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在抗日和解放中起的作用與地位

2021-03-04 07:58:41 字數 5639 閱讀 8251

1樓:幫幫忙№啊

延安古稱延州,歷來是陝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和軍事中心。城區處於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三山鼎峙,延河、汾川河二水交匯之處的位置,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有「塞上咽喉」、「軍事重鎮」之稱,被譽為「三秦鎖鑰,五路襟喉」。延安之名,始出於隋。

2023年,中共**進駐,同年設延安市,為陝甘寧邊區**所在地。2023年,改稱縣,2023年,再設市至今,為***首批公佈的全國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

延安市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天然次生林163萬畝,木材蓄積量308萬立方米;以甘草、五加皮、寄生、牛蒡子、柴胡為主的中藥材近200種;有豹、狼、石雞、杜鵑等獸類、鳥類100餘種;而且土地肥沃,光照充足,適生作物品種多,具有發展種植業、畜牧業、林果業的良好條件。除小麥、玉米、穀子、蕎麥、黃豆、綠豆、紅豆等糧食作物外,還盛產烤煙、蔬菜、花生、瓜類、薯類等經濟作物。

地處黃河中游的延安,是中華民族的發祥地,相傳人類始祖黃帝曾居住在這一帶,「三黃一聖」(黃帝陵廟、黃河壺口瀑布、黃土風情文化、革命聖地)享譽中外,為擴大對外開放和交流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歷史文物保護景點848處,有儲存完好的宋代石刻群洞18個,石窟寺14處,有建於唐代的寶塔山等12處古建築,有革命舊址6處。目前可供遊覽的國家級、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7處,年接待中外遊客70萬人次。

近年來,大力開發旅遊業,恢復了摘星樓、烽火臺、摩崖石刻等50多處景點,「天然公園」萬花山新增200畝牡丹,寶塔山、清涼山、鳳凰山、萬花山「四山」森林覆蓋率達55.4%,被國家林業部批准建設國家級森林公園。

2樓:★閃電№男孩

由中共**

宣傳部、**組織部、****部、**文獻研究室、**黨史研究室等聯合主辦的《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大型主題展覽》,設在北京市豐臺區盧溝橋畔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裡。

68年前的7月7日,標誌著中國全面抗戰開始的「盧溝橋事變」在宛平城附近發生。60年後紀念抗戰勝利的今天,走進由***同志親筆題寫館名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大廳,「血肉長城」巨型浮雕巍然矗立,「起來,不願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築成我們新的長城……」的歌聲仍在耳邊迴響。

當年,是這支歌把一個醒來的民族召喚在一起;今天,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之際,讓我們隨著這凝重而又昂揚的旋律,回顧那場波瀾壯闊的戰爭,重溫那偉大的勝利……

重溫勝利,偉大抗戰精神永存

「以反映抗戰勝利為主基調的大型綜合性展覽,在全國還是第一個。」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王新華介紹說。

《偉大勝利》展覽共分為《民族危急 救亡興起》《國共合作 共赴國難》《中流砥柱 抗戰燈塔》《日軍暴行 慘絕人寰》《浴血疆場 民族壯歌》《得道多助 國際援助》《歷史勝利 巨大貢獻》《以史為鑑 面向未來》8個部分。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近代中國反對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是中華民族由衰敗走向振興的重大轉折點,為建立新中國奠定了重要基礎,也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和爭取世界和平產生了巨大影響。」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何理介紹說,「《偉大勝利》這個展覽,突出了中**民英勇抗戰的主線,謳歌了抗日英雄們奮勇獻身的偉大精神。」

