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訓》的啟迪,《了凡四訓》的啟迪

2021-05-04 10:55:12 字數 5466 閱讀 7442

1樓:

自己說的不如人家說的好,我覺得是屬於一種對生活的哲學態度立命之學 - 說明人的命運是可靠自己創造,而不是被命數所束縛。

改過之法 - 從小的過失起改過,那自然便不會犯大下的過錯。

積善之方 - 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善事積多了,命運自然也有所改變。

謙德之效 - 與人相處,待人要謙虛,從中學習,自然便有進步。

[編輯] 了凡四訓

做好人說好話

做好事存好心

2樓:匿名使用者

以文學的角度來看,《了凡四訓》基本是一種創作,充滿了唯心主義的「理想回報」輪迴佛偈而脫離現實……說句老實話:如果每個人在現世裡修身都能得到及時回報,那就屬於一種交換,而不屬佛的「還報」理念和過程了!

做為一種佛學「現世報」的理想境界,它對於那些初入佛門的子弟有一定的功利主義吸引,但對一個深入佛境的「三寶子弟」來說,它其實是不能上大雅之堂的貢物而已。

3樓:森林的一夜

了凡四訓 道盡世間百態 屬於經典高階哲學倫它能給悟化萬物及萬事,簡單的說就是被福報所疑惑。您想想一個人在傢什麼都不做,**會從天上掉下來嗎?不會。

原因就是所謂的福報是一種善行的時候所產生的副產品,假設以福報論為主的話,那麼善行的真正意義是為了福報還是為了憐憫人們呢?

佛陀說『業』是一種行為上產生的力量。這種力量會因為行為而產生不同的結果,各種果報就是這些行為的結果,無論是今生,前世或者來生都有一定的關係。在下所說善行的福報是一種副產品,而這個副產品還是會因為人本身的行為所產生的『業』會發揮不同的結果。

如果本身的行為能做到善行的話,那麼自然一切都很順利,一切都沒有煩惱。這就是人們所認知的福報的作用。

福報不是根基,而根基在於自己的心態以及行為。無論是前世還是今生的福報都會因為行為以及心態上的轉變而變成無用。

子龍小文

4樓:

宗教就是生活——佛教即出世也入世,

生活也是宗教——你總得按一定的信仰生活,即使說什麼也不信的人,他也是按一個「什麼都不相信」的信條在生活。

給我帶來的啟迪簡單通俗的說就是:

造命在天——前因已種下,象天一樣無法更改和消除,立命在人——後果源於現因,因此命運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的。

5樓:

了凡四訓至此已通讀一遍,文雖讀完,卻感到自己要做的事才剛開始.人們常說:生死由命,富貴在天.

又云: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由此可知,數千年以來,人人皆知有命運的存在,也都感慨命運的不可捉摸,反覆無常,對命運的無可奈何.

了凡四訓裡面則把此謎底揭開了:人未能無心,終為陰陽所縛,安得無數?人因為有心,多生妄念,所以才有數,才有天命,才會為陰陽所縛,不得轉動分毫.

如果人無心,也便無數可講,又怎能為陰陽所縛?

看相算命,數千年來不絕,之所以能算準,是因為絕大部分的人都是有心的,所以有數,所以用數學可以推算出來.但得無心,即是無數,數學又如何能算定?數是如何來的呢?

一切福田,不離方寸.福報也好,惡報也好,其實都是由心而起.用現代的話來講,就是意識決定.

人的七尺之軀,其實大抵是差不多的,可是為什麼有的人多行善事,有的人多行惡事?有的人得善報,有的人得惡報?是身軀的關係嗎?

不是的.關鍵在於心.身軀是受心的支配,要它東就東,要它西就西,很聽話的.

有時做好事,有時也做壞事,全在於一念之間.肉身只不過是一個附庸而已,沒有絲毫自主權.由此可知,這三尺臭皮囊,實在沒有必要太珍惜的.

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詩書所稱,的為明訓.若不反躬內省,而徒向外馳求,則求之有道,而得之有命矣,內外雙失,故無益。

我們每天都在追逐名利,可是都沒有仔細想想,我們應該擁有這些東西嗎?我們有福嗎?我們積功累行了嗎?

我們有容人之量嗎?我們是不是喜歡捉弄別人,來抬高自己呢?是不是常妄言妄語呢?

很慚愧,我們沒有修福德,沒有積功累行,沒有容人之量,更是經常打壓諷刺別人來抬高自己,妄言妄語數也數不清.既然如此,我們還整天奢求什麼功名利祿呢?從前我總怨天尤人,抱怨命運不公,自己懷才不遇,文章讀到此,捫心自問,不由得羞愧萬分.

至於讀到無子的種種因由,自己更是無地自容了.了凡先生所言種種,自己哪一樣沒有呢?甚或有過之而無不及,可了凡無子,而我竟得之.

