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一,孔融讓梨並不是一味謙讓,他的讓是有原則的。「我小兒,法當取小者。」在他的頭腦裡,「小」就應該取小的。
我覺得孔融的可貴不在一個「讓」字,孔融也沒有讓,他明明是「取」了的,何談「讓」呢?倒是小小年紀竟懂「法」,知道按規矩取物,取得光明,取得有道,這才是令人敬佩的。縱觀孔融一生,提倡法理社會,不惜身家性命,是其一直主張,孜孜以求的。
為什麼在傳統的故事裡,卻忽視「法」而強調「讓」呢?
其二,孔融讓梨,並不是把梨讓給別人,自己不吃,而只是取小的。如果有讓的成分,也只是讓大的,無論如何他是有梨可吃的。也就是說,他的「讓」是有底線的。
能夠一日三餐吃飽喝足後還每每有梨吃,就是吃一個小點的,又有何不可呢?況且即使他拿一個大的,如果吃不完,被哥哥們笑話,或因浪費而被父母訓斥,那不掉大了?結果到了我們嘴裡,就成了寧可自己不吃也要讓給別人吃,好像孔融真成了「孔聖人」。
其三,孔融讓梨(確切地說是讓大梨),其物件是自家兄弟,對外人是不是讓,我們就不得而知了。是不是因為他姓孔,這一取小就成了讓,就成了禮,也就成了謙謙君子了呢?
當然可能還有其
四、其五,比如:孔融的「讓」有沒有故意的成分呢?如果像胡屠夫一樣,嘴上說讓,手卻牢牢抓住,豈不太作秀了?不過這種猜測頗有小人之心,還是不說的好。
由此看來,我們應該從孔融讓梨的故事中解讀哪些資訊,實在太重要了。因為它涉及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大問題。
明明是依「法」取梨,卻偏偏說成是「讓」梨,其目的無非是要教育人們「克己復禮」,強調仁德,讓世人都去當謙謙君子。主觀上是想讓出一個清明世界,有序乾坤,人性社會。結果呢?
讓出的是無序,是混亂,是懶惰,是不勞而獲。教育別人都去讓梨,是不是都不吃了呢?梨子讓,那飯菜讓不讓呢?
吃的讓,那穿的讓不讓呢?物質讓,那榮譽讓不讓呢?是不是連夫、妻也要讓呢?
這樣讓來讓去,不就又讓回原始社會了嗎?
再說,說算孔融讓梨,也是有前提的。第一,他最後是有一個的。第二,他吃梨的機會很多。
如果忽視了這兩點,一味強調「讓」,難道讓人餓死也「讓」嗎?我們本來是教化人性向善的,結果連人都沒了,如何向善呢?我看這與封建時代要求婦女「三從四德」,現代社會教唆未成年人赴湯蹈火沒什麼兩樣,都是不人性的,更談不上向善了。
由此,我想到了中西方教育的差異。
我們知道,中國的傳統文化是極其注重教化功能的。一個「讓」字也許可以告訴我們,傳統教育是聖人教育,其教育目的是培養聖人,希望每個人都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後來果真戰亂連連),都成為聖人,都能向善,都有聖德。教育標高高不可攀。
而西方教育則是凡人教育,首先把人當凡人,主張人性本惡,所以就制定許多法則來限制「惡」,從來不相信有什麼「青天」「明君」。其教育目的只是要凡人守法,守法就是合格的公民。教育的標高只是做人的底線——不違法。
奇怪的是,綿延幾千年的中國聖人教育,竟造出了一個非常不善,很不人道,也不聖德的凡人社會。而只有五百年來的西方凡人教育,卻首先創造出了一個民主、自由,相對而言更富裕、更尊重人道、更向善的聖人社會。
2樓:
沒有必要。它只是個例,如果作為用於普遍性教育內容而灌輸給小孩,會影響甚至孩子們的童真天性,讓小孩子成為化。
3樓:盼望陽光的女孩
沒有必要。如果你讓了給別人,他可能會得寸進尺,還有的小孩因讓東西給別人而學會撒謊呢!如果作為用於普遍性教育內容而灌輸給小孩,會影響甚至孩子們的童真天性,讓小孩子成為化。
同時也會成為「烏托邦社會」。
4樓:匿名使用者
必然有,傳統美德都丟了的話,中國人就沒有存在的必要了·但是可以適當改進教育法
5樓:ko之酷哥
當然有必要拉,它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 我們不能讓它在我們著一代流失掉,中國一向是文明只國,禮儀之幫,中德行,貴禮儀肯定是必要的拉1
6樓:手機使用者
當然是有必要啦,因為這樣才能從小培養我們謙讓的美好品德
7樓:鄂冠
我方的辯題就是孔融讓梨的教育在現在的社會有沒有必要了!知道為什麼嗎?如果有必要啊,那為什麼有這麼多的壞處啊?
