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團結,友愛的故事,各個民族團結友愛的故事有哪些

2021-03-03 23:49:28 字數 5084 閱讀 2827

1樓:匿名使用者

班超得於闐疏抄勒(新疆維吾襲爾自治區疏勒縣)bai等國的支援與匈du奴爭西域統治權。七六年,zhi匈奴和在dao

它影響下的龜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焉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焉耆回族自治縣)等國,攻漢西域長官,漢章帝召回漢官,放棄西域,伊吾又被匈奴奪去。班超奉召將歸國,從漢諸國大震動,疏勒國大官黎弇怕班超走了,龜茲來報復,拔刀自殺。于闐國王侯大臣抱住班超的馬腳,號泣不讓走。

班超與所率三十六人留下來,準備擊敗反漢的焉耆、龜茲兩國。八○年,漢章帝派徐韓率兵一千人援班超。八七年,班超率西域諸國兵二萬五千人大破龜茲等國兵五萬人。

九○年,班超又大破蔥嶺西月氏國兵七萬人。九四年,班超率龜茲等八國兵七萬人合漢吏士商賈一千四百人攻破焉耆國。蔥嶺東西路通,西域五十餘國全部內屬。

一○二年,朝廷召班超歸國,到洛陽不久便病逝,年七十一歲。

各個民族團結友愛的故事有哪些?

2樓:古湖潮林

1、巴哈義古麗:11位窮「爸爸」窮「媽媽」的好女兒

巴哈義古麗全名叫巴哈義古麗·尼合買提,塔塔爾族,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昌吉回族自治州吉木薩爾縣吉木薩爾鎮滿城路社群的一名普通幹部。

工作17年來,她照顧著多位貧困孤寡老人和困難戶,認了11個不同民族的窮「爸爸」窮「媽媽」。此外,她還累計幫扶轄區各族貧困家庭50餘戶,資助數十位山區貧困媽媽、貧困學生,個人捐贈物資10萬多元。

巴哈義古麗通過身體力行,把愛的種子播撒到更多人的心裡。如今,以巴哈義古麗工作室為核心,滿城路社群形成了資訊員樓棟長志願服務隊、巾幗志願服務隊、法律法規志願服務隊等8支志願者隊伍,有志願者500多人,志願服務逐步常態化、社會化,服務範圍涵蓋醫療、教育、衛生等多個領域。

2、孔融讓梨

孔融四歲的時候,常常和哥哥一塊吃梨。每次,孔融總是拿一個最小的梨子。有一次,爸爸看見了,問道:

「你為什麼總是拿小的而不拿大的呢?」孔融說:「我是弟弟,年齡最小,應該吃小的,大的還是讓給哥哥吃吧!

」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兄弟姐妹相互禮讓、相互幫助、團結友愛的道理,使全家人都感到驚喜。從此,孔融讓梨的故事也就流傳千載,成為團結友愛的典範。

3、解放軍第三〇二醫院:情注雪域高原,愛灑藏區同胞

自2023年11月響應中華慈善總會發起的「藏區千名貧困家庭包蟲病患者救助行動」以來,作為首家參與該行動的醫院,三〇二醫院率先承擔起藏區包蟲病患者大批量防治任務、全軍藏區包蟲病救治「樣板工程」建立任務。截至目前,已為從藏區來北京的19個批次、124名患者進行了**,為99名重症患者實施手術,手術成功率達100%。

為了發動更多醫療資源,三〇二醫院還積極探索軍地聯合防治包蟲病的新路子。牽頭舉辦全軍藏區包蟲病篩查診斷與**技能培訓班,積極為來自解放軍第一〇七醫院、二五三醫院以及果洛藏族自治州人民醫院、雜多縣人民醫院等24家軍地醫院的業務骨幹傳授經驗;牽頭舉辦**自治區包蟲病外科規範化診療技術培訓班,為來自藏區及部分解放軍駐藏部隊和武警部隊的14家軍地醫院的業務骨幹「傳經送寶」,有效提升了當地包蟲病規範化診療技術水平。

4、阿布拉江·穆合塔爾:徒行八千里,結親百餘家

44歲的阿布拉江·穆合塔爾,出生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阿圖什市阿扎克鄉提堅村。近年來,他喜歡上了徒步運動,並且開始熱心做公益。

2023年,阿布拉江用18天時間,從烏魯木齊走到阿圖什市,引起轟動。後來,他又有了一個更大的夢想——從烏魯木齊走到北京,沿途宣傳大美新疆和民族團結一家親。

經過專業的體能訓練和精心準備,2023年4月8日,阿布拉江信心滿滿地從烏魯木齊出發,踏上了徒步進京的夢想之旅。8月15日下午,揹著行囊、風塵僕僕的阿布拉江·穆合塔爾終於來到北京天安門廣場。面對鮮紅的國旗,他激動得熱淚盈眶。

他動情地說:「祖國很強大,人民很團結,中華各族人民都是一家人!只要大家更團結,祖國就會更強大!

