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夢囈的魚
隋文帝楊堅曾於公元584年命宇文愷率眾開漕渠。自大興城西北引渭水,略循漢代漕渠故道而東,至潼關入黃河,長150多公里,名廣通渠。公元604年改名永通渠。
但隨著南北政治、經濟和文化日益發展,修鑿的區域性運河,已經不能滿足社會需要。溝通南北水道已經成為社會經濟交流的迫切需要了。
公元605年(大業元年),隋煬帝即位第一年就徵發百萬士兵和伕役,修造通濟渠。同年又改造邗溝。公元608年,又徵發河北民工百萬開鑿永濟渠。
公元610年溝通長江河。至此,開鑿大運河的工程基本完成。隋煬帝開鑿大運河前後用了六年的時間。
隋煬帝先後開鑿疏浚了由黃河進入汴水,再由汴水進入淮河的通濟渠;還有從淮河進入長江的邗溝;從京口(現在江蘇的鎮江)到達餘杭(現在浙江杭州)的江南河;引沁水向南到達黃河,向北到達涿郡(現在的北京)的永濟渠。這些渠南北連通,就是歷史上有名的大運河。大運河從北方的涿郡到達南方的餘杭,南北蜿蜒長達五千多裡。
隋煬帝在修運河同時,運河兩岸築起御道,種上楊柳樹。從長安到江都,沿途建造離宮40多處,沿運河還建立了許多糧倉,作為轉運或貯糧之所。
南北「大運河」,將錢塘江、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連線起來。當時運河上「商船旅往返,船乘不絕」,大運河對隋唐時期南北經濟、文化交流,維護全國統一和**集權制的加強,都起了促進作用。大運河不僅加強了隋王朝對南方的軍事與政治統治,而且使南方的物資能夠順利地到達當時的洛陽和長安,在有利於軍事和政治的同時,南北方的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有力的加強。
如此浩大的工程,利於千功萬代。大運河對於中國來說遠比長城對於中國更重要。大運河連線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連線了兩個文明。
使黃河流域長江流域逐漸成為一體。修建大運河是凝聚中國之舉。滿足了將已成為全國經濟中心的長江流域同仍是政治中心的北方連線起來的迫切需要。
「大運河」的修建使中國水運暢通、發達,為中國後世的繁榮富強打下了牢固堅實的基礎。自清末改漕運為海運,大運河才不再是國家經濟的大動脈了。隋煬帝為中國後代子孫萬代帶來了巨大的好處。
他對中國的功績是不朽的、是很難有人比擬的......只是為此付出的代價太大。勞民傷財導致滅國。
如此浩大的工程誰修建都不討好,誰建都會傷國體。有誰敢修建如此浩大的工程?還有誰敢做如此大的手筆?
大概只有氣魄同樣浩大的千古一帝秦始皇了。
也是在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煬帝派楊素等人負責修建洛陽城。當時,每月都有二百萬人在工地上勞動,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於完成。新的洛陽城有宮城、皇城和外郭城。
外郭城也就是大城,周圍有七十里長。裡面的皇城是文武衙門辦公的地方。再往裡,就是宮城,周圍有三十里。
隋煬帝修建洛陽城,是有統治國家的戰略考慮的。當時首都長安在西北面,往東的路不太暢通,影響了國家政令的暢達。洛陽則處在國家的中心地帶,可以有效地治理江南,控制北方,鞏固國家。
還有,在長安的時候,各地的糧食運往長安要費時費力,白白浪費。到了洛陽便可以很方便地取得糧食,減輕了百姓負擔。這也為後來的唐朝繁榮昌盛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樓:匿名使用者
歷史意義:
開通大運河,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天下轉漕,仰此一渠』,推動了南北經濟交流,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鞏固了隋朝的統治
1 京杭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2 京杭運河一向為歷代漕運要道,對南北經濟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
3 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全國統治
京杭運河是世界上最長的人工河流,也是最古老的運河之一。它和萬里長城並稱為我國古代的兩項偉大工程,聞名於全世界。 京杭運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經北京、天津兩市及河北、山東、江蘇、浙江四省,溝通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
全長1800千米。早在2400多年前,吳國為北伐齊國爭霸中原,在江蘇揚州附近開鑿了一條引長江水入淮的運河(稱邗溝),以後在這基礎上不斷向北向南發展、延長尤其經隋朝和元朝二次大規模的擴充套件和整治,基本上完成了今日京杭運河的規模。京杭運河的許多河段是利用原來的天然河流和湖泊,部分河段是人工開挖的,運河水流主要從溝通的天然河道中得到補給。
京杭運河一向為歷代漕運要道,對南北經濟和文化交流曾起到重大作用。十九世紀海運興起,以後隨著津浦鐵路通車,京杭運河的作用逐漸減小。黃河遷徙後,山東境內河段水源不足,河道淤淺,南北斷航,淤成平地。
