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甲骨文到現在,字型的演變主要經歷階段小篆

2022-10-16 04:21:45 字數 4903 閱讀 7851

1樓:禰荷

甲骨文、金文(鐘鼎文)、小篆、隸書、楷書

2樓:衛虹

甲骨文草書經書隸書楷書。

漢字形體演變由古至今經歷了哪些階段

3樓:簫灑舞劍

漢字的演變大致可以分為七個階段:

(一)甲骨文。據考古發現,漢字最早成體系而流傳至今的就是甲骨文。什麼是「甲骨文」呢?

甲骨文指的是在殷商時代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於2023年在河南省安陽縣的小屯村被大量發現。其實,早在此前人們一定也見到過這些刻有文字的骨塊,當地人稱之為「龍骨」,只是當時沒有人知道它為何物。

在殷商時期,安陽縣的小屯村附近就是殷王朝的首都。奴隸制的殷王朝是非常崇拜神靈的,每逢一事都要問卜。比如設祭祈年、操戈征戰、農事田獵、風雨天象等都要問卜。

從已發現的甲骨文可知,甲骨文的內容主要是殷代王室刻在占卜用過的龜甲和獸骨上的記錄,所以人們通常稱它為「卜辭」。甲骨文卜辭中所用的字是很有限的,有一些字因為在卜辭中沒有用到,所以至今也沒有在甲骨文中看到。但是,我們至今未在甲骨文中看到的字不能說在當時就沒有。

比如「民」這個字,在周朝初年的青銅器上曾多次出現,都是表示用一把錐子刺瞎一隻眼睛的意思(圖2),在那個時候「民」就代表了上古的奴隸,但「民」這個字在甲骨文中至今沒有發現。甲骨文由於是中國最早的文字,所以存在形體不固定,行文程式不統一等特點,另外,由於文字是用原始利器刻在骨塊上的,所以筆畫細而淺,而且多是方筆,圓筆很少。

(二)金文。金文是指鑄或刻在銅器上的文字。古代人稱銅為「吉金」,所以後來就把銅器上的文字稱為「金文」,銅器中又以鍾和鼎較典型,因此金文也叫「鐘鼎文」。

「金文」在殷代末期就有,但畢竟太少,所以,金文主要還是指周朝青銅銘文。周代的社會文化比殷商時期的文化繁榮了很多。周代人也不像殷人那樣相信神靈鬼怪,所以甲骨卜辭也就隨著時代的發展讓位於金文了。

在周朝,銅器主要是王室諸侯權力的象徵,絕不允許民間老百姓鑄造或使用。金文的內容主要記載這件銅器為誰所有,有的記載戰功,祭祀以及受誰賞賜等。金文的形體也有了很大的變化。

金文是承甲骨文而發展起來的,在筆畫和結構上比甲骨文簡單些,其特點是線條粗而自然,字形趨向工整,字型多不固定,一個字往往有多種寫法。特別是到了戰國時期,南方吳、越、楚等國的文字還出現了不少類似鳥蟲的裝飾成分,這就是後人所稱的「鳥蟲書」。

(三)篆書。「篆書」這個名稱歷來有爭論,有學者考證說,「篆者,椽也,椽者,官也」(椽,音院,古代官署屬員的統稱。)這就是說,所謂「篆書」,其實就是「椽書」,也就是「官書」。

秦代時還沒有紙張,記載和閱讀的文字都是寫在竹木簡上。據《史記》中的記載:秦始皇一天要親自過目120斤寫在竹木簡上的官書,這些「官書」就是「篆書」,但當時還沒有這個稱呼,直到漢代的「隸書」出現,才把以前的「官書」叫做「篆書」,所以說「篆書」是相對「隸書」而言的。

篆書可分為「大篆」和「小篆」兩種。

(1)大篆。據史料記載:周宣王太史籀做大篆十五篇。

如此看來,大篆在周代時期就已使用了。大篆的真跡就是「石鼓文」。唐初在陝西寶雞發現了十個像鼓一樣的石墩子,上面刻有文字,人們稱之為「石鼓文」,其內容是記載田獵之事,並且是用韻文寫成,從字形上看與殷周古文不同。

