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不大清楚你要問什麼.太行山的地理意義是區域地理方面的,如行政區的界線(人文),地形區的界線(自然),經濟區的界線(人文)等;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就像你說的那幾點,是根據自然現象,總結出規律,再抽象成為某種地理現象的解釋,比如為什麼有晝夜更替現象阿?哦,是因為地球的自轉和地球本身的不發光不透明的屬性,反過來說,晝夜現象就是地球自轉的一個地理意義了。
2樓:獨愛茅臺
很奇怪, 象樓上所說你已經知道並理解實際的例子,卻不能區分抽象的概念, 哈哈
真是怪人多有........
按照你給出的例子,那麼一個事物的地理意義指得就是他對環境所產生的影響,而這種影響又是具有一定的活躍效果的,不是象幾千萬光年外的超新星**,對地球和人類沒有任何影響。這個環境的影響可以是自然的,比如自轉產生日夜地球自轉產生地磁場,也可以是社會的,比如長江與秦嶺分開南北,黃河分開幾個省份的行政區劃,
我以前也沒有考慮過這個問題,大家討論下
3樓:伊水一
你自己不是知道答案了嗎?
還拿出來問幹嘛?
你那地理意義是對的!
4樓:匿名使用者
當問某個地理事物的地理意義時,就是問該地理事物的經緯位置,地形型別,地理分界線--如:分水嶺、氣溫、降雨量、氣候等和地理標誌--如大高加索山是亞歐分界線等.
當問某個地理現象的地理意義時,就是問該種地理現象對地球的造成的影響--如太陽黑子影響降雨、厄爾尼諾現象造成氣候變化、拉尼娜現象造成我國今年的冰凍災害.
太行山是事物而地球自轉是現象!!!
5樓:匿名使用者
後者的作用對前者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
6樓:班欣愉星雪
哦,是因為地球的自轉和地球本身的不發光不透明的屬性,如行政區的界線(人文)不大清楚你要問什麼.太行山的地理意義是區域地理方面的,就像你說的那幾點,是根據自然現象,總結出規律,再抽象成為某種地理現象的解釋,比如為什麼有晝夜更替現象阿,反過來說,晝夜現象就是地球自轉的一個地理意義了,地形區的界線(自然),經濟區的界線(人文)等;而地球自轉的地理意義
我國一些地理事物的地理意義
7樓:匿名使用者
自然區界線
(1)東部季風區與西北乾旱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線即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的南麓。
(2)東部季風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3000米等高線。
(3)西北乾旱半乾旱區與青藏高寒區的界線:崑崙山——阿爾金山——祁連山。
氣候界線
(1)季風區與非季風區的界線: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與400毫米降水量等值線大約重合。該線西北為非季風區,東南為季風區。
(2)降水量和乾溼區的界線
溼潤區與半溼潤區的界線(800毫米等降水量線):大體沿著青藏高原的東南邊緣,向東經過秦嶺——淮河一線。
半溼潤區與半乾旱區的界線(400毫米等降水量線):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張家口、蘭州、拉薩附近,到喜馬拉雅山的南坡。
半乾旱區與乾旱區的界線(200毫米等降水量線):陰山、賀蘭山、祁連山、巴顏喀拉山、岡底斯山。
(3)熱量界線
1月0°C等溫線(**帶與暖溫帶界線):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秦嶺—淮河一線。
暖溫帶與中溫帶的界線:鴨綠江口——長城(山西境內稍偏南)——祁連山——天山一線。
(4)我國太陽年輻射總量豐富、貧乏界線:
從大興安嶺向西南,經北京西側、蘭州、昆明,再折向北到**南部。此線西北,太陽能資源豐富.此線東南貧
人口密度界線
大致以黑龍江的黑河——雲南騰衝一線。該線東南人口稠密,西北人口稀疏
地勢階梯
一、二級階梯界線:崑崙山、祁連山、橫斷山脈。
二、**階梯界線:大興安嶺、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四大海域的界線
渤海與黃海的界線:遼東半島老鐵山角——山東半島蓬萊角;
黃海與東海的界線:長江口北岸啟東角——濟州島西南角;
東海與南海的界線:廣東南澳島——臺灣島南端鵝鑾鼻。
水文界線
(1)內流區與外流區的界線:
北段:大興安嶺、陰山、賀蘭山、祁連山的東端
南段:200毫米等降水量線。
(2)長江與黃河水系的界線:巴顏喀拉山、秦嶺。
