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讓梨的寓意是什麼孔融讓梨的寓意是什麼?

2021-03-04 08:06:14 字數 4947 閱讀 6707

1樓:杜卡迪等等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

在東漢時期的魯國,有一個名叫孔融的小朋友。他從小就聰明好學,才思敏捷,懂的東西非常多。

這天,爸爸讓孩子們來吃梨,但哥哥要讓弟弟先拿。於是,最小的弟弟拿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然後輪到孔融了,可孔融竟然拿了一個最小的。

爸爸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孔融說:「我年紀小,應該拿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可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弟弟應該吃最大的梨。」

故事中的孔融,從小就聰明、懂禮貌。他把大的梨讓給哥哥,是尊敬兄長;又把大的梨讓給弟弟,這是愛護幼小。這些都是孔融謙讓他人的表現。

2樓:繁花似錦終落幕

孔融讓梨是一個家喻戶曉的傳統美德故事.很多家長都用此故事來教育自己年幼的孩子要懂得謙讓.

相傳孔融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在他四歲的時候,有一天,家裡吃梨。一盤梨子放在大家面前,哥哥讓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裡很高興,心想:

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裡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麼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後一定會很有出息。」

從故事中我們認識到:我們從小就要向孔融學習,養成尊老愛幼,尊長的習慣.

與此同時,我也發現這個故事的漏洞:

一 違背兒童天性的虛偽

四歲的孩子,應該是天真爛漫,稚拙天真的.在作出選擇的時候,更過的是出於本能和誠實.

在眾多兄弟面前,第一個作出選擇,根據兒童的天性,如果梨好吃,孔融能吃完大的,他應該毫不猶豫地選擇拿最大的,如果他人小,胃口小,只能吃完一個小的,他就可以選擇拿小的.

可是,他為了討得父母的歡心,非得編出一套理由來,把大的既留給哥哥,也留給弟弟,哄得父親心花怒放.他這樣做有明顯的功利性,就是討父母的歡心.為什麼呢?

因為孔融在家中既不是老大,也不是老小,處於容易被父母忽略的位置,為了讓父母注意他,小小年紀的他就學會了察言觀色,投其所好.

所以,孔融讓梨的真相:是在跟幾位兄弟爭寵的過程中,違背天性的虛偽的選擇.

我兒子四歲時,我曾試探過他,擺出一盤梨,問他要大的還是要小的,他說要小的,因為他只能吃完小的.這個答案更誠實,更符合孩子的天性.

二 無原則無規矩的圓滑

凡事都有一定之規,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孔融說出的讓梨理由,貌似有道理,實則標準混亂,完全以個人主觀意願為主,想怎麼樣就怎麼樣.沒有絲毫的理性可言.

比如,他的第一個理由:「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如果這條理由成立,年紀小的應該讓大的,那麼,他就應該始終堅持這條原則才是,可是,在父親問他「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

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孔融立刻推翻了前面的理由,狡辯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推敲一下:我小,大的應該讓給哥哥;我大,大的應該留給弟弟.這兩條標準原本就是對立的,二者只能取其一,不可兼得,孔融為了取悅於父母,根據需要隨意顛倒黑白,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他隨心所欲地篡改規則,讓父親喜歡了,卻把他的兄弟們都推上了一個難於選擇的境地,到底該堅持哪條標準呢?

文明社會,首先是靠法律和制度來規範的,而不是為了突出某些人某些事,就前後不一,朝令夕改,任意胡為的.

三 不尊重他人的獨斷專行

孔融擁有優先選擇權. 他並沒有徵求哥哥弟弟的意見,而是自作主張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還振振有詞地以年紀為由,證明這種選擇的合理性。

他並沒有想過,哥哥們是否真的願意吃大的,小弟弟是否真能吃完大的.他更沒有想過,六個孩子,他既不是老大,也不是老小,憑啥資格先拿?

結果,標準被他篡改了,好人讓他當成了,他出盡風頭,而他的兄弟們卻因為他的榜樣作用,因為他的雙重的混亂標準,不得不進行尷尬而矛盾的選擇.