大篆的特點是線條化比較完整,均勻而柔和;結構比較整齊,打下了方塊漢字的基礎;但是筆畫較繁書寫不夠方便。

(2)小篆。春秋戰國時,各國的文字不大一樣,形成了言語異聲、文字異形的局面,隨著秦始皇統一六國,為了政權建立和發展的需要,秦始皇下令「書同文字」,廢除了與秦國篆書不合的其他六國文字(即漢魏人所說的「古文」),推行秦國的文字,但又不是照搬過去的秦篆,而是一種在秦國文字的基礎上由大篆「省改」的篆書新體。後人為了表示新舊篆書的區別,把新體篆書稱為「小篆」,舊體篆書稱為「大篆」。

秦朝文字的上限是春秋時代,以秦朝簡便的小篆為終結,其間約有六百餘年的歷史。大篆衍變為小篆主要通過三種方式:(1)變形;(2)偽變;(3)省變(圖6)。

以上這三種變化方式中以省變為主,符合了社會政治生活的發展需要,符合漢字由繁到簡的發展規律。現在一些書法家將西周時期的金文和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字型勢都歸於篆書系統,很寬泛。如果以殷商文字為起點,將商周春秋戰國文字都歸於篆書類字型的話,其間一千多年,可以稱為書法史上的篆書時代。

(四)隸書。在戰國後期,官書都是用小篆書寫的,而在民間通行的卻是所謂不登大雅之堂的俗體字「草篆」,這種字型的特點是:筆勢趨直,筆畫趨簡,書寫方便。

古代文獻記載,隸書是秦時一位叫程邈的獄吏所創,所以稱為「秦隸」,也是當時秦地通行的字型。因為「秦隸」是現在所見最早的隸書,又稱為「古隸」。古隸還有篆書的痕跡,西漢前期還在使用,大約在西漢武帝時期,古隸才演變為具有「蠶頭雁尾」式的隸書形態,即狹義的「漢隸」(廣義的漢隸是指漢朝的隸書)。

隸書始於秦朝而盛於漢朝,所以隸書也稱為「漢隸」,經過西漢二百多年到東漢時隸書才算完成,象形的形貌消失,使文字完全失去了圖畫的色彩,變成了純符號式的應用工具,我們可以把西漢到西晉時期這四百年稱為書法史上的隸書時代。

(五)草書。許慎《說文解字·敘》說:「漢興有草書。

」這個說法是正確的。草書是與漢隸並行的一種字型,人們為了提高書寫效率,吸收了戰國時期「草篆」的某些簡省的寫法,而且不斷「刪難省繁,損復為單」,吸收新的草寫法,可以講草書是漢隸的潦草寫法,這種字型求快求速,筆勢連綿,草書形成之後,經歷了東漢,晉朝兩個重要發展時期。東漢的草書還是字字獨立,連貫的筆勢以一個字為一個起止單元,西晉時,衛罐吸收了父親衛凱與張其的草法後,自成一種「放手流便」的風格,人稱「草稿」書。

他的草書也是字字獨立,但用筆有「縱引」之勢,使上字的末筆與下字的首筆形成接應。東晉王羲之發展了「縱勢」的筆勢,字與字之間的筆畫連線起來,從而形成了簡易俊美的今草樣式。

(六)楷書,楷書是取代隸書而通行的一種字型,它是由隸書演變而來的。筆畫平直,結構方正,書寫方便,楷書在東晉逐漸取代了隸書,成為通行至今的正體字。

4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的形體演變過程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

漢字的演變大致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和行書,總體上是由()到

5樓:免費領取讀書吧

從甲骨文到楷書,漢字的演變主要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這五個階段

6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的演變大致經歷了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總體上是由複雜到簡易。

7樓:匿名使用者

從商朝甲骨文演變到現今使用的漢字經歷了三千多年,文字演變的主要規律是由繁到簡、從難到易,

漢字的字型經歷了哪幾個演變發展階段?各有什麼主要特點

8樓:樹木愛水閏

一、漢字經過了6000多年的變化,其演變過程是:甲骨文(商) → 金文(周) → 小篆(秦) → 隸書(漢) → 楷書(魏晉) → 行書,以上的「甲金篆隸草楷行」七種字型稱為 「漢字七體。

1、甲骨文:商朝時刻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從商朝開始的。

2、金文:是商周時代鑄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又稱鐘鼎文。金文有粗而寬的筆畫,點畫圓渾,金文比甲骨文更規範。

