散文的自然流暢,易於誦讀。

三、正反論述,務盡其旨

全文以論述為主,對同一個問題,作者往往從正反兩方面進行剖析,使說理更透徹。如第一段先從正面論述「固本浚源」,再從反面論述不這樣做的危害;第二段關於「殷憂」「竭誠」與「得志」「傲物」的反覆論述;第三段貫穿「十思」的本能慾望(或反應)與理性自制的對舉,都體現了這一特點。

四、比喻排比、生動有力

文章以淺顯的比喻襯出中心論題,比喻作為一種推理手段,起到生動、直觀的效果;全文的論述多用排比句式,鋪排羅列,勾連而下、氣勢不凡,增強了文章的表現力。

5樓:盞茶微呷

【題目】:《諫太宗十思疏》所用的主要論證方法?

【答案】:比喻論證、正反對比以及舉例的論證方法。先用比喻正面論述「固本」才能「木長」,「浚源」才能「流長」,「德厚」才能「國安」;再繼續用比喻從反面論述,反之,國不能安。

第二段還以歷史為鑑,舉例論證應當居安思危。

諫太宗十思疏十思是哪些,《諫太宗十思疏》一文中的十思是哪十思《諫太宗十思疏》一文中的十思是哪十思

十思 誠能見可bai欲,則思知du足以自戒 將有作,則思知zhi 止以安人 dao 念高危,則思謙版 衝而自牧 權 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 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 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 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 想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 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 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譯文 見了想...

《諫太宗十思疏》中的疏是什麼意思

疏做為古代的一種文體,有三解 1.臣子分條向帝王分條陳述說明的意見書。如 奏疏 2.對古書經典類的註解和對書籍註解的進一步註釋。和注合稱 註疏 3.僧道拜懺時所焚化的祝告文。如 疏文 諫太宗十思疏的疏是什麼意思 疏 奏章。也作動詞用,上奏章。明史 海瑞傳 寰再上疏醜詆,瑞亦屢疏乞休,慰留不允。又如疏...

《為學》第一段使用了什麼的手法闡明的什麼

為學 第一段用了設問的修辭手法。能引起人們 思考,由泛論天下事的難內 易進一步 明確轉入到求學難容易的問題上,吸引讀者強烈的關注。為學 原文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 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人之為學有難易乎?學之,則難者亦易矣 不學,則易者亦難矣。吾資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 旦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