(3)長江與珠江水系的界線:南嶺。
(4)太平洋水系與印度洋水系(瀾滄江與怒江)的分水嶺:怒山。
綜合地理界線
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 它是**帶與暖溫帶的分界線、最冷月均溫0°c等溫線的地方、大於等於10°c積溫4500°c的地方、800毫米等降水量線的地方、溼潤區與半溼潤區的分界線、河流有無結冰期的分界線、溫帶落葉闊葉林與**帶常綠闊葉林的分界線、鈣質土與酸性土壤如紅壤的分界線、小麥與水稻的分界線、農業旱地與水田的分界線、農作物一年一熟或兩年三熟與一年兩熟或三熟的分界線、長江水系與黃河水系的分界線, 地形較完整(平原、高原為主)與地形較破碎(盆地、低山丘陵為主)的分界線、河流汛期長短、河流多少等的分界線。
什麼叫地理事物
8樓:匿名使用者
地球上的山脈、河湖、平原、國家、等都是地理事物。城市
9樓:匿名使用者
地理事物及其認識方法的綜合性
(一)地理事物的綜合性
地理科學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所研究的物件即地理事物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具體表現在:
1.地理環境的組成要素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 地理環境的各個組成要素,包括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相互聯絡,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相互滲透,有機結合,形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因此,任何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都不是孤立的和靜止的,而是與其它事物和現象存在著動態的聯絡。例如,地球的自然環境是在地球的宇宙環境、大氣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下形成和發展的,自然地理環境的特徵和演變是地球運動與地貌、氣候、水文、土壤、植被和動物等要素共同作用的結果,地球的人文環境是由政區、人口、聚落、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科技和文化等因素綜合而成的。
2.地理環境在人類與自然的共同作用下發展變化 自從人類出現以後,自然環境就受到人類活動的深刻影響。今天,地理環境已經深深打上了人類活動的烙印,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已經形成一個密切聯絡的不可分割的整體。例如,人類活動對於氣候、地形、水文、土壤和生物的分佈與演變都起著重要作用;自然環境的變遷也制約著人類活動,甚至使人類受到懲罰。
由於人類活動範圍的日益擴大,人與地理環境的關係也日趨複雜。人類從地理環境中取得必要的生存空間,獲得資源和能源,從而保證了人類的生存發展。人類又影響和改造著地理環境,同時向地理環境排放越來越多的廢棄物質,使地理環境趨於惡化,因而又制約了人類的發展。
如果不能正確處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就可能使地理環境越來越不利於人類的生存發展。
(二)對地理事物認識方法的綜合性
在認識地理事物的本質特徵時,必須注意地理事物的綜合性。例如,認識某一地區的自然地理特徵,必須全面考慮地貌、氣候、水文、植被和動物等要素的特點;認識某一國家的人文地理特徵,必須注意資源、人口、民族、城市、工業、農業、交通和文化等方面的狀況。對於某一要素的分佈和運動規律,也要充分考慮其它因素的影響。
例如,對於河流的水文特徵,必須從地貌、氣候、土壤、植被和人類活動等方面加以分析。把握對地理事物認識方法的綜合性,應該注意以下幾點:
1.找出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的內在聯絡,充分認識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相互關係 要按照辯證唯物主義觀點,運用客觀事物的系統性和聯絡性法則認識地理事物,從地理環境各組成要素的內在聯絡入手,認識和解釋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相互關 系。例如,在解釋各種氣候型別的成因時,應該分析緯度的高低、距海的遠近、地形的變化、洋流的寒暖以及大氣環流的形勢對氣候的影響,再綜合出氣候型別的特點;在說明工業佈局的特 點時,應該分析原料、能源、交通、市場、科技、環境及農產品**等方面的條件,再綜合出工業佈局的型別。
