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姓名中名和字在意義上大多有一定關聯嗎

2021-03-05 09:18:10 字數 5366 閱讀 4373

1樓:浮士德2號

當然有咯

1.意義相同的:即表字和名意義相同,相通,是並列關係,所以又叫「並列式」。如:

屈平,字原。廣平曰原,意思相同。

顏回,字子淵。淵,回水也,意思相同。

宰予,字子我。予,我也,意思相同。

樊須,字子遲。須、遲都是「待」義。

張衡,字平子。衡、平義同。

陸游,字務觀。遊、觀義同。

曾鞏,字子固。鞏、固義同。

班固,字孟堅。堅、固義同。

孟軻,字子輿。軻、輿都是車。

2.意義相近的:即表字和名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可以互為輔助,稱做「輔助式」。如:

梁鴻,字伯鸞。鸞和寫都是飛禽,但不是一種,鴻雁和鸞鳳可以互為輔助。

陸機,字士衡。機、衡都是北斗中的星名,互為輔助。

鄭樵,宇漁仲。樵是打柴的,漁是釣魚的,常為侶伴,互相輔助。

李漁,字笠翁。漁翁常戴蓑笠。

陳琳,字孔璋。琳、璋都是玉石製品,互為輔助。

3.意義相反的:即表字和名意思正相反,這種情況可稱為「矛盾式」,如:

曾點,字皙。點為黑汙,皙為白色。

朱熹,宇元晦。熹是天亮,晦是黑夜。

劉過,字改之。改了就不為過錯。

王績,字無功。成績和無功正好相反。

4.意義相順的:即表字與名往往出自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為名的意思作補充解釋或修飾,這種情況,可稱做「擴充式」,如:

徐幹,字偉長。《孔叢子》曰:「非不偉其體幹也。」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而且字對名作了補充解釋。

曹操,字孟德。《荀子·勸學》篇說:「生乎由是,死乎由是,夫是之謂德操。」字和名在一句話裡,合成德操,即道德操守,字對名作了修飾性解釋和補充。

趙雲,字子龍。《周易》說:「雲從龍,風從虎。」名和字在一句話中,意思相順。

陸羽,字鴻漸。《周易》日:「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字對名作了解釋。

高明,字則誠。《禮記》日:「誠則明矣。」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誠是明的前提條件,明是誠的後果。

于謙,字廷益。《尚書》說:「謙受益。」名和字在一句話中,謙是前提條件,益是謙的後果。

5.意義相延的:即表率意為名字意思的延伸。這種情況可稱之為「延伸式」。如:

李白,字太白。太白指太白金星,這是對太意的延伸。

杜牧,字牧之。牧之即放牧,延伸解釋了牧的含義。

楊達,字士達。士達,即士進的意思,進一步延伸了達的含義。

丘錫,字永錫。永錫是「永錫難老」 的省約,出自《詩經·魯頌》,延伸了錫的含義。

雷簡夫,字太簡。也是延伸強調了簡義。

2樓:百度使用者

是,大部分是有關聯的

在古代人名的字是怎麼來的。(如劉備,字玄德。曹操,字孟德)

3樓:匿名使用者

古人姓x名x字x的字是什麼意思?《禮記·曲禮》上說:「男子二十冠而字」,「女子十五笄而字」,就是說不管男女,只有到了成年才取字,取字的目的是為了讓人尊重他,供他人稱呼。

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種: ①同義反復。...

古人稱呼中「字」代表什麼 何解?一般人尤其是同輩和屬下只許稱尊長的字而不能直呼其名。古人命字方法的主要依據有以下幾種:

①同義反復。如屈原名平,字原,...從以上三類可以看出,字與名有密切關係,字往往是名的補充或解釋,這叫「名字相應」,互為表裡,故字又稱作「表字」。...

古人的姓名中,「名」和「字」在意義上大多有一定的關聯嗎?名 按《禮記》所記古人取名應該是「幼名冠字」小孩子生下來三個月由父親取「名「名是幼時由長輩所起,供君父等尊者和長輩呼喚的,上古時期的商代,往往以某生日給起名,當時最流行的風俗之一就是以干支命名,周取代殷商後,隸主貴族更把人的出生時神祕化。... 為什麼古代人喜歡以字稱呼別人賈島曾任長江縣主簿,世稱賈長江,他的詩集就叫《長江集》。

【兼稱】如《遊褒禪山記》「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餘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前兩人兼稱籍貫、姓名及字,後兩人先寫與作者關係,再稱名和字;... 古人是根據什麼起字的對小孩直呼其名,不會 有什麼顧忌,但同樣對已經成年者,便顯得不夠尊重,取字,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所以,古人的名,主要 用於自稱;古人的字,主要用於他稱。

當然,也不是說所有的情況下都必須對人稱字不稱名,這要依對話雙方 的相互地位而定。彼此地位相當者,尊稱別人用字...

古人姓名有名和字,名和字有什麼關聯嗎?為何古人需要有名和字呢?

