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樓:端木吟天
如果不相見 便可不相戀 如果不相知 便可不相思 如果不相誤 便可不相負 聽罷笛生繞雲煙 看卻花謝離恨天 再相見 方知浮生未歇
2樓:懿生有利
通俗來說,既bai然不能相濡以沫,就相du忘於江湖吧。相zhi濡以沫是指泉水乾dao
涸,魚靠在一起回以唾沫相互溼答潤。比如遇見困境,相互救助。相濡以沫固然很感人,但問題是從成語本身拿魚作比喻的角度上講,泉水要麼是乾旱的一滴水都沒有了,最後魚兒們被太陽晒的集體死去。
要麼就是來一場大雨把泉水漲滿,魚兒就能歡快的遊蕩,游到各自的江湖去。這樣看只有兩種結果,一是一起被晒死,二是等雨來了各自遊離。總的意思要麼一起死,要麼分開,不能永遠的在一起的(活著的時候)。
好比現實生活中的情侶,在活著的時候,即使有過短暫的快樂的交集邂逅,如果註定不能在一起,又何必勉強,不如在開始的時候就相忘於江湖。這樣不至於到最後你歸我怨似的產生仇恨的離開。相濡以沫固然是大家提倡的,但如果註定是個悲劇,那不如在開始的時候就相忘於江湖之中。
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句話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是什麼?
3樓:逗比逗無悔
意思是:泉水乾了,魚吐沫互相潤溼,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裡去更自由。比喻一同在困難的處境裡,用微薄的力量互相幫助;有時不妨放棄執著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
莊子在這裡以魚例比,精闢表述了「道」通其變的觀點。
對此句的理解,可以聯絡「家貧出孝子」和「亂世顯忠臣」。我們在表揚孝子和讚頌忠臣的同時,我們忽視了「家貧」和「亂世」。同樣的,兩條魚之所以需要「相濡以沫」,因為泉水乾涸了。
「相忘於江湖」的意思,不是說曾經相識的彼此因為感情或其它因素而斷絕聯絡。而是指兩個不包含愛或恨等感**彩的陌生人。這句話裡的「忘」,是中國古人表達關於陰陽、矛盾時的一種慣用手法。
原文節選: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
譯文:泉水乾涸了,魚兒困在陸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氣來取得一點溼氣,以唾沫相互潤溼,不如在江湖裡彼此相忘而自在。與其讚譽唐堯的聖明而非議夏桀的暴虐,不如把他們都忘掉而融化混同於「道」。
大地把我的形體託載,並且用生存來勞苦我,用衰老來閒適我,用死亡來安息我。所以,把我的存在看作好事的,也就因此而可以把我的死亡看作是好事。
出處:【朝代】春秋 【作者】 莊子 《莊子·內篇·大宗師》及《莊子·外篇·天運》。
擴充套件資料
現解:相濡以沫,因為需要,有些是因為物質需要,有些是因為精神需要。相濡以沫,仿若誰也離不開誰,雖然如此之「緊」,但只要適應了也可以感到幸福;相忘於江湖,為了自由,一個人的自由並不輕鬆,倆個人的自由來之不易,更多人的自由難上加難,所有人的自由只是個烏托邦。
如何取捨,這是每個人一生中必須面臨的抉擇......