文物實物展示、歷史**重現、油畫和雕塑等藝術品渲染烘托以及景觀的實景再現,多種展覽表現形式,讓人們不斷重溫那場偉大的勝利,感受著一曲曲不朽的民族壯歌。

「鐵流兩萬五千裡,只向著一個堅定方向。……首戰平型關,威名天下揚……」抗戰期間響徹華北大地的這首《八路軍軍歌》,曾極大地鼓舞了全國人民的抗日信心。

展覽中,一幅巨型油畫與八路軍伏擊日軍的景觀,再現了平型關戰大捷:日軍汽車在沖天大火中燃燒,八路軍戰士與日軍「肉搏」戰,13公里長的山谷裡倒下了日軍阪垣師團1000多具屍體。全面抗戰以來華北戰場上中**隊主動尋殲敵人的第一個大勝仗,使「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在這裡破滅。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國破尚如此,我何惜此頭!」抗日英雄吉鴻昌英勇就義前,以樹枝作筆,以大地為紙,寫下浩然正氣的這首《就義詩》,令每一位參觀者不禁駐足扼腕。

《楊靖宇將軍壯烈殉國》《八女投江》《戰鬥在白山黑水》……油畫、國畫等藝術作品,再現了東北抗日聯軍艱苦卓絕的鬥爭史。

「淞滬會戰」中「八百壯士」的忠貞獎章,「血戰臺兒莊」的殺敵大刀,「武漢會戰」中斃敵3000餘人的萬家嶺大捷中繳獲的戰利品……抗戰初期,國民黨數百萬軍隊對日軍進攻進行了正面作戰,給日軍以沉重打擊,粉碎了日本軍國主義者「速戰速決」的美夢。

萬山叢中,青紗帳裡,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敵後抗日遊擊健兒到處逞英豪;雁翎隊、敵後武工隊、鐵道游擊隊,地道戰、地雷戰、麻雀戰……使驕狂一時的日本侵略者陷入到敵後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

高科技幻影成像技術重現《地道戰》、景觀展示的《地雷戰》和沙家浜的《蘆蕩火種》,令參觀者非常直觀地瞭解八路軍、新四軍等人民抗日武裝是如何開展敵後武裝鬥爭的。

晉冀魯豫邊區**為表彰抗日英烈頒發「捨身取義」的牌匾;「狼牙山五壯士」的群雕;手持紅纓槍、邊放羊邊站崗放哨的「抗日小英雄」雕塑……中國人民面對強敵寧死不屈的大無畏精神和凜然正氣貫穿了展覽始終。

全民抗戰,中國共產黨中流砥柱作用更加突出

在展出的文物**中,記者看到日軍在山海關尋釁進攻中國守軍,並猖狂叫囂:三個月內滅亡中國。

侵略者看到了自己武裝到牙齒的軍隊,看到了國民黨**的退讓與苟安,卻沒有看到一個新生的力量正在崛起、壯大。

「抗日則生,不抗日則死,抗日救國,已成為每個同胞的神聖天職!」「平津危急!華北危急!

中華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實行抗戰,才是我們的出路。」「堅持抗戰,堅持持久戰,堅持統一戰線,最後勝利必然是中國的。

」中國共產黨,率先吹響抗戰的號角;高擎起統一戰線的旗幟,把一個醒來的民族凝聚在一起。手挽著手,肩並肩,年輕的學生,白髮蒼蒼的教授,愛國的社會各界人士,打著要求抗日的橫幅,集會遊行,街頭演講,散發宣傳品……佔據了整整一面牆的巨型浮雕《一二·九運動》,真實地再現了「七七事變」前夕波瀾壯闊的抗日救亡運動。

2023年「七七事變」爆發。在中國共產黨的積極努力和推動下,國共兩黨拋棄恩怨再次走到一起,中華民族全面神聖抗戰從此以燎原之勢燃燒起來。

展廳中,一個個反映全民抗戰的激動人心的歷史鏡頭出現在觀眾眼前:國民黨數百萬軍隊投入到了正面戰場之中;陝北高原、延水河畔,4萬名歷盡艱辛的紅軍指戰員,為了團結抗日,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一幅巨型油畫,再現了八路軍當年東渡黃河挺進抗日前線的場景。

軍隊在抵抗,臺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與祖國同呼吸、共命運。看:臺灣霧社泰雅族同胞在臺灣襲擊日本警察駐在所;香港同胞在街頭高懸救國標語,舉行義賣,援助祖國抗戰;澳門知名人士馬萬祺、羅柏心夫婦把原本用作婚宴的5萬大洋捐獻給廣東戰時兒童***;海外僑胞向國內捐款……

