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姜嘉彧
1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電力、汽車、化工等新興產業的誕生。
2它使得世界各地的聯絡與溝通變得更加緊密,有利於促進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3它促進了生產的集中,產生了壟斷組織,同時也促進了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的轉變。
4加劇了列強的對殖民地的資源掠奪和商品傾銷。
5交通電訊的發展使世界各國及民族之間聯絡更加密切!
希望採納:#^_^#姜嘉彧為您解答。
2樓:新蘭
1、科學技術迅速應用於生產、推動了工業的迅速發展。
2、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產生了壟斷資本,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到帝國主義階段。
3、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不平衡,美德兩國取代英法登上世界經濟的領導地位,新崛起的列強與老牌帝國主義爭奪殖民地和財富資源勞動力競爭加劇,導致激烈的爭奪和戰爭。
4、壟斷資本對外擴張,世界被瓜分完畢,帝國主義殖...民體系在全球建立。
3樓:匿名使用者
大力發展生產力,推動社會的發展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成果和意義。
4樓:雙魚座
主要成就
1.最為顯著的成就——電力的廣泛應用
(1)主要成果:2023年,德國人西門子製成發電機;到70年代,實際可用的發電機問世,電力用於帶動機器,成為補充和取代蒸汽動力的新能源;電燈、電車、電影放映機等相繼問世。
(2)影響:使人類社會進入了電氣時代。
2.內燃機的創制和使用
(1)主要成果:19世紀七八十年代,以煤氣和汽油為燃料的內燃機問世;90年代出現了柴油機,它的問世,解決了交通運輸工具的發動機問題。80年代,卡爾·本茨等人製造出由內燃機驅動的汽車;內燃機車、遠洋輪船、飛機等也得到迅速發展。
(2)影響:內燃機的發明推動了石油開採業的發展和石油化工工業的產生。
3.電訊事業的發展
(1)主要成果:19世紀70年代貝爾發明了**,90年代馬克尼試驗無線電報成功。
(2)影響:為迅速傳遞資訊提供了方便,使世界各地的經濟、政治和文化聯絡進一步加強。
4.化學工業的建立
(1)80年代起,科學家開始從煤炭中提取化學產品;
(2)2023年,諾貝爾發明炸藥,80年代又改良了製造無煙炸藥的技術,大大促進了軍事工業的發展;
(3)塑料、人造纖維也開始投入生產和實際使用。
1.在第二次工業革命期間,自然科學的新發展,開始同工業生產緊密結合起來,科學在推動生產力發展方面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它與技術的結合使第二次工業革命取得了重大成果。
2.第二次工業革命幾乎同時發生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義國家,新的技術和發明的發展超出一國範圍,其規模更加廣泛,發展也比較迅速。
3.有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兩次工業革命交叉進行,它們既可以吸收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技術成果,又可以直接利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也比較快。
5樓:baby殺馬特
電力部門:電動機、發電機、電燈、電車等電器(使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交通部門:飛機、內燃機、汽車
化學工業:炸藥、無煙火藥、塑料、人造纖維、燃料
鋼鐵領域:新的鍊鋼法
通訊領域:**、有線電報的改進、無線電報的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積極影響:
1、生產力的發展帶動經濟迅速發展
2、城市化加速
3、大型企業迅速發展、形成壟斷組織帝國主義時期
4、生活水平提高,人們進入了電氣時代
5、重工業超過了輕工業
6、資產階級代議制的拓展和完善
7、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消極影響:
1、對環境造成汙染
2、貧富差距拉大
3、引起社會的動盪不安
4、資源過度浪費
拓展資料
1第一二次工業革命特點的對比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原因():資本主義的開放性和擴張性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方式:從第一次工業革命的商品輸出到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資本輸出。
資本主義世界市場形成的影響
積極影響:
1、促進世界各國生產力的發展
2、促進國際**的發展
3、推動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
4、客觀上促進了落後地區的進步
5、世界經濟體制的形成
消極影響:
1、世界市場中歐美列強佔據主導地位,亞非拉殖民地和半殖民地處於附庸地位
2、經濟發展不平衡、不合理。
2第二次工業革命評價
第二次工業革命,使得資本主義經濟、文化、政治、軍事等各個方面,發展不平衡,帝國主義爭奪市場經濟和爭奪世界霸權的鬥爭更加激烈。
第二次工業革命,促進了世界殖民體系的形成,使得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最終確立,世界逐漸成為一個整體。
第二次工業革命進一步增強了人們的生產能力,交通更加便利快捷,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擴大了人們的活動範圍,加強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意義
6樓:匿名使用者
(1)經濟:
1生產力,迅猛提高,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2生產關係,壟斷與壟斷組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3經濟結構,重工業有長足發展,逐步佔主導; 4工業佈局,形成西歐和北美兩大工業地帶 5世界經濟格局,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美德實力超過英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6能源結構,人、畜、風、水、煤——-電、石油
(2)政治:
1政治制度,形成比較健全的以代議制民主、政黨政治和公民自由為特徵資本主義政治模式 2社會主義運動,促進了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和列寧主義誕生。 3對外政策,列強加緊對外侵略擴張,瓜分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侵略方式的變化(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主)。
4民主民族運動:促進了新型的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5國際關係(世界政治格局),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3)思想文化:
1壟斷主義 2思想觀念,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增強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觀念 (5)環境問題,汽車的出現,促進石油的大規模使用,使大氣中,氮氧化合物,碳氫化合物的濃度增加而產生光化學煙霧等大氣汙染問題。
7樓:匿名使用者
首先,新能源的大規模應用,如電力,煤炭等,這些新能源的直接促進了重工業的大踏步前進,使大型的工廠能夠方便廉價的獲得持續有效的動力**,進而使大規模的工業生產成為可能,併為之後的經濟壟斷奠定了基礎。
其次,內燃機的發明解決了長期困擾人類的動力不足的問題。內燃機的發明又促進了發動機的出現,發動機的發明又解決了交通工具的問題,推動了汽車,遠洋輪船,飛機的迅速發展,使人類的足跡遍佈了全世界,也讓各個地區的文化,**交流更加便利。
第三,通訊工具的發明。自從19世紀70年代美國人貝爾發明了**之後,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就不在侷限與面對面的談話。
最後,化工業的迅猛發展。炸藥的發明,大大促進了軍工業的進步,並最終導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從煤炭中提取各種化合物,塑料,人造纖維先後被投入實際生活。
上述的四種發明,對第二次工業革命產生了決定性的作用,人類開始通過科學研究來獲得純粹的知識,然後又反過來促進理論的應用。
8樓:匿名使用者
1.時間 19世紀70年代-20世紀初
2.主要成就
(1)電力的廣泛應用:西門子-發電機、格拉姆-電動機; (2)內燃機和新交通工具的創制:卡爾?
