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子房志亡秦
早 釋義 zǎo
①《名》早晨。《過小孤山大孤山》:「二日~,行未二里,忽風雲騰湧。」
②《名》某一時間的開始階段。花蕊夫人《宮詞》:「~春楊柳引長條,倚岸沿堤一面高。」
③《副》趁早;早些。《赤壁之戰》:「若能以吳,越之眾與中國抗衡,不如~與之絕。」
④《副》幸而。《水滸傳》三十七回:「那大漢失驚道:『真個是我哥哥!~不做出來!』」
文言文,主謂之間斷開,「而」字前面往往斷開。
2樓:
名詞(1) (會意。小篆字形,上面是「日」,下面是「甲」。「甲」的最早寫法象「十」,指皮開裂,或東西破裂。「早」即天將破曉,太陽衝破黑暗而裂開湧出之意。本義:早晨)
(2) 同本義 [early morning]
早,晨也。——東漢·許慎《說文》
晨初為早。——《詩·召南·小星》疏
是謂老服。——《老子》
早夜以思。——唐· 韓愈《原毀》
早鶯爭暖樹。——唐·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早暮咈吾耳。——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早出暮歸。——《聊齋志異·促織》
(3) 又如:清早(清晨);明早(明天早上);早出晚歸(整日在外);起早貪黑;早天(早晨的天空);早角(早晨的號角聲);早朝(早晨朝參);早膳(吃早飯);早霞(朝霞);早堂(舊時官府早晨坐衙治事稱「早堂」);大清早
(4) 姓
副詞(1) 本來;已經 [already]
媳婦兒守寡又早三個年頭,服孝將除了也。——關漢卿《竇娥冤》
(2) 又如:早來(本是;已經);早為(已是)
(3) 幸虧,幸而 [luckily]。如:早則(幸而;早該;早已)
(4) 比一定的時間靠前 [early;beforehand;in advance]
晨往,寢門闢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左傳·宣公二年》
早與之絕。——《資治通鑑》
早定大計。
(5) 又如:他早走了;早死了;早世(過早地死去;夭死)
代詞何時;何日 [what time]
山水朝來笑問人:「翁早歸來也?——宋· 辛棄疾《卜運算元》
形容詞(1) 在平生的早期;在年輕時 [youngly]。如:曾是一個熱情的、早熟的姑娘;早茂(年幼時便才華出眾);早成(人的身心早熟;亦謂年少成熟);早夭(未成年而死);早寡(婦女年少喪夫)
(2) 特指年幼時 [young]
早歲那知世事艱,中原北望氣如山。——宋· 陸游《書憤》詩
公(袁可立)生而早慧。——明 董其昌《節寰袁公行狀》
(3) 又如:早年
(4) 在通常、預期、規定或實際的時間以前。是遲或晚的反義詞 [in advance;soon]
早救之,孰與晚救之便?——《戰國策·齊策一》
土氣有早晚。——宋· 沈括《夢溪筆談》
自有早晚。
(5) 又如:今年春天來得早;早間(不久前);遲早(或早或晚);趁早(抓緊時機或提前時間);提早(提前);早律(早來的季候);推測結果還為時太早;六十歲退休可不早;早早(比常時為早;很早)
動詞早上見面時,相互招呼用語 [good morning]。如:先生早;你早!