在這裡,我們發現孔融極端自我,他只是關心自己怎麼想,自己應該怎麼樣,並不關心別人的想法,而是把自己的想法強加給別人.

孔融有強烈的表現慾望,有與他年齡不相稱的虛偽和圓滑,他的父親不但沒有識破,反而把他的做法當作美德到處宣揚.結果, 使孔融養成恃才傲物、不任世事的性格。他長大後, 因其性格缺陷,上司董卓不喜歡他,曹操也討厭他。

最終被曹操以「欲規不軌」、「跌蕩放言」而誅殺,是典型的聰明反被聰明誤。

孔融悲劇性的人生,與父親錯誤的教育觀念有很大關係。

假如父親在吃梨這件事上,糾正孔融的自以為是,讓幾個孩子按照一定之規或者實力來得到自己想要的梨,鼓勵孩子誠實,正直,也許他的人生結局就會不一樣。

每個家長都應該努力教給孩子誠實, 憑實力競爭,遵守規則和制度.但孔融讓梨的故事,教給孩子的卻是**式的虛偽,圓滑和自私.

3樓:懸了個壺的

孔融,字文舉,東漢曲阜人也。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次子。融七歲時,×月×日,值祖父六十壽誕,賓客盈門。

一盤酥梨,置於壽臺之上,母令融分之。融遂按長幼次序而分,各得其所,唯己所得甚小。父奇之,問曰:

他人得梨巨,唯己獨小,何故?融從容對曰:樹有高低,人有老幼,尊老敬長,為人之道也!

父大喜。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許多詩賦,並且懂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

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疲乏:「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

孔融讓梨的故事,很快傳遍了曲阜,並且一直流傳下來,成了許多父母教育子女的好例子。

孔融小時候,不僅學習勤奮,而且善於思考。父親外出拜客總是帶著他去。10歲那年,他隨父親來到洛陽。

正逢洛陽太守李膺大府內走。這時守門人忙把拉,問道:「你是哪家小孩,到一邊玩去!

」孔融嚴肅地回答說:「請你們進去通報,山東孔融來訪。」守門人見他一本正經,也不知是什麼來頭?

笑著問:「小公子,可有紅貼?」孔融說:

「我家和你家主人世代交往,又有師生之誼,無需紅貼,只管通報。」守門人怕慢待貴客,只好進去通報。這時李膺正和許多文人雅士交談,聽了通報,一時想不起這位孔融和自己家庭是什麼關係,只好哈哈:

「請進!」小孔融興沖沖走進大廳,一邊向主人問候,一邊拱手招呼各位來賓,態度不亢不卑。李膺一邊讓座,一邊打量著這位俊才少年,心裡好生奇怪:

這小孩從未見過面,而他為何自稱通家呢?於是,李膺問道:「小公子,你說我們兩家世代交情,我怎麼想不起來啊!

」孔融微笑著說:「500年前孔子曾經問禮於老子,孔子姓孔,老子姓李,說明孔、李兩家500年就有師生之誼。今你性李,我姓孔,也是師生關係,我們兩家不是累世通家嗎!

」孔融語出驚人,在座客人無不暗暗稱奇。太守李膺不禁哈哈大笑起來:「小公子真神童也。

」唯有太中大夫陳韙不以為然,冷冷地說:「小時候聰明的人,長大後未必有作為。」面對挑戰,孔融笑著說:

「這樣說來,先生小時候一定很聰明。」這一巧妙對答,弄得陳韙面紅耳赤無言回對,暗暗坐在一旁生氣。孔融則目不斜視,裝著大人模樣,一本正經地喝著茶,引得眾人哈哈大笑。

「孔融讓梨」 是中國古代東漢末文學家孔融的真實故事,教育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三字經》中「融四歲,能讓梨」即出於此。

孔融讓梨新解

「孔融讓梨」的故事本是教育中國的孩子們要學會謙虛禮讓,但是教科書裡卻省去了後面部分,所以人們一直認為孔融是一個很懂事的好孩子,其實不然。 當初孔融把大的梨子給了哥哥和弟弟,就有人指出:「小小年紀,竟有如此城府。

」果然,孔融年齡稍大後,竟然拋妻棄子,落得個眾叛親離的下場

4樓:匿名使用者

意義應該是:我們從小就要向孔融學習,養成尊老愛幼,尊長的習慣.

