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的演變過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更多

2021-04-17 16:33:15 字數 4090 閱讀 3581

1樓:匿名使用者

1、甲骨文的明字來有兩種寫法:一源是由日月兩字組成,用來計時,表示月落日出、日月交替之際,即拂曉時分;另一種寫法是由月和一個窗形的結構組成,意思是月光照進窗內,表示光亮之意。金文、小篆的明字,均以後一種形體為準,只是到隸書、楷書以後,兩種形體並存,現在的明字則確定為日月之明瞭。

甲骨文從月照窗櫺,或從日月朗照,皆會光明、明亮之意。古文大同。篆文整齊化。

隸變後楷書寫作朙和明。如今規範化用「明」。不過現在的明字,一般用為光亮之義,不表示拂曉的意思。

漢字的演變過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2樓:老寒追劇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漢)→楷書(魏晉)→行書(魏晉)→草書(唐宋)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由簡到深,逐層遞進。

3樓:步越法嘉志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商)(周)(秦)(漢)(魏晉)草書

漢字的演變過程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行書,草書

4樓:老寒追劇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隸書(漢)→楷書(魏晉)→行書(魏晉)→草書(唐宋)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簡略歸納為五個階段:聲、形、象、數、理。

由簡到深,逐層遞進。

5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 → 金文 → 小篆 → 隸書 → 楷書 → 行書

(商) (周) (秦) (漢) (魏晉) 草書

6樓:藍sede雨

漢字的起源年代:公認的年代是6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

字型的演變:甲骨文(殷商)——金文(商代晚期)——大篆和六國古文(春秋戰國)——小篆 (秦朝)——隸書(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秦統一中國時,在民間流傳廣泛)——草字(漢代)—— 楷書(東漢)——行字(東漢,稍後於楷書)。

漢字的演變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7樓:皮菲亥歌

甲骨文目前發現的中國最早文字

金文屬於大篆範疇

秦統一後推行比大篆更加簡便的小篆

小篆是官方文字

寫起來還是比較費時

在民間興起了隸書

早期的秦隸

後來進一步規範

成了漢隸

東漢時期草書

魏晉時期楷書行書

8樓:市士恩宓嫣

樓上基本對了不過中間還有個章草

順序應該是

甲骨文(商)-金文(周)-大篆(春秋)-小篆(秦)-隸書(漢)-章草(西漢)-今草(東漢張芝當時有「草聖」之稱)-楷書(三國時期魏國的鐘元常)-魏碑(魏晉)-行書(晉)

其實章草也可以算草書中的一種了!今草也是在東漢就開始有人寫了!只是到了唐代才盛行起來的

楷書最早的鼻祖應該是三國時期魏國的鐘元常

9樓:尉懷雨仝丁

你好,漢字演變過程是:

甲骨文→金文→

小篆→隸書→

楷書→行書→

草書(商)

(周)(秦)

(漢)(魏晉)

10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金文,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七種漢字的演變過程可以看到的規律

11樓:匿名使用者

一是象形文字逐漸轉化為表意,甚至演變成一種符號。如「東」字。

二是結構越來越簡化。如「陳」字,去掉了「土」部,又按草書寫法簡化了「東」部。

三是文字越來越豐富,隨著文字記載的資訊量增大,為確切表達增加加了許多漢字,如化學元素中很多是新字。

四通假現象減少,一字多義通過漢字的組合(片語)逐步減少。

五書寫越來越容易,寫法越來越統一。

12樓:楊輔財

只有一個規律:就是為了書寫的便捷。其實你的排列是基本符合書體發展的歷史的。

13樓:一路有你清風

甲骨文到楷書是越來越簡化,楷書到行書是越來越有個性,越來越有美感。

隸書、楷書、甲骨文、行書、小篆、草書、金文的漢字演變順序

14樓:各種怪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章草)—楷書——行書的演變順序。

1、甲骨文

2023年,在山東大汶口出土了一些陶器,上邊刻有一些符號,可以看成是早期(約公元前2023年)的雛形文字。但如今看到的,已經初具規模、比較完備的文字是殷商時期的甲骨文。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陽小屯村發現了許多龜甲和獸骨,上面刻有文字,引起了學術界的極大興趣,並把這種文字叫作甲骨文。