水量較大、通航條件較好的江蘇省境內一段,也只能通行小木帆船。京杭運河的荒廢、蕭條,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制度的寫照。解放後部分河段已進行拓寬加深,裁彎取直,新建了許多現代化碼頭和船閘,航運條件有所改善。
季節性的通航里程已達1100多千米。江蘇邳縣以南的660多千米航道,500噸的船隊可以暢通無阻
3樓:天緣傳奇之友
目的:鞏固隋王朝對全國南北的統治
意義:1、溝通了南北的交通。
2、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
歷史意義:開通大運河,成為我國南北交通的大動脈, 『天下轉漕,仰此一渠』,推動了南北經濟交流,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鞏固了隋朝的統治
4樓:匿名使用者
溝通了南北幾大水系,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的交流(我是憑自己的知識寫的,簡單明瞭,不是到網上到處去複製哈)
5樓:於菟單于
意義與目的很多時候會有偏差,
京杭大運河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
6樓:匿名使用者
同時也是為了能徵到眾多美女,以及方便自己遊山玩水(補充樓上的樓上的:)
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7樓:水瓶
有以下三方面重要意義:
1、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
大運河把南北用水道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
2、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唐、北宋的頻繁開鑿、疏浚、整修使大運河在較長的時期保持暢通,經過唐宋的長期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藉助大運河的便利條件,發展的更加興旺。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城市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的發展。
3、在社會領域,隨著制度的完善和規模的擴大,漕運逐漸突破其早期以政治功能為主體的窠臼,發揮著越來越廣泛的社會功能,成為維護王朝穩定和制衡社會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古代社會中後期,統治者熟練而頻繁地利用漕運進行社會制衡與調控,消弭諸如重賦、災禍以及物價波動等造成的社會不安定因素。
在公元七世紀初隋煬帝統治後,遷都洛陽。為了控制江南廣大地區,使長江三角洲地區的豐富物資運往洛陽,隋煬帝於公元603年下令開鑿從洛陽經山東臨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長約1000公里的「永濟渠」;又於大業元年(公元605年)下令開鑿洛陽到江蘇清江(今淮安市)約1000公里長的「通濟渠」,直接溝通黃河與淮河的交通,並改造邗溝和江南運河;三年又開鑿永濟渠,北通涿郡,連同公元584年開鑿的廣通渠,形成多枝形運河系統。
再於公元610年開鑿江蘇鎮江至浙江杭州(當時的對外**港)長約400公里的「江南運河」;同時對邗溝進行了改造。
這樣,洛陽與杭州之間全長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 揚州是裡運河的名邑,隋煬帝時在城內開鑿運河,從此揚州成為南北交通樞紐,藉漕運之利,富甲江南,為中國最繁榮的地區之一。
8樓:徐鳥鳥鳥
第一、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
大運河把南北用水道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
第二、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唐、北宋的頻繁開鑿、疏浚、整修使大運河在較長的時期保持暢通,經過唐宋的長期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藉助大運河的便利條件,發展的更加興旺。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城市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的發展。
【拓展資料】
隋唐大運河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地區,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
9樓:小薇薇
加強了中國南北的溝通。在古代,水運通常是比陸路靠馬、牛車運輸方式便宜的。坐船過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輜重,往往比走旱路要便宜。