東漢魯國,有個名叫孔融的孩子,十分聰明,也非常懂事。孔融還有五個哥哥,一個小弟弟,兄弟七人相處得十分融洽。

有一天,孔融的媽媽買來許多梨,一盤梨子放在桌子上,哥哥們讓孔融和最小的弟弟先拿。

孔融看了看盤子中的梨,發現梨子有大有小。他不挑好的,不揀大的,只拿了一隻最小的梨子,津津有味地吃了起來。爸爸看見孔融的行為,心裡很高興,心想:

別看這孩子剛剛四歲,卻懂得應該把好的東西留給別人的道理呢。於是他故意問孔融:「盤子裡這麼多的梨,又讓你先拿,你為什麼不拿大的,只拿一個最小的呢?

」孔融回答說:「我年紀小,應該拿個最小的,大的應該留給哥哥吃。」

爸爸接著問道:「你弟弟不是比你還要小嗎?照你這麼說,他應該拿最小的一個才對呀?」

孔融說:「我比弟弟大,我是哥哥,我應該把大的留給小弟弟吃。」

爸爸聽他這麼說,哈哈大笑道:「好孩子,好孩子,你真是一個好孩子,以後一定會很有出息。」

5樓:百度使用者

說明古人的城府不遜於甚至高於現在人 他們很小就懂得趨利避害 人之初性本惡 小時候接受教育最初最能體現這一觀點 人往往會選擇對自己利益最大的東西 而孔融卻選擇最少的 因為他明白選最大的自己會成為「矛點」哥哥門會欺負它 弟弟不會幫他 父母也會批評他不懂得謙讓 孰輕孰重不如選哪個小的

6樓:格式化

是要教導我們做人要懂的謙虛,謙讓.當然前提要是真誠的!

7樓:o0笛子

要學會禮讓他人,謙虛和寬容。

8樓:超級龍者

我們從小就要向孔融學習,養成尊老愛幼,尊長的習慣.

9樓:冰錦幽月

懂得謙讓.禮貌和尊重他人.

10樓:天山過客

一個褒貶不一的人,文采值得肯定,但人品不怎樣!

11樓:殤溪

不一定,說不定孔融是不喜歡吃梨的或者想要討父母的喜歡。。。

12樓:嘶啞的六絃琴

任何生物只有在弱小的時候裝x,才能博得強者的青睞 從而獲得成功

13樓:匿名使用者

從小要養成謙讓的美德

孔融讓梨是中國的寓言故事嗎

是!孔融讓梨既是寓言故事,出自中國傳統歷史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兒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個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兒,因為他性情活潑 隨和,大家都喜歡他。雖然家裡兄弟多,但爸爸媽媽對他們每個人的要求都很嚴格 要勤奮讀書 對人要懂禮貌 說話要和氣 無論什麼事,兄弟們都要互相謙讓,不要光...

孔融讓梨的教育在現在的社會有沒有必要了?馬上要

一,孔融讓梨並不是一味謙讓,他的讓是有原則的。我小兒,法當取小者。在他的頭腦裡,小 就應該取小的。我覺得孔融的可貴不在一個 讓 字,孔融也沒有讓,他明明是 取 了的,何談 讓 呢?倒是小小年紀竟懂 法 知道按規矩取物,取得光明,取得有道,這才是令人敬佩的。縱觀孔融一生,提倡法理社會,不惜身家性命,是...

民間傳統故事如孔融讓梨,孟母三遷等故事網上讀

孔融小時候聰明好學,才思敏捷,巧言妙答,大家都誇他是奇童.4歲時,他已能背誦專許多詩賦,並且懂 屬得禮節,父母親非常喜愛他.一日,父親買了一些梨子,特地揀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給孔融,孔融搖搖頭,卻另揀了一個最小的梨子說 我年紀最小,應該吃小的梨,你那個梨就給哥哥吧.父親聽後十分驚喜,又問 那弟弟也比你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