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君子一言
既記敘了呂蒙在孫權勸說下開始學習,之後大有長進的故事,也讚揚了孫權、呂蒙認真學習的精神,並告誡人們學習的重要性。此文簡練生動,首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極富表現力,毫無冗繁之處,更是運用了側面烘托及對比的手法來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了人物的風采。
2樓:冷凱定釁歌
本文注重以
對話表現人物性格
。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
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
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讚歎,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讚歎的巧妙接應。
「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係,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孫權勸學本文怎樣表現人物性格
3樓:匿名使用者
該文章以更精練的文筆突出了人物的風采,是一篇成功的改寫之作。
該文寫的是呂蒙在孫權勸說下「乃始就學」。孫權勸學,先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和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讚歎,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
「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讚歎的巧妙接應。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呂蒙頗為自得的神態,呂蒙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
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其才略很快就有驚人的長進而令魯肅歎服並與之「結友」的故事,說明了人只要肯學習就會有長進,突出了學習重要性。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趣。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係,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孫權勸學》本文是如何表現人物性格的
4樓:俺不是
孫權:愛下屬,好學習,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君主呂蒙:知錯就改,虛心好學,有上進心,不服他人魯肅:魯肅是一個有大謀略、大才乾的人,是一名出色的政治家、軍事家和實幹家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the shortest answer is doing.
最簡短的回答就是行動。
5樓:我愛打醬油
原文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
孫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yé)!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長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解釋當初,吳王孫權對呂蒙說:「你現在身居要職掌握重權,不可以不學習!」呂蒙用軍中事務繁多加以推辭。
孫權說:「我難道是想要你研究儒家經典而成為學識淵博的學者嗎! 只要粗略地閱讀,瞭解以往的事罷了。
你說你事務繁忙,誰比得上我處理的事務多呢?我常常讀書,自己感到有很大的收益。」於是呂蒙就開始學習。
魯肅來到尋陽的時候,魯肅和呂蒙討論天下大事,魯肅聽到呂蒙的見解後非常驚奇地說:「以你現在的才幹和謀略,已不再是當年的那個東吳阿蒙了!」呂蒙說:
「與有志向的人分別幾日,就要擦擦眼睛重新看待,長兄知道這件事太晚了啊!」魯肅於是拜見呂蒙的母親,與呂蒙結為朋友後就告別了。
下面是其他方面的知識希望對你有幫助
朗讀節奏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塗/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
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
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
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
詞語翻譯
1、初:當初,這裡是追述往事的習慣用詞。
2、權:指孫權,字仲謀,黃龍元年(公元229年)稱帝於武昌(今湖北鄂城),國號吳,不久遷都建業(今江蘇南京)
3、謂:告訴,對……說,常與「曰」連用。
4、卿:古代君對臣或朋友之間的愛稱。
5、今:現在。
6、塗:同「途」。當塗掌事:當塗,當道,即當權的意思。掌事,掌管政事(異議:當塗:地名)。
7、辭:推託。
8、多務:事務多,雜事多。
9、孤:古時候王侯的自稱。
10、治經:研究儒家經典。經:指《詩經》《尚書》《禮記》《周易》和《春秋》等書。
11、博士:當時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
12、但:只,僅。
12、涉獵:粗略地閱讀。獵,本意獵取,本文為閱讀。
13、見往事:瞭解歷史。見,瞭解;往事,指歷史。
14、乃:於是,就。
15、及:到了…的時候。
16、過:到。
17、尋陽:縣名,現在湖北黃梅西南。
18、才略:軍事方面或政治方面的才幹和謀略。
19、非復:不再是。
20、更:更新。
22、大兄:長兄,這裡是對同輩年長者的尊稱。
23、見事:認清事情。
24、但:只,僅。
25、孰若:誰像。孰:誰,若:像。
26、就:從事。
27、遂:於是,就。
