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平常心新號
是故shì gù
所以、因此。為承上啟下之詞。
禮記.禮運:「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文選.左思.蜀都賦:「是故遊談者以為譽,造作者以為程也。」
2樓:zjc**座
copy故:在漢語裡有多種釋義,可作名詞bai、動詞、
du形容詞、副詞、連詞、代詞。zhi
故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1、原因、緣故:既克,公問其故.——《左傳·莊公十年》
2、事情:昭伯問家故,盡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3、意外或不幸的事變:鄉園多故,不能不動客子之愁.——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4、舊識、舊交:君安與項伯有故?——《史記·項羽本紀》
5、舊的事物: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有如下意項:
1、名詞,事故,變故。如《孟子》:「今也不幸至於大故。」
2、名詞,緣故,原因。如《曹劌論戰》:「既克,公問其故。」
3、形容詞,舊的,原來的。如《論語》:「溫故而知新。」
4、副詞,舊時,從前。如《柳敬亭傳》:「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
5、名詞,老朋友,舊交情。如《垓下之戰》:「若非故人乎?」
6、形容詞,衰退,衰老。《琵琶行》:「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7、動詞,死亡,去世。《紅樓夢》:「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一個兒子。」
8、副詞,故意,特意。《陳涉世家》:「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
9、副詞,仍然,還是。《孔雀東來飛》:」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
10、副詞,通「固」,本來。《大鐵椎傳》:「宋將軍故自負。」
11、連詞,所以,因此。《屈原列傳》:「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4樓:璀璨星痕
關於您的問題,查詢《古漢語常用字字典》,有如下意項:
1、名詞,事故,變故。如《孟子》:「今也不幸至於大故。」
2、名詞,緣故,原因。如《曹劌論戰》:「既克,公問其故。」
3、形容詞,舊的,原來的。如《論語》:「溫故而知新。」
4、副詞,舊時,從前。如《柳敬亭傳》:「此故吾儕同說書者也,今富貴若此。」
5、名詞,老朋友,舊交情。如《垓下之戰》:「若非故人乎?」
6、形容詞,衰退,衰老。《琵琶行》:「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
7、動詞,死亡,去世。《紅樓夢》:「目今其祖早故,只有一個兒子。」
8、副詞,故意,特意。《陳涉世家》:「將尉醉,廣故數言欲亡,忿恚尉."
9、副詞,仍然,還是。《孔雀東來飛》:」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10、副詞,通「固」,本來。《大鐵椎傳》:「宋將軍故自負。」
11、連詞,所以,因此。《屈原列傳》:「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5樓:匿名使用者
1.事情;事故:細~。變~。
2.緣故;原因:無~缺勤。不知何~。
3.故意;有意:~作鎮靜。明知~犯。
4.所以;因此:因大雨,~未如期起程。
5.姓。
6.原來的;從前的;舊的:~址。~鄉。依然~我。
7.朋友;友情:親~。沾親帶~。
8.(人)死亡:病~。染病身~。父母早~。
請問文言文中「是故」一詞是什麼意思???
6樓:冒曼珠鄔海
「是故」在文言文中已經固定為一個固定結構或詞語了,其意思與「是以」相同,是「因此」「所以」「由此可見」的意思。
如果有人將這個詞語解釋成「這是因為」,那顯然是意譯了,並不準確。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7樓:江淮一楠
以 一、作動詞,譯為「認為、以為」。例句:
1、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兩小兒辯日》
2、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三峽》
一、介詞,相當於「用」。例句:
1、醉能同其樂,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醉翁亭記》
2、以衾擁覆,久而乃和。《送東陽馬生序》
二、介詞,相當於「把、拿」。例句:
1、今誠以吾眾詐自稱公子扶蘇、項燕。《陳涉世家》
2、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師表》
三、介詞,可譯成「因、因為」。例句:
1、以中有足樂者,不知口體之奉不若人也。《送東陽馬生序》
2、以其境過清,不可久居,乃記之而去。《小石潭記》
有時與「是」連用為「是以」或「以是」,可理解為「因此」。例如:
1、走送之,不敢稍逾約,以是人多以書假餘。《送東陽馬生序》
2、是以眾議舉寵為督。《出師表》
3、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出師表》
五、介詞,可譯為「憑藉」。例句:
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2、忠之屬也,可以一戰,戰則請從。《曹劌論戰》
六、介詞,相當於「從、由」。例如:
然操遂能克紹,以弱為強者。《隆中對》
七、介詞,譯為「按照」。例如:
犧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曹劌論戰》
八、連詞,相當於「用來、以便」。例句:
1、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出師表》
2、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眾。《陳涉世家》