如{我的辯論搞上第一頁有一個人他讓東西給別人最後成為了罪犯,他說從這次讓東西中他學會了撒謊}如{孔融就是讓東西后人人都說孝敬的好人啊!從這次後他以為他自己很了不起就炫耀最後曹操判他..罪爾死的。
我在次陳述我方觀點:孔融讓梨的教育在現在的社會有沒有必要了謝謝!
8樓:桃花上的淚珠
是有必要的,因為這會讓孩子懂得什麼是謙讓,還會讓孩子懂得什麼時候該爭,什麼時候不該爭。
孔融讓梨故事中有什麼教育意義
9樓:高天流雲自瀟灑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懂得謙讓的禮儀。這些都是年幼時就應該知道的道德常識。古人對道德常識非常重視。道德常識是啟蒙教育的基本內容,融於日常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
10樓:銀飾兒
1、 從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來敘述這篇文章的意義
2、但是放在今天的現實環境中,尤其是充滿競爭的年代,這樣的故事要怎麼運用才好呢。
3、如果釀造孔融讓梨的環境
11樓:匿名使用者
孔融讓梨是千百年來流傳下來的故事,故事說孔融八歲的時候一次吃梨他拿了兩個梨,把大一點的給了弟弟,自己留下小的。看是簡單的做法,說明了孔融的愛護幼小,謙讓,不自私。教育現實中的獨生子女,禮讓謙和,不自私。
請問還有哪些類似於曹衝稱象,孔融讓梨一類的用中國傳統故事來教育小朋友的故事?越多越好,謝謝!!
12樓:
很多古代的成語就是一個個很好的教育故事呵.
13樓:匿名使用者
1.子路借米:有一年鬧饑荒,村裡人都過著十分艱苦的生活.小子路為了讓病重的母親吃上大米飯,翻山越嶺幾公里,才在親戚家借來幾斤米,村裡人都誇子路勇敢.孝順.
2.項囊七歲懂禮:孔子有一年與倆個徒弟一起去遊說,他們乘做的馬車路過一塊田埂停了下來,原來前面有一個小孩子在壘土玩,其中的一個徒弟叫他讓路,他說:
"看看這是什麼."孔子一看,原來是一座土城,那個孩子說:"你說是城給車讓路,還是車給城讓路.
"孔子問他叫什麼,他說他叫項囊,孔子說:"項囊七歲懂禮,可以做我的老師.
3.卓恕交友守信:南宋有一個**叫卓恕,有一次,他到建業去做事,他順便去拜訪了他的一位朋友,離別時,他說明年再來,並且說出了具體的時間.
第二年,那位朋友在約好的時間裡擺了一桌酒席又請了他的一些朋友.約好的時間將要來到,可就是看不到卓恕,其中的一位朋友說:"建業離會稽幾千裡,他就是想要準時也不可能,說著,卓恕來到了席間,頓時滿座皆驚.
卓恕守信從此就傳開來.
14樓:羲皇人
孔子不飲盜泉之水...............
孔融讓梨的寓意是什麼孔融讓梨的寓意是什麼?
這個故事告訴人們,凡事應該遵守公序良俗。在東漢時期的魯國,有一個名叫孔融的小朋友。他從小就聰明好學,才思敏捷,懂的東西非常多。這天,爸爸讓孩子們來吃梨,但哥哥要讓弟弟先拿。於是,最小的弟弟拿了一個最大的梨子。然後輪到孔融了,可孔融竟然拿了一個最小的。爸爸問他為什麼要這麼做,孔融說 我年紀小,應該拿最...
孔融讓梨是中國的寓言故事嗎
是!孔融讓梨既是寓言故事,出自中國傳統歷史故事。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小孩兒名字叫孔融。他家有六個兄弟,他排行第六,大家都叫他小六兒,因為他性情活潑 隨和,大家都喜歡他。雖然家裡兄弟多,但爸爸媽媽對他們每個人的要求都很嚴格 要勤奮讀書 對人要懂禮貌 說話要和氣 無論什麼事,兄弟們都要互相謙讓,不要光...
孔融四歲就懂得讓梨,但你知道長大後的孔融怎樣了嗎
孔融在13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因為傷心過度連走路都需要別人攙扶,他的孝道就這樣被傳開。但是孔融晚年又提出不需要盡孝的說法,所以人們對他的印象大打折扣。長大後的孔融成就也不俗。孔融長大後是東漢末年的建安七子之一,文風獨特,文學成就很高,是歷史上有名的文人。孔融長大後是建安七子之一,是東漢末年的一代名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