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註釋】
(1)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音zhì,同「智」;樂,古音yào,喜愛的意思。
【譯文】
孔子說:「聰明人喜愛水,有仁德者喜愛山;聰明人活動,仁德者沉靜。聰明人快樂,有仁德者長壽。」
【評析】
孔子這裡所說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養的「君子」。他希望人們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備了這些品德,就能適應當時社會的要求。
孔子認為人和自然是一體的,山和水的特點也反映在人的素質之中。因此他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在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穩定的,可信賴的,它始終矗立不變,包容萬物,是最可靠的支援;水則是多變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沒有像山那樣固定、執著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鋒利,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難於追隨,深不可測,不可逾越。聰明人和水一樣隨機應變,常常能夠明察事物的發展,「明事物之萬化,亦與之萬化」,而不固守一成不變的某種標準或規則,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隨遇而安,尋求另外的發展,所以,他們總是活躍的、樂觀的。
仁愛之人則和山一樣平靜,一樣穩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他們以愛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樣向萬物張開雙臂,站得高,看得遠,寬容仁厚,不役於物,也不傷於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長壽。
智、仁、勇是儒家人格的最高理想。勇是智和仁的結果。像山一樣堅忍不拔,像水一樣勇往直前,這就是一個崇高的人,一個有價值的人,一個快樂的人,一個長壽的人。
直到現在,愛山、愛水,以山和水為自己人生的楷模仍然是我,也是許多中國人的最高追求。
2樓:匿名使用者
還有一句話,就是近山則實,近水則智,
在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穩定的,可信賴的,它始終矗立不變,包容萬物,是最可靠的支援;水則是多變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沒有像山那樣固定、執著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鋒利,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難於追隨,深不可測,不可逾越。聰明人和水一樣隨機應變,常常能夠明察事物的發展,「明事物之萬化,亦與之萬化」,而不固守一成不變的某種標準或規則,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隨遇而安,尋求另外的發展,所以,他們總是活躍的、樂觀的。仁愛之人則和山一樣平靜,一樣穩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他們以愛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樣向萬物張開雙臂,站得高,看得遠,寬容仁厚,不役於物,也不傷於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長壽。
3樓:涼山雄鷹
大概是因為「山的偉岸,水的機變」。《易》曰:「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大概說的就是水的「變」吧!
既然說上善若水,為何又說仁者愛山,智者愛水?
4樓:颳風的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孔子這裡所說的「智者」和「仁者」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養的「君子」。他希望人們都能做到「智」和「仁」,只要具備了這些品德,就能適應當時社會的要求。
孔子認為人和自然是一體的,山和水的特點也反映在人的素質之中。因此他說:「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在千變萬化的大自然中,山是穩定的,可信賴的,它始終矗立不變,包容萬物,是最可靠的支援;水則是多變的,具有不同的面貌,它沒有像山那樣固定、執著的形象,它柔和而又鋒利,可以為善,也可以為惡;難於追隨,深不可測,不可逾越。聰明人和水一樣隨機應變,常常能夠明察事物的發展,「明事物之萬化,亦與之萬」,不固守一成不變的某種標準或規則,因此能破除愚昧和困危,取得成功,即便不能成功,也能隨遇而安,尋求另外的發展,所以,他們總是活躍的、樂觀的。
仁愛之人則和山一樣平靜,一樣穩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他們以愛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樣向萬物張開雙臂,站得高,看得遠,寬容仁厚,不役於物,也不傷於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長壽。
5樓:齋龍靖武
上善若水是老子道家的思想,而仁者要山,智者要水是孔子儒家的思想,根本風馬牛不相及。
6樓:慕容婉藍
呃,這是兩種不同學說
前一句是道家的。老子說的
後一句是孔子說的
7樓:匿名使用者
我說 吃肉 你說吃素 我們兩者有關係嗎?
為什麼說「仁者要山,智者要水」?
8樓:肖如灃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
【出處】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智者喜愛水,仁者喜愛山;智者好動,仁者好靜; 智者快樂,仁者長壽。」
【讀解】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動而又深刻。這正如朱熹在 《論語集註》裡面的討論:「沒有對仁和智極其深刻的體悟,絕對不能作出這樣的形容。
」聖人智仁雙全,所以,作此形容的專利權 非他莫屬。
智者也就是聰明人。聰明人通過事理,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 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所以用水來進行比擬。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於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衝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重不遷,所以用山來進行比擬。
「仁者愛山,智者樂水」什麼意思啊?