3、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隆中對》
4、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狼》
九、連詞,表示順承,相當於「而」,也可不譯。例如:
1、手自筆錄,計日以還。《送東陽馬生序》
2、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堪,為巖。《小石潭記》
3、高祖因之以成帝業。《隆中對》
十、連詞,譯為「以致」。例如: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出師表》
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出師表》
十一、通「已」,已經。例如:
固以怪之矣。《陳涉世家》 陽光小乾乾
8樓:匿名使用者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規律,有所作為,有什麼。表示具有某種條件、原因等。
基本字義:
有1、存在:~關。~方(得法)。~案可稽。~備無患。~目共睹。
2、表示所屬:他~一本書。
3、表示發生、出現:~病。情況~變化。
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一丈多深。
5、表示大、多:~學問。
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勞。~請。
7、無定指,與「某」相近:~一天。
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夏。~宋一代。
以1、用,拿,把,將:~一當十。~苦為樂。~身作則。~鄰為壑。~訛傳訛。~往鑑來。
2、依然,順,按照:~時啟閉。物~類聚。
3、因為:~人廢言。勿~善小而不為。不~物喜,不~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待時機。~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前。~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得~。
9、古同「已」,已經。
擴充套件資料
字形演變
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以,用也,從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白話版《說文解字》:以,使用。字形採取反寫「已」的方法來造字。賈侍中說,已,表示想法已落實。是個象形字。
近義詞:有因、有為、有何
1、有因:有緣故。
《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 顧夫人 ﹞請了幾個有因的道士,在 青城山 老君廟 裡建醮,祈求仙方,保護少府回生。」
白話釋義:[顧夫人]請了幾個有根據的道士,在青城山老君廟裡建醮,祈求仙方,保護少府起死回生。
2、有為:有作為。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他羨慕 東陽 與 瑞豐 的官運,同時也羨慕他們的年輕有為。」
3、有何:有什麼。
《水滸傳》第五三回:「風過處,一尊黃巾力士出現,躬身稟覆:『我師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難哉。
「故」字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有哪些例句?
9樓:小獅希裡
讀 gù 意思及例句如下:
:緣故,原因 又明於憂患與故。——《易·繫辭傳》
藉故(託故。藉口某種原因);無故(沒有緣故) 事;事情〖thing〗
昭伯問家故,盡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敢問天道乎,抑人故也?—《國語·周語下》
教、孝景固襲掌故,未遑講試。——《史記·龜策傳》
:細故(細小而值不得計較的事情);掌故(歷史上的人物事蹟、制度沿革等) 意外或不幸的事變
國有故。——《周禮·天官·宮正》
鄉園多故,不能不動客子之愁。——明·宗臣《報劉一丈書》
故端(事故;事端);變故(災難;意外發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損失或災禍);舊識;舊交。
君安與項伯有故?——《史記·項羽本紀》
舊法、舊典、成例
變化齊一,不主故常。——《莊子·天運》
是時,宣帝循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漢書·楚元王傳》
舊的事物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通「古」(gǔ)。時代久遠 是故之時,陳財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死亡 前年趙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古今**·窮馬固遭際賣鎚媼》
衰老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故意,存心 廣故數言欲亡。——《史記·陳涉世家》
同「固」,原來,本來 程不識故與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史記·李將軍列傳》
仍,還是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因此,所以——表示因果關係 夫秦無道,故沛公得至此。——《史記·留侯世家》
古文中故是什麼意思
10樓:夢裡春煙
常用的意思是「因此,所以」
另外還有下列意思
詳細字義
〈名〉1. (形聲。從攴( pū),古聲。從「攴」,取役使之意。本義:緣故,原因)
2. 同本義 [cause;reason]
故,使為之也。——《說文》
又明於憂患與故。——《易·繫辭傳》
則是無故。——《禮記·禮運》
夫有其故。——《國語·楚語》
既克,公問其故。——《左傳·莊公十年》
扶蘇以數諫故,上使外將兵。——《史記·陳涉世家》
廣行取胡兒弓,射殺追騎,以故得脫。——《史記·李將軍列傳》
3. 又如:藉故(託故。藉口某種原因);無故(沒有緣故)
4. 事;事情 [thing]