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3樓:匿名使用者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有道理,有規律,有所作為,有什麼。表示具有某種條件、原因等。
基本字義:
有1、存在:~關。~方(得法)。~案可稽。~備無患。~目共睹。
2、表示所屬:他~一本書。
3、表示發生、出現:~病。情況~變化。
4、表示估量或比較:水~一丈多深。
5、表示大、多:~學問。
6、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勞。~請。
7、無定指,與「某」相近:~一天。
8、詞綴,用在某些朝代名稱的前面:~夏。~宋一代。
以1、用,拿,把,將:~一當十。~苦為樂。~身作則。~鄰為壑。~訛傳訛。~往鑑來。
2、依然,順,按照:~時啟閉。物~類聚。
3、因為:~人廢言。勿~善小而不為。不~物喜,不~己悲。
4、在,於(指時日):「子厚~元和十四年十一月八日卒,年四十七」。
5、目的在於:~待時機。~儆效尤。
6、文言連詞,與「而」用法相同:夢寐~求。
7、用在方位詞前,表明時間、方位、方向或數量的界限:~前。~內。
8、用在動詞後,類似詞的字尾:可~。得~。
9、古同「已」,已經。
擴充套件資料
字形演變
字源解說
文言版《說文解字》:以,用也,從反巳。賈侍中說,巳,意巳實也。象形。
白話版《說文解字》:以,使用。字形採取反寫「已」的方法來造字。賈侍中說,已,表示想法已落實。是個象形字。
近義詞:有因、有為、有何
1、有因:有緣故。
《醒世恆言·薛錄事魚服證仙》:「﹝ 顧夫人 ﹞請了幾個有因的道士,在 青城山 老君廟 裡建醮,祈求仙方,保護少府回生。」
白話釋義:[顧夫人]請了幾個有根據的道士,在青城山老君廟裡建醮,祈求仙方,保護少府起死回生。
2、有為:有作為。
老舍 《四世同堂》三七:「他羨慕 東陽 與 瑞豐 的官運,同時也羨慕他們的年輕有為。」
3、有何:有什麼。
《水滸傳》第五三回:「風過處,一尊黃巾力士出現,躬身稟覆:『我師有何法旨?』」如:有何不可;有何難哉。
文言文中哪個字有早到的意思
4樓:匿名使用者
先 如: 為天下先 先至 先人一步
文言文中早又天晚是什麼意思
5樓:神丶雨祭丨
白天又晚上,表示時間更迭
又表示重複或繼續,指相同的:今天~下雨了。
表示加重語氣、更進一層:你~不是小孩!
表示幾種情況或幾種性質同時存在:~高~大。
再加上,還有:~及。十~五年。
表示轉折:這個人挺面熟,一下子~想不起來他叫什麼。
是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6樓:瀛洲煙雨
1、這;這個;這樣。
《嚴先生祠堂記》:」仲淹來守是邦,始構堂而奠焉,乃復為其後者四家,以奉祠事。」
譯文:我到這個州任職後,開始建造祠堂來祭奠先生,又免除了先生四家後裔的徭役,讓他們負責祭祀的事情。
2、對;正確。
《歸去來兮辭》:「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
譯文::確實走入了迷途大概還不遠,已覺悟到現在的做法是對的而曾經的行為是錯的。
3、凡是;所有的。
《遊園》:「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
所有的花都放了,但是牡丹還要有一段時間才開花。
④表判斷。《琵琶行》:「同是天涯淪落人。」
譯文:我們倆同是天涯淪落的可悲人。
白話版《說文解字》: 是,正、直。字形由「日、正」會義。所有與是相關的字,都採用「是」作邊旁。造字本義:動詞,夏至,太陽當頭,適宜農務。
相關詞彙解釋:
1、老是[lǎo shì]
總是;表示一直如此(多含不滿或厭惡意):老是感冒。
2、凡是[fán shì]
總括某個範圍內的一切:凡是新生的事物都是在同舊事物的鬥爭中成長起來的。
3、硬是[yìng shì]
就是(無論如何也是):他雖然身體不好,可硬是不肯休息。
4、橫是[héng shi]
表示揣測;大概:他橫是快四十了吧?
5、算是[suàn shì]
總算:這一下你算是猜著了。
7樓:小魚兒
在這句話裡「是」是指示代詞。此,這。
「是」在古文中有如下幾種解釋:
①正確,與「非」相對。陶淵時《歸去來辭》:「今是而昨非。」
②認為正確。《墨子.尚同上》國君之所是,必皆是之。」
③表示肯定判斷。 《論語.》;「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之也。」
④指示代詞。此,這。唐.柳宗元《捕蛇者說》:「吾祖死於是,吾父死於是。」清.方苞《獄中雜記》:「是疾易傳染。」
⑤動詞,用在前置的賓語和動詞之間強調賓語《左傳.襄公二十八年》:「小國將君是望,敢不唯命是聽。」
8樓:慕容同光魚仙
1.對的,正確的
如:王弗是。——《國語·楚語》。注;「理也。」
使目非是,無慾見也。——《荀子·勸學》。注:「謂正道也。」
立是廢非。——《淮南子·脩務》。注:「善也」
彼人是哉。——《詩·魏風·園有桃》
2.此,這
是謂伐德。——《詩·小雅·賓之初筵》
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孟子·告子下》
安有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驚者。——漢·賈誼《論積貯疏》