2、金文

隨著社會的發展,字型也不斷地在演變。從殷商到秦統一之前的金文,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金文是銅器銘文的通稱,古代的銅器多為鐘鼎,所以也叫鐘鼎文。

金文筆畫也比甲骨文豐富多了,大小勻稱,也有了行款,並有了一定的裝飾性。

3、大小篆

我們學過歷史,都知道春秋戰國時,諸侯爭戰,你爭我奪,也造成了語言異聲,文字異形,直到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才將文字統一為小篆。以前的甲骨文、金文呢,就稱為大篆,傳世的《琅邪臺刻石》《泰山刻石》都是小篆的代表作。

4、隸書

小篆雖然規範,看起來也漂亮,但寫起來並不容易,應用時不能令人滿意。人們對文字這一傳播思想記錄語言的工具的希望,是越方便越好,於是在小篆的基礎上又產生了新的字型——隸書。

到了漢代,隸書逐漸成熟,佔據了主要地位,這時由於人們審美意識的提高,隸書已寫得相當美觀,留下了許多名碑,如《張遷碑》《石門頌》《曹全碑》等風格各異的傑作,至今仍是學習隸書的最好範本。

5、楷書

隸書進一步演化而成為楷書,也就是我們今天所用的字型,它比隸書更豐富而完備。三國時期的鐘繇是在楷書加工整理上有巨大貢獻的人。到了唐朝,文化高度發展,書法也發展到了頂峰,出現了一大批擅長寫楷書的名家.像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顏真卿、柳公權等。

6、草書

草書並不是在楷書出現以後才有的。「草」是初步、草率的意思。無論哪種字型寫得潦草,都算草書。

作為一種專門的字型,是漢代才有的。到漢末,草書才大為風行,先為章草,又為今草,最後發展為狂草,還有小草。草書種類繁多,初學者不宜學,所以在這兒也不多說了。

7、行書

行書,這是介乎楷、草書之間的一種字型,產生於東漢之末。真正繁榮時期是東晉,被稱為書聖的王羲之的代表作《蘭亭序》就是行書。由於行書比較實用,書寫比楷書更為便利,又不像草書那樣難認,所以直到今天仍是最常用的字型。

15樓:藍之洋

漢字的起源年代:公認的年代是6000多年前的原始社會末期,今天我們能夠見到的歷史上最早的漢字材料是6000多年前刻在陶器上的記號。如仰韶文化遺址裡發現的一些刻劃符號。

字型的演變:甲骨文(殷商)——金文(商代晚期)——大篆和六國古文(春秋戰國)——小篆 (秦朝)——隸書(在戰國時代就已經出現,秦統一中國時,在民間流傳廣泛)——草字(漢代)—— 楷書(東漢)——行字(東漢,稍後於楷書)。楷書以後,字型的演變基本上停止了,代之而起的是漢字內部的變化,最主要的是筆劃的簡化。

16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17樓:匿名使用者

甲-金-篆-隸-楷-草-行

18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草書(章草)—楷書——行書

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小篆、金文、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這七個階段

19樓:殘燭老翁

不對。應該是,甲骨文,大篆(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但草書幾乎是與楷書同時出現的。

20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的演變是由: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這七個階段的演變。

這題是對的!

「牛」字從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草書的演變過程是

對於牛有角這種就是無恥。牛字的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 魏碑體 分別怎麼寫的 詳見附圖。魏碑體 是 楷書 的一種。拓展資料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 大篆 金文 籀文 小篆,至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

幾個漢字演變過程(從甲骨文到行書)

整體看漢字的演變過程,從殷商至清末,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楷書 草書 行書等階段。一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漢字形態。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因刻在龜甲獸骨上而得名。目前所發現的十多萬片甲骨上所用的字4500多個,其中1700個左右已經被破解。甲骨文多為象形指事會意,...

金文小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有什麼特點

1 甲骨文的特點 甲骨文是鐫刻或寫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它們已具備了中國書法的用筆 結字 章法三要素。其用筆線條嚴整瘦勁,曲直粗細均備,筆畫多方折,對後世篆刻的用筆用刀產生了影響。從結構字型上看,文字不僅有變化,雖大小不一,但比較均衡對稱,還顯示了穩定的格局。因此從章法上看,雖受骨片大小和形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