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成語 人們常用()來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用()來讚美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2021-04-18 14:40:28 字數 1602 閱讀 8356

1樓:

人們常用(高山流水)來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用(維妙維肖)來讚美達芬奇的《蒙娜麗莎》

2樓:我行我素

踏破鐵鞋無覓處,天籟之音

3樓:匿名使用者

高山流水 美侖美奐

人們常用什麼成語來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4樓:w晴天去看海

曲高和寡、高山流水、繞樑三日、餘音嫋嫋、三日不絕等。

1、曲高和寡

【解釋】:曲調高深,能跟著唱的人就少。舊指知音難得。現比喻言論或作品不通俗,能瞭解的人很少。

【出自】: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引商刻羽,雜以流徵,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高,其和彌寡。」

【譯文】:他們都是嚴格按照曲調歌唱,夾雜運用流動的徵聲時,國家中屬而和諧的,不過幾個人罷了。這樣看來,歌曲越是高雅,和唱的人也就越少。

2、高山流水

【解釋】: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譯文】:伯牙彈琴,志在登上高山,鍾子期說:『好啊,琴聲就像巍峨的泰山。』志在流水,說:『好啊,洋洋啊好像江河。

3、繞樑三日

【解釋】:形容**高昂激盪,雖過了很長時間,好像仍在迴響。

【出自】:《列子·湯問》:「昔韓娥東之齊,匱糧,過雍門,鬻歌假食,既去而餘音繞樑,三日不絕,左右以其人弗去。」

【譯文】:以前韓國的娥東面的齊國,沒有糧食,經過雍門,靠賣唱吃,離開後,餘音繞樑,三日不停,左右的人把那人就走了。

4、餘音嫋嫋

【解釋】:形容**悅耳動聽,令人沉醉。

【出自】:宋·蘇軾《前赤壁賦》:「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訴;餘音嫋嫋,不絕如縷。」

【譯文】:那簫聲嗚嗚地響著,如怨如仰慕,如泣如訴;尾聲婉轉悠長,像綿綿不斷的細絲在耳際繚繞。

5、三日不絕

【拼音】:sān rì bù jué

【解釋】:優美動聽的**長久地在屋樑上回蕩,使人感覺長時間沒有停止。形容歌聲優美,給人留下難忘的印象。

5樓:匿名使用者

餘音繞樑三日不絕,曲高和寡,餘音嫋嫋,天籟之音,此曲只應天上有等。

6樓:冬天的娃娃的家

高山流水 [gāo shān liú shuǐ]中國十大古曲之一更多義項

「高山流水」典故最早見於《列子·湯問》。在人們的用典實踐中,這一典故逐漸發展出七十餘個典形和樂曲高妙、相知可貴、知音難遇、痛失知音、閒適情趣等典義,還存在典故反用現象。

《高山流水》,漢族古琴曲,屬於中國十大古曲之一。傳說先秦的琴師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彈琴,樵夫鍾子期竟能領會這是 描繪「峨峨兮若泰山」和「洋洋兮若江河」。伯牙驚道:

「善哉,子之心而與吾心同。」鍾子期死後,伯牙痛失知音,摔琴絕弦,終身不彈,故有高山流水之曲。

「高山流水」比喻知己或知音,也比喻樂曲高妙。後世分為《高山》、《流水》二曲;另有同名箏曲《高山流水》,與古琴曲無傳承關係。

中文名高山流水

意義漢族古琴曲

性質屬於中國十大古曲

比喻樂曲高妙

人們常常用什麼詩句來比喻知音難覓或樂曲高妙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2 酒逢知己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3 海記憶體知己,天涯若比鄰。4 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5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6 人生得一知己已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7 千金易得,知己難求。8 酒逢知己飲,詩向會人吟。9 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

萬金油常用來比喻什麼,燕子常用來比喻什麼

原意是一種多功能的塗劑。現在多用於比喻人,就是什麼都略知一 二 什麼事情都會作一點兒,但其實什麼都不精,沒有特長的人。人人都應避免做萬金油。就是什麼都略知一 二 什麼事情都會作一點兒,但其實什麼都不精,沒有特長的人。當然如上所說也是一部分 另外還表明是一種 可以解決某些問題都可以採用的方法等 例如 ...

青松常用來比喻人的什麼品格,麒麟經常用來比喻什麼樣的人?

青松常用來比喻 堅貞不移的志節。出處 青松 近現代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鬆高潔,待到雪化時。譯文 厚厚的一層雪壓在松枝上,但是青松依然挺拔筆直。要想知道這青松的高潔品格,那就要等到樹上那層厚厚的雪化之後。擴充套件資料 1 青松 創作背景 1960年冬夜大雪,作者長夜不寐。起坐寫小詩若干段,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