2023年5月,在中國西北黃土高原一間簡陋的窯洞裡,伴著火苗跳動的油燈,一代偉人***正在撰寫著一部改變了中國命運的著名篇章——《論持久戰》。展覽中以**、文物與景觀相組合對那一歷史時刻進行了重現。中共**所在地延安成為指引中國抗戰勝利的「燈塔」。

展覽中巨幅油畫《抗戰燈塔——延安》,再現了無數熱血青年湧向延水河畔、寶塔山下,投入到聚集在黃河之濱的這支抗日先鋒之中的動人景象。

為什麼說中國共產黨在抗戰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國抗日戰爭史學會會長何理說,從戰略意義上看,共產黨領導的全國19個抗日根據地,總面積約95萬平方公里,最終擁有人口9550餘萬人,軍隊100多萬人,民兵200多萬人。這些抗日力量都活躍在敵後戰場,尤其是2023年至2023年,敵後抗戰出現嚴重困難。

根據地軍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多種形式與日軍全面的殊死的鬥爭,取得反「掃蕩」鬥爭的勝利。「更為重要的一點,中國共產黨還在敵後的抗日根據地進行了以新民主主義為內容的社會改革。」何理強調說,「抗日民主政權的建設、實行減租減息政策等,從根本上改變了中國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性質,意味著新中國的雛形的建立和中國社會發展的方向。

」牢記歷史,不忘過去,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日本帝國主義者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展覽大廳內,記錄2023年7月7日結束的罪惡「東方會議」和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摺」的文物**引人注目。日本此後的對外侵略戰爭,正是按照會議和奏摺所設計的軌道發展:

2023年6月,瀋陽皇姑屯車站炸死張作霖;2023年,製造「九一八」事變,發動侵華戰爭;2023年,炮製偽滿洲國將中國東北淪為日本殖民地;2023年製造「盧溝橋事變」,拉開全面侵略中國的序幕。鐵蹄踏過,血流成河,山河破碎,大地嗚咽……走進《日軍暴行 慘絕人寰》的展覽第四部分,黑色的展覽背景,給人一種悲涼感覺;上百幅**和實物真實地再現了侵華日軍的種種暴行:被燒燬的村莊,被炸燬的城市,被焚燬的古蹟,被掠走的文物以及製造「無人區」留下的累累白骨、被剖腹挖心的兒童屍體、細菌工廠中的器械與刑具、婦女慘遭**和被迫淪為「***」的悽慘……

展覽中,日本《東京日日新聞》關於日軍第16師團富山大隊副官野田毅和炮兵小隊長向井敏明兩人進行的殺人比賽的報道,以無可爭辯的事實,證明了「南京大**」的歷史事實。

日軍暴行的幻燈演示、日本戰犯罪行的自供書、一張張令人髮指的歷史**……昭示了日軍嚴重違背國際公法,對婦女的侵害。遠東國際軍事法庭認定,「日軍在攻佔南京的一個月中,在南京市內發生了2萬起左右的**事件。」更令人髮指的是日軍在發動全面侵華戰爭後,由日本軍部「統籌」,在其佔領區設立所謂的「慰安所」,大批中國婦女被強迫充當日軍「***」,中國成為日軍「***」制度的最大受害國。

細菌工廠中的器械與刑具、日軍在侵華戰爭中使用的各類毒劑炮彈和防毒面具擺放在展廳的正**。日軍在侵華戰爭期間,還大肆研究和生產細菌**、化學**,對中**民實施細菌戰、毒氣戰、化學戰。

據不完全統計,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中,中**民因遭受日軍細菌戰和細菌試驗而**的人數達數十萬人;中**民直接中毒**人數近101萬人。更令人氣憤的是,戰後日本遺留在中國的化學**,至今仍在繼續給中國人民造成嚴重傷害。