我有何德何能受此福德呢?前半生自己雖走得不太順利,可是相比之下,還是得到了很多,而自己竟不知感恩,不知反省,反怨氣叢生,真是罪業深重了.

易經我們大多數人都知道,開篇就是: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教人行善,這是易經的第一要旨,否則,凶何可避,吉何可趨.

可惜很多研易之人,並沒有重視這點.千方百計騙取他人錢財,易德敗壞者時有聽聞,真是愧對易經,愧對老祖宗.此種人,不惟難逃數之所拘,而且會自減福報.

讀這篇文章,對我震撼很大.從前,因家庭教育的原因,也知道要行正,行善,也不敢做過分之事,但都沒有如此深刻地反省過自己.從今之後,立志必須改過,務要積德,務要包荒,務要和愛,務要惜精神。

從前種種,譬如昨日死;從後種種,譬如今日生......即命當榮顯,常作落寞想;即時當順利,當作拂逆想;即眼前足食,常作貧窶想;即人相愛敬,常作恐懼想;即家世望重,常作卑下想;即學問頗優,常作淺陋想。遠思揚祖宗之德,近思蓋父母之愆;上思報國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外思濟人之急,內思閒己之邪。

日日如上述準則去做,相信我們的德行會增進不少.世間聰明的人太多了,到處可見,有改過念頭的人,也很不少.可是有成就的卻非常少,為什麼?

因為苟且偷安.自己起這些改過的念頭也很久了,但一直沒有大動作,當然也沒有大福報,就是因了「苟且」二字啊.

6樓:審計師

立命之學 - 說明人的命運是可靠自己創造,而不是被命數所束縛。

改過之法 - 從小的過失起改過,那自然便不會犯大下的過錯。

積善之方 - 多做善事幫助別人,善事積多了,命運自然也有所改變。

謙德之效 - 與人相處,待人要謙虛,從中學習,自然便有進步。

請問《了凡四訓》為那四訓

7樓:勿忘心安

第一篇「立命之學」,勉勵世人奮發向上,千萬不要自暴自棄。因為人生的命運,氣數是由前生造因而定,但是命運的好壞,是可以由你今生的善念、善行、或者惡念、惡行、而改變的,因此以立命之學,作為開宗明義。

第二篇「改過之法」,要嚴以律己,檢討反省自己的過錯,敢於面對過錯,勇於改過。

只有知錯改過之後,行善才能收到效益,否則是徒勞無功的。所以改過是立命的首要任務。

第三篇「積善之方」,在知錯能改之後,要懂得行善的道理和方法,即是不為名利,默默恆久地行善,行善的同時必須除惡。

第四篇「謙德之效」,袁先生以故事,生動地暢述「積善之方」。初學行善的人,當行善之後獲得福報,喜悅的同時,產生驕傲情緒,是常見的毛病。袁先生訓子之文中,再三叮嚀「滿招損,謙受益」的道理。

8樓:泥頌

了凡四訓 真實不虛 支援一樓

《了凡四訓》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以此來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並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現身說法」:在早期驗證了命數的準確性,到後來進一步通曉了命數的由來,說明了人們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己的命運、自求多福的道理。

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了凡先生在沒有遇到雲谷禪師前,光是知命安命,聽憑命運的安排,那是消極而被動的;而在後期根據安命之學自強不息地改造命運,則是積極而有益的。他教導子孫後人以正確的處世做人之道,照此實踐,也既是自利利他之道。

讀了《了凡四訓》,可以使人心目豁開,信心勇氣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來改造自己的命運。所以說《了凡四訓》實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轉移社會風氣不可多得的好書。願您讀完此書後,能走出被命所運的陰霾,成為真正掌握自己命運的勇者,做自己命運的主人!

人類文明到了高度發展的今天,我們已經掌握了豐富的歷史資料和宇宙知識,人們都在探求宇宙人生的真相,以解決生命的問題,亦既生死方面的問題。佛法,這一博大精深的寶藏,可以提供和滿足這方面的需求。而《了凡四訓》闡明瞭佛法中的許多根本道理,所以它也是佛法的基礎和修行學佛的基礎。

佛法,分世間法和出世間法,而以出世間法為究竟。在世間法中闡明瞭十方無量世界成、住、壞、空不停演化著的世界觀;和過去、現在、未來三世遷流,無始無終生命之流的人生觀。在那千差萬別的境緣之中貫穿著一條因果規律:

自因自果、自作自受,而能恰如其分、毫釐不爽,由此形成了三世因果和六道輪迴。

佛教雖然重視世間法,但是更重視出世間法。因為世間法畢竟是遷流無常、虛妄不實的。宇宙總是成、住、壞、空不停的演化著,人類也莫不經歷著生、老、病、死的過程,其中沒有一個真實不變的東西。