28、士別三日:有抱負的人分別幾天。三:幾天,這裡指「少」(與常見的「多」的解釋不同)。
29、何:為什麼。
30、呂蒙:東吳名將,汝南富陂(今安徽阜陽)人
31、耳:表示限制,語氣詞,相當於「而已」、「罷了」。
32、吳下:指吳縣,現在江蘇蘇州 。
33、始:開始。
34、與:和。
35、論議:談論,商議。
36、大:非常,十分。
37、驚:驚奇。
38、今:現在。
39、者:用在時間詞後面,無翻譯。
40、復:再。
41、即:就。
42、拜:拜見。
43、待:等待。
44、吳下阿蒙:三國時吳國名將呂蒙,對呂蒙親暱的稱呼 46、當:掌管。
45、刮目相待:用新的眼光看待,即另眼相看。 刮目:擦擦眼睛。
46、更:重新。
47、阿蒙:名字前加「阿」,有親暱的意味。
48、邪:嗎。表反問語氣。
49、乎:啊。表感嘆語氣。
48、當塗:當權,當道,即當權的意思。
通假字邪(yé)通「耶」,語氣詞,表反問;「塗」同「途」
一詞多義
當:但當涉獵(助動詞,應當)
當塗掌事(動詞:正)
見:見往事耳(瞭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
就:蒙乃始就學(從事)
指物作詩立就(完成)
古今異義詞
博士:古,當時古代專掌經學傳授的學官。今,一種學位。
往事:古:指歷史。今:過去的事。
以:用古今異義字
更 古:重新。今:更加,越發。
及 等到......時候。
大 很,非常。
豈 難道。
就 本意靠進,此為去做。
士 人物的通稱。
過 到,經過。
但 【但當涉獵】 古:只。 今:錶轉折關係的連詞
耳 古:語氣詞,譯為「罷了」。 今:耳朵
治 古:研究。 今:治理
博士 古:當時專管傳授經學的學官。 今:求學的高學位。
見 古:知道。 今:看見
【見往事耳】:瞭解。 【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認清事物。
6樓:匿名使用者
從他們的身份和言語去分析就可以了,至於如何主要是通過他們說的話,再結合他們的身份和行為就能看出來啦
7樓:
語言one is never too old to learn. 活到老,學到老。
孫權勸學中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8樓:匿名使用者
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人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讚歎,表現了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在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說明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
需要指出的是,魯肅不僅地位高於呂蒙,而且很有學識,由他說出這番話,更可表明呂蒙的長進確實非同一般。「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讚歎的巧妙接應。
「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孫權勸學 本文是怎樣表現人物的性格特徵? 詳寫了什麼?略寫了什麼?
9樓:饒一然
只有志同道合的人才會「結友」,而魯肅先拜別呂蒙的母親,後又與之「結友」,足以看出魯肅對呂蒙的誠心和對呂蒙才學的敬仰,更是表達對呂蒙的才學的讚歎!
孫權勸學中是怎樣表現人物形象的
10樓:xhj北極星以北
本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性格。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情趣。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神態和心理。
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學」的必要性,即因其「當塗掌事」的重要身份而「不可不學」;繼而現身說法,指出「學」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勸,又可以感到他對呂蒙的親近、關心、期望,而又不失人主的身份。
「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是情不自禁的讚歎,可見魯肅十分驚奇的神態,以他眼中呂蒙變化之大竟然判若兩人,表現呂蒙因「學」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難以置信的驚人長進。「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是呂蒙對魯肅讚歎的巧妙接應。
「三日」形容時間很短,「刮目」是擦拭眼睛,表示十分驚奇、難以置信的樣子。從呂蒙的答話中可見他頗為自得的神態,他以當之無愧的坦然態度,表明自己才略長進之快之大。孫權的話是認真相勸,魯肅、呂蒙的話則有調侃的意味,二者的情調是不同的。
在本文中,寫魯肅、呂蒙對話,一唱一和,互相打趣,顯示了兩人的真實性情和融洽關係,表明在孫權勸說下呂蒙「就學」的結果,從側面表現了呂蒙的學有所成,筆墨十分生動,這是全文的最精彩之處。
孫權勸學中是怎樣表現人物性格的
文注重以對話表現人物。對話言簡意豐,生動傳神,富於人情味。僅寥寥數語,就使人感受到三位人物各自說話時的口吻 神態和心理。孫權勸學,先一語破的,向呂蒙指出 學 的必要性,即因其 當塗掌事 的重要身份而 不可不學 繼而現身說法,指出 學 的可能性,使呂蒙無可推辭,乃始就學 從孫權的話中,既可以看出他的善...
武松的人物性格特點,武松的兩個不怕表現了他什麼性質特點
性格 急俠好義 剛猛不屈 敢作敢當 在張都監府殺人後留名 殺人者,打虎武松也 嫉惡如仇 正義 勇敢 對蔣門神 恩怨分明,知恩圖報 對宋江,對施恩 不向惡勢力低頭 怒殺西門慶 其中敢作敢當 陽谷私設公堂審王婆,張都監府 是武松這個人的最大的人格特點 殺人留名武松的主要性格特點是 一身虎膽,武藝高超,疾...
水滸傳裡,楊志,魯智深,林沖,武松的人物性格各是怎麼樣的 各
武松 行者 武松 景陽崗武松打虎 武松鬥殺西門慶 武松醉打蔣門神 武松大鬧飛雲浦 張都督血濺鴛鴦樓 武行者夜走蜈蚣嶺 武藝高強,有勇有謀,狹義之士,崇尚忠義,有仇必復,有恩必報 林沖 豹子頭 林沖 林沖雪夜上梁山 三打祝家莊 武藝高強,有勇有謀,安分守己,循規蹈矩,是上層人物被迫造反的典型 楊志 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