」5、阿卜杜拉·吾拉西木:在南昌樹立新疆人的品牌

2023年6月,在江西省南昌市從事餐飲業的維吾爾族商人阿卜杜拉·吾拉西木,將一封抒發民族團結情感的信寄給了遠在新疆和田地區墨玉縣扎瓦鄉老家的母親。阿卜杜拉用樸實的語言向遠方的母親訴說心裡話,用真摯的感情發聲亮劍,向家鄉人民表明自己珍惜今天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堅決同一切破壞民族團結的行為作鬥爭的態度,用最溫暖的字句抒發了對中華民族大家庭的熱愛。

從15年前帶著40元錢到南昌打拼,到成長為在南昌擁有11家店面和10個攤點、管理著32名員工的商人,阿卜杜拉的成功,既是個人努力的回報,也是民族團結結出的碩果。

對於未來的發展,阿卜杜拉表示,他將增開更多的店鋪,店員的聘用堅持一半員工為新疆老鄉,另一半則為南昌本地人,一來給南昌需要幫助的人提供工作崗位,二來可以促進民族之間的交流。在阿卜杜拉心中,餐廳已不僅是他餐飲事業的開拓地,更是民族團結的小視窗。

參考資料:中國民族宗教網_2017,那些溫暖人心的民族團結故事

3樓:錯位的神經

(通過以下三個故事都能看出各個民族團結友愛)

1、和親使者——王昭君的故事:

王昭君,名嬙,字昭君。西晉時,為避司馬昭之諱,改稱明君。西漢晚期生於南郡興山縣(今湖北省秭歸縣)。因聰慧麗質,漢元帝時入宮為待詔。

西漢晚期,漢王朝和匈奴停息了長期的戰亂,恢復了和親關係。漢元帝竟寧元年(公元前33年),西漢王朝答應匈奴呼韓邪單于的要求,同意王昭君出塞和親。從此出現了漢匈和好、民族和睦相處的局面,受到歷代人民的稱讚。

王昭君自願出塞,遠嫁異族,表現了一個弱女子不顧邊塞荒涼,不畏北地風寒和氈帳之苦的非凡膽識和勇氣。昭君出塞和親,是當時漢匈雙方政治上的一件大事

昭君出塞後60年,是漢匈和睦相處的60年,也是包括呼和浩特地區在內的整個漠南和平發展的60年,出現了牛馬布野人民熾盛的繁榮景象。飽經戰亂之苦後享受了60年和平生活的漢匈各族人民,深深地愛戴著王昭君。

民間傳說,昭君原是天上的仙女,下嫁呼韓邪單于。她出塞時,和呼韓邪單于走到黑河邊上,只見朔風怒吼,飛沙走石,人馬不能前進。昭君款款地彈起了她所帶的琵琶,頓時狂風停止呼號,天上彩霞橫空,祥雲繚繞,地下冰雪消融,萬物復甦。

一會兒,遍地長滿了鮮嫩的青草,開遍了絢麗的野花。遠處的陰山變綠了,近處的黑水澄清了。還飛來了無數的百靈、布穀、喜鵲,在她(他)們頭頂上盤旋和歌唱。

單于和匈奴人民高興極了,於是就在黑水邊定居下來。後來,王昭君和單于走遍了陰山山麓和大漠南北。昭君走到**,**就水草豐美,人畜兩旺。

在缺少水的地方,昭君用琵琶一劃,地上就會出現一條玉帶般的河流和片片綠茵茵的嫩草。

昭君還從一個漂亮的錦囊裡取出五穀種子,撒在地下,於是就長出了五穀雜糧。昭君去世時,遠近的農牧民紛紛趕來送葬,他們用衣襟包上土,一包一包的壘起了昭君墓。傳說昭君墓一日三變,晨如鋒,午如鍾,酉如樅。

就是說,昭君墓早晨猶如一座山峰,中午猶如一座鼎鍾,黃昏時猶如一棵雞樅(傘菌科圓錐形菌綱植物)。

王昭君是民族團結友好的象徵,她的功績也得到後世的尊重。

2、文成公主進藏的民間故事:

在中國歷史上,有不少以公主或宗室女下嫁蕃邦國王和親的事例。唐太宗時期,文成公主遠嫁吐蕃,便是和親情況的典範。在她的影響下,漢藏兩族的友誼有了很大的發展,所以,今天人們把文成公主譽為最成功的女外交家實不為過。

唐太宗貞觀12年,松贊干布率吐蕃大軍進攻大唐邊城鬆州,唐太宗治理下的唐朝正值國富兵強,於是派侯君集督率領大軍討伐。大敗吐蕃於鬆州城下。松贊干布只好俯首稱臣,並對大唐的強盛讚慕不已,他在上書謝罪的同時,還特向唐廷求婚。

唐太宗經過一番考慮,決定答應他的請求,於是在宮中選定了一個通曉詩書的宗室之女,封她為文成公主。文成公主原是唐太宗一個遠親李姓王侯之女,自幼飽讀詩書,她雖然對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充滿了對新奇的嚮往,因而也就應允了。經過兩個多月的準備,於貞觀15年隆冬,一支十分可觀的送親隊伍,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領下,護送文成公主前往吐蕃和親。