講解員說:「對於日本侵略軍長達14年時間裡所犯下的罄竹難書的罪行,規模再大的展覽也難以包容。」「南京大**這樣的事,對我們民族來說,是一個恥辱。

大到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小到一個家庭,有誰願意把自己的恥辱總掛在嘴邊逢人就講呢?對這樣不堪回首的恥辱中國人民都想盡早忘掉它。但是,如果有人站出來說,你們所謂的恥辱都是捏造的,都是不真實的,那中國人民就有必要站出來說一說了。

今天的現實恰恰是日本的一些右翼**人士正在不斷地掩蓋或篡改其侵略的歷史,讓中國人民不能不站出來說上一說。」對展覽中揭露的日軍暴行,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館長王新華是這樣認為的。二次世界大戰後,贏得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同盟國,對發動侵略戰爭的德、日、意法西斯進行了嚴正審判。

紐倫堡國際軍事法庭**、東條英機等28名日本甲級戰犯在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接受審判、南京大**的主犯谷壽夫被判處死刑……展覽向觀眾展示出的一幅幅歷史畫面,再次向人們昭示了公理與正義,法西斯主義者已被永遠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在中日兩國**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邦交正常化,中日關係揭開歷史新篇章。經歷過戰爭苦難的中國人民,格外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局面,不斷為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做出努力。「牢記歷史、不忘過去,是為了珍愛和平、開創未來。

」***總書記在今年5月會見參加中國東北抗戰和蘇聯衛國戰爭的俄羅斯老戰士代表時的講話,為展覽的第八部分《以史為鑑 面向未來》的主題思想做出了最好的詮釋。在這部分展區,有關遠東國際軍事法庭的審判情況、戰後的中日關係等內容的展示,《中日聯合宣告》《中日和平友好條約》《中日聯合宣言》文字,日本「中國侵略實態調查訪中團」簽名的「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旗子等文物的展出,再次表明人類社會應當在以史為鑑的基礎上,共同面向未來。讓戰爭成為過去,讓和平書寫未來,這是世界各國人民的美好心願。

意猶未盡地參觀完展覽,人雖走出了60年前發生的那段歷史的一幕幕,但中華民族抵禦外侮尋求解放的壯麗史詩仍不斷地在記者的胸中激盪。

歷史是一面映照現實的明鏡,也是一本最富哲理的教科書。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是時代主題。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是世界各國人民的共同心願。

當今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進入關鍵時期。加快推進現代化建設、完成祖國統

一、維護世界和平與促進共同發展,是歷史和時代賦予我們的莊嚴使命。

淞滬會戰在抗日戰爭中的什麼作用,淞滬會戰給中國抗戰帶來了怎樣的影響

1 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凶焰,挫傷了日軍的銳氣,打破了日本對華速戰速決戰略。淞滬會戰中,中 隊打死打傷日軍4萬餘人,其中,日軍第十一師團和支聯隊死傷3100人 每聯隊定員3500人 第三師團第十八聯隊死亡甚至高達4200人。淞滬會戰也就成為了日軍始料不及的苦戰。在會戰之初,日軍企圖以2個師團兵力速戰速決...

細胞中的糖類在細胞中起什麼作用

1.作為生物體的結構成分 植物的根 莖 葉含有大量的纖維素 半纖維素和果膠物質等,這些物質構成植物細胞壁的主要成分。屬於雜多糖的肽聚糖是細菌細胞壁的結構多糖。昆蟲和甲殼類的外骨骼稱為殼多糖。2.作為生物體內的主要能源 糖在生物體內 或細胞內 通過生物氧化釋放出能量,供生命活動的需要。生物體內作為能源...

鐵的冶煉中。爐渣是起什麼作用的,工業鍊鐵中,制爐渣是為了幹什麼啊

一般在冶煉過程中,存在兩種液體,一是金屬,一是爐渣。鐵合金生產過程,絕大多數品種是有渣冶煉。爐渣組成主要 是 加入爐內冶煉的所有爐料中的各種元素的氧化物,還原劑,造渣中所有能熔融的成份,浸蝕下來爐襯的耐火材料,還原劑還原時還原產物等,爐渣是複雜溶液,它在冶煉過程中起著積極的作用。爐渣直接參與化學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