大運河把南北用水道連起來,組成水網,把幾大自然水系(長江、淮河、黃河、海河、錢塘江)變成一個大水系。
促進沿河城市的繁榮。唐、北宋的頻繁開鑿、疏浚、整修使大運河在較長的時期保持暢通,經過唐宋的長期發展,大運河沿線的城鎮藉助大運河的便利條件,發展的更加興旺。大運河促進了沿線城市揚州、杭州、西安、洛陽、開封的發展。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餘杭(今杭州)。後代通過浙東運河延伸至會稽(今紹興)、寧波。大業元年至六年(605年-610年),隋煬帝動用百餘萬百姓,疏浚之前眾多王朝開鑿留下的河道,修隋唐大運河。
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華北平原和東南沿海上,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2023年6月22日,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浙東運河在內的三大部分十段河道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成為中國第46個世界遺產專案。
10樓:倚樓丶丶聽風雨
開通大運河的歷史意義是什麼
11樓:匿名使用者
溝通了我國南北交通,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
12樓:匿名使用者
促進了南北經濟文化交流是一條通南北的大動脈
13樓:日暮熙辰
大運河通航以後,不僅成為南北政治、經濟、文化聯絡的紐帶,也成為溝通亞洲內陸「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樞紐。運河的通航還促進了沿岸地區城鎮和工商業發展,它還宛如一條綵帶,沿岸城鎮猶如綵帶上鑲嵌的一顆顆明珠。此後,歷代王朝對運河不斷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續發揮著貫通南北動脈的作用。
14樓:匿名使用者
大大促進了我國南北方的經濟交流。
隋煬帝開通大運河的意義有哪些?
15樓:匿名使用者
1、意義
為了加強南北交通,鞏固隋王朝對全國的統治。它的開通,大促進了我國南北經濟的交流,對我國以後的經濟發展有重大意義。
2、大運河簡介
隋唐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南起餘杭(今杭州),北至涿郡(今北京),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公元605年),隋朝開鑿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縱貫在中國最富饒的東南沿海和華北大平原上,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通達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海河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在中國的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作用,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築工程,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模最大的運河。
隋朝開鑿大運河的歷史意義,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有何重大歷史意義
從主觀方面看,隋煬帝開鑿運河的動機包括三點 一是加強南北交通,鞏固對全國的統治 二是加強對江南地區的經濟掠奪 三是對江南繁華地區的巡遊。由於在隋朝統一之前,江南經濟已趕上北方,那麼,隋朝開鑿運河與江南經濟地位的提高是有關係的。從客觀上看,又分兩個方面。一方面,開鑿運河必然帶來沉重的徭役負擔,導致階級...
隋朝大運河有怎樣的歷史地位,隋朝大運河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
隋朝大bai 運河是世界上偉大工程之du一。大運河的zhi長度,在世界上首dao屈回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答和寬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體現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力。和我國古老的長城一樣,大運河千百年來飲譽世界。運河的開通,還促進了運河兩岸城市的發展,江都 餘杭 涿郡等城市很快繁...
費力開鑿的京杭大運河通航後,對大隋朝來說是利是弊
一千多年前昏庸無道的隋煬帝楊廣,為了下揚州觀賞瓊花,競下旨,驅趕百萬民工,開鑿河道,大造龍舟綵船,他的這個做法可謂是勞民傷財,害得老百姓苦不堪言。最終造成的一個結果官逼民反,隋煬帝的暴行激起了各地人民的紛紛起義,英雄豪傑聚集在一起,只為推翻昏君的統治。上面這種說法經常是我們在話本當中看到的說法,將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