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匿名使用者
貞觀十一年(637)十一月,唐太宗聽說年輕的武則天長得明媚嬌豔,楚楚動人,便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故稱武媚娘。
貞觀十七年(643),太子李承乾被廢,晉王李治被立。此後,在侍奉太宗之際,武則天和李治相識併產生愛慕之心。唐太宗死,武則天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削髮為尼。
永徽元年(650)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這時,由於無子而已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
永徽二年(651)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永徽五年(654)初,武則天生一女嬰,唐高宗視她如掌上明珠。有一天,王皇后獨自前來探望女嬰,等王皇后離去以後,武則天發現女嬰已死。武則天便也痛哭流涕,乘機歷數皇后的種種不滿。
唐高宗聽後深信不疑,認定女嬰為王皇后所害,頓生廢立之心,同時也想借廢立皇后打擊權臣。
永徽六年(655)六月,王皇后與其母柳氏找來巫師,企圖用「厭勝」之術,將武則天詛咒而死。事洩之後,唐高宗在大怒之下,不但將柳氏趕出宮中,而且還想把武則天由昭儀升為一品宸妃,由於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後不能成事。
十月十三日,唐高宗又在李績等朝廷重臣的支援下,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唐高宗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
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
十一月初,武則天又派人將正被囚禁的廢后王氏和蕭淑妃各打一百棍杖,並割去手、足,投入酒甕之中,還氣憤不過地說:「讓這兩個潑婦的骨頭醉死酒中。」王、蕭二人在酒甕中哭喊了幾天幾夜,才氣絕而死。
臨死以前,蕭淑妃大聲罵道:「阿武妖精,竟慘毒至此!願來世轉生為貓,阿武為鼠,我要活活將她喉嚨咬斷。
」據說武則天后來在宮中禁止養貓,而且常常夜夢王、蕭二人披頭散髮,在宮中作祟。所以,她在執掌朝政以後,就常住東都洛陽,終身不歸長安。
顯慶四年(659)四月,武則天又捏造罪名,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反對武則天的大臣都被或貶或殺,一個不剩。
顯慶五年(660),高宗患上頭風之疾,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遂命武則天**朝政。但武則天生性霸道,故每當決事,高宗每每受制於武則天,高宗非常不滿,唐高宗每次上朝,武則天必在簾後操縱,天下大權完全歸武后掌握,甚至連生殺大事都由武后決定,天子高宗只能唯唯從命,所以,朝廷內外都稱為「二聖」。
乾封二年(667)高宗因久疾,命太子李弘監國。上元元年(674年)秋八月,高宗稱天皇,武后稱天后,
弘道元年(683)十二月,唐高宗病逝,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武則天被尊為皇太后。
2樓:匿名使用者
前:唐初新貴顯宦武士鑊之女唐太宗貞觀十一年武氏以美貌應召入宮,賜號武媚,時年14歲。649年,太宗死,入感業寺別發為尼。
當時王皇后正與蕭淑妃爭寵,決計利用武媚的美貌,轉移高宗對蕭氏的厚寵。遂令武氏暗中蓄髮,獻給高宗,封為宸妃。翌年生是長子李弘,晉為昭儀。
成皇后:武氏自立為皇后之後,開始參預朝政,與高宗並稱「二聖」。683 年,高宗死,李顯繼位為中宗,尊武氏為皇太后,由太后臨朝稱制。
翌年,廢李顯為廬陵王,立李旦為睿宗,武太后掌實權。 當皇帝:690 年,廢李旦自立為則天皇帝,改國號為周,改元天授,史稱「武周」。
武則天稱帝后,大開科舉,破格用人;獎勵農桑,發展經濟;知人善任,容人納諫。在她掌理朝政近半個世紀,社會穩定,經濟發展,為後來「開元盛世」打下基礎。但是,武則天逼害王后蕭妃,殺害親子,大封武氏諸王,重用酷吏,嚴刑峻法,冤獄叢生,受到歷史的譴斥。
武則天的歷史故事,關於武則天的重要歷史事件有哪些?
當武則天還在幼年襁褓中時,袁天罡一見到武則天的母親楊氏便吃驚地說 夫人法生貴子!武則天的母親便把兩個兒子武元慶 武元爽領出讓袁天罡相面,可是袁天罡一看說可以官至三品,只不過是能保家的主兒,還不算大貴。楊氏又喚出武則天的姐姐 後封韓國夫人 讓袁天罡相,袁天罡稱 此女貴而不利夫!最後由保姆抱出穿著男孩衣...
宋朝歷史背景研究,二 宋朝歷史背景研究
請問,有稿費麼?近一萬字,還要整理資料,知道的估計也不會幫你答得 你該找找歷史書 中國宋朝的背景 背景 宋朝 960年 1279年 是中國歷史上承五代十國下啟元朝的朝代,分北宋和南宋兩個階段,共歷十八帝,享國三百一十九年。政治 宋朝的政治體制大體沿襲唐朝的政治制度。但宰相不再由三省長官擔任,而是另以...
唐詩產生歷史背景,唐詩興盛的歷史背景和原因是什麼
唐代詩歌體制多樣,宋以後的整個中國古典詩歌,都未超出它的範圍。唐人古體詩既可抒情,又可敘事 議論。由於受近體詩影響,唐人古詩或融入律句,或有意反律,皆不同於晉 宋以前古詩的純任自然。五古在唐初猶承齊梁變體,經陳子昂的變革,張九齡 李白的發揚,至杜甫而堂廡頓開。七言則是不入律的歌行和古詩與精工整煉 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