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數字如何計算數讀中國古代是怎麼算數的

2021-03-04 03:01:38 字數 6043 閱讀 2198

1樓:

我們今天算數,都用印

度-阿拉伯數碼記數,用+、-、×、÷等符號表示四則運算。但是,這些符號自清末以來才在中國逐漸推廣,那麼,中國古代是怎樣記數和算數的呢?中國古代採用十進位制,有多種記數法,這裡只介紹最常見、簡單的文字記數法和算籌記數法,然後介紹古人如何做四則運算。

文字記數法

文字記數法有基本數字和數字單位兩種基本的符號單元。前者用

一、二、

三、四、

五、六、

七、八、九共9個漢字分別表示1至9,後來又出現表示0的零和○。後者有

一、十、百、千、萬、億、兆、京等21個。從一開始至萬每級都是十進,從萬到億開始,有多種不同的進位制,先秦時代常用十進,漢代以來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萬進;另一種以萬萬為億,從億到兆開始為萬萬進。

中國自古至今,萬以內的數通常以「幾千幾百幾十幾」的形式寫成。萬以上的部分,根據進位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別,若為十進,就用與之相同的方式,如

「五億三萬四千八百六十三」表示534863;若為萬進,則用「幾千幾百幾十幾+數字單位」的形式表示數字單位的倍數。如南宋楊輝《續古摘奇演算法》中有一個大數「一兆八千五百三十億二千一十八萬八千八百五十一」,從萬以上用萬進。如果省略數字單位並用○代替空缺的數位,則變成「一八五三○二○一八八八五一」,與今天印度-阿拉伯數字表示的1853020188851就一一對應了。

漢字記數簡潔而自然,如30作「三十」,13作「十三」或「一十三」,只需基本數字與數字單位,對比英語的「thirty」、

「thirteen」,不僅有超出數字單位「ten」的「-ty」和「teen」、超出基本數字的「thir-」,而且與3對應的「thir-」在30和

13中位置不變,漢字記數的優點就一目瞭然了。

算籌記數法

算籌是用竹、木等製成用來表示數字的小棍,記數時有兩種基本的擺放形式:

在這些符號中,對1至5,表示幾就用幾根算籌;對6至9,用一根在上面的算籌表示所含的5,比5多幾就在下面放幾根算籌,與表示5的算籌垂直。記數時,個、百、萬等位上的數字用縱式,

十、千、十萬等位上的數字用橫式,縱橫交錯進行。如果某位上數字為零,則空出相應的位置。早期的古人席地而坐,就規定右膝所對的位置為個位。如68012用算籌表示就是

算籌記數是完全遵循十進位值制,同一算籌符號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數字單位的倍數,與現代的印度-阿拉伯數字記法完全一致。

四則運算

中國古代一般用算籌計算,用文字記錄。

也許因為算籌記數非常簡單,古代數學經典中沒有記載用算籌做加減的具體做法。但可推知其演算法與現代筆算加減的方法差不多,只是用算籌更靈活,既可先從低位算起,也可先從高位算起。以下是計算38+63的兩種圖示(為便於現代讀者的習慣,用印度-拉伯數字代替算籌):

古代乘除法以算籌記數為基礎,以九九口訣為核心。因為早期的口訣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稱為「九九」。九九在不同時代有所變化,但都包括「九九八十一」至「二二而四」等核心句子。

九九的內容不多,古人都熟讀背誦下來。

做乘法比如計算72×39時,用算籌分三行擺放數字(仍用印度-阿拉伯數字代替算籌),中間為乘積,上、下為乘數,分別稱為上數、下數。先讓下數末位與上數首位對齊,如圖3-1。用上數首位3乘下數首位7,念「三七二十一」,在中行放21,使其個位1與所乘的7對齊,如圖3-2。

3再乘下數次位2,念「二三而六」,將6加入中行,如圖3-3。上數首位3已乘遍下數各位,故將它撤去,然後右移下數,使末位2與這時的上數首位9對齊,如圖3-4。仿照上面的步驟,用上數9依次乘下數各位,加入中行,撤去9,中行得到乘積為2808。