4樓:山裡有隻大狗熊
「與其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的意思是泉水乾了,魚吐沫互相潤溼,何不各自到大江大湖裡去更自由。
比喻放棄曾經的執著(情感心執),以全新的自我迎接世界。曾經一些相濡以沫的感情或情愫,現在或是將要不能完好無缺的進行走下去時,選擇把這份感情放在在汪洋一般的人潮江湖中保留著回憶時應有的新鮮度,讓它脫離現世的一切煩惱,永存於心。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出自出自戰國時期莊周的《莊子·內篇·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xǔ,慢慢呼氣之意)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喻相互扶持、苟延殘喘,不如相忘於自然。
)及《莊子·外篇·天運》:「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譯文:泉水乾涸了,魚兒們被困在陸地上相互依偎著,互相大口撥出氣來取得一點點溼氣,用自己的唾沫來相互潤溼,還不如各自到江河湖海里生活,彼此相忘而自在。
5樓:匿名使用者
情到濃時情轉薄,四海漂泊,不期而遇大概是最美的吧
6樓:匿名使用者
泉水乾涸了, 兩條魚為了生存, 彼此用嘴裡的溼氣來喂對方, 苟延殘喘。但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 還不如大家安安定定的回到大海, 互不相識的來得好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全文,解釋
7樓:舊城南憶往
全文:孔子見老聃而語仁義。老聃曰:「夫播糠眯目,則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囋膚,則通昔不寐矣。夫仁義憯然,乃憤吾心,亂莫大焉。
吾子使天下無失其樸,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又奚傑然若負建鼓而求亡子者邪!夫鵠不日浴而白,烏不日黔而黑。
黑白之樸,不足以為辯;名譽之觀,不足以為廣。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若相忘於江湖。」
白話譯文:
孔子拜見老聃討論仁義。老聃說:「播揚的糠屑進入眼睛,也會顛倒天地四方,蚊虻之類的小蟲叮咬**,也會通宵不能入睡。
仁義給人的毒害就更為慘痛乃至令人昏憒糊塗,對人的禍亂沒有什麼比仁義更為厲害。
你要想讓天下不至於喪失淳厚質樸,你就該縱任風起風落似地自然而然地行動,一切順於自然規律行事,又何必那麼賣力地去宣揚仁義,好像是敲著鼓去追趕逃亡的人似的呢?
白色的天鵝不需要天天沐浴而毛色自然潔白,黑色的烏鴉不需要每天用黑色漬染而毛色自然烏黑,烏鴉的黑和天鵝的白都是出於本然,不足以分辨誰優誰劣;名聲和榮譽那樣的外在東西,更不足以播散張揚。
泉水乾涸了,魚兒相互依偎在陸地上,大口出氣來取得一點兒溼氣,靠唾沫來相互得到一點兒潤溼,不如在江河湖海中暢遊而彼此相互忘卻。」
出處:出自春秋時代莊子的《莊子·外篇·天運》。
8樓:匿名使用者
關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句話被引用過千萬遍,但是不知道其真正的含義,只覺得看起來挺浪漫.以下是關於它的一些典故和解釋: 《孟子·內篇·大宗師》與《孟子·外篇·天運》均提到: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大宗師》又有:
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孟子·內篇·大宗師》與《孟子·外篇·天運》均提到: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大宗師》又有:魚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術。
莊子與惠子游於濠梁之上。莊子曰:"儵魚出遊從容,是魚之樂也。
"惠子曰∶"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魚之樂?
"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魚也,子之不知魚之樂,全矣!"莊子曰:"請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魚樂雲者,既已知吾知之而問我。我知之濠上也。"
莊子自稱知魚,更知人,所以才多次勸誡各國諸侯貴人,到此魚即使有人的本性,難道會凌駕於人上而知道?這是笑話,故只能相忘於江湖而已。魚之相忘於江湖,是本性使然,人之相忘於江湖,或者相忘於道術,是本性使然,亦是不得已而為之,其中的無奈只有自己明白,其中的愚鈍只有別人別人明白。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人往往在個人的事務中迷失,能夠知道相忘於江湖,用最本能的方式結束最高階的難題,未必不是人的聰明之處,聰明反被聰明誤,也難免會有很多失意,這就是有感情的動物的一種道德規範。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即使草木在受到病蟲害侵襲的時候也會相同伴發出報警訊號,人難道不會?只是人不願意認同,或者對對方充滿了懷疑或者恐懼而已。
如果人真能相忘於江湖,未必不是好事,但是欲想忘記,欲不能忘記,只能被痛苦繼續折磨,折磨道一定的地步,或者用時間磨滅一切,或者慢慢的轉變感情,也是人之常情,事之常理。
忘也好,望也好,二者對於魚來說,相濡以沫不過是自救,而對人來說則是一種精神境界,往往最原始的慾望或者最原始的思維方式才是最高尚的,最有效的,而人卻偏偏在有意的遮掩自己的最原始的善良,自以為是的用一種高尚動物的思維來說明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主宰的權威,往往適得其反,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最後可能還免不了來一句:天亡我也。這個亡字,可能也是忘字,老天爺忘了我呀,其實,是我們自己忘記了自己,迷失了自己,還要把責任一股腦的推給老天爺,老天爺招你了嗎?