因此有大智慧的人們,還必須進一步探求究竟解脫的出世間法。當然,人生在世離不開世間法,佛法也不能離開世間法,所以我們要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

9樓:匿名使用者

同意 www890412 的回答。

隨喜讚歎。

簡述《了凡四訓》的主要內容

10樓:匿名使用者

袁了凡因幼年喪父,母親讓他尊祖訓放棄學業而從醫,但是他不太甘心,後來,一個姓孔的江湖道士,說他有仕途之運,他的母親才同意讓他繼續讀書。

於是,袁了凡自秀才而逐級往上考,但是直到中年,都沒有達到孔某算的命數,陷入了宿命論的桎梏,精神非常壓抑,這時,遇到了一個世外高人,明白了人的命運是由自己掌握的,開始重振精神,並通過一件件為大眾造福的行動,在改正自身缺點和修正自己行為的過程中,同時也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擴充套件資料

本劇還塑造了一些唯利是圖,損人利己的反面人物,有的人物得到了教訓改正了錯誤走上了正路,有的人執迷不悟也得到了應有的下場。

《了凡四訓》是由臺灣了凡弘法學會出品的一部電影,黃能新導演。李解,楊明娜,劉芸,遊本昌等主演。

11樓:匿名使用者

《了凡四訓》主要是了凡先生結合了自己一生的經歷,用自己切身的成果,認為人的命是可以改變的,通過努力和修為,都是會有成就的。

了凡先生之所以能有這樣的感悟,主要是他年輕的時候曾遇到了一位高人神運算元。不僅知道他的過往,還給他算了他的未來。甚至包括他能活多少歲,什麼時候死都算了出來。

起初的時候,非常靈驗。比如,高人勸他棄醫從仕,果然第二年他就高中秀才,就連他在全縣和全市的名次,都算的分毫不差;還算他只有俸祿領到91石5鬥時,才會成為貢生,雖然期間有幾次波折,但是最終也是剛好到了91石5鬥時,才被一位姓殷的先生提拔為貢生,既然命早已經定好了,那還有什麼好努力呢?於是陷入消極的宿命論。

後來,了凡偶然遇到了雲谷禪師。他與禪師攀談良久,禪師告訴他:

「命由己立,福自己求,禍福無門,唯人自招。一個人只要真誠用功、多做善事,沒有不感應的。」 並拿給他一本《功過格》,讓他行善修福。

了凡從此開始行善,從剛開始的3000善事小目標開始做,一直做到最後的大目標10000件善事。在他努力做善事的過程中,他也發現了他的命運在悄悄的改變。以前那位高人給他算的很多地方,都在潛移默化地在發生變化。

例如,高人算了凡參加禮部考試,會考第三名,但結果了凡竟然考了第一名;另外高人還算他考不上舉人,結果不僅考中了舉人,最後還中了進士,做了寶坻縣縣令。

於是,他更加相信雲谷禪師的話。雲谷禪師曾經說過,「命運是可以改造的」。這時候的了凡是深信不疑。所以到了晚年,給子孫留下了一本《了凡四訓》。

正所謂「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候未到」,為了自己生活過的更好,為什麼不多多行善積德呢?

看了了凡四訓,我都不了善事了。請指教

正是因為我們不知道什麼是善惡的標準,所以才要學習。難道不學習,在日常生活中就不做事,沒有果報嗎?果報如影隨形,就是因為這樣才更要重視因果。果報依然存在,例如看著玫瑰好看,伸手要拿,服務員告訴你玫瑰上有刺。玫瑰還有刺?我不要了。只要掌握方法,既可以拿到帶刺的玫瑰,還不用扎手。其實很簡單。剛開始學習了凡...

誰能提供了凡四訓的電子版的書籍包含解釋 闡釋等

電子書我有,在網上沒找到。你要的話留個郵箱給你發吧。了凡四訓 是本講什麼的書?是佛教書籍嗎?這本書有實體書嗎?了凡四訓這本書,是中國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訓,教戒他的兒子袁天啟,認識命運的真相,明辨善惡的標準,改過遷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積德謙虛種種的效驗 並且以他自己改造命運的經驗來 現身說法 讀了可...

請問了凡四訓當中的狂狷不羈是什麼意思?謝謝

狂 在古代則bai是指du不拘一格,氣勢猛烈,蔑俗輕規zhi。狂若同智者相聯dao,是種可貴 內的精神力量。沒有狂,就沒 容有突破常規的勇氣。狷 的古語用法多是 狷介 指潔身自好,不肯同流合汙。狷 才能謙守志道,因此可以說 狷介 就是一種 學骨 羈 是束縛,拘束的意思,不羈 就是不拘束聯絡了凡四訓,...