如圖3-5、3-6、3-7。

做除法時,被除數、除數分別放在中行、下行,上行先空著等待放置商。先將除數左移,與被除數首位對齊,若相同位上除數比被除數大,則除數向右退一位。如2808÷72,因72>28,故將72與80對齊,如圖4-1。

試商3,置於上行,與除數個位對齊,如圖4-2。以3乘除數首位7,念「三七二十一」,從被除數中與7對齊的位及之前的位所構成的數28中減去21,如圖4-3。再以3乘除數個位2,念「二三而六」,從中行減去6,如圖4-4。

將除數右移一位,如圖4-5。商第2位得數9,再按剛才的方法,從中行減去9與除數的乘積,最後除盡得商39,如圖4-6、4-7。如果有餘數,就得到一個帶分數,商為其整數部分,除數、餘數分別為其分數部分的分母、分子。

利用上述方法,古人很容易應付日常事務的計算。中國古代還用不同顏色或形狀的算籌來表示正負數,甚至利用算籌的擺放位置,通過今天的分離係數法來表示方程和代數式。這不僅使中國古代數學長於計算,而且在代數方面非常發達。

2樓:圓柱的表面積

把第一個1當成10,把第二個1當成1所以是10+1=11

數讀 中國古代是怎麼算數的

3樓:牙牙的弟弟

中國古代的算數方法有結繩計數、書契記數、算籌、算盤、算表等。

1、結繩計數

遠古時期人們還沒有發明文字,於是來採用在繩子上打結的方式進行數字記錄。最簡單的結繩用一個結表示1;

進階一點,可以用繩結的大小或位置來表示不同的數位;心靈手巧些的,還能打出不同花式的結來表示不同的含義;或者選用多種材質、給繩子染色、拴上一些物件等等,可謂無所不用其極。

2、書契記數

書契記數是指古代記數結繩方法之後出現的記數方法。當時主要用於剩餘糧食數量的記數。是用刻刀將數刻在獸骨、竹木、龜甲、土石崖上,以便長久儲存,不易損壞。

書契記數記事記錄方法一般是在原始社會的後期,漢代徐嶽在《數術記遺》一書中,記明書契始於黃帝,有「十等」記法。

北周甄鸞亦在《五經算術》中認為,當時曾採用三式十等法記數,其十等是億、兆、京、垓、秭、壤、溝、澗、正、載;三式即上、中、下。這種記數與手指計量相關聯,「成於三」是一種數概念加法的昇華。

3、算籌

根據史書的記載和考古材料的發現,古代的算籌實際上是一根根同樣長短和粗細的小棍子,一般長為13--14cm,徑粗0.2~0.3cm,多用竹子製成,也有用木頭、獸骨、象牙、金屬等材料製成的,大約二百七十幾枚為一束,放在一個布袋裡,系在腰部隨身攜帶。

需要記數和計算的時候,就把它們取出來,放在桌上、炕上或地上都能擺弄。別看這些都是一根根不起眼的小棍子,在中國數學史上它們卻是立有大功的。

在算籌計數法中,以縱橫兩種排列方式來表示單位數目的,其中1-5均分別以縱橫方式排列相應數目的算籌來表示,6-9則以上面的算籌再加下面相應的算籌來表示。

表示多位數時,個位用縱式,十位用橫式,百位用縱式,千位用橫式,以此類推,遇零則置空。這種計數法遵循一百進位制。

用算籌進行乘法計算,先擺乘數於上,再擺被乘數於下,並使上數的末位與下數的首位對齊,按從左到右的順序用上數首位乘下數各位。

把乘得的積擺在上下兩數中間,然後將上數的首位去掉、下數向右移動一位,再以上數第二位乘下數各位,加入中間的乘積,並去掉上數第二位。直到上數各位用完,中間的數便是結果。