這支隊伍,除了攜帶著豐盛的嫁妝外,還帶有大量的書籍、樂器、絹帛和糧食種子;組成成員除文成公主陪嫁的侍婢外,還有一批文士、樂師和農技人員,幾乎就象一個「文化訪問團」和「農技隊」。唐太宗深謀遠慮,覺得只有千方百計地對他們從經濟和文化上予以協助,使吐蕃在潛移默化中感激和追隨大唐。文成公主實際上就是肩負著這項和睦邦交的政治任務而遠嫁,這支送親的隊伍也是前去協助她完成這項使命的。

唐朝文成公主嫁給藏王松贊干布的故事,流傳1000多年了。漢藏聯姻促進了民族團結,特別是對藏族經濟、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當時漢族的紡織、建築、造紙、釀酒、製陶、冶金、農具製造等先進生產技術,以及歷 法、醫藥等都陸續傳入了藏族地區。

同時,漢族也吸收了不少藏族的文化。

3、魏孝文帝遷都洛陽的故事:

為了便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的統治,孝文帝決心把國都從平城(今山西大同市東北)遷到洛陽。

為了這個,他怕大臣們反對遷都的主張,先提出要大規模進攻南齊。有一次上朝,他把這個打算提了出來,大臣紛紛反對,最激烈的是任城王拓跋澄。

孝文帝很惱火說:「國家是我的國家,你想阻撓我用兵嗎?」拓跋澄反駁說:「國家雖

然是陛下的,但我是國家的大臣,明知用兵危險,哪能不講。」

孝文帝想了一下,就宣佈退朝,回到宮裡,再單獨召見拓跋澄,跟他說:「老實告訴你,剛才我向你發火,是為了嚇唬大家。我真正的意思是覺得平城是個用武的地方,不適宜改革政治。

現在我要移風易俗,非得遷都不行。這回我出兵伐齊,實際上是想借這個機會,帶領文武**遷都中原,你看怎麼樣?」拓跋澄恍然大悟,馬上同意魏孝文帝的主張。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親自率領步兵騎兵三十多萬南下,從平城出發,到了洛陽。正好碰到秋雨連綿,足足下了一個月,到處道路泥濘,行軍發生困難。但是孝文帝仍舊戴盔披甲騎馬出城,下令繼續進軍。

大臣們本來不想出兵伐齊,趁著這場大雨,又出來阻攔。孝文帝嚴肅地說:「這次我們興師動眾,如果半途而廢,豈不是給後代人笑話。

如果不能南進,就把國都遷到這裡。諸位認為怎麼樣?」 大家聽了,面面相覷,沒有說話。

孝文帝說:「不能猶豫不決了。同意遷都的往左邊站,不同意的站在右邊。

」一個貴族說:「只要陛下同意停止南伐,那麼遷都洛陽,我們也願意。」許多文武**雖然不贊成遷都,但是聽說可以停止南伐,也都只好表示擁護遷都了。

孝文帝把洛陽一頭安排好了,又派任城王拓跋澄回到平城去,向那裡的王公貴族,宣傳遷都的好處。後來,他又親自到平城,召集貴族老臣,討論遷都的事。

平城的貴族中反對的還不少。他們搬出一條條理由,都被孝文帝駁倒了。最後,那些人實在講不出道理來,只好說:「遷都是大事,到底是凶是吉,還是卜個卦吧。」

孝文帝說:「卜卦是為了解決疑難不決的事。遷都的事,已經沒有疑問,還卜什麼。

要治理天下的,應該以四海為家,今天走南,明天闖北,哪有固定不變的道理。再說我們上代也遷過幾次都,為什麼我就不能遷呢?」貴族大臣被駁得啞口無言,遷都洛陽的事,就這樣決定下來了。

辨析題 民族平等,民族團結,各民族共同繁榮是我國處理民族問題

民族平等是民族團結的政治前提和基礎,是馬列主 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也是新中國60年所實行的最根本的民族政策.正確處理民族關係的三項原則是互相聯絡,不可分割的。具體表現 民族平等是實現民族團結的政治基礎,沒有民族平等就沒有民族團結。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是實現各民族共同繁榮的前提條件,沒有民族平等和團結...

我身邊的民族團結的作文1000民族團結作文1000字

民族團結一家親作文1000字 民族團結一家親,民族團結一家親作文1000字.有一句歌詞叫做家是一個家,國是大中國.這句歌詞誰也不陌生.中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國家.自秦朝開始,我國就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在此兩千多年的歷史當中始終沒有間斷過.我國幅員廣闊.在960萬平方公里上生活著56個民族.民族團結...

關於民族團結的作文,關於民族團結的作文500字

偉大祖國的56個兄弟民族,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和睦相處,團結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勞動,共同開拓了祖國的大好山河,創造了燦爛的中華文化,推動了人類社會的進步。我國少數民族生活的地區,不僅有美麗如畫的自然風光,而且土地肥沃,氣候宜人,物產豐富,還擁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 水力資源以及礦產資源等。我國南方氣候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