2.從人類與地理環境關係的角度,認識和總結地理事物和地理環境的發展規律 按照科學的人地觀來認識和總結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發展規律,是研究地理科學和學習地理知識的重要基點。對於紛紜複雜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只有從人地關係的 角度加以科學的分析和綜合,才能找出其客觀規律。例如,對於森林資源的認識,只有從人類需要的角度來認識,才能明確森林不僅可以提供多種物質產品,還是一種重要的環境資源;濫伐森林的危害和提高森林覆蓋率的意義,也只有從人類活動的角度來認識才能夠正確理解。
(三)在中學地理教學中要重視分析-綜合方法
分析-綜合方法是一種常用的重要思維方法。分析就是把事 物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面和各種屬性分解開來,一一加以考察的思維方法。綜合就是把事物的各個部分、各個方面和各種屬性合為一體,進行總體考察的思維方法。
分析和綜合是密切聯絡,不可分割的。只分析,不綜合,就會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綜合,不分析,又會只見森林,不見樹木。
任何學科的知識,包括地理學科的知識,都是既有一定的整體結構又有各個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總要把分析和綜合結合在一起進行思維,既可以先分析後綜合,也可以先綜合後分析。
在學習地理知識的過程中,學生要通過分析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狀況和地理要素及地理現象之間的關係,揭示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的空間分佈和演變規律,綜合地理環境的整體特徵和區域特徵,從而發展思維能力,學會系統地全面地看問題的方法。因此,在中學地理教學中應特別重視分析-綜合方法。
在中學地理教學過程中,運用分析-綜合方法應注意以下幾點:
1.按照事物的邏輯順序進行分析分析問題必須注意事物的系統性和層次性,按照邏輯順序進行分析。例如,在分析四季更替的原因時,應按照這樣的順序進行:地球在自轉和公轉—地球自轉時地軸的方向固定不變—地球的赤道面和公轉軌道面有23.
5度的夾角—太陽直射點在南北緯23.5度之間來回移動—地表各地所受太陽光熱的多少不同—季節變化。
2.抓住各要素之間的主要矛盾 影響事物特徵有多種因素,其中必有一個主要因素,它對事物的影響就成為形成事物特徵的主要矛盾。在綜合事物的整體特徵時,必須抓住這一主要矛盾。例如,影響農作物分佈的因素很多,但氣候是主要因素,所以在理解農作物分佈規律時,應主要考慮氣溫、積溫、降水、蒸發等方面的原因,把農作物的分佈區域與溫度帶和乾溼地區等聯絡起來。
3.根據學生的心理特徵靈活地運用 不同年齡的學生有不同的理解能力,對不同的事物可以有不同的認識方法,應根據教學的實際,靈活運用分析-綜合方法。例如,關於外力作用,可以先綜合後分析,即先說明外力作用對地表形態的改造,再分別說明風化作用、侵蝕作用、搬運作用
必修一地理的知識,必修一地理的知識
水和陸地海陸熱力性質差異,海水的比熱容大,陸地的比熱容小。獲得同樣的熱量,陸地要比海洋上升的溫度高 損失同樣的熱量,陸地要比海洋溫度降的低。所以,北半球夏季,同緯度陸地溫度高于海洋 北半球冬季,同緯度陸地溫度低于海洋。你在圖上同緯度比較一下它們的溫度,就明白等溫線為什麼會這樣分佈了。除了上面所說到的...
如何描述地理事物的空間分佈特徵,如何描述地理位置特徵
1.點狀地理事物的描述 試題通常以某一區域圖為背景圖來呈現點狀事物的分佈狀況,在讀圖時要注意從點的 大小 疏密 組成的形狀來觀察點狀事物代表的含義。描述的角度 疏密 數量 極值 方位。具體描述 總體分佈特徵 疏密狀況 總分結構描述 是否均衡 如果不均,哪多,哪少 極值區位置名稱 最多 最少 最集中的...
初一地理試卷,完整的初一地理試卷,完整的
七年級地理期末模擬測試題 一 單項選擇題 在每小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要求的。1.下列關於緯線的說法,錯誤的是 a 緯線都是圓的 b 緯線有長有短 c 緯線指示東西方向 d 緯線的度數由南向北逐漸增大。2 下列緯線圈中,最短的一條是 a 20 n b 60 s c 10 s d 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