4、算盤

算盤,又作祘盤,珠算盤是我們祖先創造發明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珠算盤起源於北宋時代,北宋串檔算珠。算盤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發明創造的一種簡便的計算工具。

中國是算盤的故鄉,在計算機已被普遍使用的今天,古老的算盤不僅沒有被廢棄,反而因它的靈便、準確等優點,在許多國家方興未艾。

因此,人們往往把算盤的發明與中國古代四大發明相提並論,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中趙太丞家藥鋪櫃就畫有一架算盤。

由於珠算盤運算方便、快速,幾千年來一直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普遍使用的計算工具,即使現代最先進的電子計算器也不能完全取代珠算盤的作用。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剛剛在亞塞拜然首都巴庫通過,珠算正式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這也是我國第30項被列為非遺的專案。

5、算表

《算表》發現於清華簡,距今已有2023年的歷史。 可做乘除法和開方,可計算100內任意兩整數乘除,比此前發現形成於公元前200多年的裡耶秦簡九九表還要早,計算功能超過了以往中國發現的「裡耶秦簡九九表」和「張家界漢簡九九表」等古代乘法表。

《算表》填補了先秦數學文獻的空白,是中國最早的數學文獻實物,是中國乃至世界數學史上重大發現。2023年4月27日,據清華大學官***,日前,清華簡《算表》獲得吉尼斯世界紀錄認證。

4樓:匿名使用者

我們今天算數,都用印度-阿拉伯數碼記數,用+、-、×、÷等符號表示四則運算。但是,這些符號自清末以來才在中國逐漸推廣,那麼,中國古代是怎樣記數和算數的呢?中國古代採用十進位制,有多種記數法,這裡只介紹最常見、簡單的文字記數法和算籌記數法,然後介紹古人如何做四則運算。

文字記數法

文字記數法有基本數字和數字單位兩種基本的符號單元。前者用

一、二、

三、四、

五、六、

七、八、九共9個漢字分別表示1至9,後來又出現表示0的零和○。後者有

一、十、百、千、萬、億、兆、京等21個。從一開始至萬每級都是十進,從萬到億開始,有多種不同的進位制,先秦時代常用十進,漢代以來常見的有兩種:一種是萬進;另一種以萬萬為億,從億到兆開始為萬萬進。

中國自古至今,萬以內的數通常以「幾千幾百幾十幾」的形式寫成。萬以上的部分,根據進位制的不同而有所區別,若為十進,就用與之相同的方式,如 「五億三萬四千八百六十三」表示534863;若為萬進,則用「幾千幾百幾十幾+數字單位」的形式表示數字單位的倍數。如南宋楊輝《續古摘奇演算法》中有一個大數「一兆八千五百三十億二千一十八萬八千八百五十一」,從萬以上用萬進。

如果省略數字單位並用○代替空缺的數位,則變成「一八五三○二○一八八八五一」,與今天印度-阿拉伯數字表示的1853020188851就一一對應了。

漢字記數簡潔而自然,如30作「三十」,13作「十三」或「一十三」,只需基本數字與數字單位,對比英語的「thirty」、 「thirteen」,不僅有超出數字單位「ten」的「-ty」和「teen」、超出基本數字的「thir-」,而且與3對應的「thir-」在30和 13中位置不變,漢字記數的優點就一目瞭然了。

算籌記數法

算籌是用竹、木等製成用來表示數字的小棍,記數時有兩種基本的擺放形式:

在這些符號中,對1至5,表示幾就用幾根算籌;對6至9,用一根在上面的算籌表示所含的5,比5多幾就在下面放幾根算籌,與表示5的算籌垂直。記數時,個、百、萬等位上的數字用縱式,

十、千、十萬等位上的數字用橫式,縱橫交錯進行。如果某位上數字為零,則空出相應的位置。早期的古人席地而坐,就規定右膝所對的位置為個位。如68012用算籌表示就是

算籌記數是完全遵循十進位值制,同一算籌符號在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數字單位的倍數,與現代的印度-阿拉伯數字記法完全一致。