3.又如
是日(此日,這一天);是夕(這天晚上);是處(這裡;此處);是長是短(這樣長這樣短;如此這般);是月(這個月);是年(今年);是可忍,孰不可忍
4.遵從,以為法則
不法先王,不是禮義。——《荀子》。楊柳橋詁:「《爾雅》:『是,則也。』」
5.關係詞。表示肯定判斷之詞
正是四國。——《詩·曹風·鳲鳩》
吾作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清·林覺民《與妻書》
汝是大家子,仕宦於臺閣。——《玉臺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9樓:百里清竹藺癸
1動詞。a.是。
表判斷。b.以……為是,認為……正確的。
2形容詞。正確的。3代詞。
這,這個,這樣。4助詞。與'惟'構成'惟……是'結構,'是'表賓語前置。
5複合詞。是故,是以,因此,所以。
10樓:匿名使用者
1.表示代指:這;這裡
2.表示泛指:凡是;所有
11樓:暴風雨中的天使
這個的意思
仲淹來守「這個」邦
12樓:酒工考安安
當】①恰當,合宜。②抵得上,等於。③作為。④表示在同一時間。
對等;相當於
當,田相值也。――《說文》
命①生命,性命。《素問·四氣調神大論》:「交通不表,萬物命故不施。」
②命名。《素問·六節髒象論》:「所謂得五行時之勝,各以氣命其髒。」
③命令,教訓。《靈樞·禁服》:「雷公再拜而起曰:請聞命於是也。」
④天賦,稟受。《素問·六元正紀大論》:「間谷命太者,其耗白甲品羽食飯掌王之食飲。——《周禮·膳夫》。注:「飯也。」
糧食籍兵乞食於西周。——《戰國策·西周策》。注:「糧也。」
遺(1)
給予;饋贈
相遺以水。——《韓非子·五蠹》
(3)送交;交付
遺趙王書。——《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信信xìn〔動〕
(1)相信;信
xìn〔名〕
(1)信約;盟約
以繼好結信。——《左傳·襄公元年》信任不我信兮。——《詩·邶風·擊鼓》
且單于信女,使昫人死生
及追趕上,抓住
及,逮也。――《說文》
⒊乘,趁著:~時。~早出發。
「先是」在文言文中是什麼意思?
13樓:豌豆射手
意思是:比這再早的時候。相當於「是先」,在這之前。
用法:在文言文中,往往追述、專倒敘要屬用到「先是」。當說完眼下的情況以後,反過來交代以前的原因時,就會說「先是」。跟現在寫文章時說「此前」一個意思。
拼音: xiān shì
出處:1、先是庭中通南北為。——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2、先是貝勒統軍。——清· 邵長蘅《青門剩稿》
造句:1、傍晚時分,先是電閃雷鳴,然後就下起了大雨。
2、先是一道耀眼的閃電,隨後是轟隆隆一聲巨響。
3、大公雞先是嚇了一跳,再冷靜下來。
4、凡事不要輕信,首先是明辨是非,其次是以微知著,要敢於堅持真理,牴觸歪風。
5、被抓住的小偷先是滿臉堆笑,接著凶相畢露,妄圖頑抗,最終無計可施,被帶上警車。
6、我先是開啟書包,接著開始找我的語文書。
7、法庭裡先是一片噓驚聲,接著一陣鬨笑。
8、接桐先是墨灌筆鋒,接著暢心運筆,點墨之間一副美畫即成,好灑脫一少年。
9、任老師先是一愣,接著就淹沒在一陣陣更為濃烈的祝福聲中。
10、席先生聽完他們傳述的訊息,先是半信半疑,後來全信了。
11、我先是一愣,接著也跟著笑了笑。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
有以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 有道理,有規律,有所作為,有什麼。表示具有某種條件 原因等。基本字義 有1 會意。金文字形,從又 手 持肉,意思是手中有物。出處 先秦 左丘明 左傳 襄公十一年 有備無患。譯文 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2 存在 出處 春秋戰國老子 老子 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譯文 ...
有以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什麼以字在文言文中有哪些意思
有以 在文言文中的意思是 有道理,有規律,有所作為,有什麼。表示具有某種條件 原因等。基本字義 有1 存在 關。方 得法 案可稽。備無患。目共睹。2 表示所屬 他 一本書。3 表示發生 出現 病。情況 變化。4 表示估量或比較 水 一丈多深。5 表示大 多 學問。6 用在某些動詞前面表示客氣 勞。請...
「將」在文言文中的意思,說在文言文中的意思
意思 1 將領,帶兵的人 舉例 是將率之事也。荀子 富國 注 猶主領也。2 統率 率領。舉例 自將三千人。資治通鑑 唐紀 3 扶持,扶助。舉例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樂府詩集 木蘭詩 4 奉行,秉承。舉例 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元結 賊退示官吏 5 送行。舉例 耒者弗迎,去者弗將。淮南子 詮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