本茨-內燃機驅動的汽車、萊特兄弟-飛機; (3)電訊事業的發展:貝爾-**、馬可尼-無線電報 (4)化學工業的建立:諾貝爾-炸藥 (塑料、人造纖維)
3.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影響
(1)經濟: 1生產力,迅猛提高,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迅速發展; 2生產關係,壟斷與壟斷組織形成,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 3經濟結構,重工業有長足發展,逐步佔主導; 4工業佈局,形成西歐和北美兩大工業地帶 5世界經濟格局,英國喪失了世界工廠的地位,美德實力超過英法;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形成。 6能源結構,人、畜、風、水、煤——-電、石油
(2)政治: 1政治制度,形成比較健全的以代議制民主、政黨政治和公民自由為特徵資本主義政治模式 2社會主義運動,促進了工人運動和社會主義運動的新發展和列寧主義誕生。 3對外政策,列強加緊對外侵略擴張,瓜分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侵略方式的變化(商品輸出為主——資本輸出為主)。
4民主民族運動:促進了新型的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 5國際關係(世界政治格局),資本主義世界體系最終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3)思想文化: 1壟斷主義 2思想觀念,競爭意識和參與意識增強 (4)生活方式:改善日常生活,尤其在衣和行方面,思想觀念 (5)環境問題,汽車的出現,促進石油的大規模使用,使大氣中,氮氧化合物,碳氫化合物的濃度增加而產生光化學煙霧等大氣汙染問題。
9樓:死神
生產力的迅猛發展改變著社會結構和世界形勢,資產階級掌握了先進的生產力,實力日益壯大,開始確立對世界的統治。企業的規模也越來越大,生產和資本的集中促成了壟斷組織的形成。
10樓:掌掌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推動下,資本主義世界市場最終確立,世界連線為一體。
11樓:匿名使用者
標誌著電氣時代的到來,以及內燃機的問世。資本家壟斷資本主義開始出現。世界市場建立起來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時間與意義,
12樓:阿沾
意義:大幅度提高了社會生產力,豐富了人們的物質生活。第一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鞏固了資本主義各國的統治地位。
意義:第二次工業革命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促進了電力、汽車、化工等新興產業的誕生。它使得世界各地的聯絡與溝通變得更加緊密,有利於促進世界市場的最終形成。
1、第一次工業革命的背景:
資產階級統治在英國確立,為英國資本主義的迅速發展奠定了基礎。
英國資產階級統治一方面積極發展海外**,進行殖民統治,積累了豐富的資本,擴充套件了廣闊的海外市場和最廉價的原料產地。
另一方面,進一步推行「圈地運動」,獲得了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蓬勃發展的工場手工業,積累了豐富的生產技術知識,增加了產量,但還是無法滿足不斷擴大市場需要,於是,一場生產手段的革命呼之欲出。
18世紀60年代,在英國的資本主義生產中,大機器生產開始取代工廠手工業,生產力得到突飛猛進的發展,歷史上把這一過程稱為「工業革命」。
2、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背景:
19世紀,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自然科學研究取得重大進展,2023年以後,由此產生的各種新技術、新發明層次不窮,並被應用於各種工業生產領域,促進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第二次工業革命蓬勃興起,人類進入了電氣時代。
德國第二次工業革命的貢獻,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
第二次工業革命,最大的受益者是誰?很多人都想錯了 德國在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發明 西門子的發電機,卡爾本次和戴姆勒的汽車,第一家苯胺廠和品紅廠等,第二次工業革命最主要的成就幾乎都是德國和美國的 德國主導第二次工業革命?1 資本主義制度在世界範圍內確立提供政治保障。2 自然科學的突破性進展,為把科學原理轉...
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第一次工業革命對中國的影響 18世紀60年代起,以英國為首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先後進行了工業革命。為滿足工業生產的需要,它們在世界範圍內搶佔商品市場,強佔原料產地,傾銷工業品,將亞 非 拉廣大地區納入資本主義體系。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而清 政治腐敗,經濟落後,軍備廢弛,主要資本主義國家把侵略矛頭指...
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二次工業革命的異同
1 時間不同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開始時間為18世紀60年代,第二次為19世紀六 七十年代 2 主要特徵不同 第一次的主要特徵是發明蒸汽機和瓦特改造蒸汽機並廣泛應用的蒸汽時代。第二次的主要特徵是電力 內燃機 汽油機 柴油機 電動機 發電機和發動機等等 的發明和使用的電氣時代。3 領先國家不同 第一次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