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這首詩的詩名叫什麼

2021-05-04 10:44:23 字數 1960 閱讀 7528

1樓:sa一抹陽光

這首詩叫《天淨沙·秋思》。

原文天淨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天淨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

釋義: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

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遊子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擴充套件資料

作者簡介

馬致遠,元代雜劇家、散曲家。號東籬,一說字千里。大都(今北京)人。

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一作江浙省務提舉)。晚年隱退。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五種,現存七種。

作品多寫神仙道化,有「馬神仙」之稱。曲詞豪放灑脫。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同稱「元曲四大家」。

其散曲成就尤為世所稱,有輯本《東籬樂府》,存小令百餘首,套數二十三套。

馬致遠年輕時熱衷功名,但由於元統治者實行民族高壓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幾乎一生都過著漂泊無定的生活,也因之而鬱郁不得志,困窘潦倒。於是在獨自漂泊的羈旅途中,他寫下了這首《天淨沙·秋思》。

其已選入7年級上人教版語文4課古代詩歌四首之一,8年級下蘇教版語文書詩詞曲三首之一,8年級下上教版語文書第十六課。

2樓:em南有喬木

這首詩叫《天淨沙·秋思》。

拓展資料:

1、原文:

《天淨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2、釋義:枯藤纏繞著老樹,樹枝上棲息著黃昏時歸巢的烏鴉。小橋下,流水潺潺,旁邊有幾戶人家。

在古老荒涼的道路上,秋風蕭瑟,一匹疲憊的瘦馬馱著遊子前行。夕陽向西緩緩落下,極度憂傷的旅人還漂泊在天涯。

3、賞析:此曲以多種景物並置,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圖,讓天涯遊子騎一匹瘦馬出現在一派淒涼的背景上,從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調,抒發了一個飄零天涯的遊子在秋天思念故鄉、倦於漂泊的悽苦愁楚之情。這支小令句法別緻,前三句全由名詞性片語構成,一共列出九種景物,言簡而意豐。

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4、詩人介紹:馬致遠,元代雜劇家、散曲家。號東籬,一說字千里。

大都(今北京)人。曾任江浙行省務官(一作江浙省務提舉)。晚年隱退。

所作雜劇今知有十五種,現存七種。作品多寫神仙道化,有「馬神仙」之稱。曲詞豪放灑脫。

與關漢卿、白樸、鄭光祖同稱「元曲四大家」。其散曲成就尤為世所稱,有輯本《東籬樂府》,存小令百餘首,套數二十三套。

3樓:一書閣

《天淨沙·秋思》是元代曲作家馬致遠創作的一首小令。全曲僅五句二十八字,語言極為凝練卻容量巨大,共列出九種景物,意蘊深遠,結構精巧,頓挫有致,被後人譽為「秋思之祖」。

4樓:憨豆先生a邦德

這首詩名叫 天淨沙·秋思

元 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5樓:

這首詩叫天淨沙.秋思,是元代馬致遠寫的。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6樓:段璃春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7樓:阿遠哥一

作者馬致遠是當時的什麼人物?

8樓:晉尋春

這首詩叫《天淨沙·秋思》

小橋流水人家的主要內容小橋流水人家概括主要內容

作者寫出了他對故鄉濃濃的思念和對家鄉美景的讚美。深情地寫了留在記憶中的美好的故鄉生活。表達了作者的思鄉之情。這篇課文通過描繪家鄉如詩如畫的風景和人們恬淡 閒適的生活環境,表達了作者對故鄉的無限嚮往和眷戀之情.主要內容 這篇文章以清新 明快的筆調描繪 本文是一篇文質兼美的散文,語言清新 流暢,一個 愛...

小橋流水人家的作者的是什麼,小橋流水人家的作者的資料是什麼?

小橋流水人家 謝冰瑩作品 小橋流水人家 是謝冰瑩以元代馬致遠的著名思鄉詩詞 天淨沙 秋思 中的名句 小橋流水人家 為題的一篇散文,既說明她的家鄉有小橋流水人家,又能引發讀者美好的遐想,突出了家鄉的美好可愛,富有詩情畫意。作為小學語文課文,收錄於人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第8課。原文 一條清澈見...

「小橋流水人家」說了什麼事,小橋流水人家主要說了一件什麼事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出自元代馬致遠的 天淨沙 秋思 馬致遠 1250年 1321年 字千里,號東籬 一說字致遠,晚號 東籬 漢族 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個字,但卻描繪出一幅淒涼動人的秋郊夕照圖,並且準確地傳達出旅人悽苦的心境。這首成功的曲作,從多方面體現了中國古典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