昭伯問家故,盡對。——《左傳·昭公二十五年》
敢問天道乎,抑人故也?—《國語·周語下》
教、 孝景固襲掌故,未遑講試。——《史記·龜策傳》
5. 又如:細故(細小而值不得計較的事情);掌故(歷史上的人物事蹟、制度沿革等)
6. 意外或不幸的事變 [accident]
國有故。——《周禮·天官·宮正》
鄉園多故,不能不動客子之愁。——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7. 又如:故端(事故;事端);變故(災難;意外發生的事情);事故(意外的損失或災禍)
8. 舊識;舊交 [old friend]
君安與項伯有故?——《史記·項羽本紀》
9. 又如:一見如故;故貴(舊交與貴人);故義(故交舊友);舊故(舊交);親故(親戚故舊)
10. 特指舊法、舊典、成例 [outmoded conventions]
變化齊一,不主故常。——《莊子·天運》
是時,宣帝循 武帝故事,招名儒俟材置左右。——《漢書·楚元王傳》
11. 又如:蹈常襲故;故典(典故);故語(典故成語);故祀(按慣例舉行的祭祀);故套(陳規俗套)
12. 先,祖先 [ancestors]。如:故訓(先代留下的法則。古訓);故業(指祖上傳下的基業);故家(世代仕宦之家;世家大族);故墓(祖先的墓地)
13. 舊的事物 [the stale]
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論語·為政》
14. 又如:吐故納新
15. 通「詁」( gǔ)。以今言解釋古代語言文字或方言字義 [explain archaic or dialectal words in current language]
訓故舉大誼而已。——《漢書·儒林傳》
並作周官解故。——《後漢書·賈逵傳》
〈形〉1. 原來。舊時的 [ancient;old;former]
故,舊也。——《廣韻》
反故居些。——《楚辭·招魂》
樂先故些。
蔓成然故事蔡公。——《左傳·昭公十三年》
所謂故國者。——《孟子·梁惠王下》
以故法為其國與此同。——《呂氏春秋·察今》
敬亭喪失其資略盡,貧困如故時。—— 清· 黃宗羲《柳敬亭傳》
軒東故嘗為廚。——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 又如:故步(舊時行步的方法);故地(舊有的屬地);故夫(以前的丈夫);故方(舊藥方);故吏(原有屬吏);故林(從前棲息的樹林);故式(古舊的儀式)
3. 通「古」( gǔ)。時代久遠 [long long ago;ages ago]
是故之時,陳財之道,可以行今也。——《管子·侈靡》
4. 又如:先故(很久以前)
〈動〉1. 死亡 [die]
前年趙三郎已故了,他老婆在家守寡。——《古今**·窮馬固遭際賣鎚媼》
2. 又如:病故;亡故(死去);染病身故(死);物故(去世);大故(指父親或母親死亡);故鬼(舊鬼,死去已久的人的鬼魂)
3. 衰老 [be old and feeble]
弟走從軍阿姨死,暮去朝來顏色故。——唐· 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副〉1. 故意,存心 [deliberately;on purpose]
廣故數言欲亡。——《史記·陳涉世家》
主者故不受,則固請。——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2. 又如:故故(故意;屢屢;常常);故違(有意違抗);故推(故意推託);故靳(故意吝惜。靳:吝惜);故縱幹咎(有意縱容罪犯而觸犯法令)
3. 同「固」,原來,本來 [first;originally]
程不識故與 李廣俱以邊太守將軍屯。——《史記·李將軍列傳》
此物故非西產。——《聊齋志異·促織》
4. 仍,還是 [still]
三日斷五匹,大人故嫌遲。——《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猶不失下曹從事,乘犢車從吏卒,交遊士林,累官故不失州郡也。——《資治通鑑》
5. 通「胡」( hú)。何,何故 [why]
公將有行,故不送公?——《管子·侈靡》
6. 又如:故為(何故如此)
《連》1. 因此,所以 [therefore]——表示因果關係
夫秦無道,故 沛公得至此。——《史記·留侯世家》
故審堂下之陰,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呂氏春秋·察今》
時恐急,劍堅,故不可立拔。——《戰國策·燕策》
2. 又如:今日下雨,故未成行;故以(因此;所以);故厎(所以致成)
1. 〈代〉
〈方〉∶這;那 [this; that]。如:故歇(這時候);故號(這種);故是(那是);故末(那末;那就)
這是參考**
文言文中「故」與「固」的區別文言文中「故」和「
單字應該根據前後語境來判斷意思的吧0.0 文言文一詞多義故在文言文中的解釋有哪些,並各舉一個 故在文言文中有什麼意思 名 事故 變故。報劉一丈書 鄉園多故,不能不動客子之愁。譯文 家鄉多次遭遇災禍,不能不觸動旅居在外的人的愁思。名 緣故 原因。廉頗藺相如列傳 趙王豈以一璧之故欺秦邪?譯文 趙王怎麼會...
文言文謝在文言文中有哪些用法, 文言文 謝 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用法?
bai謝 在文言文中有如du下幾種常見的義zhi項 道歉 dao推辭 告別 感謝 告內訴 凋落。容如果不考慮語境,鴻門宴 中 旦日不可不蚤自來謝項王 中的 謝 理解成 感謝 也未嘗不可。但如果聯絡上下文看,劉邦 距關,毋內諸侯 想在關中稱王,惹怒了項羽,準備以四十萬大軍來攻打劉邦,項伯私下答應劉邦,...
「將」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說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意思 1 將領,帶兵的人 舉例 是將率之事也。荀子 富國 注 猶主領也。2 統率 率領。舉例 自將三千人。資治通鑑 唐紀 3 扶持,扶助。舉例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樂府詩集 木蘭詩 4 奉行,秉承。舉例 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元結 賊退示官吏 5 送行。舉例 耒者弗迎,去者弗將。淮南子 詮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