3、大篆:西周晚期,金文形體趨向線條化,筆畫比較整齊、勻稱。

4、小篆:李斯按照秦國的文字標準,對漢字進行整理簡化,在全國推行,這種新字型叫小篆。

5、隸書:篆書筆畫圓轉。符號性顯然大加強。小篆文字規範了,但書寫不方便,民間流行一種更簡單的字型,叫隸書。

6、楷書:漢朝後期,隸書又演變為楷書。字形結沒有什麼變化,書寫更為簡便。

7、草書:草書特徵是筆畫連帶、結體簡約、字形奔放。

8、行書:行書是介於楷書和草書之間的字型,比楷書簡便,且比草書易辨認。

二、關於漢字

1、起源:中國考古界先後釋出了一系列較殷墟甲骨文更早、與文字起源有關的出土資料。賈湖刻符經碳14物理測定,距今約2023年(±128年)歷史;還有七千年前的雙墩刻符、六千年前的半坡陶符、五千多年前青墩遺址刻符、連字成句的莊橋墳遺址文字、大汶口陶尊符號、堯舜時代的陶寺遺址朱文、夏墟的水書。

早期的骨刻文就是豐富的文字系統,後期的屬於初步成熟階段。這些考古發現可能是漢字起源的重要線索,也可能是各種文字發展的不同源流。

2、20世紀80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遺址發掘出的陶器上,發現了更完備的文字。這是被學者們確認的迄今為止我國有確切時代的最早的文字。

3、簡介:漢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至少有四千多年的歷史,現存最早可識的成熟漢字系統是商代的甲骨文。漢字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

除極個別的例外,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9樓:匿名使用者

漢字(拼音拼音:hàn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字、中國字、方塊字,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

漢字是漢語的書寫用文字 ,也被借用於書寫日語、朝鮮語/韓語等語言,是漢字文化圈廣泛使用的一種文字,也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仍被廣泛使用的高度發展的語素文字。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隸書、草書、楷書(以及派生的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代的華夏族人所發明創制並作改進,目前確切歷史可追溯至約公元前2023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發展至漢朝隸變,至唐朝楷化為今日所用的手寫字型標準—正楷。

漢字是迄今為止連續使用時間最長的文字,也是上古時期各大文字型系中唯一傳承至今的文字,中國曆代皆以漢字為主要官方文字。漢字在古代已發展至高度完備的水準,不單中國使用,在很長時期內還充當東亞地區唯一的國際交流文字,20世紀前都是日本、朝鮮半島、越南、琉球等國家官方的書面規範文字,東亞諸國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創制漢字。

10樓:瑞麗詩丶陳醫生

甲骨文【殷商】→金文【西周】→篆書(大篆【戰國·秦】→小篆【秦朝】)→隸書【漢-三國】→楷書/行書【魏晉以後】

11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商周)金文(商周)小篆(戰國時期的秦國)隸書(戰國晚期,通行於兩漢)楷書(魏晉)

12樓:匿名使用者

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

幾個漢字演變過程(從甲骨文到行書)

整體看漢字的演變過程,從殷商至清末,漢字的演變經歷了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楷書 草書 行書等階段。一 甲骨文 甲骨文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的漢字形態。它起源於殷商時期,因刻在龜甲獸骨上而得名。目前所發現的十多萬片甲骨上所用的字4500多個,其中1700個左右已經被破解。甲骨文多為象形指事會意,...

子字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的演變過程

z z 子 字從甲骨文到現代漢字的演變過程 一 詳細釋義 子 z 助 1.構詞字尾。2.加在名詞後。如 房子 車子 3.加在動詞或形容詞詞素後。如 胖子 瘦子 墊子 4.個別量詞字尾 子 z 名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小兒在襁褓中,有頭 身 臂膀,兩足象並起來的樣子。子 是漢字的一個部首。本義 嬰...

「牛」字從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草書的演變過程是

對於牛有角這種就是無恥。牛字的甲骨文 金文 大篆 小篆 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 魏碑體 分別怎麼寫的 詳見附圖。魏碑體 是 楷書 的一種。拓展資料 廣義的漢字指從甲骨文 大篆 金文 籀文 小篆,至隸書 草書 楷書 行書等的文字,狹義指以正楷作為標準寫法的漢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現代漢字。漢字為上古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