老天爺分配最不公平的就是良心,但是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的良心太多了,多麼不公平而又有趣的現象呀。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這裡的江湖是本意,人的相忘於江湖,則用的是引申意,江湖險惡,這是古來的話語,到底有多險惡,就要看江湖中人有多麼險惡了。人心不古,當我說這句話的時候有些無奈,我是不是把自己排除在外了呢?魚之江湖險惡,不過狂風巨浪,人之江湖險惡,更是險象叢生,一不留神就要落入別人甚至是自己給自己設下的圈套,不單單要防備別人,連自己都要成為自己的敵人,我真的盼望出遊從容是我之樂了。
愛一個的標準是什麼?相呴以溼,相濡以沫,這是一種精神境界;相忘於江湖,這又是一種精神境界。二者非要分出伯仲,孰好孰壞,孰優孰劣,似乎近乎於牽強。
有一種愛就是放棄,有一種愛就是恨。如果輕輕的放棄,揮一揮手,不帶走一片雲彩,那不過水邊的鴛鴦而已,相忘於江湖對於愛過的人是恨痛苦的,或者比相濡以沫更加的痛苦,誰願意看著自己愛的人與別人一起而無動於衷呢?相濡以沫最起碼還堅守著一句承諾,而相忘於江湖透出更多的無奈,為了對方,或者簡單的說為了自己的幸福,大家都尋找適合自己的衣食無憂的生活。
如果現在還有相望,不免要說濫用感情,魚可以,人不可以,早知如此就何必當初,因為某種原因失去的東西在今後再去回味,如同反芻,可惜,人不是牛,人比牛更加的愚蠢,但是還是能夠駕駅牛,為什麼?
為什麼?難道那沒有聽說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而真理卻掌握在少數人手中,為什麼有雪亮的的群眾不能掌握真理呢?這就是原因,這個世界上沒有那麼多的理由讓你去尋找,或許你不需要謂任何人負責,你只要對自己負責,應該知道什麼癢的人值得去愛,這就足夠了。
道家對水是很崇拜的,老子所謂:「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又不爭。
」「天下柔弱莫過於水,而攻堅;強莫之能先。」淮南子曰:「天下之物,莫柔弱於水,然而大不可極,深不可測,修極於無窮,遠淪於無涯,息耗減益,通於不訾。
」莊子也引申出了瞭如望洋興嘆、相濡以沫等成語。儒家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
」棲身於江湖,相忘於江湖,感受神祕的水的陰柔,慢慢的一切都要過去,這個時候,何苦相望?過後的溫情,留給了一個美好的回憶,可惜不過是回憶,雖然總不是最惡劣的結局,但是還是不能改變,最多只能在其中的引導下不斷的比較現在、以前、將來,或許這些留給自己的不過是痛苦的根源,讓不幸更深一步的植入自己的內心。
莊子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我的理解是 與其在水枯竭時相濡以沫,不如在以前有水時就相忘於江湖,這樣在事情還沒有嚴重時就提早放手,或者兩個人明知不能在一起時,不如之前就不去彼此傷害,道家有 老死不相往來 的說法,萬物皆有道,順其自然方可與宇宙同在。蓋有無為之說,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則取其意,後人則為之新增了新的含義,見如不見...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的下一句
下一句是 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全文是 泉涸,魚相與處於陸,相呴以溼,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與其譽堯而非桀也,不如兩忘而化其道。這話出自 莊子 中的散文 大宗師 這兩句話第一句的意思是,泉水乾涸了,魚兒相依於陸地,靠著對方撥出的氣活著,與其這樣相濡以沫,不如離開對方,相忘於江湖中,...
真正的愛,是相濡以沫,還是相忘於江湖
我認為因人而異,需要自由意志的選擇。所謂相濡以沫與相忘江湖有一個很大的前提是泉涸。如果沒有前提,則沒有以下的內容。泉涸可以是指熱愛,工作或任何內容廣泛的事物。無需尋求明確的答案,因為它涵蓋了生與死。就文字而言,我們的愛與恨,生與死都是在泉涸的條件下完成的。如果我們每天快樂,為什麼要選擇相濡以沫與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