四則運算

中國古代一般用算籌計算,用文字記錄。

也許因為算籌記數非常簡單,古代數學經典中沒有記載用算籌做加減的具體做法。但可推知其演算法與現代筆算加減的方法差不多,只是用算籌更靈活,既可先從低位算起,也可先從高位算起。以下是計算38+63的兩種圖示(為便於現代讀者的習慣,用印度-拉伯數字代替算籌):

古代乘除法以算籌記數為基礎,以九九口訣為核心。因為早期的口訣從「九九八十一」開始,所以稱為「九九」。九九在不同時代有所變化,但都包括「九九八十一」至「二二而四」等核心句子。

九九的內容不多,古人都熟讀背誦下來。

做乘法比如計算72×39時,用算籌分三行擺放數字(仍用印度-阿拉伯數字代替算籌),中間為乘積,上、下為乘數,分別稱為上數、下數。先讓下數末位與上數首位對齊,如圖3-1。用上數首位3乘下數首位7,念「三七二十一」,在中行放21,使其個位1與所乘的7對齊,如圖3-2。

3再乘下數次位2,念「二三而六」,將6加入中行,如圖3-3。上數首位3已乘遍下數各位,故將它撤去,然後右移下數,使末位2與這時的上數首位9對齊,如圖3-4。仿照上面的步驟,用上數9依次乘下數各位,加入中行,撤去9,中行得到乘積為2808。

如圖3-5、3-6、3-7。

做除法時,被除數、除數分別放在中行、下行,上行先空著等待放置商。先將除數左移,與被除數首位對齊,若相同位上除數比被除數大,則除數向右退一位。如2808÷72,因72>28,故將72與80對齊,如圖4-1。

試商3,置於上行,與除數個位對齊,如圖4-2。以3乘除數首位7,念「三七二十一」,從被除數中與7對齊的位及之前的位所構成的數28中減去21,如圖4-3。再以3乘除數個位2,念「二三而六」,從中行減去6,如圖4-4。

將除數右移一位,如圖4-5。商第2位得數9,再按剛才的方法,從中行減去9與除數的乘積,最後除盡得商39,如圖4-6、4-7。如果有餘數,就得到一個帶分數,商為其整數部分,除數、餘數分別為其分數部分的分母、分子。

利用上述方法,古人很容易應付日常事務的計算。中國古代還用不同顏色或形狀的算籌來表示正負數,甚至利用算籌的擺放位置,通過今天的分離係數法來表示方程和代數式。這不僅使中國古代數學長於計算,而且在代數方面非常發達。

中國古代的 菊 怎麼寫,中國古代數字怎麼寫

小篆的 菊 繁體字的菊,草字頭有所不同 這是菊的異體字 中國古代數字怎麼寫 小寫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九 十 百 千 萬 億 兆 京 垓 秭 穰 溝 澗 正 載 極大寫 零 壹 貳 叄 肆 伍 陸 柒 捌 玖 拾 佰 仟 萬 億 兆 京 垓 秭 穰 溝 澗 正 載 極 天干 甲 乙 丙 ...

中國古代歷史,中國古代歷史

正確。1女媧人首蛇身是事實,有白娘子和靈兒為證。2世界確實有狐狸精,我見過的。3我相信故我存在。謝謝!不正確,這只是神話,無聊的文人編出來的故事,為什麼把所有的過錯都推給女人。商朝滅亡是歷史的原因,並不是一個人就能完成的。不正確。因為商朝最後一個國王紂,暴虐無道,殘害忠良,刑法殘酷,酒池肉林整日尋歡...

中國古代曆法如何紀年,中國古代曆法的演變過程

干支法和帝王年號。前者用於長期歷史記載,後者是日常使用的。不難理解,在人們日常生活中,後者比前者使用更廣泛,因此也更重要。用帝王年號或者干支法 中國古代曆法的演變過程 中國古代曆法演變大致又可以分為五個時期,一.古歷時期 漢武帝太初元年以前所採用的歷法 二.中法時期 從漢太初元年以後,到清代初期改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