4樓:匿名使用者

中國古人的姓名和現代一樣,是人們在社會交往中用來代表個人的符號。我們現在稱某人的名字是什麼與古人是不同的。古人名是名,字是字,各有用途。

古人一誕生就起名,**後則有字,號;死後有諡號。《禮記.檀弓上》:「幼名、冠字,周道也。

」名,是在社會上使用的個人的符號。自稱用名,稱人以字。 「字」往往是「名」的解釋和補充,是和「名」相表裡的,所以又叫「表字」。

古人「名」和「字」的關係有意義相同的,如:東漢創制地動儀的張衡字平子、「擊鼓罵曹」的文學家禰衡字正平,他們名、字中的「衡」就是「平」;宋代詩人秦觀字少遊、陸游字務觀,他們名、字中的「觀」和「遊」也是同義。

「名」和「字」有意義相輔的,如:東漢「舉案齊眉」的文學家梁鴻字伯鸞,「鴻」、「鸞」都是為人稱道的兩種飛禽;唐代詩人白居易字樂天,因「樂天」故能「居易」;宋代作家晁補之字無咎(「咎」是過錯),因能「補」過才能「無咎」。

「名」和「字」有意義相反的,如:宋**學家朱熹字元晦、元代書畫家趙孟頫字子昂他們「名」、「字」中的「熹」與「晦」、「頫(俯)」與「昂」都是反義。

古人的「名」、「字」往往取自古書古典,如:曹操字孟德,《荀子》有「夫是之謂德操」句。唐代文學家陸羽(著有《茶經》,後世尊為「茶神」)字鴻漸,是取自《周易》「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

古人的「名」、「字」還常用來表示在家族中的行輩。先秦時,常在名、姓前加伯(孟)、仲、叔、季表兄弟長幼,如伯夷、叔齊,伯是兄,叔是弟;孔丘字仲尼,「仲」就是老二。漢代以後逐漸在「名」或「字」中用同樣的字或偏旁表同輩關係,如宋代文學家蘇軾、蘇轍兄弟共用偏旁「車」表同輩。

除了名、字,有些古人還有號。「號」是一種固定的別名,又稱別號。封建社會的中上層人物(特別是文人)往往以住地和志趣等為自己取號(包括齋名、室名等)。

如唐代李白的青蓮居士、杜甫的少陵野老、宋代蘇軾的東坡居士、明代唐寅的六如居士、清代鄭燮的板橋等,都是後人熟知的;有些別號的使用率甚至超過本名(如蘇東坡、鄭板橋等)。別號是使用者本人起的,不象姓名要受家族、行輩的限制,因而可以更自由地抒發或標榜使用者的某種情操。別號中常見的 「居士」、「山人」之類就是為了表示使用者鄙視利祿的志趣。

有以號明志的,如宋周敦頤稱濂川先生,明歸有光稱震川先生,王夫之稱船山先生等。還有在死後由門人、後人上的尊號(「私溢」),如晉代陶潛的靖節等。諡號,即死後由皇帝頒賜的榮稱。

如宋包拯稱包孝肅、岳飛稱**穆、清紀昀稱紀文達等。另外還有「綽號」,這大都是他人所取而得到公認的別號,是對人的刻畫和形容。如《水滸》裡梁山上一百○八人個個都有綽號,大都準確地描摹了人物性格、特長或生理特點,這些綽號作為姓名的代稱,更是人們所熟知的。

除了上述的字、號之外,歷史上常常用來代替個人姓名的還有:

⒈地名(包括出生地、住地和任職所在地等)。如東漢孔融稱為孔北海、唐代韓愈稱為韓昌黎、柳宗元稱為柳河東或柳柳州、宋代蘇轍稱為蘇欒城等。以地名稱人在封建時代是表尊敬,叫做稱「地望」。

⒉官爵名(包括職銜、封號等)。如東漢發出「窮當益堅、老當益壯」豪言的馬援稱馬伏波(曾任伏波將軍),投筆從戎的班超稱班定遠(曾封定遠侯),三國嵇康稱嵇中散(曾任中散大夫),唐代杜甫稱杜工部、杜拾遺(曾任工部員外郎、左拾遺)等。

⒊以室名、齋名、軒名、堂名為號的。如王夫之號姜齋取自他的室名;辛棄疾的號稼軒也是取自室名;北宋詩人蘇舜欽,流寓蘇州,築滄浪亭,自號滄浪翁。

⒋在姓氏前加形容詞指稱特定的同姓者。南朝謝靈運和堂弟謝惠連都是詩人,被稱為大、小謝。唐代詩人中老杜(亦作大杜)專指杜甫,小杜專指杜牧。

老蘇、大蘇、小蘇則指宋代蘇洵、蘇軾、蘇轍父子。

⒌以幾個姓並稱特定的幾個人。如 「馬班」(或「班馬」)指司馬遷(《史記》作者)、班固(《漢書》作者);唐詩人中「李杜」是李白、杜甫,「元白」是元稹、白居易;「韓柳」是韓愈、柳宗元。還有前面提到的大謝小謝合稱「二謝」,加上南朝另一詩人謝眺又合稱「三謝」;「二程」專指宋代學者程顥、程頤兄弟;蘇洵、蘇軾、蘇轍又合稱「三蘇」。