9樓:伊蓮夏荼
「仁者愛山,智者樂水」化用了「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其意思為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出處為先秦孔子**及再傳**編寫的《論語·雍也》:「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
譯文:智慧的人喜愛水,仁義的人喜愛山;智慧的人懂得變通,仁義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樂,仁義的人長壽。
擴充套件資料
以山水形容仁者智者,形象生動而又深刻。這正如朱熹在 《論語集註》裡面的討論:「沒有對仁和智極其深刻的體悟,絕對不能作出這樣的形容。
」聖人智仁雙全,所以,作此形容的專利權非他莫屬。
智者也就是聰明人。聰明人通達事理,反應敏捷而又思想活躍, 性情好動就像水不停地流一樣,所以用水來進行比擬。
仁者也就是仁厚的人。仁厚的人安於義理,仁慈寬容而不易衝動,性情好靜就像山一樣穩重不遷,所以用山來進行比擬。
10樓:胡遇
孔子云:「智者樂水,仁者
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正是說仁愛之人像山一樣平靜,一樣穩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他以愛待人待物,像群山一樣向萬物張開雙臂,站得高,看得遠,寬容仁厚,不役於物,也不傷於物,不憂不懼,所以能夠永恆。
山,性格穩重,志存高遠,有其高、深、博、大之質。他執著挺拔,內含正直,風格簡潔。拔地而起,直視蒼穹,書寫青松磐石風格。
經年累月,歷經蒼桑,成就無言謙卑氣質,打磨你的剛毅和傲骨。他臨謗不戚,受譽不喜,遭辱不怒,從不昂首天外,居高臨下,盛氣凌人,目空一切。他天天看雲捲雲舒,年年賞花開花落,身高不言高,體厚不稱厚,每臨大事有靜氣,任憑風吹浪打而不懼,自巋然不動。
山,厚德載物,心胸寬大。經受著嚴寒酷暑,狂風暴雨,雷電交加,與冰雪為侶,與河流作伴,養育著參天大樹,名花小草,鳥獸昆蟲,孕育了人生的悲與歡,苦與樂。山是孤獨的,但它並不寂寞,因為它擁有一個博大而精深,豐潤而寬厚的內心世界。
仁,二人相對為仁。「仁者愛人」就是說,仁者是友愛別人,不是害別人。兩個人在一塊相處,最大的原則是互相友愛,不做對不起對方的事。
仁者不但要愛別人,與人為善,而且要與自然和諧相處,愛山水,不要破壞自然環境。
仁者則平和、穩重、安靜,和山一樣平靜穩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像山一樣向萬物張開雙臂,寬容仁厚,不役於物,也不傷於物,不憂不懼,長壽永恆,正所謂仁者樂山也。做人不也是這樣嗎!
水是最柔弱、最平靜的東西,卻又是最厲害、最可怕的東西。海的容量、海的能量、海的氣勢又有誰能比?最堅硬的東西,都可以被水磨平、被水擊穿。
山在水面前,只有被纏繞的份兒,山之險,只能襯托水之奇。水的靜,也許比水的動還要可怕,越深的潭,就越平靜;這種平靜就意味著它深不可測。
居,善地。與你相容的地方就是善地。水是隨遇而安的,無處不是善地。
心,善淵。心像深淵那樣。一個人,做到心如止水也許不難,難的是能把天大的事看小,能把巨石像紙片那樣拋向天空,能夠臨危不懼、處變不驚,能夠把敵人射來的子彈像小鳥那樣抓在手裡,聽它那動聽的歌唱。
把人當水看,水是人格的最高顯示。人與人交往接觸,就像水與水相交,不論多少股水匯在一起,就不再有分別。人行嗎?
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可是卻很難像水那樣相溶相親。言談,要像水那樣,循循善誘,平和清靜,以誠感人。而且水還會見機而行,有誰見過大堤開了口子,水還愣在那裡不動的?
水善於利用萬物而不與萬物競爭,所以水永遠沒有過失。在水面前,人不能只照照自己塗過香水的臉面就拉倒,人還應該把自己變成水,走到懸崖邊,跌碎自己,然後組成新的江河。
魚在水裡,魚未必懂得水的重要;鳥在樹上,鳥未必領會樹的深意;就像你在生活中,也未必想到空氣每時每刻在維持你的生命一樣。
11樓:梨雲飄雪
是說仁愛之人像山一樣平靜,一樣穩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
把人當水看,水是人格的最高顯示。人與人交往接觸,就像水與水相交。
既然說上善若水,為何又說仁者愛山,智者愛水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居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孔子這裡所說的 智者 和 仁者 不是一般人,而是那些有修養的 君子 他希望人們都能做到 智 和 仁 只要具備了這些品德,就能適應當時社會的要求。孔子認為人和自然是一體的,山...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的含義是什麼
yao,第四聲,古語中的念法,現代漢語詞典裡也查不到了 孔子云 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正是說知者樂水是因為水的澄澈 流動與深沉難以測 量 仁愛之人像山一樣平靜,一樣穩定,不為外在的事物所動搖,古人是讀yao山?還是bao山?還是cao山?其他什麼山,這有意義嗎?誰能回答...
什麼是愛為什麼愛
愛,主要是看你怎麼去對待它了,我認為 平平淡淡的愛才是真,在愛上一個人的時候,就不要去計較愛情的浪漫和很多種的愛情方式,每個人去愛的方式不同,不要不知足,太貪心了,會失去難得的真愛,有人說愛情是不會長久的,我認為是錯誤的,愛情有長久的時候,因為沒有做到保護真愛的時候,才會導致愛情是短暫的,認為愛情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