⒍在唐代還常以行第連同姓名官職等稱人。王維有詩題《送元二使西安》(「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其中的名句)、唐詩中屢見《答王十二》、《問劉十九》、之類的題目,都是以行第稱人的。如李白是李十

二、韓愈是韓十

八、柳宗元是柳

八、元稹是元九等。宋代也還有此風習,如秦觀稱秦

七、歐陽修稱歐

九、黃庭堅稱黃九等。

以上所說的封建社會文人的姓名字號之類,都是封建宗法制度和倫理道德等觀念形態的組成部分。由於它們在歷史上長期存在並被廣泛使用過,又是我們不能完全迴避得了的。如《正氣歌》的作者文天祥、字履善,又字宋瑞(祥、善、瑞三字同義),歷代還常稱他「文文山」(自號)、「文丞相」(官職)、「文信國」(封號)等。

如果我們對古人姓名字號的知識毫無所知,根本無從識別。所以,為了閱讀古籍以及研究古人思想、風格,還是需要我們對它有所瞭解的。

5樓:雨中漫步又看花

名按《禮記》所記古人取名應該是「幼名冠字」小孩子生下來三個月由父親取「名「名是幼時由長輩所起,供君父等尊者和長輩呼喚的,上古時期的商代,往往以某生日給起名,當時最流行的風俗之一就是以干支命名,周取代殷商後,隸主貴族更把人的出生時神祕化。據說人命名時應遵守的禮儀有信象類假,所謂信就是如魯公子出生時手裡有紋類似友字於是名友。所謂象,如孔子出生時腦袋像土丘,於是名丘。

所謂類,即生子與其生父有某處相類似,如齊桓公太子與桓公生日相同生子就以同命名。所謂假,如孔子兒子出生時,魯君派人送鯉魚來賀於是名鯉。戰國時期,人們用灼龜卜兆的方法命名。

但同時還有一些特殊的情況,如男取女名,詳見人教版高中語文第六冊荊軻刺秦王「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之匕首」徐夫人即姓徐名夫人。此外還有在姓名之間加某個襯詞,像教材中提到的燭之武,孟施捨,申不害。之施不都是姓與名之間加的襯詞。

字字往往是名的解釋與補充。名與字之間有著一定的聯絡:(!

)名與字意思相同,戰國詩人屈平,字原,平與原是同義詞。三國時大將周瑜,字公瑾,瑜與瑾都是美玉。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字子固,鞏與固也是同義詞。

(2)名與字意思相反。三國時東吳大將呂蒙,字子明,蒙與明意思正好相反。南宋理學家朱熹,字元晦,熹與晦語義相反。

(3)名與字語義相關聯。清初戲劇理論家李漁,字笠鴻,有漁翁戴笠的意思。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字鵬舉,而大鵬展翅就是飛。

(4)名與字取自古書古典。三國時曹操,字孟德,是叢《荀子》中「夫是之謂德操」中而來的。古代在男子「字」的前面加個「子」,表對男子的尊稱,如宋代文學家蘇軾,字子瞻。

用「元,公,德,文」等褒義詞起字,表對男子的尊稱或美稱。例如:桃淵明,字元亮;周瑜,字公瑾;劉備,字玄德。

在貴族女子「字」的前面往往加上「姓」。

看我這麼辛苦,把滿意給我吧,我自己一個字一個字打的啊!

請問(從)字在姓名學中是多少畫,請問轢字在姓名學中到底是幾畫

姓名學是哪個學科。從這個筆畫一般來講就是四畫。請問轢字在姓名學中到底是幾畫.古文應為 金矍 28畫 我怎麼看起來是9畫。你怎麼算的 顧字在姓名學中是幾畫 顧字的姓名學筆畫是21畫 男孩好聽名參考 雄強 雄健 強勁 有力。彥博 彥是有學問的人。版 怡懌 愉悅 權快樂。偉譽 美好的名聲。聖傑 聖 崇高 ...

古人的名和字一定有聯絡嗎?古代字和名的關係是怎麼樣的?

古人取字的根本原則就是 字 要與 名 有意義上的聯絡。名是一個人的特稱,一般都是由長輩起的。名字的含義很多,但一般是長輩對下輩寄託的希望。比如西漢名將霍去病,當時長輩為他起這個名字的時候,或許就是希望他一生身體健康,遠離疾病。字,是 名 的衍生產品,往往是對名的補充和說明,含義相近,比如諸葛亮字孔明...

古人中名和字的意思相反或相對的有誰

1 張岱,名岱,字宗子。岱,泰山的別稱,也叫岱宗,岱嶽。初字維城,後字宗子,又字天孫,因著 石匱書 人稱 石公 於是又字石公,號陶庵。明清之際史學家 文學家,史學方面與談遷 萬斯同 查繼佐並稱 浙東四 家 文學創作方面以小品文見長,以 小品聖手 名世。2 屈原 字原,平為名,原為字,平與原二字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